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主持人!

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主持人!

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主持人!

本文刊载于《北京纪事》10月刊

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主持人!

相声的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肢百骸,正如京剧的唱、念、做、打,是相声这门艺术的主要美学考量。

“说”的门道儿

“说”是相声演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所在。先说单口相声里的“说”,这个范畴是由一个演员表演,所说的段子,必须故事性强,演员有时作为局外人客观叙述,有时又要进入角色,模拟人物的声音、动态,时而“跳出”,时而“跳入”,但不管叙述形式如何变化,却又时时不能忘记组织笑料,引观众发笑,所以演员得有深厚的功力,叙事时不能平铺直叙,要生动活泼。不但要装啥像啥,还要言简意赅,点到而已,以区别于说评书和讲故事。相声老前辈艺术家,穷不怕朱绍文、万人迷李德钖,以及张寿臣常连安刘宝瑞和因年事已高而改说单口的马三立大师等,都以单口相声擅长。好的传统的节目,有《日遭三险》《连升三级》《化蜡扦》《贼说话》《买皮猴》《逗你玩》等等。

对口相声中,“说”有多种多类,有“贯口活”“子母活”“一头沉”“拗口活”等等。“贯口活” ,就是一口气要说出很多相关或相反的人物、事件、名称、地点,像传统段子的《地理图》《报菜名》《八扇屏》《夸住宅》《开粥厂》等等。“贯口活”是很要求演员嘴里功夫的,要求演员口齿利索、吐字清晰,快而不乱,一气呵成。让观众听得清清楚楚,如珠落玉盘,字字传入观众耳中。“子母活”是靠甲乙演员互相争辩,组织笑料来揭示主题。两人一人一句,错落有致,虽是正反相争却又相辅相成。如传统段子《论捧逗》《对春联》《蛤蟆鼓》《歪讲三字经》等。

“一头沉”,是以叙述故事产生笑料而完成主题的。演员甲为主,乙为辅,有时乙又直接代表观众,输出观众的心声,不论是“子母活”还是“一头沉”,演员的语言和表演,都是要以塑造人物为主,逗哏的语言叙述要亲切生动,笑料应耐人回味,幽默隽永;捧哏的要做到搭口严,铺垫俏,既要补充发挥,又不喧宾夺主,两人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这类优秀的相声段子很多,是对口相声中的主类。

所谓的“拗口活 ”,是指相声中的“绕口令”。当前这种形式的绕口令,越来越繁难,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像《扁担和板凳》《十四是十四》等等,说起来要重点清带、徐长急短、干净清楚。不管字眼多么拗口,但是到了优秀相声演员之口,依然清清楚楚、脆亮响堂,这也是相声演员的一桩基本功,也是考验相声演员功力的一项试金石。

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主持人!

“学”是学什么?

过去老先生们讲相声中的“学”,主要是学“四相”,即学咙哑、学妇人、学老人、学各行各业的动作,还有“学四省”,省念白了音为“声”,即学各地方言。所以有的相声界老前辈讲:相声的名称即以“学”得来。这种解释也的重要地位。所以他们又都说相声是“以说为主,以学为先”。

侯宝林大师在他的《戏剧与方言》中学各地方言,惟妙惟肖,堪称一绝。老艺术家高德明的《学四省》,郭荣启的《剃头》,王世臣的《拉洋片》,罗荣寿高凤山的《卖布头》等等,或学某地的方言、或学各行各业的叫卖声等等。相声艺术家马季创造的《劳动号子》,模仿劳动人民劳动时的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也很精彩,观众喜欢听。最近二三十年,在新创造的一些段子中,演员在表演中运用了不少方言,术语叫“倒口”。例如“钓鱼”等一些优秀段子,演员说的天津话或说的沈阳话、山东话、河北话等等,都为这些节目添彩增色,它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喜剧色彩更加浓厚。

“逗”中甩包袱

相声中的“逗”,当然是指演员抖“包袱”逗观众发笑了,可是相声中的说、学、唱也都必须让观众发笑,这又如何解释呢?这个“逗”是指相声中的演员如何组织笑料,技术语称为“包袱”。抖“包袱”时,即见效果的地方,脆、快、响,观众不但笑了,而且是健康的笑,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哄堂大笑,而且越想越可笑,回味无穷,并在笑声中受到了教育,我们说这是“逗”的高境界。这是“逗”在这个美学考量中之上乘表现。否则虽然也能够在舞台上靠怪相百出、满口的“脏包袱”“臭包袱”,把观众逗笑了,那不是好的“逗哏”,老艺术家说这是“洋闹”,不但不能提倡,而且要抵制。

“包袱”多不一定是好相声,但好相声一定有较多的好“包袱”。“包袱”是使观众发笑的艺术手段,它是向上推进情节、出人物、表思想,揭示主题的重要手段。构成“包袱”的基础是矛盾,例如: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常规与偶然、一般与个别、言与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矛盾着的方面,经过艺术的夸张和对比,“包袱 " 便制成了,观众也就笑了。这种优秀相声段子非常之多,如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艺术大师的许多成名作,如《关公战秦琼》《夜行记》《十点钟之后》《买猴》等等,都是成功应用“逗”的审美手段之杰作。

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扁担和板凳绕口令视频主持人!

“唱”里的规矩

什么是相声中的“唱”?现在有些相声艺术家,说相声中的本门“唱”是太平歌词。这在相声的发轫时期,相声这门艺术的创始人张三禄、朱绍文等,都是演唱太平歌词的,这是一方面;另一些相声艺术家,则主张相声中的唱主要是学唱。演员抓住某个剧种、曲种中最有特点的、当前观众最熟悉的唱段,逼真形象地学唱出来,作为段子的主要思想内容,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传统相声段子中,“唱”主要是学戏曲和曲艺中的唱,如《学大鼓》《学评戏》《杂学唱》等。解放后新创作的学“唱”的相声段子中,主要是学人们熟知的歌曲。如人们熟知的《诗歌与爱情》《醉酒歌》等。这些相声段子称为“柳活”。

还有一些学唱的段子,往往是学戏曲中的某一出名剧的片段,不仅包括优美的唱腔,还有该戏中的典型身段动作,当然往往这些也都经过演员的夸张处理。例如《黄鹤楼》《汾河湾》《捉放曹》等。这类节目,演员又称为“柳活”中的“腿子活”。过去像侯宝林大师经常演出的《戏剧与方言》《戏剧杂谈》《改行》《空城计》《阳平关》等。最近一些相声名家的演出中,这类段子也很多,如《追韩信》《杂谈地方戏》《学越剧》等。

这些段子,有一个特点,“说” “学” “唱”等各种美学手段都有,不过“唱”的比例大,是“唱中有说” “说中有唱”。演员学唱一定要选择剧种、曲种中观众熟知的名段,而且不宜过长,要短小精悍,风格突出,因为时间一长 ,就容易抖“漏子”。因为相声演员,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尽管演唱片段,但演员也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学唱,绝不能以怪唱、歪唱来引观众发笑。观众就是要听你唱得有味儿没味儿,有几分相似、有几分掌握住特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4664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日 下午2:47
下一篇 2022年12月2日 上午12:23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