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走访活动”县委书记工作讲坛讲话汇编(全文31684字)

     
江苏省“大走访活动”县委书记工作讲坛

(2017年2月)
在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讲话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强
(2017年2月28日)

    
    刚才10位同志作了发言,有做法,有体会,有思考,也有故事,如果没有走下去,真正的走下去,我看是讲不出来的。刚才我们听到的泰州市高港区区委书记顾萍同志,讲了三个表情包、三点体会、三个方面的思考,都非常深刻,我看大家讲的都非常好。这一轮的大走访活动,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的,去年11月份,我先后给泰州的蓝绍敏同志,宿迁的魏国强同志说,希望他们两个市带个头,在全市开展大走访,走村入户入企活动,两个市的市委非常重视,很快就研究出台了走访活动的方案,泰州是开展的“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宿迁是开展的“三进三帮”活动,两个市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分别给我报了材料,我看了一下,很有感悟,虽然我们各地都有一定形式的每年不同的走访活动,但是这一轮的走访活动,我觉得更广泛,更深入。因此我要求,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把他们两个市的做法印发给了大家,供大家学习借鉴,并且要求各市组织开展这一轮的大走访活动,春节之后,我和省长、省委常委、副省长都到基层一线调研走访,我们这次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举办之前,我又请各设区市上报了各地的开展活动情况,总的来讲还好,但确实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还是延续了原来的做法,有的地方针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很多很大的改进,也有很多创新举措。这段时间我同时让省委研究室有关同志到基层去,做了一些明察暗访,省委研究室去了3个市,走访了7个村,约谈了140多人,听了听情况,应该说,从我们明察暗访情况和各地报的情况来讲,总体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各地对这项活动的开展普遍还是很重视的,都在结合各自的实际,明确主题,突出工作重点,有力有序的推进。不同的是,有的地方创新工作多一些,有的地方老办法,老方式多一些,这些问题都不大。现在这项活动已经在全省面上推开,借这次工作讲坛机会,我再对大走访活动的重要问题做一下强调和明确。我想主要讲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政治责任。
    这实际上开展这一活动的初衷和出发点的问题。90年前,也就是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5个县进行了农村考察,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村运动考察报告,在座很多人都一定学过,正是在深入调查中,我们中国共产党知晓了农民的所思所盼,把农民聚到了党的旗帜下,一起干革命,一起打江山。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我认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老百姓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全省有这么多的企业,到底他们在盼什么。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真正了解清楚,把群众的困难,企业的困难掌握起来,才能更好的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干。大走访看起来是一个很具体的,但是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发展。我觉得我们要把这项活动放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来衡量,认清肩负的政治责任。
    
    第一份责任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地方党委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党委书记首先是政治责任,是要把我们这个党在这个地方执政基础打牢夯实。我说县委书记作为县一级的一线总指挥,这个责任恐怕更加突出,现在我们经济社会、城乡等各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期,各种显性、隐性的考验风险都在增加,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十分现实的挑战。我们讲执政基础,虽然没有精准的指标来衡量这个执政基础到底牢不牢,牢到哪个程度,但是我觉得有几个方面还是可以衡量的,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可以衡量。比如我们一个党员能够影响带动多少群众,你是带动一大片,还是身边的三五个人,有的身边的三五个也不听你的话。我们讲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的时候党员亮身份,群众愿不愿意跟你上去?你是不是真正的旗帜?还有我们说一个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有效发动和组织群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特别是在一些事关公共利益的问题上,我们党组织能不能争取到更多老百姓的支持。还有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在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找组织,还是找这些宗教组织,还是找亲戚朋友,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志。我在基层调研的时候,也有老百姓和我说,过去我们种地,交税,交公粮,干部是到我们家里来收统筹款和提留款的,很多时候,干部来了,我们有困难直接跟他说上话,他们不少人都能主动的帮助我们解决困难,那个时候干部和群众走的还比较近,现在这些都取消掉了,似乎相互之间也不找了,干群关系感觉比过去有所疏远,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恢复过去那种交粮收钱的那个政策,而是我感觉到我们的老百姓还是期盼在村里、在家门口、在企业车间里,能够见到我们的干部,应该说老百姓是最讲感情的,群众也是最需要我们党组织的。年初我去过盐城的阜宁,据当地的同志
