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18篇)(全文28815字)

目录
1.做新时代忠诚的奋斗者 3
2.提升廉洁文化建设质量的三重维度 7
3.以过硬本领实现新作为 11
4.抗疫事例融入思政课教学三维审思 13
5.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19
6.曹江秋: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24
7.百年澎湃征程 初心践行永恒 29
8.赓续共产党人的幸福观 33
9.新时代青年要上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 37
10.方向明 主义真 学问高 德行正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41
11.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45
12.党员教育“沉浸”才可入心 48
13.坚持党的领导的时代意蕴 52
14.在慎独自律中提升境界觉悟 57
15.警惕学术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 60
16.给“为官不为”开三剂良药 63
17.淬炼红心向未来 赓续薪火立新功 66
18.找准为民办事“门路” 69

做新时代忠诚的奋斗者
李 艳
发表时间:2022-06-1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核心主题,也是中国青年崇高的历史使命。奋斗是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的鲜亮底色,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投身到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奋斗史。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生际遇。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完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当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赶上了极为难得的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时代际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当代青年应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忠诚的奋斗者,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好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中国青年运动才能够始终坚持鲜明的历史主题和历史使命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青年,为中国青年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引,成为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旗帜。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征程上,当代青年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共青团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始终坚守“听党话、跟党走”这一共青团的政治生命,涵养政治定力,坚决做到“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高扬理想信念之帆。人生如屋,信念如柱。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当代青年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厚植对党的信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要在党的初心使命和优良作风的感召下,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事业观、国家观,心怀“国之大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一百年来,党积极引导青年与人民相结合,以党的初心使命引领一代代中国青年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当代青年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摒弃“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和行为,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大我之中,同人民一起奋斗、一起前进、一起梦想,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练就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青年时期是增长知识学识、增强本事本领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的学识本领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新时代青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有天降大任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精神精准实现能力提升。要坚持知行合一和问题导向,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真把式,在攻坚克难、应对风险挑战中增强干事创业的“硬核本领”,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锻造担当作为的“铁肩膀”。
    为强国伟业永久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业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为青年创造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毛泽东在1939年5月就曾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并强调“永久奋斗”就是模范青年的样子。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代青年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做先锋、当闯将,坚决不做清谈客,以攻城拔寨的奋斗姿态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跑出当代青年最好的成绩。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提升廉洁文化建设质量的三重维度
李少斐
发表时间:2022-06-1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守住为政之本,就必须突出运用文化的伟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厚植“人人思廉、全民崇廉”的文化基础,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将其作为一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全局性工作来抓实抓好,不断提升廉洁文化建设质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当前,就是要围绕和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和作用,围绕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展开,实现“廉洁”与“文化”有机融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深度体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要求,深度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要求,真正让廉洁文化建设成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成为拒腐防变的免疫工程,成为提振党风、匡正政风、滋养民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治本工程,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守住为政之本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用好资源、增强特色
    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离不开已有的思想理论资源。要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整合系统资源,增强特色,保持本色。不忘本来,就是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充分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尤其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炼廉洁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吸收外来,就是要包容、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廉洁文化建设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炼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廉洁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面向未来,就是廉洁文化建设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代精神相承接,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紧跟形势要求,确保廉洁文化建设不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
    
    着眼主力、立足长效
    廉洁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再出发,一切工作都应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不断丰富廉洁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典型引路、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必须着眼主力军,立足长效,摒弃“运动式”“突击式”“一阵风式”的工作模式和形式主义做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关键也在党。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作为推进清廉中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主力军,是代表党风政风和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是带动“绝大多数”的“关键少数”,应自觉主动从廉洁文化中汲取精神之“钙”,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在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的过程中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廉为荣、以腐为耻,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廉洁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既要敢于动真碰硬、纪挺法前,有贪必查、违纪必究,不断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使“不敢腐”的高压震慑持续彰显;又要使廉政制度作用于外,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让“不能腐”的制度笼子不断织密扎牢;更要推动廉洁文化落地生根、良性扩展,使“不想腐”的思想自觉显著增强,真正构建起清廉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以过硬本领实现新作为
张 玥
发表时间:2022-06-16

