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自从我有记忆开始,他的言行举止,就是找的榜样。
"起早三朝,等得一日”,小时候,父亲教导我说。人的一生,无论你干什么工作,都要早睡早起,不要懒床。傍晚时分,我帮父亲从田里赶牛回家,父亲有力地扛着犁耙,双腿沾满了泥巴,赤足在在田埂上,比我还高的牛背,为我挡住了红艳艳的斜阳,父亲的脸庞,象染了一层铜色。至今年过半百的我,印象中从来没有睡过天光觉。
"粒谷粒米,肚饥难抵”,生产队大集体时,父亲就教我不要浪费每一粒粮食。每当有猪肉吃时,父亲就对我说:吃饭要等大家坐好后,一起吃,挟菜只能挟碟子朝自己面前的,不要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找,把好吃的,挟给和你同吃的长者或小孩。每当看到餐桌上狼狂的食客,我真的庆幸父亲教育了我。
"人再穷,再没有食物,也不要去拿别人的东西",父亲从我懂事起,就对我这样说。那年代,一毛几分钱对一个小孩来说,诱惑力是巨大的。一分钱可以买块又酸又甜又辣的脆萝卜吃;二分钱可买到一个油炸糯米饼,香酥可口;有5分钱更是了不得了,这样可以到“工农兵饭店"买一大盆猪肉粥,和弟弟两人一起吃,都差不多饱了。那时晚上要放水到稻田,父亲给我2角钱到百货大楼买一对电池,晚上查看田水时,看得清楚些。”同志,给我拿一对电池。”我把2角钱伸向差不多与我一样高的柜台,那边两个售货阿姨,正交头接耳低声密谈着,其中一个从玻璃货柜里拿了一对电池,往台面上一放,把2角钱往装钱的铁盒里一扔,紧接着又拿出一张,印着女司机开拖拉机的一元钞票,扔在柜台面,不耐烦地朝我挥挥手,看也不看地说:快走快走!我没有拿柜台上的钱,说:同志,你找错钱了!那位阿姨停了讲话,看了看柜台上的一元钱,又看了看我手里的电池,把钱往铁盒了一扔,又仔细地翻出几张纸币,正好8角钱,扔在柜台面,不耐烦地对我说:小孩子快走,不要听大人讲话!我怔怔看了一眼热烈又低声说话的两个女人,只拿着电池,转身离开了柜台。至今我年过半百,就是一只鸡蛋,我也从来没有拿过别人的。
“热闹不近,静处凉快”,无论到了哪里,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凑热闹,免得惹事生非,一个男孩子,更不要与别人打架。父亲看着渐渐长大的我,不时地对我说: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老师教你什么都好好接受。那时候的三好学生,得到的奖状,都要贴到学生所在生产队仓库墙上的"学习园地”里,每次都有我的一张。老师在贴完奖状后,总是要找到我父亲,满脸笑容地和他聊上一会。
我的父亲,他影响了我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