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遗忘了的网名
近两天我在整理我QQ空间的原创日志,准备把认为不好的文章从目录中清除。在整理时看到我早年在百度空间里写的一篇诗文。我遗忘了的网名就是在这篇诗文中。
那时的百度即是一个搜索浏览器,又是一个网络社交平台。后来改为专司“搜索引擎”,便把百度空间里所有人创作和转发的文图资料,还有社交数据平移至百度网盘保存。这样这个平台就没有了,可很遗憾的是以前交往的那么多朋友一夜间就没有了。
看到这诗文使我回忆起那时有一个叫樱子的年轻美丽的网友。诚实的说,按现代的语言说精神出轨了吗?没有。说我们是互相欣赏吧?又是夸大了。那只是同频相通的聊得来而已。我这时也记起她跟我说过百度要解散,可我是将信将疑一点也没有引起重视,因为我不是天天去百度的,因此一个网友也没有保留下来。
百度网盘我虽然很少去,但是前些年去还看能到那些文图资料,现在是什么也没有了。
早年我有好几个主流社交网站,如腾讯QQ、新浪、百度、人民、新华、网易、搜狐和天涯社区等等等等。我的原创诗文也都会发于那些网站中,当然我在百度空间里写的这篇也是不例外的。但是在所有的网站中我还是偏爱腾讯QQ空间。我现在除了新浪微博偶尔去看一下外,其他网站多的是近十年没去过了,就是少的也是好多年没有去了,只有腾讯QQ还一直是“空间闲耕耘”着。
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度空间那篇诗文:
蜀西接缘大师《正月十五邀宛秀感言》
华夏龙腾东方明,
宛秀感言小可惊。
三关八岭连袖舞,
元屑同听爆竹声。
蜀西接缘大师的诗气势磅礴!其实他本人的名气也是如雷贯耳的!
蜀西接缘大师:
北京著名风水大师、易学名家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国际姜太公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蜀西严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全国工商联注册国际易学规划师建设部建设人文规划师(高级)华夏易经协会副会长
中国风水研究协会顾问
中华易学专家联合会常务理事
大师不仅名气如雷贯耳,而且人物照也是气度盖人。我把他的诸张照片中拍下两张最接地气的生活照保留了下来。
大师的诗把我这个平凡的小人物抬高得不是令我受宠若惊,而是诚惶诚恐的。
我与大师在这“百度”空间可算是奇缘偶遇,但对我可亦是莫逆神交矣!
下面是蜀西接缘大师看我的那首《送旧迎新做新人》的诗:
知海浩瀚缓缓游,
人生寻梦苦苦求。
半雨鬓霜无建树,
独饮苍凉心尤愁。
网络隽我空间走,
旧岁平庸拋脑后。
无限精彩无限美,
励我夕阳争晚秀。
诗中“励我タ阳争晚秀”的“夕阳”是我的第一个网名“尘粒夕阳”。“争晚秀”是我把这首诗写好后就把它取为我的第二个网名“曾宛秀”。当时还感到是个女性名,可又想既然是网名又管它是女性名还是男性名的呢?
为了感谢蜀西接缘大师的抬爱,我按其格式和声韵回诗二首:
(一)缘晤大师
缘晤大师眼光明,
气度非凡才可惊。
一生九衔高峰名,
如雷贯耳震地声。
“高峰”即是赞意他的头衔,又恰是他的易学名。
(二)睹师如故
接缘大师蜀西人,
同帝望丛杜鹃城。
人杰地灵人辈出,
年前游忆此缘亲。
大师是四川郫县人,与古西汉时的望丛二帝王为同乡。
望丛帝:古西汉时的望丛二帝王,他们都是成都郫县人。成都浩大有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人工河就有他二帝王之为。那时,一是解决了常年洪水泛滥的水灾,二又灌溉了川西辽阔的良田。二帝王死后都葬于郫县。现今郫县城内的望丛寺公园的“古王帝之陵”就是他们的合葬陵墓。
“杜鹃”是望帝死后的一个典故,说的是望帝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这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后人就把郫县称之为“杜鹃城”。
年前我才去了郫县,与弟弟他们一家人去看了“望丛寺”公园里的古王帝之陵,因此,此时与大师相遇倏生“年前游忆此缘亲”之感。
今天,我整理看到我编辑发到QQ空间是2012年2月7日,也就是十年之久了,我猛然感到我的“曾宛秀”这个网名是一次也没有用就给遗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