    党员干部要干出一番业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受锤炼,才能练就一副干事担事的宽肩膀、铁肩膀。
    善于发现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走到基层一线,在实践中苦练“内功”。头脑中多一些问题意识,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多问问“为什么会这样”,透过表象找到问题所在,多听、多看、多问,就能发现自己不曾注意的“后院角落”……越是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观察和思考,距离问题就越近,就越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注重增强“八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这无一不需要在实践中磨炼。比如坚持“制造业立市”,考验着我们有没有学习本领,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站在创新创造的风口上,把握住制造业的发展走向;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考验我们是否具备改革攻坚能力。难题就是“磨刀石”,解决过程注定不会轻轻松松,但“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凭过硬本领展现作为,才能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能力并非天生,也无法一蹴而就。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是一个长期自我更新的过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有了新变化,也带来新挑战。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如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如何用好各种要素等,都对我们的能力本领提出了新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有多种能力傍身,才能适应发展大势,开创工作新局面。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发展不断向前的重要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与时间赛跑,毫不停歇地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我们就能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更好地投身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去。

抗疫事例融入思政课教学三维审思
张常永 蒋远宏
发表时间:2022-06-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各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中西方抗疫成果迥异,如何进一步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抗疫政策、抗疫结果,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新冠肺炎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我国实行的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动态清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青年大学生作为“抗疫”的亲历者、见证者,对“疫情”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其成长受“疫情”影响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八个统一”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维度深入思考抗疫事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找准抗疫事例、触动学生灵魂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病毒面前,西方国家面对疫情,感染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挑战。把“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当中去。
    结合教学内容找好抗疫事例,迸发情感共鸣
    把内容丰富的抗疫事例融入到理论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建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体系,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讲好抗疫故事,深化感性认识。抗疫事例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讲好这些感人故事,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讲述好身边人、同辈人的抗疫故事。身边的故事、同辈人的故事更能激励人、感染人。要充分挖掘发生在身边的抗疫故事,让大学生自己讲抗疫期间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把身边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积极抗疫的故事整理出来,树立榜样、学习榜样。让大学生们感受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担当,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感受“抗疫精神”之伟大,中国精神之伟大。
    找出抗疫事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最佳契合点,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理论知识点,要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知识点,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抗疫事例进教案、进课堂。在进行融合时,要把握真实权威性、典型性、针对性原则。真实权威性指来源要以国家权威机关发布的真实发生事例为准,而不是道听途说、空穴来风;典型性指要在浩瀚的事例中收集采用最具代表性、说服力、感染力的众所周知的典型事例;针对性指要结合教材内容,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述的基本原理对抗疫事例进行学理分析。对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锻造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行讲解,阐述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引导学生自觉做“伟大抗疫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
    安排好课程实践内容,使理性认识指导社会实践,促进认识的飞跃。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学生“知、信、行”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安排好思政课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体验抗疫的艰辛、体验抗疫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生活,凝结为良好的价值取向,理性分析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等关系,完成认识的两次飞跃。
    结合专业特色找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参加了抗疫活动、有深切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找活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要创新理论教学模式。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的而是灵活的,不是教条的而是结合实际的。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特色,每一名授课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门课程也有其教学目标。要结合学校、专业、学生、课程等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媒体创新科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课前,选择贴合教学内容的教学事例,利用线上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领悟这些事例背后的价值表达;课中,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些事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评析升华,让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课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寻找类似事例,用所学理论进行剖析,并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反馈。
    要拓展实践效果深度。实践教学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参观抗疫故事展览、邀请抗疫英雄进校讲学,更要积极开发线上资源,利用微博、微信群、抖音、微视等平台发布的抗疫事例,鼓励学生收集分类,结合实践教学主题进行归纳提升,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成果展现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实践报告,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拓展到微视频制作、舞蹈、音乐、诗歌、舞台剧、美术作品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做成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大文章。思政课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实践教学平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形式,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作者:张常永,系桂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远宏,系桂林学院学生事务部部长)

