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全文11661字)

新形势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陈春华处长就如何当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科(股、站)长讲了深刻一课,上午浏阳市林业介绍了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经验,动植物处相关同志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与行政执法等有关内容进行了授课,明天还有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救护现场教学。现在,我讲解新冠疫情时代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机遇与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高度出发,要求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迎来新的转折和历史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全省林业部门认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湖南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和野生动植物红色名录,实施系列物种专项保护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脊椎动物1045种,包含哺乳纲95种、鸟纲504种、爬行纲103种、两栖纲83种以及硬骨鱼纲230种,占全国的22.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9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南虎、林麝、麋鹿等4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熊、猕猴、小白额雁等138种。全省有维管束植物6186种(含种下等级),含蕨类植物(含石松类)661种,裸子植物80种,被子植物5445种,约占全国的18%;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6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冷杉、银杉、中华水韭等1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闽楠、黑桫椤等43种。
    一、新冠肺炎疫情与野生动植物关系
    (一)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1994年,美国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推出《高危地带》(后改名《血疫》)一书,讲述了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扎伊尔病毒从非洲原始森林走向世界的故事。该书提到中间宿主灵长类的全球运输、广泛的世界交流使上述病毒的传播逐步跨入全球化进程。20多年来,《血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已成为描述埃博拉病毒最具影响力的非虚构经典之作,美国惊悚小说之王斯蒂芬?金评价“《血疫》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书”,建议大家看看。病毒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走出森林、山洞,走向人类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黑板擦”效应。众所周知,野生动物是多种病毒的宿主,例如啮齿类动物是汉坦病毒的宿主,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病毒大多数都能自然感染鸟类、鼠类等多种脊椎动物,全球78%的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宿主溯源,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全球各地有多种野生动物陆续被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由此证明新冠肺炎病毒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研究表明,蝙蝠的天敌(小型哺乳动物如黄鼬、果子狸、貉等,一些猛禽如鹰、雕、鵟、鸮,尤其是长耳鸮)、可能与蝙蝠有接触的啮齿类、水貂、雪貂、穿山甲、狐狸、鹿、蛇等可能为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一些养殖场的半野生状态动物,比如鼬獾和兔子,也很有可能被蝙蝠等动物污染而成为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此外,其他野生动物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2021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在美国白尾鹿身上呈现爆炸式传播,在美国艾奥瓦州,97头白尾鹿有80头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率高达82.5%。而河狸、猩猩、老虎、狮子以及狗、猫、非人灵长类、鼠对于新冠病毒的易感性高,鲸目动物有极大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其中齿鲸有可能暴发新冠病毒。上述动物都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但是研究表明,鱼、两栖动物不太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猪、绿头鸭和红原鸡的易感性也很低。
    (二)与野生植物的关系
    相较于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更为紧密,我国入药野生植物已达5000余种。新冠肺炎发生之初,全国有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疫情期间,经过实践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用于临床治疗。2020年初,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中医药的介入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轻症、重症发展为危重症的发生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采用的中药配方就包含野生植物77种。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采用了黄芪、防风、金银花、藿香、薄荷、连翘等56种植物草药,野生植物中草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1.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短短1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作出4次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禁食野味、防控疫病、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作为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强调,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宣布正式设立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的目标。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见》为未来一段时间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奠定了方向。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央环保督察、平安中国考核等均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其中。同时,社会公众和公益组织对野生动植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最近的杭州“瞒豹”事件,亚洲象“北迁”,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助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进入了综合、系统的物种保护恢复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2.法规政策的修改与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保护管理法律基础。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中,继续审议或初次审议的41件法律案,有8件与野生动物相关,包括保护管理、疫病防控、检验检疫等多个方面。2021年先后制订或修订出台《长江保护法》《生物安全法》《动物防疫法》《行政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于2020年10月征求意见。同时,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以及新形势下保护的需要,国家林草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修订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进一步扩大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范围,契合了当下保护需要。《国家林草局“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将继续推进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跟进出台修订分类管理、人工繁育等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等相关配套制定。目前,国家林草局正在就《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评估认定技术规定》《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征求意见。2020年,我省重点修正了《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重新启动《湖南省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管理办法》,为防控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规范狩猎行为,正在推进与省公安厅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持枪猎捕陆生野生动物及猎枪猎弹管理的通知》有关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调整适应了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提升保护管理水平提供了强制性动力。
    3.管理薄弱的加强与提升
    近年来,我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探索建立新的保护机制,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执法,重点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修复,对推动“三高四新”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是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巨大压力的大背景下,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虽然我省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体系保存了90%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但濒危物种种群恢复的效果不够理想,许多旗舰物种数量依然在下降,栖息地质量还在恶化,面积还在缩减,保护管理中资源少、无亮点、格局劣、效果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要求优化建设动植物园、濒危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和保育救助站、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等各级各类抢救性迁地保护设施,填补重要区域和重要物种保护空缺,完善生物资源迁地保存繁育体系。《意见》还明确,科学构建珍稀濒危动植物、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的迁地保护群落,对于栖息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重点物种,加强其替代生境研究和示范建设,推进特殊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意见》的出台,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历史机遇,为野生动植物保护指明了方向。
    (二)面临的挑战
    1.从人类生命健康的视野下思考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由致病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一直是公共健康的重要威胁。自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设立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机制以来,宣布过6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2009年墨西哥、美国首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疫情,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2019年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上述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与各类病毒及相关野生动物有关。随着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以及人类的大肆狩猎和扑杀,大量的野生动物和媒介昆虫被迫发生变迁,加速了疫病经由野生动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每一次疫病的爆发,都给人类带来了生命或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人类健康与野生动物有关的重大传染病问题愈演愈烈,如何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防控野生动物疫病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共同命题。有学者指出,人类有必要将野生动物保护视为控制公共卫生风险的新方法。2003年非典疫情后,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林业局推动建成了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为我国防范野生动物疫病向人类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3个国家级监测站的数据和资料进行调查发现,监测站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备不健全、资金不足”等问题,监测预警实效难以实现。在我国,野生动物检疫没有相应的检疫规范和标准,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基本在未经检疫的情况下进入市场流通,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野生动物生境丧失加重,未来,会有更多的野生动物疫病进入人类社会,防范野生动物疫病向人类传播和维护人类健康的挑战将更大。
    2.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格局中思考
2019年4月,IPBES会议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报告显示,1970年以来,21个国家的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增加了70%,全球物种正在以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速度快十倍到数百倍的速度灭绝,约有25%的陆生、淡水和海洋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濒临灭绝,并且灭绝速度正在加快。2020年9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对《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和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进程进行评估。在全球层面,20个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0426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