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到现在,遇到好几位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均问同一问题:公司财务混乱,如何建立制度来快速有效规范?
每到一家公司亦是如此,第一项任务就是拟定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拟定制度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调查、研究,拟稿、征求意见,“一审,二审”,直到签发执行,短则一个月,多则长达数年之久,不可谓不认真。
拟定过程借鉴运用了立法技术,如新“法”优于旧“法”,特别优于普通,实体从新程度从旧,“法”不溯及既往,出炉的成果由主制度+细则+工作规定组成,三维一体,不可谓不专业。
然而,鲜有成功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

一、指导思想错误
简单地说,就是出发点错了。
所谓制度,其本质是劳资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约定。从契约角度来看,系劳动合同的补充约定,它有新旧之分。旧制度能很好地执行下去,那是由于双方都已经达成了共识,对原有的权利、义务表示无异议,处理平衡状态。新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对老约定进行实质变更,往往是单方面强行推出。
负责人因为各种原因,单方面的打破原有的平衡,推进新制度之前不征求意见,不考虑现状,忽略人性,哪怕是得到了表面上的支持,也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内心认同,失败是必然的。

二、“立法”技术的落后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制定者的初衷或许是一片好心,却办了“坏事”,最后落得执行不下去的尴尬局面,久之丧失权威。
制定一项制度,并不简单。
首先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制定制度?大方面可以说成管理需要,却并不清楚到底是解决哪些问题,目的性不明确,或是另一个极端——太笼统,欲用一个制度解决所有问题。
其次是分析问题,这项制度的难点在哪里?执行时需要配备哪些资源?现行的团队素质能否做到?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分步实施还是一步到位?
再次是拟定制度、征求意见、审议通过、签发执行(含试行)。
现实中也有人相信万能公式,不顾实际情况,直接将别的公司制度生搬硬套的拿来执行,最终碰一鼻子灰;不仅如此,还将失败归结于被执行人。

三、虎头蛇尾似的执行
“执行",是制度的生命所在,二个字就说完了,表面看似简单,它的背后却是一套庞大的系统工程——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及时纠偏,科学应对;定期总结,不断修订。
执行阶段最大的难题就是领导带着。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制度就是我制定出来约束员工的,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制度系统中的一员,作为领头羊都不能带头遵守,谁还心甘情愿的苦苦去支撑呢?
基于以上,我回答老板们说管理混乱首先要分析原因,一般是由内部利益无法协调造成的,然后再辅以制度来解决,毕竟制度并不是万能的。
制度的改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科学,更是艺术,有时候要妥协,甚至是割肉;它有规范的功能,更有约束的一面——约束的不应该是普通员工,更是系统里的所有人,包括你。
若能想通这一层,方可开始思考制度的制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