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造句子50字(怡然自得造句怎么造)

李大壮的家乡是南广省西部中岭县,该县与中西省接壤,盛产黄皮、龙眼、荔枝,境内有云开大山的余脉,两江交汇,穿越县城而过。解放前李大壮祖辈也是殷实人家,如今县城1000平方米通心铺——两个街区都有出口,就曾经是李家的物业。

李大壮爷爷好吃烂赌,吸大烟上瘾,败光了家业:三幢住宅与通心铺。到了李大壮的父亲——李勇辈,日子更苦,李勇兄妹5个,他最小,母亲在他10岁时就离世,两个姐姐远嫁外县,父亲、两个哥哥与他住在一起。

解放前,李家就已经营一家饭店,李勇是厨师,李家就靠饭店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解放初期李家经营不善而倒闭,就给李勇他们三兄弟安排了工作,李勇的二个哥哥,一个进了中岭县水泥厂,一个进了中岭县家具厂,李勇进了中岭县运输站——拉双轮平板车。

三兄弟在相隔不到的二年时间内,先后成家。李勇妻子——方小芳,来自该县山村,与他一样都是文盲,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

60年代初出生的李大壮,家里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李大军,下有一个妹妹——李大妹,经历了磨难的童年。

中岭县土地贫瘠,大地略显苍凉,六十年代人们普遍贫穷,家家虽然困顿,但民风淳朴,邻里守望相助,伦理秩序整然有序。

小孩们跳皮捣蛋,偶干点小偷小摸的事。李大壮与儿时伙伴一齐玩,玩得最开心的就是玩圈圈、陀螺、橡皮筋,还有跳绳子。有时几个要好小伙伴窜到玻璃厂偷玻璃弹珠或窜到火车站偷橡胶。

——一个小伙伴爬到橡胶槽罐车顶用长铁丝钩出膏状橡胶,余小伙伴四处窜,将持步枪守卫引开。他们将偷得的橡胶用火水泡二天,就变成胶水,用这胶水涂在长竹条一头,爬上相思树,伸出长竹条粘知了

有一次,李大壮与大二岁的哥哥一起溜到邻居家,偷吃石榴。兄弟俩被邻居发现,告到李勇处,兄弟俩被绑着双脚倒吊起来打,邻居赶来求情,他父亲才放过兄弟俩。

幼儿时期,李大壮,每月才吃一次肥猪肉。他常常跑到离家很近的县城里唯一幼儿园,隔着铁栅栏,眼巴巴往里边看,只见一大群同龄人在玩小木马,荡秋千,也有上课的,声声悦耳。

他巴不得,幼儿园午餐时间早点到来,说不定,又剩下半碗猪肉粥,在里面干活的保育员阿姨——邻居芳姨,在小朋友午睡后,小心翼翼端出来,让他吃。

6岁以后,李大壮仿佛长大了,从此以后不再在幼儿园门口出现过。

大壮邻居孔华是一位名中医,在县中医院上班,出身于中医世家,不知何故,一直单身。父母离世后,妹妹又出嫁,孔华一直到60多岁还是单身,一个人住着大宅院,尤显孤寂。

孔华不仅精通《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还精通中国古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作为医生,他擅长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找他看病的络绎不绝,他忙得不可开交,晚上还有人找他看病,他为人善良,下班后找他看病的,从不收款。

孔医生生活俭朴,晚上就一锅白粥,常叫大壮代为跑腿,去800米外的供销社门店购2只发酵柠檬(当地特产,尤其适合送粥,制法:用新鲜整只柠檬添加米醋发酵而成)。购回后,孔医生叫大壮留下,陪他一起吃饭。大壮本来就饥肠辘辘,正巴不得。

孔医生往发酵柠檬中添点白糖,给大壮一只,他们将就着送粥,那柠檬,尤其是汁,吃起来又酸又甜,胃口大开,此时孔医生感叹人生的酸甜苦辣,唐诗宋词,他脱口而出。他看见大壮听得胡里胡涂,就边写边解释。

大壮晚上没什么事的话,就往孔医生家跑,日子久了,在孔医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才6岁多的大壮也熟读上百首唐诗宋词。

半年后,正好是清明,天空下着沥沥小雨,大地显得苍凉,孔医生在他父母坟前拜蔡完后,归家路上被火车撞死。噩耗传来,大壮伤心欲绝,一星期都没出门。

李勇是有骨气的汉子,生活再难也自己扛。还差几个月才7岁的李大壮也开始懂事了,开始跟着父亲去帮忙。

每天早晨太阳升起来后,李大壮就起床,他手拿母亲早已煮熟由舅父送的地瓜,边吃着地瓜,边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往一公里外运输站走过去。

李大壮头一次进运输站时,他吓了一跳,只见上百辆双轮平板车反扣在墙上,每车都有编号。站里有接到运输任务时,调度再将单派出去,接到单的职工就出车,没接到单的,今天凉拌,工资月结。

有搬运活干的日子,李大壮就随父亲一起出车。空车时,李大壮坐在平板车上,其父亲拉着平板车,而有货时,李大壮跟着车后面推,尤其上坡时他要花浑身力气推。

沒活干的日子,有时候父子俩就到家4里地外的大塘村小溪捞鱼或去防疫站后山砍柴火。

7岁那年,李大壮跟平时一样,跟着父亲出车,前往县火车站将20捆黄麻(粗纤维)装到平板车上,然后再送到县麻袋厂。

车站仓库工人从仓库将黄麻搬到仓库边缘,再用力将其推落到停在平台下面的双轮平板车上,平板车双轮被三棱柱木卡死、双梁尾端靠在平台侧面凸出的柱条上面,而李勇在车上整理。

车上黄麻越叠越高,此时在平板车右侧平台梯级走下一个小女孩,从车右侧经过,突然一捆重达25公斤的黄麻从车右侧滚下来,眼看就要砸中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大壮一把推开小女孩,那黄麻直接砸中他,他双膝跪地,一声惨叫——昏了过去。

那小女孩顿时吓呆了。听到惨叫声,在火车康站仓库上班的小女孩母亲跑了下来,见状也吓呆了!李勇用手放在儿子鼻前试了下,儿子还有气息,他迅速抱起大壮,飞速奔向医院。一路上,他发现儿子气息越来弱,发了疯地奔跑着。

县人民医院医生听李勇讲述事发经过,结合临床指征,迅速作出诊断:李大壮双膝盖骨骨折、脑外伤——引起昏迷。医生马上进行抢救:注射维持生命指征药、静注止血药、同时对症用药——护脑药、脱水降颅压药。

医生处理完后,叫大壮的父亲去挂号、交费,李勇一脸尴尬,无奈地说:“我没钱啊!”那医生叫他先花1毛钱去挂号。

“手尾好长!” 医生说,“先入院治疗,明天到街道,找书记开个困难证明过来,可全免费。”

李勇挂号回来,见到那小女孩与她母亲过来探望李大壮。她母亲自我介绍叫李大梅,在火车站工作,她女儿叫韦芳芳。李勇安慰哭成泪人的韦芳芳,不要担心,他儿子会苏醒过来的。

李勇先跑回家找大壮的母亲,让她去县人民医院照顾大壮,后又跑回县火车站将黄麻拉到县麻袋厂,拿到签了名的派单赶回单位。他码好车后,将派单交给张元书记。

早年参加牛头岭游击队,听说大壮受伤严重,叫出纳找了半天,出纳才找到10块钱。张元对他说:“抱歉!只有10块钱补助金。”

第二天一大早,李勇赶去街道找到书记。他向书记说明情况,书记杨奎是个南下,就地转业。杨奎书记很快写好证明,并盖上公章,同时,附上自己的5块钱安慰金。

李勇赶紧跑到县人民医院,找到医院书记,递上证明。书记张大为是从省城陆军医院转业过来的,是一名内科名医。张书记问接诊医生,医生向书记汇报说:“放心,我们一直在救治。”

回到病房,李勇听到儿子呐喊?声——儿子刚刚苏醒过来,喊疼,他见儿子膝盖肿胀——有外伤。

主诊医生见到李大壮已苏醒过来,马上给他安排脑部、双膝关节X光检查。

X光检查结果显示:李大壮头部无骨折,双膝盖骨骨折。医生担心断骨刺破皮肤造成伤口外露,会引起病菌感染,认为应马上手术,大壮的父母赞成。

当天下午开始做手术,医生再次对李大壮清洗伤口,将其膝盖骨复位,后在他伤口处铺上土霉素粉,用药棉包好,再用纱布绑好,最后再用石膏固定他双腿。

手术做完后,医生开出医嘱:隔天打一支盘尼西林,同时对症用药——护脑药、脱水降颅压药。

那年代盘尼西林是奢侈品,一般病人不能享受。

虽然手术很成功,但髌骨大面积的剧烈胀痛,双腿被用石膏固定,不能活动,这些钻心疼痛,使小小年纪的大壮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刻心铭骨的痛!