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祁琪
发表时间:2022-06-15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带领全体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伟大历程,深刻阐明了共青团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新时代共青团在青年工作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广大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有理想的好青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立身之本、立志之根。
    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江山万里有源,树高千尺有根,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新时代青年要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感悟真理伟力、坚定伟大信仰,从根本上形成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青年要坚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学、深入学、反复学,日更不辍、久久为功,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伟大变革的参与者,更是新征程上的先锋力量。在这个关键时期,青年作为新时代的“排头兵”更要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勇于担当尽责,做新时代敢担当的好青年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需要有担当的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在这个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青年更应该认识到自身承担的时代与历史重任,勇于担当尽责,不负人民期待与时代重托。
    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尽责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面对困难勇于斗争、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初心永远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青年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要始终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国之大者”,扛起复兴大任,不负人民期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青年一代面对困难要敢于迎难直上,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以不怕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新的历史方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风险,青年要发扬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担当、敢于挑战,在新时代建设中主动作为,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扛起责任使命,做新时代敢担当的好青年。
    踏实埋头苦干,做新时代能吃苦的好青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青年人是国家的骄傲、民族的希望,是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更需要发扬甘于吃苦、踏实肯干的精神,奋蹄向前。
    新时代青年踏实埋头苦干要做到不怕苦、能吃苦、甘吃苦,踏实干、埋头干、积极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存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新时代青年要有不怕苦的意志品质、拿出能吃苦的闯劲干劲、坚定甘吃苦的理想信念,面对“老少边穷”等基层地区的艰苦环境,不避难、不畏难,积极走向基层、留在基层,把吃苦当作一种磨练,乐于扎根艰苦环境,舍得沉下身子苦干实干,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中磨练自己,在心理上甘于吃苦、在现实中战胜困难,踏实埋头苦干,挥洒无悔青春,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矢志艰苦奋斗,做新时代肯奋斗的好青年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就千秋伟业,历经百年尤新,正是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过去的辉煌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美好的明天更需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
    新时代青年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肯干实干、履职奋斗的工作态度。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艰苦奋斗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艰苦奋斗不仅仅指物质层面上克制不必要消费,克勤克俭,更重要的是指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和肯干实干、履职奋斗的工作态度。新时代青年不再面临着革命先辈那样的艰苦环境,但民族复兴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青年一代重任在肩,更要有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接过前辈手中艰苦奋斗的接力棒,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肯干实干,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
    (作者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

曹江秋: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发表时间:2022-06-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对第三次分配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将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新征程上,更加重视并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对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深远意义。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其内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相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言,第三次分配具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主体的自愿性。第三次分配是社会组织或个人自愿捐赠行为。二是主体的多元性。参与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三是客体的多样性。第三次分配不仅包括社会力量捐赠的财产,也包括社会力量通过奉献时间、技能或专业知识等提供志愿服务。四是目标的无偿性。第三次分配不以营利为目的,是货币与实物的单向流动,得到分配的对象不承担相应代价或回报。五是行为发生次序的不确定性。第三次分配并非一定发生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后,有的志愿劳动与初次分配同时发生,有的捐赠发生在二次分配之前而获得税收减免。而且,第三次分配也更能体现关爱精神和道德力量。
    在收入分配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政府、社会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形成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第三次分配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和社会习俗作用下进行的,慈善义举植根于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参与第三次分配,以实际行动传递真善美,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第三次分配能够增强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第三次分配是基于自愿和爱心驱动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参与主体是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区域、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仍客观存在,社会上也还存在一些困难群体。第三次分配是增强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
    还要看到,我们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第三次分配奠定了雄厚经济基础;与慈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为第三次分配提供了法治保障;各地结合实际对慈善事业发展进行有益探索,出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为第三次分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社会组织、个人等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了有利环境和良好氛围。所有这些,为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根据第三次分配的特点完善相关制度性安排,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领导,是确保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第三次分配成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有益补充的重要保证。
    二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规制度是第三次分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根据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公益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细化配套规定,为第三次分配提供法规制度保障。
    三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政府与慈善组织沟通和服务的机制;增强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提高慈善组织的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度;及时总结第三次分配探索创新中的经验,进一步发现规律,完善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
    四要健全完善税收制度。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有效发挥慈善财产在扶老、救孤、助残等方面的作用。应制定具体配套税收政策,健全鼓励第三次分配的税收制度,激发各类组织、人士参与社会捐赠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加强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培育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要创造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提高慈善机构的知名度,创新募捐方式,加大慈善事业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慈善事业走上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 曹江秋】

百年澎湃征程 初心践行永恒
——读《百年大党面对面》有感
纪志耿
发表时间:2022-06-1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聚焦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2435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