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基于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分析英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策略
王凤鸣
摘要:教育部将“能力提升和心智发展”作为我国英语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和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设定了新的方向。本文回顾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所经历的西方经典理论研究阶段和新时期的“课例研究”发展阶段,指出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揭示了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和模式应该由教研员的“脱离一线”教研模式,逐渐转变为由教师为主体、教研员为辅助的合作教研模式。为了满足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文章对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国家政策扶持、工作机制调整、考核制度优化及知识能力提升四个方面的应变策略。
关键词:英语基础教育改革;专业发展;教学研究;课堂教学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的调整,英语基础教育的目的也更趋向多元化,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提倡素质教育。教育部(2012:8)更明确提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应该说,语言学习已经从过去的语言工具论中逐步去除功利化,英语教育从注重语言表达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转向注重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整个英语基础教育目标的转变,亟需英语基础教育改革迅速转变思路,顺应时代需求。
英语课堂教学是整个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教研员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如何赋予教研员与课堂教学研究以新的内涵,是未来英语基础教育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样,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深层次需求,英语课堂教学更应与时俱进,提出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教学策略。作为从事英语教育研究工作的英语教研员,更应该思考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和深化英语教育和教学改革,提升整个英语基础教育的水平和层次,丰富英语基础教育的相关理论并逐步形成适应时代进步的教育策略。
二、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模式的发展与转变
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Lewis,2003)。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了以听说法取代以语法翻译为主的课堂教学法革命,并由此引发了对不同教学法的实际效果进行比较的“比较法”研究。但是,由于“比较法”在数据处理和统计意义上的局限性,该方法取得的大多数结论并不理想。上世纪60年代,定量化的记录课堂效果为主的“量表式”研究开始盛行,这类研究能够系统地分析和量化课堂教学行为,基于大量的数据量表,通过不同分析方法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记录和评价。但是,无论是早期的“比较法”还是后来的“量表法”,都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很难进行推广和应用。70年代后期兴起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理论严格控制变量,以确定课堂活动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对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提供理论上的解释。
进入21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课例研究”阶段。与中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美国,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讲授后,集中大部分精力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在学生进行练习时进行单独辅导,最后布置课堂作业。而在日本,教师布置大量的课堂作业,学生解答大量的习题并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解题策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在课后与其他教师共同改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美国教师通常独立教学,而日本教师倡导协作教学(Lewis,2002)。
日本的这种“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模式逐渐被美国的教育界所重视,近年来有超过400个教育学者共同进行“课例研究”方面的探索。“课例研究”被(Crucio,2002)定义为由教师主导“teacher-led”的一个改进教学的环路,包括:教师合作制定学生学习与长期发展目标,为实现目标设计研究课,一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观摩与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信息,教师共同研讨收集的信息来改进教学。如果需要,则再上研究课,继续研讨并以此改进教学。通过采用课例研究,教师可以获取一种规划、观摩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的渠道(Lewis, et al.,2004)。
在我国课堂教学研究主要以教研员的听课评课为主,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并不投身于一线教学的教研员。然而,纵观西方半个世纪以来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由学者主导的“比较法”、“量表法”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均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次上,对指导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而近年来,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课例研究”则方兴未艾。这是因为,无论是传统的理论研究还是中国的教研员听课模式,往往只能获取英语课堂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某次课程教学的信息,提出的理论和指导意见都较为片面。而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把握则是全局性的,某一个环节的教学是为了整体教学服务的。另外,西方的经典教育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教研员模式,将学生看作无差别性的个体,关注的焦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上,着眼点立足于教师的水平提升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与之相对的,近年来日美盛行的“课例研究”将收集学生学习和发展信息作为改善教学的第一手材料,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了教育的本源。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模式下,教研员习惯了从“教师”的视角来审视课堂中出现的个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教研员忽略的事实是,无论何种新教法、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最后要面向的是学生,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精心的设计、是否能够在新教法下取得进步是教研的初衷。而且教研也应该听取学生的意愿,学生在教学研究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教研员应该从“学”的视角对教研、教学进行重新设计、重新规划,消除教研员视角与学生发展断层的常见现象。
因此,为了顺应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的潮流,应该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模式,淡化以教研员为主体的听课评课和“脱离一线”的离线教研模式,突出教研员及教师共同参与的合作教研的新型教研策略,并鼓励以教师为合作教研体系中的研究主体,英语教研员做好辅助工作。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问题值得重视,如何通过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保障和促进教育改革的有序进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英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策略的探讨
英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是指英语教研员为了成为英语专业课程的领导者,在职业精神、英语教育研究、英语教学指导、英语教师服务和英语教学业务管理等方面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英语教研员既承担着联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作用,又肩负着将教育理论付诸教育实践的英语教学研究使命。英语课堂教学要落实教育改革的精神,适应全球化教育的时代需求,需要英语教研员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了有效地改善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逐步完善和推进教研员队伍的建设,优化英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策略更是重中之重。