大壮的父亲还得上班,母亲照顾大壮,而他哥哥照顾才一岁的妹妹。

大壮要卧床休息,不能翻身、下床,大小便由母亲协助在床上解决,一日三餐也由母亲喂食,吃咸菜白粥为主,偶尔亲戚——方小妹——大壮的姨妈或韦芳芳母亲李大梅送来几两猪肉,由大壮一个人吃掉。

大壮住院二个月后,X光显示其膝盖复位成功,且膝盖骨已愈合,但没消肿,他不能下蹲,走不了路,医生还是建议他出院,去县中医院看。

出院后第二天,李勇又找到街道杨奎书记开了困难证明。

李勇到县中医院后,花1毛钱挂了号,找到书记钟伟,将证明交给他。

钟伟书记免掉大壮的全部医药费,连他的挂号费也免了。钟书记祖宗三代都是名中医,擅长骨科,他也是骨科名医。

他对大壮的膝盖进行了仔细检查,在大壮膝盖处涂上中药膏,用牛皮纸覆盖,再用木板固定,最后用纱布绑定。

他叮嘱三天换一次药,隔天口服一片土霉素片。折腾二个月后,大壮的膝盖消肿了,但不能下蹲,也走不了路。

周书记问诊完后,再次开出医嘱:二天过来推拿一次,每天用中草药熬汤,将膝盖泡在药汤中半小时,每周一剂内服中药。这样折腾了半年,大壮终于完全康复。

李大壮内心充满感激,他患病期间,亲戚、李大梅、邻居有的送猪肉、送米票,街道杨书记也前往医院探望,而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用他们高超的医技,使自己度过难关,得以康复。

这段外伤经历在他幼小心灵里播下了善良、助人为乐的种子。

8岁的李大壮想上小学,可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尽管每学期才二块钱。李勇也只好到街道找杨书记,开了困难证明(大壮的哥哥也是靠街道证明上的学),一直到县一小毕业,都免交学费。杨书记还额外给县中医院钟书记打电话,建议让大壮的母亲到中医院上班——干临时工,具体工作就是搞清洁。

从此一家人忙碌起来,大壮兄弟俩上小学,大壮父亲上班,大壮母亲带着他妹妹上班兼在家里做饭。兄弟俩放学后,大壮到中医院帮母亲搞清洁,他母亲回家做饭,而他哥则照顾妹妹。

李大壮念一年级没几天时间,天气还是炎热。大地被太阳炙烤,教室连风扇都没有,同学们就像蒸笼里的馒头,热得受不了。这天上午最后一堂课是语文课,老师操着本地方言,满头大汗地讲授生字,大家根本听不进去,不断用课本扇风,个别走到走廊凉快,有的大声交谈,当老师透明。

好不容易,下课钟声响起,终于放学了。此时,班上有位自称游泳能手的10岁大男孩——杨元庆,鼓动男孩跟他去江边游泳,大壮和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跟着他,先到他家去,饱食一餐芋头后,再向江边走去。

两江在县城上游汇合,流经县城一段变成倒Y状,在江亭处一分为二,一支向西走,离县城而去,另一支穿越县城,将县城一分为二。

从岸堤到江亭处筑有防洪堤,洪水期,大部分被淹没,有助于减缓流速,从而减轻城内防洪压力,枯水期则大部分露出水面。

大壮他们先到江边码头,虽然是枯水期,但从上游过来的竹排还是布满江面,他们只好往下游走,通过防洪堤来到江亭。

大家三下两下将衣服脱个精光,然后跳到水里,个个顿时感到凉快!

水不是很深,刚好到大壮胸口位置,除了杨元庆,其他人都不会游泳。杨元庆一边示范,一边说:“将自己想象成一条鱼,而鱼在水中轻轻松松地游来游去。”

他叫大家围成一圈,先教大家水下蔽气、潜水,然后他提到,一个一个来,互相潜到对面。他说完后,头一个潜水。只见他钻到水中,潜到大壮处,再站定,叫大壮学他动作,往刚才他站的位置潜过去。

大壮硬着头皮,往水中钻,因不会潜水,不会憋气,水一个劲地往他嘴里和耳朵里钻,他感觉耳朵里隆隆直响,成个人往下沉,他手忙脚乱,感觉要完了!关键时刻,大壮脑中闪出一个念头“我要活着”,于是他手脚并用,试图找到支撑物,让自己站起来。

大壮突然摸到一个石头,就势站了起来,居然比预定位罝有一米远。大壮惊魂未定地走过去,杨元庆说:“练多几次就没事了。”其他同学接着练。

半小时后,杨元庆叫大家往外走1米许,大家围成的圆圈大了许多。

杨元庆头一个往水里钻,等了一阵,不见他浮起来。大家害怕了,拼命叫救命。

岸上一位叔叔听到有人叫救命后,箭步往水中冲,边冲边脱掉上衣、鞋,迅即潜到水底摸。过了十几秒,又从岸上下来几个叔叔参与救助,其中一个问李大壮他们就读小学、年级、杨元庆水性情况,并叫他们上岸等,不要泡在水里。

大壮他们上到江亭,慌慌张张穿好衣服。他们坐立不安,祈祷奇迹出现!几位叔叔拉网式潜水搜索了一阵子也找不到。不知杨元庆生死,大壮他们惊慌失措,飞快地往防疫站后山跑,躲了起来,不敢回学校。

怡然自得造句子50字(怡然自得造句怎么造)

天黑下来了,大壮他们又饿又不敢回家。张海土同学说:“我有5分钱,可买盒火柴,到农民地里偷挖番薯来煨。”大家认可,于是他们兵分二路,二人下山购火柴,另二人趁黑摸到山脚,在农民番薯地偷挖番薯。

半小时后,他们在山上再度汇合。山上黑灯瞎火,大壮他们对死亡没什么概念,只是听大人讲“人死会变鬼,鬼抓到谁,谁就得死”。

一想到杨元庆,他们浑身发抖,生怕他已死变鬼捉他们——心中祈祷他还活着,在茂密的相思林下,尤为恐惧!

李大壮建议大伙走到空旷处。他们一走出茂密的相思林,一轮明月挂天际,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黑暗顿时消失,大家心情平复后,开始煨番薯。

大家在四周找到干枯的树枝和干草及干泥块。先搭泥窑,这是技术活。他们用泥巴垒成中空的金字塔状的泥窑,窑底部留缺口,泥巴之间缝隙用小泥块堵上,最后在泥窑上面洒上碎泥巴。

他们从窑底部缺口先放进干草,用火柴引燃,再放干树枝进去,不一会,开始冒烟,他们不停地添加树枝,窑被烧得通红。外面泥巴全变黑后,大伙停火,马上将番薯埋进去,大壮用脚踩塌泥窑,并踩实。

煨20分钟后,他们开窑,用树枝将番薯翻出来,香味开始弥漫整个空间,个个开始饥肠辘辘吃起来,但留了一个给杨元庆,生怕他万一死了做鬼没得吃。大家吃完后都困了,倒地睡着了。

大壮梦到这,吓出一身冷汗,醒了!大壮见天边有霞光出现,天亮将至,心定了定,迷迷糊糊地再次入眠。

不久,满山遍野的知了开始唱歌,他们被吵醒了,此时阳光洒在大家屁股上。大壮讲起他梦中所见,大家吓坏了。他们非常焦急地想知道杨元庆的生死,决定回校。

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刚踏进教室,大家投来诧异的目光,教室气氛压抑,李大壮他们感觉到闯大祸了——杨元庆已溺水身亡。

李大壮刚坐下,他的同桌女同学马巧玲心情沉重地说:“昨天下午,大家都知道出事了,当时班主任周成宗老师要求我们今早提前半小时回校进行安全教育。他刚刚讲了事情经过,提到昨天整个县城上百人参与打捞,直到下午近3点许,杨元庆遗体在潜水点下游几公里处才被打捞上来。”

听她这么一说,李大壮不知说什么好,眼眶满是泪水。

此时广播喇叭响起,快到做早操时间了,大家准备往操场去。此时班长吴秋木从外面踏进教室,他要求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去老师办公室,其他人到操场做广播体操去。

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来到老师办公室。见到班主任周老师,他们个个耷拉着脑袋、红着双眼,每个人的一双小手在裤上来回擦汗。周老师严厉批评了他们,在对他们进行一番安全教育后,放他们回去上课了。

尽管年代特殊,但小孩的天真、跳皮个性,大壮就读的(5)班也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刚开学,大家都不了解,个别跳皮同学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个多月后,互相了解后,个别跳皮同学开始搞事。

大壮放学后常到中医院帮母亲忙,用扫把打扫走廊、露天广场、挂号处、药房周边等地方。

班上有叫何中华的同学,家境好,父母是当地小官,拉帮结派,打群架,常欺侮大壮。他常常带着几个同学到中医院来捣蛋,将垃圾倒在已清理干净的地面,三番五次鼓捣大壮的扫把。

大壮的母亲要么在病房搞卫生,要么在家做饭,她看不到儿子被欺凌。有时实在忍无可忍时,大壮只好跟他们打起来,自然打不过他们,也没少受伤。何中华他们还经常放学后追着大壮打,一边打,一边喊“垃圾仔”。

这样日子实在难过,李大壮将自己遭受的欺凌讲给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三个听,他们三个与李大壮“在生死路上走了一回”,他们三个听大壮讲完后,作为好哥们,个个“义愤填膺”。

有一天放学后,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与何中华他们打了起来。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三个高大,何中华他们自然打输了,再不也敢找大壮麻烦了。

从此以后,大壮和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经常一起玩。放学后,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有时候打乒乓球、有时候弹玻璃弹珠、有时候抓石儿子、有时候摔面包、有时候玩泥巴等。

其实大壮他们特喜欢的是养金鱼,但大壮、李文复、张海土家里没条件,只有陈兴士家里有条件,养金鱼在当时是奢侈的事,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金鱼。

隔三差五,他们几个就在一起下到下水道中,一个人用铁丝搅动污泥,其余人手拿小网斗——铁丝另一头圆形网兜,一见到红虫四处窜,就马上捞,将捞到的放进瓶子里,不一会,瓶子就装满了。

大家来到陈兴士家。一到陈兴士家,大壮和李文复、张海土一看见大鱼缸,他们都好奇,透过玻璃观看那6条五颜六色的大金鱼,发现其中两条乌黑发亮,尤为抢眼。

金鱼在水中遨游,时间长了,会浮到水面,嘴巴一张一闭,发出“叭哒、叭哒”的响声,从空气中大口吸氧,再将吸到口中的空气吐出来,形成好看的“吐泡泡”。

见陈兴士站到台上喂金鱼时,大壮他们傻傻地看着,一小团红虫刚放到水面,就各自分开,往缸底潜下去,可没到缸底,就被争先恐后的金鱼活活吞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四年级。跟前三年一样,每门课每周才一次作业,在校自习时间就能做完。到了四年级,大壮也跟前三年一样,作业(包括寒暑假作业)从来不交,在课堂上也从不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也不管,至于一学期才考一次试的期末考,考得怎么样,老师从来也不说。

大壮他们四年级第一学期时,一次学军拉练回来没几天,还在上课,县发来通知,要求全县开展除“老鼠、蟑螂、苍蝇以及蚊子”的四害运动。要求全民行动起来,学校也不例外,统一行动定在星期天早上8点,通知同时还要求全县中小学生,该天下午一点到五点开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拍苍蝇比赛。

星期天中午12点30分,大壮班上50多个人全来了,劳动委员要求4人组成一组,大家自由组合成十几个组。李大壮和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组成一组,李大壮为组长。李大壮的曾经“仇人”何中华拉了3个“三好学生”(每年只有4个“三好学生”,另一个是谭玲)组成一个组——其中有副班长彭伟国,他叔叔刚升上本校校长。

