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实词。2.大声、准确、流利且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组内探讨伤仲永从天才沦为普通人的原因。2.小组诵读竞赛,选出班上诵读最优的同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天赋不是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的必要条件,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对人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明白方仲永从天才变为普通人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明白作者对待方仲永的态度,对世人有何警示!
四、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即使你是天才,是神童,不学习,不接受后天教育,也会沦落为普通人,甚至不如普通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伤仲永》便是这样一个例子!
二、作者简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一首诗,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对,没错,是王安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伤仲永》的作者也是王安石。对于王安石,同学们了解多少?
生:“王安石,北宋人,字介辅,号半山。”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基础很牢固!不过,除此之外,王安石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今江西临川人!王安石当官后,大力进行政治革新,一度封相,取得一定成就,后因触及保守派的利益,多次被罢免。王安石作为文学家,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同时还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
三、初读大声,边读边划
师: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从文章标题到文末,以及注释都要读!要求只有一个,声音要洪亮。同时要边读边勾画,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四、二读准确,解字译文
师:老师刚刚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把这几个字读错了,
隶() 啼() 邑() 扳() 谒() 泯() 称() 现在,大家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书,把这些字的拼音以及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字的解释标在相应的位置旁。
师:有没有同学不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的,请举手提问。
(学生举手)生:老师,文中的“啼、称”是什么意思呀?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帮助这位同学解决困惑的?
生:老师,我知道。“啼” 在文中的意思是“啼哭”,“称” 在文中的意思是“相称、相当。”
师: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同学,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应注意并掌握这几个字词的意思。伤:哀伤 隶:属于 书具:书写的工具 借旁近:就近借来 稍稍:渐渐。
师:解决了字词后,同学们再将文章齐读一遍。要求要读准字词,读的流利。
师:同学们刚刚读的非常不错,读的不仅流利,而且准确。接下来大家自由朗读,除了要读
的流利准确外,还要读出文章的节奏和语气。老师暂且不给大家师范朗读,大家凭自己朗读的感觉来划分节奏和朗读的语气。
师:大家读了这么久了,现在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的成果!有没有同学愿意主动给大家示范诵读的?看来大家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呀,有这么多同学都举了手。那老师便随机抽两位同学起来读一遍。刚刚的两位同学读的都很不错,在读的流利准确的前提下,还都读出了自己的节奏和语气。不过,老师认为这样还不过瘾,咱们挑战一下高难度的。同学们请看老师屏幕呈现的内容,这是咱们这篇文章的内容,但却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有没有勇士,愿意来挑战,把它给完整读过去的,(学生举手)。非常不错,刚刚这位同学虽然读的很慢,也有的地方读错了,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棒的,如果在读的时候能稍微读的快一点,节奏稳一点就更好了。
师:接下来,大家借助工具书,翻译文章,将译文写在本子上。完成之后,大家将翻译过程中遇到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生:老师,“未尝识书具”和“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什么意思呀!
师:这位同学遇到了两个难题,有没有同学愿意帮助他的。
生:老师,我知道。前一句话的意思是“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后一句的意思是“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看准大屏幕,大家对比一下你们的翻译与老师的翻译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然后用红笔在本子上纠正过来。
五、三读情感,析文剖理
师:刚刚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扳”要念做pan,其实,这是因为文中的“扳”是一个通假字,通“攀”。文中除了通假字外,还有还有其它的特殊句式,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师:1.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名词作动词,意为把……当宾客对待。
2.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通“攀”,意为“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3.古今异义 (1)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2)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师:同学们接下来听名师朗读《伤仲永》的音频,第一遍聆听,第二遍跟读,听的时候要求纠正自身不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同时体验言语中所表达的情感!
师:在听完音频后,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伤仲永的伤有什么内涵,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方仲永为什么会从一个天才沦落为一个普通人?3.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文中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大家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要求默读!有了答案后,小组内探讨。
师:1.答疑:伤仲永的伤指的是“遗憾、惋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方仲永这样的神童沦为普通人的惋惜。其二,对方仲永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的人感到可悲。其三,对那些天姿不及方仲永却还不接受后天教育,还不如普通人的人感到悲哀。2.方仲永,虽然先天天赋优于普通人,但其父却不让其接接受后天教育,从而从一个天才沦为一个普通人。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惋惜。惋惜方仲永从一个天才变成一个普通人。原文中的“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可以表现出来。
师:通过对文章的探索,同学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已经有所了解了。接下来,由老师领读,同学们跟读,读的时候注意老师的节奏和语气,要将情感给诵读出来。
四、四读趣味
师:每个小组,推荐一个诵读最优的同学,在班上举行诵读竞赛,选出最佳诵读者。评选标准是读的大声、流利、准确,感情到位!
五、作业布置
以“方仲永的成长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