梁芹、蒋丰(2004)认为教研员自身应该在理论和实践研究、职业道德水准、专业技能、学术水平以及师资培训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在此基础上,使教研员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并逐步构建教研员的评价制度。于善伟、赵蕾(2005)提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主要依靠自主发展,要全面开展专题专项的研究活动,要积极创新研究手段,熟练使用现代化的设备。结合英语教研员的专业特点和西方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中国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对传统教研员的“离线”教研方式提出了考验,亟需在教研员的未来专业发展方式上进行变革和创新。
(一)政策和制度层面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导向无疑是实现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此基础上,扩大教育经费支出并优化教育资金分配,也能有利于引导教研员重新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
1. 实现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立法化,为了让英语教研员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可以提升教育改革层次,考虑将教育改革上升到立法层面。
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国家和省市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地区教育之间的平衡,保证教育革新的完成。要突破传统观念,借鉴别国经验,激活民间资本,逐步建立教育捐赠制度,完善各种教育基金,如贫困学生基金、教师教育基金、图书馆专用基金等。
(二)重新建立健全教研工作机制
因势利导的发展适合新时期需要的教研机制,形成符合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工作体系。
1. 教研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施教。要通过教研工作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2. 将停留于纸面的教研机制,发展成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丰富的研究素材,帮助教师提炼、总结教研思想的试验型教研体系。
3. 鼓励教研员加强中外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的开放性教研思路。开展中外教研交流等新的工作模式,拓展和完善教研机制。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将焦点集于其智能发展、人文及社群发展和职业发展。资助英语教研员参加国际教育论坛、国际会议,参加国际性英语教学和教育相关的会议的投稿、交流和学习,提升英语教研的整体水平,拓展英语教育研究的国际化视野。
(三)重建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工作体制和考核体系
1. 建立规范的教研员入职机制,构建成熟、权威的英语教研员准入制度。在入职选拔程序上,建立考试、考核、考察等一系列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充分考核教研员应具备的素养状况和程度。
2. 完善教研员的考核办法。针对英语教研员考核,应加速转变行政领导的一元主体的错误评估架构,形成以行政领导考核、学校教师评价和教研员互评的三元体系。就考核内容和标准而言,应就知识与能力、成果与论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 制定教研员的淘汰机制,教研员应当废除终身制,在动态的选拔、考核中择优轮替。当然,建立淘汰机制的前提是完善考核机制。
(四)优化教研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教研员的科研能力
1. 教研员的知识结构调整,具体而言,英语教研员应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体验、感悟,同时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教法和教育动态。善于发现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培养质疑的科研精神和学术思想,与一线教师协同教研、提升教学水平。
2. 提升科研能力,强化教育科研力量。英语教研员应当具有出色的研究品格和研究能力,能够将问题提炼、升华,丰富教育教学理论,能够撰写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同时,加强教研员的科研培训与指导,提高英语教研员和英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西方课堂教学研究历史的回顾,分析了比较法、量表法、二次习得理论和课例法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并指出应转变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协作式新型教研方式,注重反思教学代替教学设计,实现教学主体从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并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能力。
由于教育目标的调整,教学方式及教研思路的转变,英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策略,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教研员在教育系统的革新过程中逐步确立其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教育部门与时俱进地改革更加优化教研员工作成效的考核办法,从而在政策、制度、机制和知识能力水平上确保教研员专业发展将有利于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Curcio, F. R. A User’s Guide to Japanese Lesson Study: Ideas for Improving Mathematics Teaching[M]. Reston: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2.
[2] Lewis, C. Does lesson study have a fu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Nagoya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02 (1): 1-23.
[3] Lewis, C.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lesson study [J]. Northwest Teacher, 2003 (4): 6-8.
[4] Lewis, C., Perry, R. & Hurd, J. A deeper look at lesson study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4 (5): 18-22.
[5] 黄德杰. 三大系统引领教研员专业化发展[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5).
[6] 梁芹,蒋丰. 对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思考 [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7] 时曦. 论教研员的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J]. 广西教育,2006(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Role Orient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searchers in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Wang Fengming
Abstract: In 2012,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taken the “ability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s the objectives of the reform on the English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It has se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English class teaching stud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researcher. This paper has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ge of English class teaching including the western classical theory study phase and the new era of “lesson study”.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were pointed out. It indicates that the subject and pattern of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in China should be the teachers but not the English researchers who have “never been to the battlefield”. In order to follow the step of English class teaching mode, four strategies has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searchers, including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working mechanism adjustment, appraisal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work ability promotion.
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 refor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classroom teaching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