本次拍苍蝇比赛由劳动委员主持,而劳动委员由谭玲兼任,她不参加组,自己单干。她要求大家5点半回校,将苍蝇尸体交由她处理,并由她裁定胜出者,并且自掏腰包奖励胜出的组长。

一点刚过,班上个个同学积极响应,带着苍蝇拍及空火柴盒从学校出发,到县城各处开展拍苍蝇比赛。李大壮提议到食品站养猪场去,于是组员跟着他一起往一公里外的养猪场走去。

食品站养猪场位于郊外,里面养有5、600头猪,平时大门紧闭,没几个同学知道这个地方。李大壮小时候和父亲去抓鱼时路过,知道这地方,心想这冠军非自己莫属了。

20分钟光景到养猪场了,他们使劲拍大门,门卫听说是来拍苍蝇的,二话不说,打开大门,让他们4个进来。

哇!吓一跳,他们见到猪圈通道全是苍蝇!随便一拍下去,十几个苍蝇就归天,没多长时间,每个组员的火柴盒已装满苍蝇尸体。李大壮在养猪场找到煮饭的阿姨再要4个空火柴盒,他们继续干,没多久,4个空火柴盒又满了。

时间还早,他们在里面溜达,参观猪场,近距离观看师傅给猪喂食,还跟着兽医,看他给猪看病,给猪仔喂中草药粉。

差不多5点时候,他们清洗干净苍蝇拍,再洗完手后,就带着胜利品——8盒满满的死苍蝇往学校赶。

他们组第一个回到教室楼下,见四楼教室门紧闭,就不上去了,在下面席地而坐。不一会,何中华组(组长为彭伟国)也到了,但他们只有6盒死苍蝇,是否装满只有天知道,其他同学也断断续续到了。

5点半已过,还没见到谭玲浮头。

又过了十多分钟,其他班同学全走光了,才见谭玲打开教室门,原来她早到了,在教室里看书。

“每组由组长上来交,一组一组来,叫到的先上来。比赛结果明天下午自习时间宣布。” 她在走廊大声说,“彭伟国上来。”

副班长彭伟国第一个上去,接着班长吴秋木上去,班红小兵队长阮富上去……

其他组长都上完后,李大壮最后才上去。

第二天下午自习时间,谭玲宣布副班长彭伟国组是冠军,李大壮不服气,站起来反对,认为她不诚实,冠军应该是自己组。谭玲反驳说:“你应该穿鞋,可实际上光脚。”同学们笑起来,李大壮一副尴尬表情。

下堂后,大家围住副班长彭伟国,看班花——谭玲送给他的冠军礼物——封面是一对燕子的价值5元的文具盒,它与班花的一模一样。大家觉得好玩,不会深想,但彭伟国陷入苦思,他同桌颜小芳也不得其解。李大壮见他纳闷,就在纸条上写下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诗中头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放学后,李大壮将它交给他。

差不多到国庆节时,班委决定搞宣传画比赛,副班长彭伟国画画不错,且又兼任宣传委员,顺理成章由他负责。同学们都积极响应班委的决定,唯独大壮不参与,因为穷,买蜡笔、宣纸什么的要5元钱,对他来说,太奢侈了。

同学们交上来的宣传画,全贴在教室后面宣传栏上。各种题材都有,当然这些宣传画不是原创,都是大家将宣纸贴在年画上,用铅笔描绘下来的,再用蜡笔上色才制作出来的。

副班长彭伟国提议,班委会同意,班花的《丰收喜悦》胜出。彭伟国自掏腰包送班花奖品——新华字典,且用上有一个男童、一个女童的年画作为包书纸将词典包得方方正正。班花收下后,羞答答的脸像四月的桃花一样粉红,到此,同学们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一天彭伟国、谭玲晚上6点多现身县文化宫,并一起走进县图书馆,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李大壮看到。

其他同学也开始用心学习,李大壮没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作业不交,老师也没说什么。

厨师不够,李勇被临时抽去帮忙。他有时带回剩菜和面包,一家人饱食一餐。

转眼到了期末,彭伟国、谭玲毫无悬念当选“三好学生”,另外班长吴秋木也当选了,唯一意外的是以前几乎每学期当选的班红小兵队长阮富没选上,从来没任何“官职”的陈兴士反而是头一次当选。

四年级寒假的第二天,张海土的父亲张迪庆拉一车化肥到大关供销社——李大壮的舅父所在地,驾驶室刚好有一个空位,于是大壮借机去看舅父。

天刚亮,吃完地瓜后,李大壮穿着新鞋,提着白糖及水果糖,7点准时来到县人民医院路口等张海土父亲——张迪庆。

半小时后,张迪庆开着装满化肥的解放牌汽车过来了。他靠边停下,打开车门,让李大壮上车,又将大壮的母亲已打好包的白糖及水果糖放进驾驶室内的小柜子里,副驾驶员没跟车,李大壮就坐在他位置上。

从县城到大关村,有70多公里。除县城到西牛村是铺设沥青的省道外,西牛村到大关村27公里是县道,路况极度不好,是沙石路,坑坑洼洼,上坡下坡多,转弯也多,一会从山顶过,一会绕行山脚,一会穿行平原,只有老司机才敢走!

过了西牛村,车开始剧烈颠簸,李大壮被震醒了。见他醒过来,张迪庆提醒他,坐稳点,双手扶住扶手。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汽车,偶尔见到一辆牛车,行人稀少。

车时而奔上山顶,时而穿行山谷,时而绕行山脚,只见道路两旁漫山遍野的橡胶林。车在平原飞奔时,路两旁是挺拔的马尾松,马尾松外围是大片的农田。

2个多小时后,张迪庆在一座桥前停下来。张迪庆叮嘱大壮,自己过了桥就是大关村口,并说他车不过桥,往右边走200米到大关供销社仓库卸货,卸完后马上往回赶。大壮道谢后,带上白糖及水果糖下了车。

大壮走过大桥,再走几百米就到了村口,看太阳,估计才10点多。此时他心想,舅父应不在家,正在参加村集体劳动,他极力远眺,观察村口周边环境。

他忽然发现村口对面有一个羊肠小道,穿行在两座山之间,小道尽头是一个山岗,一面国旗迎风飘扬。

大壮好奇地走进小道。小道两旁是漫山遍野的龙眼树、荔枝树黄皮树,鸟儿在其间来回飞翔,啁啾叫声悦耳,它们在寻找食物——果树害虫。

这些果树还没到花期,看起来没那么好看,但还是有惊喜,果树间中点缀着几棵大树菠萝、香蕉。有一棵大树菠萝,它非常高大,枝干向四周蔓延,超过周边的龙眼树,绿油油的叶子挤在一起,在阳光照耀下,成片翠绿色,似翡翠几乎透明,可惜也没到花期。

令大壮开心的,香蕉树开花了,他头一次见。香蕉树只有几片叶子,叶子既大又阔,一米多长,颜色是绿的,长在主干的腰上,淡黄色的小花被叶子簇拥着。

小道尽头是一山岗。上了山岗,就见到一根竹插在地上,竹顶上一面国旗迎风飘扬,国旗后面是二百多方的操场,操场并不平整,是泥地,坑坑洼洼,操场上耸立着一个破烂不堪的篮球架。

操场后面是一排破败的平房,泥砖彻的,屋顶是瓦的,墙上有“大关小学”字样。它有五间课室、一间老师办公室。老师办公室门口屋檐下吊着一截钢轨及一截粗钢条,正值放假,屋里没人。

李大壮走下山岗,向大关村口走去,远远看见村里升起袅袅炊烟,他联想到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二十分钟后,大壮到达村口,蓝天白云衬托下,村后的山更青,山上树更绿,村子依山傍水。入内异常安静,极少行人,一路望去,村屋全是土坯房,房顶烟筒升起的缕缕炊烟,散发着淡淡的稻草香味,给人一种宁静安详而又温馨的感觉,幽静古朴的泥墙瓦屋上一道道裂痕,诉说岁月的沧桑。

李大壮到达了他的舅父——方晓军家门口,发现门是虚掩的。

他正想踏进去,一条狗突然冲了出来,汪汪叫声打破山村的宁静,方晓军家好几个邻居半掩的门纷纷探出半个身影来。有的是窘相可爱的孩童,呆呆地盯着“大壮”这个外来者;有的是农民叔叔、农妇,他们的黑黑的脸上布满皱纹,尽管岁月沧桑,脸上仍透着坚毅的神情。

农民叔叔、农妇他们纯朴、老实、善良及好客,他们笑容可掏,大声地说:“是从县城过来探望舅父吗?”李大壮高高兴兴地回话:“是!”

此时,方晓军走了出来,见是大壮,忙制止了狗,不让它再对大壮吼,并开心地对众邻居说:“是我大妹——方小芳的第二个儿子来看我。”

方晓军叫李大壮将带来的水果糖全发给邻居的大人小孩吃,众人夸大壮很有孝心。派完后,李大壮跟随他舅父进了屋。

大壮的舅父家是泥砖平房,前庭是四个房间,中庭是客厅兼饭厅,开有天井,后院是柴房——做饭的地方。李大壮的舅母——潘小芬见到他进屋来了,就从客厅前往柴房准备宰鸡做饭。

大壮的舅父叫上他一起去摘菜。

大壮跟着舅父走出村口顺着公路往西走几百米,来到一处坡地——大关村民自留地。

村民在自留地里种着各种菜,有小白菜、萝卜、菜心、青菜、葱、香菜、生菜、芥菜、地瓜、油麦菜、苦麦菜等。

大壮的舅父在自家豆腐大的自留地种的是苦麦菜,间中种着几棵葱。李大壮没吃过苦麦菜,他跟舅父一样,采摘苦麦菜外围的叶子,不一会,摘了一斤多。临走时,他舅父还挖走了2棵葱。

大壮跟着舅父一回到柴房,就闻到浓浓的鸡香味、稻香味,舅母正在炉灶前添加干稻草,炉灶不时有淡黑色的炊烟飘出来,火红的尾焰在烤着瓦煲——清炖鸡。

大壮的舅母对他说:“大壮,把这鸡胸肉和你带来的一斤白糖给你叔公送去,快去快回,早点吃饭,今天是墟日,有戏看。”