    跟我讲,去年大年三十,盐城市委书记和阜宁的县委书记,年三十专门到受龙卷风灾害的群众安置点去,与受灾群众一起吃了一餐过年饭,老百姓到现在念念不忘,感动不已,认为我们的共产党人,认为我们的人民政府,时刻记挂着他们,本来就是吃一顿饭,老百姓就是会记住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温度的感情问题,群众离我们越近,我们之间与他们越有感情,我们党的执行基础就越坚固。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走动走动,交朋友,论亲戚,哪怕只是聊聊天,老百姓也是很温暖的,刚才有位书记就讲到这一点,哪怕是走一走,聊一聊,坐一坐,什么问题即便没有解决,他都觉得很温暖,哪怕是路上打个招呼,握个手,老百姓就说你,这个干部好。我们全省有各类党组织27万个,我们有500多万党员,大家如果都动起来,像种子一样到基层群众当中生根开花,每个人带动一批,影响一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变得更加稳固。
    
    第二份责任,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习总书记讲,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对我们在地方工作的同志来讲,践行宗旨要体现在每项具体工作当中,更需要直通老百姓的小院子,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看到群众最真实的状况,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感受,我们提出到2020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全面,全面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没有死角,没有盲点,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高水平,我们实现的标准要力争更高一点,特别是要把短板补齐,让我们全省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现在看来,面上的问题我们并不是太担心,大家都有这个决心和信心来完成。最牵挂的是老百姓生活中一枝一叶的问题,我说,大局当中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问题,对当事群众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问题。即便像扶贫,在富裕地区,我刚刚听江阴的陈金虎讲,江阴如此富裕的地区,也有困难户啊,何况其他地方。看平均数,我们苏中苏南很多地方在全国都是最好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就没有一枝一叶的问题么?没有我们还没关注到的问题吗?刚刚宿豫的区委书记讲,他们走访当中发现的也是那些连自己的困难都不知道向谁反映的最困难的人,这些人群确实需要我们去关怀。这就要靠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走下去,把各级党委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延伸到每个老百姓的家门口、院子里,一起来找短板、排问题,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在这个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我开始为什么讲到泰州高港区顾萍同志讲的三个表情包,对我来讲都是一个教育。她从这三个表情当中,都能感受到老百姓的冷暖,能够思考我们党委政府的工作,非常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第三份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物质富足,还要社会和谐,百姓安宁。现在虽然全省社会大局总体比较稳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总体还是比较和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你像信访总量,我们全年信访总量全省还有30来万件次,仍处在高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还有不少,老百姓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也比较多,这当中有很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从这个角度讲,大走访也是一次大排查、大化解。我注意到泰州市,在大走访大落实中,从启动到现在虽然只有两个月,但是矛盾纠纷、群众信访、安全隐患,从报来的数据和统计数据来讲,是明显下降的,宿迁市,我看了一下,也是下降,与之相应的是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就升上来了。有参加走访的同志讲,干部脚下有泥土,群众心中才不堵,老百姓来上访,大多一肚子怨气,有的一进门就拍桌子,摔板凳。这次在大走访中,我们的干部上门了,老百姓是端茶倒水、递板凳、让座位,同样一件事,方法变一变,程序反过来,效果就不一样。绝大多数群众是非常讲道理的,特别是农民很讲道理,群众最不满意的是有了问题没有人理他,小问题不解决,拖到大问题,我们就解决不了了,最困难的是反映困难都很困难,这是最困难的,反映困难向谁反映,怎么反映,反映困难推来推去,变成最困难的一件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干部应该多一点设身处地。同时,现在企业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一个企业出了问题,往往是影响一批人的生存,甚至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大走访,早发现、早化解。我看这次苏州市做的非常好,他们提了六个一,前几天我到苏州去做了个调研,他们通过走访搜集一批民意,促进一批企业创新,推进一批项目建设,化解一批矛盾问题,总结一批基层典型,完善一批政策措施,我看苏州提的六个一非常好。今年我们知道将召开党的十九大,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既要以优异的成绩来迎接这一盛会,也要为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这个方面讲,开展大走访也是十分必要的,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一个心齐气顺、和谐稳定的好氛围,来迎接十九大的召开,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
