独具只眼的意思,独具只眼的意思解释

独具只眼的意思,独具只眼的意思解释

瘦蝉有得许多气——张锦池

作者|张义春

孟子说,老天爷如果准备让某个人做番事业,一般要让他先吃些苦头。这绝对有道理,红学虽是小道,但搞红学的似乎都艰难困苦。仅就落世后的家庭不完整而言,胡适、欧阳健、西岭雪是幼年丧父,周思源是幼年被父亲遗弃,邓遂夫是幼年失母,启功周岁时父亲年去世……

这里的张锦池也是一个。六十年前,在解放军进军上海的炮声中,张锦池父母逃难台湾,12岁的张锦池却像无助的“三毛” 到处流浪,做过临时工,卖过茶叶蛋,因为有些文化,还做扫盲老师,条件是学员都买他的茶叶蛋……后凭借奖学金与勤工俭学才勉强读完中学。

一、行为小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张锦池有“获奖专业户”的美誉。1986年获黑龙江省社科一等奖,同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一九八九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奖教奖一等奖,一九九八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张锦池1937年2月16日生,江苏靖江人,195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3年毕业分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作教师,先后讲授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文学。1978年晋升讲师,198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社会兼职有:中国红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通讯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等。著有《红楼十二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西游记考论》《红楼梦考论》等,另有论文多篇,共约160万言。

教子有方——他主张“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成长过程中,张锦池从来不用“你真没有出息”之类指责,而总是进行鼓励。如:“儿子,你将来一定会比爸强”。儿子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成绩是“擦边球”,得知情况后,张锦池笑着说:“儿子,你真厉害,一分也没浪费”;儿子上小学三年级,闹坏了家里厕所水箱,他非但不责备,而且与他一起去弄个明白……张锦池子张笑宇,先入中国科技大学,后获全额奖学金赴美读博士。

自虐情结——他一有时间就看书,一看书就入迷,烟瘾极大,身体糟糕。曾多次戒烟,惜俱有始无终。他曾伸出被烟熏黄的手指说,“看见我的手,想到我的肺!” 改革开放前,因历史问题,他家生活困难,三代挤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斗室。一九七九年秋,他借调北京注释《红楼梦》,行前问儿子要啥,爸从北京给你买。儿子看他可怜,好酒好肉也不曾吃过一斤,说,“爸,你太瘦了,多吃点好的,我什么也不要。”见儿子如此行事做派,摸着自己的瘪肚皮,张锦池沉默不语,呆呆出了半日的神。

学问了得,但不拿大——他虽是博士生导师,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以“将军应死在战场上,教授应死在讲台上”作自己的座右铭。他说,我给本科生上课拿的是“金耳环”,是最看家的本事,给研究生上课“金耳环”没了,用的“银耳环”、“铜耳环”,所以他的研究生都来听本科生的课。张锦池讲课很受本科学生的欢迎——不讲大问题,专从小地方入手,让谁都能听得懂,主要教如何在方法上理论上思考。他的学生说,“张锦池……为人谦逊,不张扬……年近70,身体非常不好,可还给本科生上课,而且一站就是3—4个小时,相当令人尊敬。

二、红学之路

张锦池的《红楼梦》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大学读书时期,主要在北大吴组缃指导下,认真阅读文本,并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写下宝玉论、宝钗论和黛玉论三篇初稿。

第二阶段,是“文革”评红时期,因家庭历史问题,张锦池先关进“小号”,后又被下放工地开搅拌机。上工时,张锦池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神游大观园,思考问题;下工后,就在一家三代五口居住的十平米斗室里,翻阅《红楼梦》与有关资料。如此日积月累,写出《论<红楼梦>的反神学思想》《也谈<红楼梦>的主线》;而诸如《妙玉论》《论<红楼梦>后四十回》《论元春》等文章的雏形,亦写于这一期间。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因《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在红学界产生的影响,加上《论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及其发展》的发表,时任《红楼梦》版本校定小组负责人的冯其庸先生借调张锦池到《红楼梦》版本校定小组。这一借两年多,张锦池完成《红楼十二论》一书。