大壮把鸡胸肉放进碗里,提上一斤白糖,一路小跑,到了隔壁的叔公家。

李大壮刚进门,就听到“咕噜——咕噜”声,呛鼻子的土烟味飘过来,进入客厅,见到一直单身的叔公——方士兴正靠着竹椅抽着“大碌竹”,怡然自得地吞云吐雾。

他左手托着一支一米多长的水烟筒,右手拿着火柴,对着水烟筒中间伸出来的烟嘴点火,嘴巴贴着筒口,使劲地吸着,“咕噜——咕噜”声响过不停。过一会,他抬起头,吐出一缕乳白色的圈状的烟雾,脸上透出惬意、知足的神情。

方士兴见李大壮进来,就与他聊起来,提到城里人过日子虽然比农民强,但现在形势不同,要好好读书才有好归宿——成为国家干部。

坐了一阵后,李大壮向叔公道别,走回到舅父家里。

舅父舅母正等他吃午饭,他看见八仙桌上用鸡油葱头炒过的鸡,闻起来香喷喷,口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他清楚地记得,这是第二次吃鸡,第一次也是在舅父家吃,那是去年暑假。

他深知舅父母对自己的厚爱,毕竟鸡在农村人那里也算奢侈品。大壮先喝了一碗鸡汤,那鸡汤鲜美甘淳、滋味浓郁,再手拿着黄澄澄、油辘辘的鸡腿,一口咬下去,那鸡肉嫩嫩的、香喷喷,回味无穷。

苦麦菜吃起来有点苦涩,但苦中带甘,别有一番风味。席间,舅母提到今天午后公社木偶剧团在墟镇上表演节目。

大壮的舅母是戏迷,她感恩木偶剧团演员肩挑道具,靠二条腿,走村串乡,为农民免费演出。

他们三个闲聊正酣时,村里大喇叭响起来,通知今晚7点县电影院在村晒谷场放电影。

吃饱饭后,大壮的舅母拿一条长条凳子出了门,李大壮跟着她往墟镇走去。

村中大街南北走向,村口是北端,紧挨着公路,南端挨着墟镇,它是条泥路,坑坑洼洼。下午村民不用出工,大家午饭后去赶集或看戏,于是路上行人多了起来。

不一会,李大壮与舅母经过一个平平整整、灰沙批荡过的晒谷场后,来到了大关墟镇。

大关墟镇只不过是一条400多米长的泥沙路,南北走向,路面还算平整,行人也够多,很热闹,与大关村不同的是墟镇上店铺全通电。

墟镇的供销社门店,里面人头攒动。路边有七、八个农民在摆地摊:有的卖鸡;有的卖鸡蛋;有的卖灯芯草、艾草、艾条;有的卖金毛狗脊;有的卖芋壳、酸菜、菜苗;有的卖菜头、干田籺。

路旁还有卫生所,里面坐着一个40岁上下的“赤脚医生”。卫生所隔壁是大关墟镇粮所。路最南端是大关墟镇邮政所,门口停着集市上唯一的一辆自行车。

路尽头有一条西行羊肠小路。在这西行羊肠小路路口,中关公社木偶剧团演员正在准备表演《白蛇传》,路尽头全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占领了。

这是李大壮第二次看木偶戏,他与舅母坐下来准备欣赏木偶戏。此时坐在李大壮后面的女孩小声嚷嚷,他回过头,见到一个眉清目秀、阳光的女孩,她一个人坐在矮凳子上,原来他遮挡她视线了。

李大壮提议与她换座,她愉快地接受了大壮建议,坐在大壮舅母边上,而大壮在那矮凳子上坐。她自我介绍说,叫吕玉花,县二小四年级学生,李大壮也介绍起自己来,介绍完自己后又介绍自己的舅母。

相互介绍完后,他们开始聊起来。

吕玉花:“你是第一次看木偶戏?”

李大壮:“我是第二次看木偶戏,第一次看木偶戏也是这个地方,那是去年暑假。”

吕玉花:“真是巧合!我也是第二次看木偶戏,第一次看木偶戏也是这个地方,也是去

年暑假。”

潘小芬:“你是谁家亲戚?怎么没见过你?”

吕玉花:“李福贵是我舅父。去年暑假我住在他诊所里。今年他诊所添了不少器材,无地方煮饭,队里就将村里的一间屋分给他,我白天去他诊所玩,晚上就回村里那屋睡觉,所以你沒见过我就不奇怪了。”

潘小芬:“李福贵是一个好医生。那间屋只不过是个无房间、无厨房、年久失修的寺堂。李医生只不过简单整理一下,搭个炉灶,地上铺上几块床板,门口装上门就变成新居了。姑娘敢住在这危房里,不简单啊!城里姑娘?”

吕玉花:“我爸是大学生,县水轮机厂技术员,我妈是大堂村人。”

潘小芬:“我知道李福贵是大堂村人,大堂村离我们大关村有十几公里远,没通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的山路。”

李大壮:“出乎意料的是木偶艺人都由农民组成。”

吕玉花: “木偶戏由福建传入本地,已有几百年历史。木偶艺人及乐手都是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演出,公社在演出时给予一定补助。他们从小是戏迷,对木偶戏发自内心的喜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师傅口传身教下,长年累月的学习、模仿,加上自我发挥,才获得登台演出机会。”

李大壮:“木偶戏道具、乐器、台词很有特色,人物造型很有个性。”

吕玉花:“乐器有锣、铜钹、鼓、木鱼等。木偶头像是用木头脽刻的,重1.5公斤,并涂上油彩,脸、眼、鼻、耳、口等画得精美。”

吕玉花:“木偶头像有几十个,分生、旦、净、丑、武生、须生等角色。台词由艺人编,剧本故事取自民间的传说或历史材料(小说)。”

吕玉花:“演出时根据剧情需要临时对木偶加涂色彩,改变木偶形象,如是‘坏蛋’的,将白色粉末涂在其鼻子上,‘贵妇人’的话,头上就加金光闪闪的头饰,另外身躯部分穿戴也很讲究,是官穿‘官服’,是兵的穿‘兵服’,是下人穿粗衣服,是贵妇人穿绫罗绸缎。”

李大壮: “木偶戏艺人真是多才多艺!”

吕玉花:“是!提线木偶的造型较高,木偶的关键部位要有提线,至少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要加辅助提线。”

吕玉花:“通常3、5个人组成一个戏班,每次出场及过门时,乐手或艺人敲击或撞击乐器(铜钹互相撞击),洪亮的乐声过后,艺人开始按角色行当不同的表现程式和动作表演,唱出男、女、老、少的声音和各种角色行当的语言特色,在台上做出唱、念、做、打等不同动作。”

吕玉花:“艺人唱腔浑厚、乐手的打击乐优美(戏班人少的话,艺人也兼职乐手),在艺人灵巧双手操纵下,提线木偶的身、手、眼、口灵活自如,还能准确完成挥手、提腿、抬头、转圈、穿衣、翻跟斗、舞刀弄棍、上窜下跳、吹胡子瞪眼睛、甩头发等动作。”

李大壮:“观看木偶戏,就是享受艺术盛宴!木偶戏表演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大家从始至终守望着舞动的木偶,入戏入情入境,与戏中人物共鸣,或哭或笑,伤心时,会流泪,开心时会开怀大笑。”

潘小芬:“小姑娘聪明伶俐!是读书的料。”

吕玉花:“聪明伶俐倒谈不上,只是毎学期的三好学生都被选中。”

聊着聊着,木偶戏表演开始了。

剧团才5个人,3个艺人,2个乐手。每次开场及过门,乐器齐鸣,乐声洪亮,艺人技艺精湛,操纵木偶栩栩如生,唱腔了得,有时令人凄然泪下,有时令人捧腹大笑。

李大壮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木偶,听着艺人的唱词,跟上剧情的展开,一路看下去,才大概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

故事发生在宋朝,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重情重义的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一身素净白装的白娘子,路遇青蛇精化作的人形——粉黛眉状、一身深色长衫的小青,两人结伴而行。

白娘子施以法力,与许仙断桥相遇,由相识到相爱,后嫁给许仙。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识破白娘子身世,就一心想拆散他们。他告知许仙,白娘子是蛇妖,许仙不信。为求证,他按法海教的方法,将带有雄黄的酒让白娘子喝下去,白娘子变回了原形,自己被吓死。

白娘子只好上天庭偷得仙丹,将许仙救活,但许仙却被法海软禁金山寺。于是白娘子与小青一道与法海斗智斗勇,小沙弥暗中配合白娘子。

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白娘子温柔、体贴、痴情,小青忠心耿耿,小沙弥活泼幽默,法海铁石心肠。精致的木偶造型,走心的台词,在诉说人间的悲欢离合,艺人精湛的表演,现场高潮迭起,大家有时欢笑,有时伤心落泪。

1个多小时后,剧情开始进入高潮。白娘子为救许仙,使用法力——水漫金山,她救出许仙,但同时伤害了其他生灵,触犯了天条,生下儿子后, 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在雷锋塔下。

剧情发展到这,目睹许仙一家遭此不幸,艺人悲痛欲绝的唱词令大家凄然泪下。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白娘子儿子长大后高中状元,将母救出,一家人团聚,小青也找到相公。至此剧终——大结局令大家满心欢喜。

演出结束后,吕玉花与大壮道别往卫生所走去。大壮与舅母一起往舅母家走,大壮的舅母叮嘱他用心读书。

天黑后,李大壮与舅父舅母一起出了门往晒谷场走去,舅父手拿可坐三人的长条凳子,舅母打着手电筒照着路。一路上,见到一束束手电筒灯光,人影依稀可见,村民们都是一家老少出动,走着走着,大壮的舅父遇到一位从关塘村步行过来看电影的朋友。

到了晒谷场,黑压压的人群占了半个晒谷场,还有村民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的从大关村方向过来,有的从大关墟镇方向过来。