    第二个关键词是问题导向。
    
    我多次讲过,我们在开党代会、人代会期间,老百姓主要是看我们讲了些什么,会议之后老百姓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过了若干年老百姓就是来评价我们做成了什么,只是口头上讲,也干了,但是没干成事,老百姓没获得感,老百姓照样不满意。我们开展大走访活动,从干部这头讲,就是要把力量聚拢到工作第一线,打通落实在最后一公里,要抓落实。从群众这头讲,就是要让老百姓有收获、有奔头。宏观做决策,微观看落实,我们开展大走访要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聚焦群众企业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中把我们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地落实到位,把江苏事业发展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这里具体强调几项:
    
    一是要发现摸清问题。大家下去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把问题的底数摸清楚。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问题的角度看,总的问题一般就是两大类,一类就是老百姓生活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贫困人口、家庭人员情况、收入问题、支出问题,贫困的原因是什么,脱贫的资金有没有,靠资金还是靠技术;比如,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村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新问题也在出现,成为新的民生诉求,像农村不少地方住房条件很一般,我也问过一些苏北的农村同志,这个情况多种多样,一类是确实比较困难,还有一类是有的地方十几年、二十几年没有新增过宅基地了,没办法造房子,要造就是违规违法,还有就是地方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配套服务跟不上,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另外还有就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有的企业偷排废气废水,有的畜禽养殖的排放污染问题,群众对这些意见比较大。还有现在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返现就业,自主创业,他们在创业当中有些什么想法,有些什么困难。还有就是经济发展总体上好起来以后,很多数据在回暖,但是宏观环境还是复杂多变,很多企业期盼着我们政府,特别是我们的经济部门能与他们一起来研究一些未来的事,对企业走访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要了解清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到底是什么,还有哪些是燃眉之急。总之对这些问题,一定要过细的工作,把脱贫的账算的更加清楚,把老百姓的需求理的更加清楚,把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了解的更加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一类问题,老百姓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第二类问题是我们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落实当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省里和各地各方面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我们的政策措施能不能和群众、企业的现实需求对上号,他们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会不会用这些政策,有没有什么障碍阻碍了这些政策的执行,等等。我听说有的同志在走访的过程当中就遇到了这么一件事,有个瘫痪卧床的老乡跟他讲,就想有个轮椅,坐在轮椅上到屋子外面晒晒太阳,后来了解到像这样一个长期瘫痪的老人,是可以申请轮椅的,但是有关部门讲这户人家他没有来申请,可人家摊在床上,他也不知道向谁申请,旁边也没人帮助他怎么个申请。像这些,我们通过走访,通过政策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可能也不是个难事,即便就是没有政策,我们很多企业家,甚至我们有些稍微富裕的人,也愿意买个轮椅,值不了多少钱,可以让这个瘫痪老人坐在家门口晒晒太阳。还有比如创业环境方面,有的企业还没有办起来,就要去配这个配那个,手续还没有办全,要求先交这个费那个费,还有些地方,订报纸、订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要求企业去订刊物,我们对一些特定群体的创业还有一些扶持资金和政策引导,但是要拿到这些钱,这些创业的企业往往都感到很难,要这个部门审批,那个部门盖章,几个来回,创业者对于申请这个事情就不感兴趣了,精力和激情都耗得差不多了。这种创业中的“人在征途”的问题还有很多,各地可以在大走访中,结合具体事例,来解剖麻雀,在你这个市县,办一个企业项目,到底要盖多少章,用多长的时间,缴多少费,这些都要很好的反思。我刚才听了如皋的陈晓东同志他讲了六个问题,我看看他非常好,就是要通过走访,反思我们存在的问题。