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民日报文稿汇编(10篇)(全文14838字)

目录
1.让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阵”(纵横) 2
2.一心为飞天(暖闻热评) 5
3.敢为善为 勇挑大梁(声音) 8
4.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人民观点) 11
5.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深刻体现人民性(专题深思) 15
6.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思想纵横) 18
7.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
8.信念坚定 对党忠诚(潮头观澜) 30
9.加快落实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人民时评) 33
10.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有的放矢) 36

让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阵”(纵横)
扶 青
2022年08月16日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行动被称为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3.0。从2018年开始,相关部门已经连续开展多轮减负专项行动。其中,专项行动1.0主要是围绕减表格、解决报销繁、精简牌子等问题,2.0则聚焦部署成果转化尽责担当、科研人员保障激励等行动,3.0瞄准的是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等问题。减负行动从1.0到3.0,不断向纵深推进,体现了相关部门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决心。
    青年时期正是人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几年,相关部门有意识改变论资排辈的科研生态,但仍然还有许多青年人奔波于“跑经费”“争项目”,很少有挑大梁、当主角的机会。这次《通知》规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青年人才比例,并且规定一些机构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就是要千方百计搭平台、拓空间,帮助青年人才尽展其才、圆梦出彩。
    培养青年科研人才,要让他们真正从繁杂事务中抽离出来,回归科研主业。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清理“四唯”,特别是破除“唯论文”倾向,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科研人员反映突出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但是,青年科研人员依然面临考核评价周期短、程序过于频繁等问题,“白天忙杂事,晚上搞科研”也是常态。《通知》指出,要合理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实际工作贡献,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等。这有利于让他们从应付行政事务的纷繁复杂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探索真理。
    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犹如孵苗育秧,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焦虑。一项针对我国超过1万名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定比例的科技工作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这背后既有实际收入、社会地位与期望存在较大落差的原因,也存在部分科研人员出现了认知偏差和心理问题。《通知》明确提出,定期组织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心理焦虑,回应了大家的期待。
    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就要不拘一格发现并任用优秀人才。期待相关单位都能贯彻落实新政策,让有能力的青年科研人员大展作为,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一心为飞天(暖闻热评)
周珊珊
2022年08月16日

    【人物】“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
    【故事】聂海胜,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1996年,聂海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1998年光荣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24年来,他刻苦训练、时刻准备,先后3次受命备份、3次领命出征,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200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一级航天功勋奖章”。前不久,聂海胜被授予“八一勋章”。
    【点评】
    矢志报国、三巡太空。聂海胜是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也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飞行任务“大满贯”。追梦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
    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从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主份备份,聂海胜始终心无旁骛、刻苦训练,铸就了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的信念。两度飞天归来,聂海胜初心如一。他和其他年轻航天员一样参与共同的训练科目、挑战相同的训练难度,身穿160公斤左右的水下训练服在深水里一练就是6个多小时。正是凭借着高度的自律,聂海胜以优异成绩从选拔中脱颖而出,在57岁实现三入太空的壮举。聂海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感染和鼓舞着无数人。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聂海胜的身份转变,不仅源于自身的不懈奋斗,更是时代托举个人梦想的真实写照。从实现“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到顺利实现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再到圆满完成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聂海胜见证了载人航天事业在浩瀚太空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飞天”梦想激励着更多航天人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聂海胜身上有很多“光环”,可他牢记在心的身份永远都只是“航天员”。“飞天初心”和“归零心态”是他常提起的两个关键词。“作为航天员,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做好一切准备,随时接受挑选”……朴素的话语真挚动人,蕴藏着对国家和航天事业最纯真的热爱。
    一心为飞天、一生为飞天,用遨游太空的壮丽航迹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聂海胜是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广大航天工作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创造一个个让世人赞叹的新纪录。传承载人航天精神、传递载人航天事业接力棒,中国航天事业定能不断创造辉煌。
    

敢为善为 勇挑大梁(声音)
吴政隆
2022年08月16日

    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要求,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级领导班子要以饱满精神状态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敢为善为”。这是党中央赋予包括江苏在内的经济大省的重大政治责任,更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
    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更大。我们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付出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努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多作贡献。
    增强“勇挑大梁”的使命感。挑大梁,就要发挥关键作用、起到支柱作用。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强烈的答卷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自觉担负起稳经济、促发展的重大责任。要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奋勇争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奋力当好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我们要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上。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瞪大眼睛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把严细深实的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让组织和群众“放得下心”。
    强化“关键时刻见真章”的担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挺起脊梁,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尤其要增强高效统筹的能力水平,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必须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体评估,确保疫情不失控、经济不失速、安全不失守。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把纪律挺在前面,同时真正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干事创业,要有敢为善为的担当本领,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境界,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既要显绩、又重潜绩,既抓当前、又顾长远,始终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da胜利召开。
    ——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不久前在省委工作会议上说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人民观点)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⑤
2022年08月16日 ?

    江苏省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人员及其家庭开展先行救助;甘肃省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等8个方面推出政策措施,着力稳就业、防风险、保民生;河南省加大了临时救助力度,优化完善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创业……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以一系列务实之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为百姓的生活安康保驾护航。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要求“着力稳就业稳物价”,提出“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悉心关怀人民安危冷暖,切实保障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尽最大努力做好就业、社会保障、贫困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工作,彰显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厚情怀。从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到为困难群体代缴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从允许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延期还本付息,到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惠及1.3亿多退休人员……“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增”进最广大群众民生福祉,一项项温暖人心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谋幸福、让群众享公平,让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首先是就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把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为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集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面向农民工扩大以工代赈,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实施力度……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59%。下半年,稳就业各项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坚定信心、高度重视,用好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帮扶,努力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生工作一头连着宏观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也无易事。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确保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汇聚起时不我待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的强大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级领导班子要以饱满精神状态开展民生保障工作,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拿出更多有温度、有实效的纾困举措,开展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帮扶行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贯穿到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每一件实事中,不断推动经济企稳和民生保障取得更大的成效。人心齐,泰山移。前行中尽管有压力、有挑战,但依靠团结奋斗,每个人的日子一定会更有奔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天,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亿万人民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展望未来,我们要始终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于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最大程度激发斗志、最大范围凝聚力量,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必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答卷。
    

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深刻体现人民性(专题深思)
高桂林 柳正坤
2022年08月16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落实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全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着眼于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法律保障,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完善发展,有效激发人民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展现出鲜明的人民性。
    保障人民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在法律制定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坚持人民至上,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典、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反垄断法、可再生能源法、期货和衍生品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等各方权利、义务、责任予以明确规范,构筑起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律防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人民性还体现在实施、执行上。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加强市场监管,及时高效便捷化解经济领域矛盾纠纷,依法保障企业权益、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权益、投资者权益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满足人民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提供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规则依据,以严密的法律之网有效引领、规范、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中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升,逐步迈向共同富裕。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通过法律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激发人民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3376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