晒谷场的西边已搭起竹架子,竹架子上有一块露天电影幕布,还吊了2只照明用的灯泡,地面上有一长长的电线直通大关墟镇方向——从大关供销社拉的临电。

电影放映人员正在麻利地铺线、架设电影放映机,不一会放映机上电灯泡息了,大家全部安静下来,个个仰头盯着银幕,一束光从放影机投放到银幕上——电影开始了。

首先放映新闻纪录片,介绍重大新闻。放完纪录片后,开始放映《地道战》。

李大壮看《地道战》有N次了,刚开始兴致勃勃地看,由于累了一天,实在太困,看了一半后打瞌睡,舅父见状,把手电筒给他,叫他先回去睡觉。

李大壮打着手电筒走在村中大街上,路上难觅人影,他抬头望星空,只见满天繁星,大关村漆黑一片,周围万籁俱寂。

走着走着,李大壮听到一种异样的脚步声在靠近自己,他吓一跳,不敢回头看,马上跑起来,脚步声也越来越近,他赶紧往前跑。

他跑了一会,没了动静,他不跑了。突然不远处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尖叫声,他赶紧循着声音跑过去。到了跟前,他发现:破败不堪的寺堂里,吕玉花手拿煤油灯在躲避一条疯狗的追击。

李大壮飞一样地冲进去,叫吕玉花往外跑,自己挑逗那疯狗,让它不去追吕玉花。他用手电照着狗,它一边汪汪狂叫,一边扑了过来,他小腿被咬了一下,他本能用脚踢了它一下,它踉踉跄跄地倒在地上。

但一瞬间后,它又迅速地站起来,继续扑向李大壮,大壮用手电筒朝它鼻子砸过去,那狗被砸得嗷嗷叫。此时,大地突然晃动,寺堂左摇右摆起来——瞬间塌了下来,大壮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那疯狗也不叫了。

此时在外面的吕玉花知道发生了地震,面对死一样的沉寂,既恐惧,又揪心,她放声痛哭起来。

怡然自得造句子50字(怡然自得造句怎么造)

地震发生时,除李大壮、吕玉花外,人们都在晒谷场看电影。地震来袭时,电影突然中断,照明也消失,周围漆黑一片,大地在晃动,坐在凳上的人们纷纷倒地,小孩尖叫声此起彼复。

几秒钟后,大地恢复了宁静,地震强度也只有四级,村民们又是在空旷处,所以也没人受伤。

大家打开手电筒,心急地往村里赶,此时大家听到村里传来女孩哭喊声。人们发疯似跑过去,见到吕玉花在失声痛哭,从她断断续续的陈述中,人们明白了怎么回事。

人们移开寺堂废墟上的砖瓦、木头,发现一条已死亡的狗,还有不省人事的李大壮。此时周围察看灾情的大关村生产队方书记气喘吁吁跑过来,他指挥几个村民与大壮舅父母一起将大壮放在床板上,并叮嘱他们火速送往卫生所。

方书记接着说,村里有100多户,地震过后,倒塌的才8户,除李福贵家外,余7户都没人受伤。他将现场的村民组成7个组去帮忙屋塌的村民抢救财产。

大壮的舅父母与村民抬着他,哭到声哑、泪干肠断的吕玉花也跟着大家赶往大关墟镇。大关墟镇漆黑一片,远处一点如豆的灯光,在寒冷的冬季,带给人暖暖的温情。

大壮舅父望着远处如豆的灯光自言自语说道,大壮挺住!大关墟镇卫生所快到了。

卫生所里唯一“赤脚医生”李福贵——吕玉花的舅父是个名医,60年代初毕业于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工作。

10年前他被认定为政治立场有问题,被下放回老家——大堂村改造,老婆与其划清界线——离婚,一直到现在,都没再婚。

几年前大关生产大队成立卫生所时,缺医生,就让他来干。他有“医者仁心,悬壶济世”职业信仰,他救死护伤,深得村民敬重。

大家来到卫生所,虽然卫生所在地震中没塌,但屋内乱七八糟,李医生正在煤油灯下整理卫生所——似乎忘记了在寺堂的外甥女,直到吕玉花出现在眼前才想起来。他见到昏迷的大壮,一边抢救,一边询问情况。

经李医生抢救,30分钟后大壮醒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吕玉花声音嘶哑地说:“你终于醒了,一生一世将你铭记。”

李医生向大壮询问哪里不舒服,并下诊断,伤情不严重:头部被杂物砸中——轻微脑震荡;小腿被狗咬伤,依据地震前兆——有的狗狂吠不休、咬人——基本排除狗带狂犬病毒。为慎重,李医生还是马上用肥皂水清洗大壮小腿伤口,洗了半个多小时,再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5分钟,最后用酒精清洗了3次。

李医生处理完伤口后,叮嘱大壮伤口不能包扎,让它裸露,尽管感染狂犬病毒的概率极小,但还是建议尽快回县城打狂犬病疫苗。

李医生讲完所有注意事项后,大壮他们分别向李医生、吕玉花道别,吕玉花心怀感激挥着小手,目送大壮他们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壮吃完早饭后,带着舅母打好包的5个鸡蛋,在舅父舅母陪同下出门到村口拦过路车。

半小时后,一辆满载白糖的解放牌货车从中西省过来,大壮的舅父拦了下来,司机很乐意让李大壮上车,免费载他回县城。大壮挥着小手向舅父舅母道别后,接着上车,并坐在司机和副驾驶之间,司机随后启动汽车。

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李大壮终于回到了县城。他向母亲说明情况,他的哥哥担心起来,才6岁的小妹也心疼,不停问大壮,疼不疼?

大壮在母亲陪同下,去了县人民医院、县防疫站,医生都说,没有狂犬病疫苗,可能省城会有。

晚上大壮一家人吃饭时又在商量。大壮的母亲煎了2个鸡蛋,大壮的父母亲都不吃,留给大壮三兄妹吃。大壮的父亲李勇,连湛江都没去过,更不用说省城了。

他说:“即使到了省城,不认得路,又没人带路,何况有没有狂犬病疫苗都不知道,即使有,也不知道那家医院有。我看,咱们人穷命贱,就不去省城了。”

李大壮听他父亲这么讲,心中也坦然了,他也相信那条狗不是疯狗,与吕玉花的邂逅促使他下决心用功学习。

第二天,李大壮上街瞎逛。尽管离春节还有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已没往年的凋零景象,呈现一派生机,到处是以前难得一见的人欢马叫市井景象。

新华书店、百货商店、图书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是人头攒动。

体校运动球场晚上灯火通明——人们进行篮球比赛。

到了晚上,电影院一票难求——赚足了眼球,为了抢票,人们提前一个小时,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县文化宫晚上举行象棋、诗歌比赛。

饭店也开起夜市,售卖糖水、包点,人们争先恐后抢座。

更不可思议的是理发店不仅开起夜市,还提供新发型设计服务。

大街小巷,成年人、中小学生都在玩“24”的纸牌游戏。

……

第三天,李大壮吃完晚饭就拿着父亲给的5元钱上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几本作业本、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擦,以后到县图书馆借了几册《十万个为什么》,就抄近路从江边回家。

从那天晚上开始,李大壮过起有规律的生活,除了偶尔帮母亲忙——去县中医院扫地外,几乎白天及晚上都在家看书做作业或出去向念高中的邻居大男孩请教。

李大壮荒废学业多年,从来没交过作业,但他人聪明,认识到应先将语文课补上。

他首先找出三、四年级语文课本,从三年级开始,一本又一本地细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唯有先抄在作业本上。他哥哥读书很差,字也认不了几个,教不了他,他只好等凑够差不多20个不认识的生字后,就跑去找邻居——在县一中读高一的罗志强,虚心向他请教。

罗志强耐心地解释这些生字的读音、释义、如何造词及造词后的近义词、反义词,解释完后,再提到如何用生字造句,并举例说明,大壮不时追问,罗志强则耐心解答,大壮认认真真地听完讲解后,回到家里,每个生字再写10遍,他就学会了。

那时课本内容不多,他只花二星期时间就将语文课补上了。

补上语文课后,大壮又花二天时间将语文寒假作业做完了,他还有数学——算术寒假作业没做,但数学对他来说不难——罗志强玩“24”纸牌游戏,也败给他。

他仅花了一周时间将三、四年级数学课本复习了一遍,又花了二天时间将数学寒假作业做完了。

离开学还有几天时间,李大壮开始饶有兴趣地看《十万个为什么》。其中讲到电的来源,他看得一塌湖涂。

他晚上只好去拜访邻居——黄挺(曾在供电局上班,后因工伤而内退),黄挺见有人向他请教,笑逐颜开,与李大壮聊起来,把电的来源娓娓道来。

他从摩擦生电讲到电磁感应,再讲到直流电、交流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及电的传输,最后才讲到生活中的用电,李大壮听得如痴如醉,不时追问,他不厌其烦地解释,李大壮总算明白了。

不知不觉中已聊了半个小时,李大壮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的家。

李大壮回到家里时,水缸里没什么水了,李勇叫大军、大壮兄弟俩去慈母井打水。大军挑着一担水桶(木桶),大壮手提打水的小水桶,兄弟俩打水去了。

慈母井历经200年岁月的洗礼,依旧带给人们甘泉,井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水井是

四方形砖石结构,离地面近15米的井底长着些摇曳不止的水草,而井壁居然一点青苔都没有。

水面离地面只有三米,令人称奇的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发洪水或干旱的年份,也无论人们打水多少,水面离地面永远都定格在三米的深度,它始终保有水量不变,给一方百姓带来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泉。

李大壮从小喜欢水井,一到厦天,大壮与同龄人一样,在慈母井边洗澡,清凉的井水透过皮肤微妙的触感传递的冰凉,有种炎炎夏日里大口嚼冰棍的满足感。

他喜欢打水时,看见自然而纯净的水珠四处散落,如同井水缓缓地流过他的心田,令他产生清新与安逸的感觉,久久不愿离去。

兄弟俩走在破败不堪的卫城路上,路上行人稀少,街灯昏暗,偶尔间飘荡过的寒风,轻拂着他们的脸庞,家家户户从临街窗口透出来的点点灯光,如同天上点点繁星,给静谧神秘而又寒冷的夜晚,带来温馨的暖意,让心可以放松的融入进它的胸杯。

兄弟俩走了几百米的路,来到慈母井处。

李大壮将小水桶(木桶)顺着绳子缓慢放下去,手缠着绳子,快到水面时,他突然上提,用力抛木桶,让木桶口向下坠落下去,与此同时快速放绳子。

过了一阵子,木桶完全沉入水中,他开始收绳子,向上提过程中,木桶摇晃不定,水珠四处散落。

不一会工夫,李大壮把两个水桶装满了水。李大军挑着两桶水往家走,李大壮在井口等。

李大壮正在井口等,此时走过来一位20来岁的女青年及一位十二三岁的姑娘,她们过来洗衣服。

姑娘眼尖,一眼认出了李大壮,李大壮半天才反应过来,眼前亭亭玉立的姑娘就是近5年没见面的韦芳芳。

韦芳芳向李大壮介绍她的姨妈——李大妹——刚刚嫁到卫城路,她到她姨妈这边来玩,听说慈母井好神奇,于是跟着姨妈过来了。

韦芳芳双手灵巧,打水有板有眼,不一会,她姨妈洗衣服的桶里装满了水。

李大军回来了,李大壮继续打水,韦芳芳又帮忙打水,不一会两个桶装满了,李大军继续往家挑。

李大壮、韦芳芳继续聊。

韦芳芳:“你在那上学?读几年级了?”