更为重要的是,张锦池的红学研究有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支持。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北方论丛》辟有《红楼梦研究》专栏,这为张锦池发达提供软环境。中国红学会成立后,哈尔滨师范大学曾举办过多次的《红楼梦》研讨会。一九八0年全国《红楼梦》研讨会;1986年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96年海峡两岸《红楼梦》研讨会。这客观上活跃了张锦池的形象,提升了张锦池的红学地位。

三、红著小议

张锦池最早的红学论文是《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创作于大学期间,发表于《哈尔滨师院学报》1964年第1期,亦即他参加工作后的半年左右。

张锦池大量发表红学论文在《红楼梦》新校本整理工作结束后,著作以《红楼梦考论》为代表。

《红楼梦考论》是张锦池的代表作。其中的文章多发表于《红楼梦学刊》。此书与《西游记考论》同交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张锦池希望该社任选一部,但最后两部都被接受。为此,张锦池非常敬佩程俊仁编辑的学术眼光。

《红楼梦考论》的特色是平实而有味,晓问说:

一座山,看上去,岩崔巍,高不可攀,等你费尽周折攀登上去,所见却可能平淡无奇。另一座山,可以让人拾级而上,如履平夷,可是你在不知不觉间登顶以后,却可以把胜景尽收眼底。试问,你愿意攀登哪一座山呢?如果读书如登山,你又愿读哪一部书呢?张锦池先生的《红楼梦考论》,无疑是后一种山,后一部书。阅读这本书,你会在作者的循循善诱下,自致幽深,渐入佳境。所以冯其庸先生说其“导人探幽,别开佳景”,确然。但请让我略作补充,它是导人探幽于通衢,别开佳景于闹市的。红学是当世之显学,翻阅建国以来的红学著作和论文,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过于拥挤,于是很有一些学人被挤到搜奇探佚的狭路上去了。《考论》则不然,它所考所论,不猎奇,亦不故作博大精深,而只是立足于文本,平实地讲来,乍看去仿佛谁人都能说得出,细品却又确是一家之言。

独具只眼,推陈出新,是《考论》发现问题一大特色。发现新材料,从而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见解,更多地靠的是运气;而在旧材料中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见解,则更多依靠的是眼光。《考论》发现问题所依赖的材料往往是同行们耳熟能详的。比如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历来众说纷呈,难成定论,其原因正如《考论》所云:“一研讨曹雪芹的生年问题,便先推断其卒年,再推度其享年,然后推算之,已成为专家们的思维定势,致失之交臂而已。”而《考论》作者却根据作为研究《红楼梦》最基本、最寻常的材料,被论者反复引证过的三条脂批,推断曹雪芹生于1718年。这一最新的考证成果,深为同行所认可,如冯其庸先生即以为“从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是比较接近实际的。”

立足文本,通向生活哲学,是《考论》思考问题一大特色。……《考论》中许多对于《红楼梦》的精采见解,正是作者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真诚的思考后得出来的。如其评价《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常以李贽童心说”为依归。贾宝玉曾有句名言:“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考论》作者认为,《红楼梦》借贾宝玉之口所说的女儿一生“三变”,实际上是指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毒害社会人心之酷。所谓“宝珠”变成“死珠”、变成“鱼眼睛”的过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由于入世日深而日益丧失“童心”的过程。《考论》作者通过对贾宝玉、晴雯司棋等人的分析,说明了曹雪芹所提倡的“童心”是指人的“自由平等观念”,是“人的与生俱有的本性”。所以《红楼梦》的思想给李贽所说的“童心”充实了具体内容。《考论》作者对宝玉的一句“呆话”的诠释,不仅让李贽的“童心说”焕然一新,也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乃至曹雪芹创作本旨的一把钥匙。……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1070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4日 下午5:05
下一篇 2022年10月4日 下午9:05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