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宣讲模板:2022年宏观调控与结构性改革解读(全文8221字)

经济工作会议宣讲模板:2022年宏观调控与结构性改革解读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风险进行了高度概括。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提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分析和探讨三重压力,就必须先分析滞胀问题。目前,我们在供给冲击端压力比较明显,另外,在需求收缩端也有一定的矛盾和压力。需求收缩与产出增长放缓有关联,供给冲击与产出增长放缓和成本推进通胀也有关联。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市场就担心形成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所以,市场担心结合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就让很多人认为出现了滞胀。
    到底出没出现滞胀我们还要通过具体分析来看。第一,供给冲击是因为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这种快速上升的确构成了成本推进通胀的供给冲击。发生成本推进通胀,一般都会伴随着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向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传导。但从当前的情况看,特别是2021年xx月,从同比看,PPI上涨xx.x%,但是CPI上涨只有x.x%。这说明,当前PPI向CPI的总体传导进程是比较弱的。为什么?一是我们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很难传导价格;二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也就是说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三是需求端活跃程度偏低。
    那么,如果中国经济运行想向需求端进行传导,面临着现实的阻碍和障碍。所以,在此情况下,是没有条件形成滞胀的。
    但是,当前我们没有滞胀问题,不代表中国的经济运行轻松。因为大量的成本上涨、价格上涨传导不出去,没有办法传导给消费者,大量的成本负担就滞留在我们的生产体系中。
    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承担成本压力的企业有两种:第一,消费品生产企业;第二,产业链、供应链里的中小微企业。
    当下,有很多人建议,推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脱困,要去消费者端寻找答案。而我认为,成本快速上涨压力由消费者来分担是良性经济运行结构和经济运行的表现,但不能将全部压力都传导给消费者,而是要让社会、企业、消费者共同承担。
    有些时候,我们会把所谓的向消费者传导,进而推动形成滞胀,从而解决企业盈利问题、流动性压力问题、成本负担问题,看成企业脱困的方向。其实这个方向是有问题的。因为,随着把问题向消费者端传导,就会使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导致消费商品数量减少,消费者就会偏向于必需品的消费,非必需品的商品数量则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这种情况下,那些享受性、改善性需求的产品消费就会受到很大抑制。所以,滞胀既不是当前面临的现实压力,也不是政策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还要提滞胀?很简单,它为我们理解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角度。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第一是供给冲击,也就是成本上行,企业利润下行。第二是我们的价格无法向消费者端来进行传导。
    在此情况下,消费福利还是可以稳得住的,但是会导致我们的市场主体的盈利性与投资预期下滑,这种下滑又会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下滑。供给冲击带来的成本上升,需求收缩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预期转弱导致的市场投资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转弱、企业盈利预期转弱,这三者是一个整体,不是说我们现在面临着三个压力,而是三重压力。
    通过对滞胀的分析,一方面厘清了到底是三个压力还是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找到了应对上述压力的脱困之路。脱困之路是什么?第一,我们不能依赖政策托底来实现有效脱困。也就是说,在面对三重压力时,想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是不行的。美国的滞胀脱困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进行结构改革。虽然当前滞胀问题不是我们的现实矛盾和压力,但是现在确实表现出了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滞胀特征。所以,我们要开展结构改革,并且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改革。
    第二,在消费者端,我们不好将传导作为政策的突破口,但企业的成本又确实提高了,企业的盈利预期也确实转弱了,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其中创新驱动是效率提高的重要载体,相关的产业形态重组也是效率提高的重要载体。不管哪个载体,只要我们能够切实提高效率,就可以有效承担和化解成本压力和成本冲击。这样就
    可以让产业在不转嫁成本压力的情况下,实现对成本压力的有效承担。
    第三,市场端的总体需求在转弱。这种情况与需求收缩有关系。刚才所说的结构改革和提高效率,都必须立足时间积累才可以实现。换句话说,它是中长期政策,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政策。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有效引入和借用外力,也就是充分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的投资能力和全球市场潜力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因为短期政策可以和刚才提到的两项中长期政策有效的匹配、互补。所以,在我们整体的应对框架中,对于引进外资是有不少政策的。
    二、中国经济运行要稳字当头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第一,我国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一般来讲,我们强调四个稳:一是宏观政策要稳;二是经济运行要稳;三是动力转换要稳;四是改革推进要稳。
    该如何理解“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想理解它,关键在“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也就是说,在统一的政策下,还要根据各方的实际情况来对政策进行落实。也就是要从力度、角度、进度、强度方面对政策进行落实。
    第二,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如果经济运行能保持在合理区间,我们最主要的精力还是调结构、促改革。还有,经济运行能否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启不启动大规模经济刺激的重要判断。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调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解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以系统化眼光,按协调统一的总体思路,运用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第二,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要务。以前,当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波动时,往往会采取扩大总需求和扩大投资的方式来进行应对。现在看来,以前的应对之策不是以人为本的策略。此外,还会累积风险。
    现在我们要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按照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的
    方式来有效制定政策。因为符合经济规律运行的发展,其结果对社会的需求,对人民的生活需要都是有现实帮助的,并且还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考虑劳动者切身利益。
    第三,要稳定管理杠杆率。2022年,我们要加杠杆,还是去杠杆,还是稳杠杆?从现状来看,加杠杆显然有一定难度和压力。因为当前市场主体端的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并且经济转型尚未全面有效完成。此外,我们在需求端,在预期端都有转弱的相关迹象。如果大规模增加杠杆就需要更高的信用注入。不能注入更高信用的话,就会导致一系列系统性风险。更高的信用包括政府信用和央行信用。从当前情况看,如果注入央行信用,结果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再看政府信用。现在政府信用压力比较明显。
    再看去杠杆的情况。我们想要推动经济平稳有效增长,就要保稳定和推进结构改革。这也不是去杠杆的有利时机。
    所以,我们明年要做的只能是稳杠杆。2021年,我们是去杠杆。从去杠杆到稳杠杆,显然政府的杠杆宽松了,于是许多人认为,2022年我们将大幅增加相关的政府债券发行,特别是增加专项债发行。在此情况下,我认为,从现状来看,今年依然会有大量的专项债资金无法有效使用完,如果没有办法有效使用完,相应的这些专项债资金就要结转到明年。这么看的话,明年专项债的发行额度无需提高,甚至还可以有较为明显的降低,我们照样可以保证明年有较好的政府投资资源和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而不是以简单增加债务的方式来解决所谓的政府由去杠杆转为稳杠杆的问题。
2022年,去杠杆改为稳杠杆的逻辑点在于我们的隐性债务的化解。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隐性债务的化解的负担压力是比较大的,地方政府也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化解隐性债务这一块。对于明年的工作,我们希望地方政府的主要精力是做好对新增债务、新增项目的投入和管理。对于隐性债务,我们在推进力度、节奏和进度上,可以将时度效考虑进去。这种时度效的调节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新增隐性债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遏制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2266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