还有去年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实施过程当中,现在有这样那样的反映,你像鼓励科技创新40条,由于其他一些政策不配套,一些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有政策不敢有,政策允许的钱不敢拿,这些现象还存在,我们了解了一下,恐怕与审计政策配套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事,有的认为审计报告不认我这个账,我就不能拿这个钱。还有科研经费加计扣除,这本来是一个普惠的政策,现在也有一些企业不敢申报,为什么不敢申报,他说一申报,往往把前几年的账都翻出来了,前几年交税不太规范,就怕往前几年追,一追我就不行,等等。我觉得这些要在走访当中了解清楚,我们要做出明确的答复,怎么样来支持企业发展。当然,在走访当中,除了摸清群众和企业的困难之外,对发展中的隐患,比如安全生产,违法经营,也要摸清楚,要及早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第二个要梳理和解决问题。问题导向当中第一是发现问题,第二要梳理解决问题。问题是各式各样的,具体统计起来,也肯定是庞杂的,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进行分类疏导,哪些是一家一户的个性问题,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要因为基础条件限制形成的区域性问题,哪些是涉及到面上全省性的问题,哪些是一时的阶段性的问题,哪些是涉及长远的问题,等等,都要分清楚。比如对老百姓装个路灯,修个厕所之类的诉求,既合情合理,又具备条件办的要即知即办,在第一时间办好。刚才宝应的王炳森同志就讲到,早上凌晨四点到菜场买菜的人,路灯问题对他是多么重要。一般人觉得四点钟有没有路灯有什么关系,但对有的老百姓就非常有关系。你今天给他装了,他就特别感到温暖。泰州和宿迁开展的比较早,所以我举他们的例子比较多,省委办公厅的同志和我说,泰州有个地方群众反映出勤难,公交频次太少,我们泰州交通局的同志就连夜安排调剂解决,第二天一大早老百姓就明显感到变化是在太大。你如果第二天、第三天再解决,也是会感激你的,但是感觉不一样。所以泰州的同志讲,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上,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句话讲的非常辩证,这就是一个鲜明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各部门、各地都应该有这种帮助老百姓、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态度。老百姓问题反映上来了,如果迟迟没有回应,就有可能认为我们在搞形式主义,甚至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更大的不满。对于大走访中了解的问题必须做到事事有回音,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当然个性的问题既要办好,又要防止栽盆景。为了把某一户办好,不惜财力、不惜政策底线,那是不允许,这是栽盆景,做不下去。对群众反映一时办不了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解释清楚,我们江苏的老百姓还是非常好说的,解释清楚了老百姓同样感受到了温暖,就怕你不理。个性问题之外更多是涉及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当方面的共性问题,是涉及到一个地区的问题,这就要我们通过政策层面的统筹整体研究解决,有的问题虽然出现在基层,但根子在上面,包括省本级。因此我们省委、省政府也要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对此大家也不要有什么顾虑,你们梳理清楚需要省里解决的,报上来,省里及时研究给予答复。此外,有些问题虽然表现的还不明显,但反映了趋势性的特征,将来可能越来越突出,这个我们也要高度重视。这次走访下来,各地反映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要统筹当前与长远,有计划、有步骤、有预案加以解决。这里要特别强调的,老百姓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在基层组织可以解决的,很多问题也必须依靠基层组织来解决,希望县以及县以下要主动作为,及时解决。我每天也接到大量群众来信,有的群众来信反映的大量的都是村里或者乡镇可以解决的,有的我批
    了一下。但这些事情也反映了,很多在基层反映多年的事情可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他不得不找上面,找到我这里可能还不算,可能找到更高。前段时间,热映的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我看这部电影反映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本来并不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如果很好的解决,就在萌芽状态消化掉了,后来一直到了中央。当然那是艺术加工过的故事,但是来源于现实。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一定会有。因此苗条性的问题,基层的问题,希望大家注意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讲,把基层组织建设好,在解决问题上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刚才几位县委书记在发言中都讲到这个问题,反思以后,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大大加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我们的工作才能稳固。各地在大走访当中,要注意了解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情况,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条件和能力。我经常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看到的很多是难题,走到基层去看到的都是办法。不是难的东西不报到我们这里来。因此我桌子上放的很多都是难题。走下去都有办法。江苏过去有很多创举都是来源于基层的探索,基层的干部群众是最有智慧的,讲问题也是最能切中要害的。