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

雪枫中学历史组 石保刚

摘要: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已于今年秋期投入使用,这对广大师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为此,本文在笔者对所执教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课例提出几点整合与使用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为了更好地了解雪枫中学历史统编教材的学习现状,笔者选取了自己执教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一共选取6个班级共发放330分问卷调查表,随后收回298份,有效收回率90.3%。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了解雪枫中学今年高一新生对新教材的适应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实际培养状况,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努力尝试对使用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1.传统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新教材的学习要求

在初中时,历史学科在中招考试时是开卷考试,所以很多学生在 备考时采用速成的死记硬背甚至只是记忆资料页码以便在考场上快速查找。进入高中后虽然老师会进行学法指导,但是长时间形成的习惯难以很快改变。而且高中统编新教材内容涵盖很广,课文篇幅也较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吃力,不得要领。更严重的是高中新教材以历史核心素养为编写指导,高中教学也着力培育历史核心素养,这就给高中历史教与学带来更多困难与问题。

2.初高中历史教材未能很好衔接

本来国家统编教材历史学科包括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两套教材在编写体例,内容衔接方面做了统筹规划与考量,相比旧教材来讲,能够很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和过渡[1]。但是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衔接问题,一方面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未能及时转变到适合高中新教材学习要求上来,学生仍然沿用初中为了应对中招开卷考试而采取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愿或者是不指导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学习高中历史。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不了解初中教材内容,在授课时就会出现重难点不当的情况,把本来初中教材以及详细讲解的部分有进行重复详细讲解,或者是误把初中教材中没有涉及的部分当成学生应该知道的略而不讲,这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困惑。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新教材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历史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考查。所以高中历史学习绝不是死记硬背一零碎的历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历史知识按照时空逻辑进行系统化,网络结构化,同时能够在面对史料时能够辨析与应用,再调动所学知识能够对新的历史情景给以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的历史解释。但这对于我校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来说,要求着实过高,学生畏难情绪明显,只愿停留在低水平学习上,这非常不符合现在高中学习要求和目标。首先,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效学习习惯使然,他们不知道如何适应高中历史教学;其次,在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后,因为缺乏后续具体实施过程检测,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半途而废。

4.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全面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是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进行编写的,因而贯穿统编历史教科书的能力点就是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但是初中历史教科书因为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是按照三维目标来进行编写的。虽然二者在教育目标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从教师到学生,这一转变需要适应的过程。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就发现,不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在实际学习中着力培养了[2]。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施教建议

(一)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

新教材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把统编教材文本本身以及其他地方的相关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取舍。这样的取舍,会使教学的内容既不违背课程标准要求,又能便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以大概念的方法来统合教学内容,不过这对教师的学养要求极高,教师在应用时必须慎之又慎[3]。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

本课内容从时间跨度上历时300余年,空间上涉及多个历史区域,更重要的是政权更迭频繁,知识点繁多。学生学习起来困难,教师施教也很不容易。但是如果以大概念的视角来整合本节课的话,只需把握本节课的立意是“大分裂时代的民族融合”,从而围绕分裂与融合的前因后果来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将会大大化简,线索也更清晰,更便于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实施。

(二)围绕主题,建构清晰的知识结构

建构知识结构是指在扎实掌握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按照历史时空逻辑构建知识网络,将零散的史实联系起来,着重理解历史线索交叉点,能够探寻历史发展趋势,最终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认识发展的、联系的和具体的历史知识。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加深对已知史实的理解的过程,更是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以足够重视。

以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可围绕主题建立如下知识结构:

(一)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时空变迁

1.政权更迭、重大事件

2.疆域变迁、周边政权

(二)由治到兴:隋唐盛世

1.盛世的表现

2.盛世的成因

3.盛世的评价

(三)民族融合

1.突厥—军事打击

2.吐蕃—和亲

3.回纥和靺鞨—册封

(四)由乱到衰: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乱世

1.乱世的历程

2.乱世的成因

3.乱世的评价

如上述所列知识结构所示,本节课的主题是隋唐盛世及民族融合,可根据主题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即隋唐至五代的历史变迁和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第一部分内容,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政权更迭,理解其中展现出来的王朝盛衰的原因及启发。第二部分是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理解隋唐时期民族政策对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起到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隋唐至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治乱兴衰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以“大一统”、“皇权政治”为主轴的观点来审视,隋唐盛世是从魏晋的“变态”向主轴的“回归”,是中国历史的“常态”,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则是中国历史主轴的“旁逸斜出”。因此,本课可以以“治乱兴衰”为主题,以“由治而兴”“由乱而衰”两个关键词为主线,勾勒本时期历史演变的特征[4]。

(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前文已经详述了当前历史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具体来讲如何正确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是萦绕在每个有志于进行高效历史课堂的教师心中的重要课题。为此在认真思考、虚心求教、多方印证后,以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简要谈一下笔者尚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在课前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编制导学案时应注意不能编成单纯的教材知识梳理,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精选典型史料,为学生提供有关辛亥革命的多方面、多视角的材料,不要急于给学生结论,多角度设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其次,在课堂导入之后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时点明本课重难点,以便与学生有的放矢,迅速把握本课主旨。然后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有相应的合作学习及小组讨论环节。最后应该注意的是所有教学任务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完成,不要在课后布置过多作业,否则会是学生学习热情下降,不利于后续教学的进行。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

作者简介:

石保纲,中学二级教师,2009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同年进入雪枫中学从事历史教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曾获得县市级优质课奖项和县优秀教师表彰。

执教格言:

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799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