李大壮:“县一小,四年级。你呢?”

韦芳芳:“县二小,四年级。”

李大壮:“我差不多一个月前在大关村也遇到在县二小读四年级的,她叫吕玉花。”

韦芳芳:“那是我们班‘学霸——班花’,即使放眼全级,也是神一样的存在——她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李大壮:“你也是学霸。”

韦芳芳:“你才是学霸,我是学渣。”

李大壮:“我也是学渣一枚。”

韦芳芳:“你人聪明,绝对是学霸的料。”

……

李大军又回来了。李大壮继续打水,韦芳芳又帮忙打水,装满两个桶后,李大壮向韦芳芳及她姨妈道别,跟着李大军往家走。

开学第一天,大家如常回校,大壮他们一脸蒙圈:何中华、马巧玲——李大壮同桌沒来,反而来了二位新同学——吕玉花、韦芳芳。除李大壮外,没人认识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俩,令大家感到惊讶的,她们不仅比谭玲漂亮,还争着与李大壮同桌,且不相让。

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俩都争持不下时,令大家震惊的是:李大壮叫她们剪刀石头布来做决定,她们乖乖做了,结果吕玉花赢了——与大壮同桌,韦芳芳——坐在何中华原来的座位上——与车香梅同桌。

此时,新来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朱光荣走进教室。他先自我介绍,又介绍新来的语文老师——耿芬芳给大家认识。

接着他简介班级情况。他提到,县教育局以前一直要求父或母或父母都在财贸系统工作的学生只能进县二小读书,父母在其他系统工作的学生只能进县一小读书。

这学期教育局再次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县一小、二小开学前进行排查,并由班主任昨晚通知受影响的学生。我们班的何中华、马巧玲与县二小四(1)班的吕玉花、韦芳芳对调。朱老师还提到新来一位插班生——冯国忠。

冯国忠刚刚从后门进来,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听朱老师提到自己,他站起来,自我介绍说,来自县龙大公社小学,随其父亲冯爱国一起入县城,他父亲由龙大公社书记调任县缫丝厂书记。

朱老师讲完班级情况后,布置任务,让大家搞卫生。

大家搞完卫生后,朱老师发新课本,谈及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算术及珠算、常识、体育、音乐及思想教育。他又到台下收大家的寒假作业,对四年级(5)班同学来说,大家惊讶的是李大壮破天荒第一次交了作业。

朱光荣老师收完作业后,宣布班委成员暂时不变,跟上学期一样,但为响应新任校长崔永生(彭伟国叔叔被撤职)的号召——拟开展全校数学竞赛,特设班数学课代表一职。

大家对数学课代表议论纷纷,尽管不算班委成员,但不少人力争,彭伟国力荐谭玲兼任,而谭玲推荐彭伟国兼任,吴秋木推荐阮富兼任,而张海土推荐陈兴士当,李大壮推荐吕玉花当,而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俩推荐李大壮当。

大家都十二、三岁了,意见有分歧,好正常。朱光荣老师看到大家这么热烈争论,他只好宣布一个令大家惊讶的决定:谁的寒假作业全对——谁来当。朱光荣老师还告知下午、明天(周六)上午不用回校,下周一才回校上课(每周上学五天半)。

他叮嘱完后,就宣布放学了。

同学们离开教室时,有的还在议论数学课代表一事。

李大壮跟在彭伟国、谭玲后面,听到他们的聊天,彭伟国说:“谭玲,你数学作业肯定全对。”谭玲回话:“伟国,你也肯定全对,班中就只有我们两个学霸,其他同学不可能全对,数学课代表非我们莫属,就你来当吧!”

当大壮跟着他们快下到地下时,还在楼梯上的陈兴士大声喊:“李大壮,在底下等我,不要走。”李大壮听到喊声,停下来不走了。

李大壮等了一阵,陈兴士和李文复、张海土一起下来了。陈兴士说:“咱们打篮球去。”此时同班的丁书贵、李超仔同学听到陈兴士叫去打篮球,也想参与,于时李大壮和陈兴士、李文复、张海土、丁书贵及李超仔一起赶往体校运动球场。

李大壮他们到了体校运动球场后,陈兴士先到他父亲办公室要来一个篮球,以后带着大家进入篮球场。

他们分组搞半场对抗赛,三个对三个,大家玩得有板有眼,十足篮球范儿,无论3分球,还是2分球,或者1分球都显示出一定的技术水准,防守及抢篮板球战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大家都敢于拼抢,来回跑动大,体力消耗也大。

玩了一个多小时后,大家都没力了,瘫坐在地上,聊起天来。陈兴士的父亲是教练,他继承他父亲基因,对篮球深有研究,他对大家的表现作了一番评论,讲到大家心服口服。

大家还聊起冯国忠来。丁书贵提到,他父亲在县缫丝厂工作。他还说,县缫丝厂是县里效益最好的单位,不少人削尖脑袋往里钻,即使指标也不好使,还得书记点头,冯国忠的父亲来头不小。

李大壮听到这里,插了一句:“那你要拍冯国忠马屁了。”丁书贵反驳说,我父亲是正式工,即使老子得罪他,他父亲也没权力开除我父亲。

李超仔接着说:“班主任有可能宣布冯国忠为数学课代表,如果真没人全对的话,那样可名正言顺地拍他父亲马屁。”

陈兴士反驳说,班主任不是那样的人。

李文复也发表自己看法:“只要不是彭伟国或谭玲当,谁当都没所谓。”

他们还好奇地问李大壮如何认识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俩的,李大壮敷衍他们,撒谎说是邻居。

大家聊了半小时后分手了。

李大壮回到家后,继续看《十万个为什么》。

星期一上午第一堂课是语文课,新来语文老师——耿芬芳点评大家寒假作业。

她点名表扬了李大壮、吕玉花、谭玲,夸他们作文写得好。同学们听到老师表扬李大壮,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他们无法理解,大壮从不交作业,且也没当选过三好学生,凭什么第一篇作文就一炮打响呢?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之际,彭伟国同学举手问老师,是不是搞错了?当得到耿芬芳老师肯定的答复后,他做了个鬼脸说:“如果李大壮数学寒假作业全对,我请全班同学吃水果糖。”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耿芬芳老师叫同学们安静,并说:“对李大壮过去情况不了解,但寒假作业确是做得好,尤其是作文写得好,值得表扬!下面先让李大壮同学、吕玉花同学分别上到讲台来朗读他们的作文,等下我再做点评。”

李大壮在同学们的鼓掌声中走上讲台并朗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听得耳目一新,大家几乎没听说过木偶戏,也没听说过《白蛇传》的故事,被李大壮的作文唬住了,不敢吱声了。

吕玉花也在同学们的鼓掌声中走上讲台并朗读自己的作文。她也是写木偶戏,大家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吕玉花读完,耿芬芳老师开始点评。她认为吕玉花、李大壮他们作文有感而发,作文都是先简述有几百年历史的木偶戏作为铺垫,而《白蛇传》的故事展开是通过木偶戏这个载体来演绎的。

耿芬芳老师点评完吕玉花、李大壮的作文后,又开始点评谭玲的作文。谭玲正满怀期待,以为老师叫她上台郎读作文,可是并没叫她上台来。

耿芬芳老师提到谭玲作文是写她在父亲工作的县化肥厂参加劳动的体会,作文真实感人,讴歌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并发自内心对劳动的热爱。

老师刚点评完谭玲的作文,下课铃声就响起来了。

第二堂课是数学,朱光荣老师讲评寒假作业前,先讲“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二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的谜语,让同学们来猜。

李大壮、吕玉花举手回答说是人,因为早上等于人处于幼儿——四肢爬行,中午等于人处于青壮年——二条腿走路,晚上等于人处于老年期——除二条腿外,另加一个拐杖才能走路。

谭玲、彭伟国齐齐举手说是猴子。

朱光荣老师表扬李大壮、吕玉花,他们回答正确。同学们顿时傻了眼,不能小看“垃圾仔”啊!

朱光荣老师表扬完李大壮、吕玉花后,开始讲解这个谜语的来龙去脉。

他讲起古希腊神话来,同学们觉得娓娓动听,大家仿佛时空穿越,来到古希腊,原来这个谜语真与古希腊神话有关。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俄狄浦斯是底比斯城邦的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出生后,其父亲从神谕中得知儿子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为妻,因担心这荒唐事会发生,于是用铁丝穿过儿子脚踵,派仆人把他抛到荒野,但仆人可怜这个孩子,觉得他是无辜的,于是仆人将他送给科林斯城邦的一个牧羊人。

因为科林斯城邦国王波里玻斯和王后墨洛柏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在宫中长大,被定为王位继承人,他一直都以为科林斯城邦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他成年后,他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他为了摆脱神示的厄运,就离开养父母,逃离了科林斯城邦, 朝底比斯城邦走去。

这时候在底比斯城邦内,为惩罚底比斯城邦的国王拉伊奥斯对克律西波斯所犯下的罪行——拉伊奥斯劫持克律西波斯导致克律西波斯自杀身亡,主神女王赫拉送来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

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守候在底比斯城郊的岩石上,她要求路人解答“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二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的谜语,过路人凡是猜不出谜底的,都要被她吞食掉。

这个可怕的谜语不知葬送了多少无辜的生灵,无人能解答谜语,底比斯城邦内人心惶惶。

底比斯城邦的国王拉伊奥斯为寻求击退女妖斯芬克斯的方法,微服带着众人前往特尔斐神庙寻求神谕。

当拉伊奥斯来到一条狭窄的只能一人通行的路口时,与正在走向底比斯城邦的俄狄浦斯狭路相逢,拉伊奥斯粗暴命令俄狄浦斯让路,俄狄浦斯感觉受到了凌辱,他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出行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底比斯城邦国王拉伊奥斯。

俄狄浦斯进入底比斯城邦后,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答案就是人:早上等于人处于幼儿,中午等于人处于青壮年,晚上等于人处于老年期。

由于谜语被破解,女妖斯芬克斯在羞愧中自尽。

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底比斯城邦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底比斯城邦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

俄狄浦斯因此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

为了消除底比斯城邦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谕,俄狄浦斯开始寻找杀害前国王拉伊奥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他自己,俄狄浦斯的母亲约卡斯塔知道结果后在悲痛中自尽。

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与他的两个女儿一起远离了底比斯城邦,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

朱光荣老师讲完这个古希腊神话后,大家意犹未尽,但他话锋一转,接着说:“你们学的算术、几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年代久远,学不好,愧对古人。”

朱老师跟着讲评寒假作业。

他先公布答案,让同学们抄下来,他在黑板上写完后,又提到:“到第三堂自习课时,寒假作业本由新的数学课代表发给大家,自己改过来。”

朱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一脸茫然——谁是数学课代表?