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距离问题最近,看得最透彻,思考问题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看资料、听汇报可以解决的。我们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下去,拜群众为师,以实践作为课堂,到基层去找办法。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下去都是办法,这个我是有很深切的体会的。往往为了某件事在办公室翻来覆去想不出办法,下去走一走、问一下,他们就有办法。这是我讲的问题导向当中要梳理和解决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要分析和反思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固然重要,反思问题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要从根源上进行剖析,举一反三。比如沿江、沿海、沿河的化工问题,有不少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一个企业办起来,污染周围一大片。有的企业看上去证照齐全,处理设施也具备,但是私设暗管偷排偷放。对这些问题,老百姓不是没有举报,反复举报,有的媒体也曝光过,但就是解决不了。为什么解决不了?还有一些化工区的选址问题,有的可以说在常识上你去判断一下就有问题,但为什么可以通过规划?有的甚至未批先建,边批边建,最后貌似什么都可以了。因此这些问题,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举一反三。首先为什么这些问题出在我这里,这是反思的第一问。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还是要接着问一问为什么群众反复反映的一些问题我们这里迟迟得不到解决,今后怎么样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刚才如皋陈晓东同志讲的六个发现,六条措施就是一个怎么样反思自己工作的很好举措。我们讲问题导向,从本质上讲,大走访就是本着问题去的。不要回避群众的批评,不要都期盼我们在走访过程当中群众都是笑脸相迎。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不要说你们不走访,我们走访照样群众不高兴。我们的工作确实没到位的,难道我们还不许老百姓说几句刺耳的话?特别是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我们各级组织都要敢于自我揭短,不能视若不见,不能给将来埋下隐患。当然我们讲反思,不是要翻过去的陈帐,不是要去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借以往而知来者。该解决的痛下决心来解决,不该发生的要堵住漏洞,绝不允许再次发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解剖、曝光,既教育干部,也引导群众。
    最后一个关键词,善做善成。
    大走访活动,群众在关注,党员干部在关注,社会各界也在关注。成效决定成败。如果关注只注重声势的轰轰烈烈,在数字上出花样、做文章,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结果必然适得其反。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活动推进要扎扎实实,取得成效要实实在在,这才能符合我们开展活动的初衷,这才能有说服力,老百姓才会拥护。这里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大走访最初的是着眼于推动扶贫和富民工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内涵和效应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不仅是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我刚才听了秦淮区书记讲的,他们的三进三为五个好,建立长效机制,我看这个做法都非常好,当然各地都有。这件事要由各地党委来抓总,由党委办公室来负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有的地方前段时间是按照派第一书记的概念由组织部来协调,恐怕只有组织部就会把这件事面看窄了,还是要党委办公室来负责,这样更有利于放在全局谋划考虑,有利于调动更多资源推进落实。省委对大走访不作过多规定动作要求,要各地从实际出发自己去探索。但各县市之间要相互学习。今天10个县讲的材料我们都要下发。要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深挖完善。有的地方干了好几年了,像淮安每年都要组织走访活动,这很好。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总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全面覆盖,我想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对所有城乡居民和企业能不能普遍走访一下。农村里面有的家庭多少年也没有干部上门,有的村也比较大,就靠一个驻村干部那是走不完的,能不能做到一户不漏,所以说干部要真正下去。大走访也是一门大学问,方式方法很重要,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成效。有些机关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机关干部,平时和基层很少打交道,大学毕业直接分到机关里来的,一下子去可能连问什么,怎么回答都不清楚,因此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一方面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明白干部下访是干什么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下访干部的培训,让干部知道下去该怎么干,提高大走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力戒形式主义。活动的开展不光前期计划制定多充分,组织多完善,实施过程当中都有可能遇到问题,其中最需要防止的就是形式主义。我们要有大走访的形式,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形式主义。