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理解的是整体的教育理念,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是水中月,镜中花,看似实在,实则缥缈。直到看完整篇资料,才明白大概念其实就是联结碎片知识点的有意义的模式,是整体把控,是全局思维,是核心概念的架构。在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才显得尤其重要。

(一)从课程内容来说,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着眼于各单元结构间的联结,更系统化。
在设置各单元内容之前,教师们必须研读教学大纲,结合当下教育教学方针和政策,先统筹整册书的内容,系统建构起一个框架。就比如画一棵大树,我们先要把大树的主干画好,比如树干、树根及树根脚下坚实的土地。而这棵大树的主干就好比教育中的大概念,我们只有建构好这个框架,才能有针对性的填充每一个单元目标。比如,四年级上册编排了:自然之美、提出问题、留心观察、神话、童年生活、爱国情怀和历史故事等主题。每个主题都有相对应的单元目标,所有的单元目标其实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这就是大概念,而每个单元目标在大概念的引领下密不可分。
(二)从过程与方法来说,大概念更统筹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
大概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它指导教师必须从整体把控,整合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设计与活动。对学生而言,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帮助他们把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形成体系,更自由的深度学习。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会学习的孩子来说的。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学校所做的语文学科的单元整合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我们把语文课型设计为集中识字课、书写指导课、精读引领课和读写结合课等,每个课型都有它特定的目标,掌握基础字词后才能理解文章,感悟情感,从而达到活学活用。这就像一棵大树,我们先建构好了树干,每根枝杈间都血脉相连。

(三)从未来发展趋向和可行性来说,大概念是大趋势,但不可一刀切。
连贯的学科大概念体系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明晰学科的宏观结构,提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贯通培养;将宽泛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关联,把抽象的学科大概念“翻译”成学生看得懂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对大概念的理解,使其能够形成以大概念为统摄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并能将之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即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学生知道或能做与之相关的事情。它的优势愈来愈明显,是方向,亦是指导,更是引领者。但是,凡是皆不可一刀切。有些学科可以实施,比如语文、英语,模块化更易让知识板块凸显出来,但像物理、数学,如果几个模块间联系不紧密,我们又怎能生拉硬拽呢。对学生也一样,理解力强的孩子很容易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并能举一反三,但对那些基础稍弱,理解力欠缺的孩子对他们就是挑战,很可能无法跟上进度,更别提理解了。

总而言之,在教学方面不是在探索,就是在探索的路上,希望我们永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