此时响起“当——当——当”的下课铃声。

怡然自得造句子50字(怡然自得造句怎么造)

第三堂是自习课,上课铃声响起后,朱老师捧着作业本进来。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当同学们听到朱老师任命李大壮为数学课代表时,大家都傻了!他解释寒假作业全对的只有李大壮、吕玉花,但吕玉花私下表示坚决不当,只好任命李大壮。

自诩为学霸的彭伟国及谭玲异常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韦芳芳、车香梅向后望了望李大壮,她们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同桌的吕玉花也竖起大拇指。这一幕刚好被谭玲看见,她一时接受不了——彭伟国作文及数学都不如从不交作业的“垃圾仔”。

朱老师说完后,转身离开了教室。陈兴士带头鼓起掌,一时教室掌声四起,李大壮站起来说:“其实彭伟国或谭玲更适合当,我只不过是运气好,这个数学课代表迟早是彭伟国或谭玲的,我只不过暂时代理。”

说完后,李大壮开始派数学作业本。

谭玲对着大壮背影,小声赌气地说:“李大壮,希望你数学一直‘壮’下去。”

当李大壮来到彭伟国桌前时,低下头贴着他的耳朵说:“彭伟国同学记住你的承诺,下午请带回来水果糖,送给大家吃。”

彭伟国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应允。

李大壮派完作业本后,刚回到座位上坐下,男男女女同学跑过来向李大壮请教。整个自习课,李大壮桌前,一个同学刚走,又来一个,但他都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好不容易下课了,大家往操场去——上最后一节课——体育课。

下午有二节课。

第一节是音乐课,由上学期音乐老师欧文芳上。

欧文芳老师用手风琴伴奏,同学们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

这首歌上学期,同学们都学过了一次了,老师先用手风琴独奏一次,接着清唱一次、领唱几次后,老师开始发问:“那一位同学愿意上台领唱?”

彭伟国、谭玲、吕玉花都举了手。欧文芳老师让她们三个单独清唱一次,最后选定吕玉花。

吕玉花走到讲台上领唱兼指挥,老师拉手风琴伴奏,大家站起来合唱。

的歌词令同学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充满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唱着唱着,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起来,老师宣布下课。

下课后,大家议论纷纷:吕玉花不仅是学霸,还有音乐天赋,且颜值高——比谭玲还漂亮。大家觉得李大壮“艳福”不浅,与吕玉花同桌。

彭伟国同学把50多粒水果糖放在讲台上,并大声说:“一人一粒。”

大家鼓掌表示感谢,每人拿了一粒水果糖。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俩不舍得吃,追上已走出教室的李大壮,把水果糖塞给他——他求之不得。

这一幕刚好被谭玲看到,她心中有些酸溜溜的,同时看到的还有冯国忠,他看不惯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俩对李大壮好。

冯国忠从口袋中摸出一小瓶胶水——橡胶泡在煤油里,他用三枝火柴伸到小瓶里沾上胶水后,在教室门口等候机会。

最早出现的是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俩,说时迟那时快,他将已沾了胶水的火柴分别挂在吕玉花、韦芳芳的后背脊上——她们毫无感觉。

过了一会,李大壮出现了,冯国忠同样如此手法,也将一枝火柴挂到他后背脊上,李大壮有感觉,他猛转身,见是一脸堆笑的冯国忠。

这一幕刚好给到班上巡查的班主任朱光荣老师看到,朱老师严肃批评了冯国忠。

李大壮、冯国忠、朱光荣老师几乎同步走进教室,教室里同学们大笑不止,除冯国忠外,李大壮、朱光荣老师他们俩一脸茫然。

此时,上课铃声响起,第二节是自习课。

班长吴秋木见班主任过来了,就大声说:“吕玉花、韦芳芳两人后背脊被人挂了二枝火柴。”

听班长这么一喊,吕玉花、韦芳芳她们一脸蒙圈,朱老师快步走过来,将她们后背脊上的火柴拿掉,并大声说:“谁干的?”

见没人反应,朱老师只好问冯国忠,他不情愿承认了。

朱老师责令他写检讨,晚上叫家长签上名,明早交上来,接着提醒同学要守纪律,互相帮助,不允许有校园欺凌现象出现。

朱老师说完后离开了教室。

朱老师刚离开课室,劳动委员——谭玲站了起来,宣读本学期教室值日生安排,并咨询大家意见,她见没人反对,就宣布今天开始执行,并将教室值日生安排表贴在教室后面。

李大壮发现谭玲和彭伟国头一次没分在同一组,第一天开始值日的是自己所在的组,自己和三个要好同学: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为一组。

好不容易下课了,同学们离校了,除了李大壮和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个外。

第一天上课,相对于净,李大壮他们分工合作先将班级、走廊、窗台、教室内外墙壁等清洁干净,接着他们有的擦黑板,整理讲台,有的将讲台上的粉笔灰扫走,有的倒垃圾,有的排桌椅,不到40分钟,他们完成了值日生工作。

他们关好窗户,再关上门后就离开了教室,前往陈兴士家玩。

到了陈兴士家,陈兴士从口袋里摸出一粒水果糖递给李大壮,李大壮说:“自己的那粒,自己吃。” 陈兴士说:“这一粒是谭玲送给你的。”

李大壮犯糊涂了,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陈兴士进一步向大壮解释,这是我排桌椅时,在谭玲桌子上捡到的,联想到她安排我们四个好伙伴为一组,且第一天干活,还有她和彭伟国头一次又不在同一组,可以断定她是故意这么干的,要么巴结你,要么“喜欢”上你了。

李文复、张海土也附和陈兴士的分析,他们一致向大壮断定:“她不喜欢看到吕玉花和你好,尽管从学习乃至颜值来说,她比不过吕玉花,但还是横插一脚。”

李大壮接过水果糖,把它扔进垃圾簸箕,并说一句:“花心大萝卜!”

李大壮说完后,他看见陈兴士家里有几支白色蜡烛,提议大家做蜡烛工艺品。陈兴士说:“做过一、二次,但都不很成功,家里有现成材料。”

李大壮叫陈兴士把材料搬出来及装好一大瓦盆水。

李大壮先找到一条铁丝箍成一环状以方便上面放一只小的矮脚陶瓷反口碗,并向上引出一大截铁丝——在尾端作环状钩环,以后用手将三条蜡烛掰成小段(中间的烛芯剪断)放进反口碗里,点上一支蜡烛后,他再用一块布环绕环状钩环,缠几圈后,用手握钩环,将反口碗碗底移到蜡烛火焰上,让其受热。

当李大壮看见蜡烛已完全融化后,迅速将碗投进装满了水的瓦盆中,过了一会,他捞出来后,大家看到美丽的白色“珊瑚”。

李文复、张海土都看蒙了,李大壮首先提醒他们玩这个务必注意安全,在加热融化固体蜡烛环节易引发火灾,另外将已融化蜡烛投进水过程中易烫伤自己,最后他向他们讲解原理。

李大壮说,将反口碗放进水中时,蜡烛液接触水遇冷会凝固,这样没凝固的蜡烛液,由于比水轻,蜡烛液会向上飘,等接触到水时会继续凝固,直到所有蜡烛液全部凝固后,就形成了白色“珊瑚”,碗沉入瓦盆底部越快,“珊瑚”长得越长。

李文复、张海土及陈兴士他们三个听完李大壮的讲解后,还是一头雾水——一知半解。

李大壮他们继续聊了一会后,大家分手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是数学——珠算课,朱光荣老师刚踏进教室,冯国忠马上递上他父亲已签了名的检讨书,朱老师收了他的检讨书后,开始上课。

朱老师首先讲到珠算的历史,他提到珠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在汉代数学家徐岳撰的《数术记遗》一书中首次提到珠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样算起来,珠算有1800多年的历史。元朝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中记载的36句口诀,与今天的大致相同。

到了明代,商业贸易繁荣,珠算迎来大发展时期,直到今天各行各业都用珠算。

朱老师讲完珠算历史后,又提到算盘结构。对于算盘结构,朱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原来算盘为上二珠下五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一档进“1”。

讲完算盘结构,朱老师才开始讲算盘算法——珠算口诀,他说,今天第一节珠算课先学加法口诀。

他在黑板上列出加法口诀表,再通过例题讲解它,接着叫同学们背诵几遍加法口诀表,最后离下课还剩下15分钟时间时,他在黑板上列出5条加法题,要求同学们5分钟内完成。

5分钟后,朱老师问:“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只有李大壮、吕玉花和谭玲举手,朱老师让他们分别报答案。

他们报完后,朱老师演示如何用算盘计算这5条加法题。朱老师演示完后,刚好到点下课了。

此时大家都看到结果了:李大壮不愧是数学课代表——5条全对,吕玉花也全对,而谭玲只对4条。

早上第二节是常识课,上学期常识课钟老师已调离一小,由新来的林忠斌老师上。他先介绍自己,以后点名,点到名的同学站起来,让他认识一下,最后开始讲天气变化的动物预兆。

林老师首先发问:“除了课本上讲到的动物外,还有什么动物能预报天气?”