这里我点几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请各地注意把握,切实避免,真正做到走访不走秀,访民不牢民。一是村干部代办包办。村干部走访完了就是大走访完了,这个恐怕不行。有的同志只是出个场、露个脸,后面的工作就是由村里社区干部来办,这种走访蜻蜓点水,敷衍了事,甚至会增加基层负担,发现不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二是陪同走访。第一次下去由村里干部陪同认个门也是必要的,但每次都有很多人陪同,这样的走访也容易变味。三是简单给困难群众钱物。走访中,有的干部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众,这是正能量。但也要注意大走访重在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重在建立党员干部的联系渠道,不能简单等同于送温暖。四是过分注重台帐。要有台帐建设,但不能把精力、注意力都关注在台帐上。台帐不能只是工作痕迹,甚至是功劳簿,要更多的考虑把有效的信息汇集起来,建立民生诉求、企业发展的大数据,用数据金矿找出普遍性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五是忽视老百姓实际感受。有的同志到老百姓家,简单的穿堂过屋,对特别富有的或特别困难的也不打招呼,拿着手机到处拍照,显示自己走访过了,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甚至是对老百姓的极度不尊敬。我们到老百姓家里都要问一问方不方便进去,闯进去也不太好。每家都有自己的隐私,有的人家里特别困难,不愿意让人进来,只有熟人才去。这些都要注意。六是重访漏访的问题。
    有的地方走访是由村里、社区安排的,那些能说会道、靠得近的就重复安排,有情绪、离得远的就不安排。不少农民长期在外面打工,要安排约访。那种一年到头不回来的,能不能要个电话,沟通联系一下。城市社区很多人是白天上班,要多开展夜访和周末访,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切实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督促检查,不仅市县要自查,省里还会定期做一些明察暗访,我们还将引入一些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评估,不仅要看汇报材料,还要对走访对象进行再走访、回头看,看解决问题的实效。省里的主要媒体要及时跟进,好的经验、事迹都要大张旗鼓宣传,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也要曝光批评。
    第三点要求就是形成长效机制。联系服务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走访落实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搞突击。对这一有效的方法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对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各地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更好的推动工作。干部和企业、群众之间要日常点滴当中拉近距离、建立感情,既要确保联系不断线,还要保证能够经常性的面对面、多见面。走访落实也不是单向工作,而是渗透性工作,要体现在决策、部署、落实方方面面,真正使我们的工作适应群众意愿,赢得各方支持。刚才有好几个县委书记发言中都讲到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总之,大走访活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大家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的抓下去,抓出老百姓和企业认可的效果,抓出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抓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两聚一高注入新活力。
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
泰州市高港区委书记 ???顾 ?萍

    我们是去年12月份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的。说实话,最初我还是信心满满的,认为不会有太多矛盾问题。因为这几年高港发展态势很好,连续七年在泰州“四个文明”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群众收入水平在泰州、在苏中也是数得上的。但走访下来,我有三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意见建议那么多,二是想不到困难群众还不少,三是想不到有些好政策群众还不“领情”。三个“想不到”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我不停地在走访中反思,在反思中走访。这里,我想用刻在脑海里的一组表情,来汇报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表情,是一户困难家庭的“愁容”。
我走访的第一家,是许庄街道马厂社区的一户困难家庭,14岁的小秦姑娘,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奶奶身体不好,躺在床上流着泪,拉着我的手跟我讲着家庭的不幸。那个孩子很内向,站在一旁一声不吭。听着老人的诉说,我既为他们家的遭遇感到心痛,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感到担忧。虽然低保补助和孤儿补贴已经到位了,但是不是这样党委政府就没有责任了?离开小秦家,老人和孩子的“愁容”始终萦绕在我眼前。高港是人民海军诞生地,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把“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毫无保留地拥护和支持我们。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却还有一些群众依然这么贫困,我感到很愧疚,更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大走访,不是去施恩,而是去报恩,而是应该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走下去、沉下去。目前高港还有贫困家庭1483户,这些家庭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简单地建档立卡、给钱给物解决不了问题,用同一把钥匙、同一把尺子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把14类救助政策重新修订、提高标准,对不同的困难家庭开展了送医疗、送教育、送养老、送技能、送岗位、送项目的“六送”活动,做到一户一个挂钩干部、一户一个解决方案,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松手。
  第二个表情,是一个老大爷的“怒容”。在城东社区走访时,远远看见一个老大爷,正站在冒着浓烟的垃圾池旁边发火,嗓门很大。上去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家就住在旁边,黑烟直往家里窜,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老大爷告诉我,前几年搞村庄环境整治,老百姓很高兴,但是没想到,后来管护人员有时图省事,偷偷烧垃圾。我感到很诧异,我们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1%,作为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每个村还建立了8-15人的管护队伍。为什么我们投了这么多钱,配了这么多人,垃圾处理还不到位,老百姓还不满意?我们的很多工作,不能满足于做了,而是要看有没有做好、有没有做到位,千万不能干部很有成就感,到头来群众却没有获得感。目前,我们正在对已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进行梳理,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看看到底有多少还“在路上”,到底有多少卡在了“最后一米”,到底有多少是“虎头蛇尾”,确保落小落细落到位。
  第三个表情,是一位孤寡老人的“笑容”。在走访界牌社区时,薛兴富老人告诉我,没有其他困难,就是一个人生活,吃饭不方便,经常煮一次吃几顿,村里像他这样的还有好几个。我随即与社区商量,能不能建个助餐点。一周后,助餐点建好了,我专程去看了,20多位老人有说有笑、正在吃饭。老薛告诉我,一顿饭只要3块钱,菜还天天不一样。老人的笑容,让我很开心。是啊!老百姓的幸福其实是很具体很简单的,你帮他换个家门口的路灯泡、疏通一下小区里的下水道,甚至在路上跟他握个手、问个好,他都能高兴一阵子,都能记住你的好。那么群众的笑脸从哪里来?我觉得,就是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来,就是从面对面、手拉手的交流沟通中来,就是从过去现在的变化中来。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助餐点建设的标准和模式,打算推广到全区有条件的村居,并且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困难,也在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次大走访,全区已经收集了3526个问题,大多数是个性问题,已经解决了2960个。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落实,换来了老百姓一张张的笑脸,高港各类信访量同比下降了28%,很多群众说,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这次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我最大的体会是:做好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一家一户地走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看似一个笨方法,但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也是我们党永远少不了的传家宝、好传统。过去是领导干部少数人走访,这次是全体党员干部大走访;过去是选个点跑一跑,这次是村村、户户、企企全覆盖;过去更多的是访贫问苦,这次是摸清创新创业、富民惠民的短板,更加注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群众的表情是最生动、最真切的,群众的“表情包”,就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晴雨表”。我们将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要求,特别是李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作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推进“两聚一高”的生动实践中,让群众的愁容越来越淡,怒容越来越少,笑容越来越多,把高港打造成党群干群关系最密切的样板区。

扑下身子大走访集聚发展大力量
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

    丹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聚一高”战略部署、省和镇江大走访要求,在持续推行“千企大走访、万人大评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暖企惠民大走访”活动,直面问题、不走形式,扑下身子、真走实访,在大走访中汲取大智慧、集聚大力量、推动大发展。我们感到,坚持走下去,(我们)与群众的心就会贴得更近;坚持走下去,(我们)与企业的亲清关系就会更好;坚持走下去,(我们)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坚定。
  第一,大走访重在走难,就是要在企业遇到困难时,走进企业、靠前服务、对症施策、提振信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实体经济是丹阳发展的根基和优势。作为相对先发地区,丹阳新常态特征更为明显,经济下行压力更大,企业发展遇到挑战更多。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3016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