全班只有李大壮一个人举手。“泥鳅可以预报,”大家都笑起来了,他不理会,继续说,“天晴,它躺在水底一动不动;风雨要来临前,它会卷曲身体游泳,如果它游起泳来非常剧烈,在水中上下左右起劲地翻动身躯,那么很快要下雨了。”

林老师问李大壮:“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李大壮提到小时候与父亲常到离家4里地远的大塘村小溪捞鱼,在捞鱼中常遇到下雨,每次下雨前,泥鳅都会出现反常现象——水中活动频繁——捞的泥鳅比平时多,当时只是觉得奇怪。

现在看了《十万个为什么》才明白,动物离不开氧气,而下雨前,气压低,泥鳅呆在泥土里会缺氧,所以要跑到水里游泳。

林忠斌老师听完李大壮的解释后,肯定他回答正确,还夸李大壮人聪明,善于从生活中归纳出规律,又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这规律的原理,善于学习,值得表扬。

同学们都鼓起了掌,吕玉花、韦芳芳她俩对大壮竖起了大拇指,谭玲看到这,她醋意大发。

表扬完李大壮后,林老师接着就课本例子展开。

他讲到天气变化的动物预兆:蜘蛛结网——久雨必晴;蛤蟆大声叫——大雨将到;燕子低飞——天要下雨;蚂蚁搬家——大雨将临;鸡不进笼——天要下雨;鱼浮头——雨将来临;蛇过道——大雨将至;蜻蜓低飞——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林老师接着讲解这些民间气象谚语,他通过举例子来说明。

他讲到青蛙皮肤特殊: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挥发厉害,只能呆在水中维持皮肤湿润;当空气湿度大——阴雨季节,青蛙皮肤水分不易挥发,只能跳出水面。

非洲土著居民充分认识到作为“活晴雨表”的青蛙预报天气的作用,当地人见树蛙纷纷从水中跳到树上,便知道大雨将至。

林老师又提到蚯蚓,他娓娓道来,原来“蚯蚓封洞——有大雨”是有道理的。

蚯蚓是靠皮肤呼吸的,皮肤分泌沾液,氧气溶于它皮肤表面的这层粘液里,它就是通过这层粘液来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的。

晴朗干燥的天气,蚯蚓不敢出来,因为在干燥环境下,它皮肤表面的粘液会蒸发掉,它会缺氧而死。

平时土壤缝隙中有氧气,一旦下大雨,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因为缺氧无法呼吸,只能钻出地面,所以“大雨后——蚯蚓出洞”。

同样,当雨将来临时,为防雨水填满土壤缝隙而导致缺氧,蚯蚓封洞防雨水,故“蚯蚓封洞——有大雨”。

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时,冯国忠心有不甘——李大壮凭什么全能——样样争当学霸,他拿一枝火柴缠了一圈又一圈胶水(橡胶泡在煤油里)后,往李大壮背脊一抛,居然挂在他后背上,李大壮感觉到了,这一幕林老师也看到了。

他走到李大壮桌前,拿掉他后背上的火柴,严肃批评冯国忠,并说会报告班主任。

林老师批评完冯国忠后继续讲课,除了上面例子,他还提到乌龟。

乌龟平时贴地,龟背光滑阴凉,雨来临前,空气湿度变大,而暖湿空气在龟背遇冷凝结成水珠——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不清,所以“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林老师讲完这个例子后,下课铃声响起来了。

早上第三节是语文课。耿芬芳老师开始讲课前,宣布今天临时调整讲课顺序,不从第一课讲起,而是先讲过几周才会讲到的《列宁与卫兵》。

听到这,彭伟国和谭玲顿时傻了,他们辛辛苦苦提前预习——争取课堂有好的表现计划泡汤了。

耿芬芳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列出生字表,教大家认识这些生字,以后讲到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这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再讲到如何用这些生字(词)造句,最后郎读一遍《列宁与卫兵》后,叫大家跟着她一起郎读。

大家朗读了几遍后,耿老师开始提问,她先问:“课文可分几个段落?”

彭伟国、谭玲、李大壮、吕玉花都举手了。

耿老师让李大壮第一个回答,李大壮说,这是一篇讲列宁与卫兵之间故事的记叙文,按照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个段落,耿老师追问:“如何划分这三段落?每段落的段意是什么?”李大壮一一作答。

李大壮答完后,耿老师又分别问了彭伟国、谭玲、吕玉花同样问题。

待他们回答完后,她作总结说,李大壮、吕玉花、谭玲三个同学回答正确,值得表扬。接着她话锋一转,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题目可否换成《列宁的卫兵》?”

全班只有李大壮、吕玉花二个人举手,老师让吕玉花回答。

她站起来说,本文是讲列宁与卫兵之间围绕通行证而展开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是:在革命队伍里,在革命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没上下级之分,即使列宁也不能例外——无条件遵守革命纪律。

她认为文章中心思想“在革命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题目取《列宁与卫兵》能正确反映这种平等关系,但若改成《列宁的卫兵》就不能正确反映,卫兵与列宁不再是平等关系,而是从属关系,所以不能做这样改动。

耿芬芳老师听了吕玉花的回答后,表扬了她,说她回答正确。

耿芬芳老师接着说曾听到朱光荣老师提到咱们班有欺凌现场,上一节常识课的林忠斌老师也向我提到,所以,今天这节课不按顺序上,而是先讲《列宁与卫兵》。

同学们都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伟大的列宁,他不搞特殊化,他将自己和卫兵摆在平级(平等)位置,所以班中个别同学,不管你父母干什么工作,对革命工作来说,没有贵贱之分,所有同学都是平等的,班中绝不允许有欺凌现象出现。

耿芬芳老师这段话,全班同学都知道指向谁,冯国忠也是极度难堪。

耿芬芳老师刚抨击完班中欺凌现象,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她留了作业后,宣布下课。

早上第四节是数学课——算术。

朱光荣老师上课前先批评了冯国忠连续二次欺负同学,责令他再一次写检讨,交由父亲签名后,明早交上来。

朱老师批评完冯国忠后,开始讲授四则混合运算应用。

朱老师复习了上学期学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同级运算——从左到右;非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

他又在黑板上演示二条四则混合运算题,以后开始讲课本应用题,最后出一条应用题给同学计算。朱老师的题目如下:

一个空水池顶部装有一个进水龙头,底部又装有甲、乙二个出水龙头。当关闭二个出水龙头且只打开进水龙头时,过了10分钟,水池就装满了。此时关闭进水龙头:如果只开甲出水龙头,20分钟就将水池排空;如果只开乙出水龙头, 40分钟就将水池排空。问如果开进水龙头,同时又打开二个出水龙头,那么水池从空池到装满花多长时间?

15分钟后,朱光荣老师问那一位同学计算出来了,结果只有李大壮、吕玉花举了手,朱老师叫李大壮来到黑板前运算。

李大壮上来后,在黑板上计算起来:

1/[1/10-(1/20+1/40)]=1/[1/10-3/40]=1/[1/40]=40 (分钟)

待大壮返回到座位后,朱老师问吕玉花,李大壮对不对,她对大壮竖起拇指,大声说,非常正确!

朱老师看了大壮的运算过程,他喜出望外,连说三遍聪明,又接着说,上一节课在四<4>班无一人做出来,李大壮算法从数理到得数都正确。

此时全班响起了掌声,包括曾自封为学霸的彭伟国和谭玲也发自内心鼓起掌来——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李大壮才是学霸。

等掌声停后,朱老师进一步解释,解释完后,留了作业,此时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到点放学了。

在同学眼里,李大壮、吕玉花不仅仅是学霸,更是一对“金童玉女”,深受大家敬重。一到自习课,他们桌子前围满了同学,无论李大壮,还是吕玉花,都没架子,都非常耐心解答同学的问题,他们还十分默契:自己这边无人问问题的话,将排队等待同桌解答问题的同学叫过来代为解答。

时间来到5月份,南广省西部进入炎热的天气,每天太阳高悬头顶。

有一天刚好是星期三,这天上午上常识课,林忠斌老师还是喜欢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讲解古人计时仪器——“日晷”(又名“日规”)时,先问大家怎么知道太阳光是否是直射地面的,班上有彭伟国、谭玲、吴秋木、陈兴士、吕玉花、韦芳芳、张海土、李大壮举手,林忠斌老师分别让这8个同学回答。

大家回答结果一致:从人在太阳光下阴影判断,没阴影的话,可判断太阳光是直射的。林老师满意大家的回答。

林老师为了更逼真模拟太阳光直射情形,他搬出一块木板——中央垂直插着一条直的铁丝,又叫李大壮上来。

林老师让他水平托住木板——铁丝与黑板平面平行,自己打着手电筒——往黑板平面垂直方向照射,无论林老师离木板远近,铁丝在黑板的阴影一样长。

为方便比较,林老师决定让手电筒在与黑板垂直的平面内转动从而改变电筒灯光在黑板的入射角。当林老师手电筒由与黑板垂直逐渐变为平行时,铁丝阴影由最长变为零。

实验演示完后,林老师就着课本讲解“日晷”。

林老师讲完“日晷”后,离下堂还有几分钟,他突然向大家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早上凉爽、中午炎热?

她希望大家思考,用实验证明,用科学道理解释,下周上课时大家发表见解。

下课后,李大壮与吕玉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应做个试验。

吕玉花提议星期天上午7点在贵山公园门口等,以后登顶做实验,她还提议各自从家里带实验道具并用报纸包好,登顶后再打开,看我们想法是否一致及我们各自带来的道具是否刚好拼成一套实验道具。

李大壮附和说:“好啊!我们彼此了解,到时就知道我们是否有默契。”

坐在他们后面的麦小妹听到他们谈话很纳闷,百思不得其解,就跑去谭玲哪里,一股脑儿把听到的话全告知了她。

谭玲听完后分析起来,其一不知道他们做什么试验,其二不知他们用什么实验道具,其三他们到目前为止彼此不知对方试验方法是否与自己的一致——也不知各自带的道具是否刚好拼成一套实验道具,而这一切要到下周一上课时才知道答案。

麦小妹觉得她分析得头头是道,听入迷了。

此时上课铃声响起,麦小妹赶紧跑回座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880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