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年前的七月一日,我终生难忘。 难忘那一天我入了党,更难忘那一天与我一起发展的许干事因“下馆子”没入成党。
1972年,我是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的一名当兵才两年多新兵。
那次支部大会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一日,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51周年纪念日。
那天,与我一起作为发展对象参加支部大会的还有一位是直工科(武汉军区机关的处室都叫科)的许干事。他是一个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不知什么原因,三十多岁了还是单身。

支部大会开始之后,按照党员发展程序逐项认真进行。我和许干事分别宣读了入党志愿书,介绍人讲培养过程,小组长谈思想工作表现,组织委员介绍详细的外调情况,……
到评议阶段,与会党员踊跃发言。大家对我提出了不少希望,更多的是鼓励。但对许干事开始评议时,气氛一下子紧张了。因许干事是行政19级还是20级,工资较高,生活上相对讲究一些。早晨爱喝豆浆牛奶、吃油条糖包。又因为是单身,经常带女朋友“下馆子”吃饭。党员们对他的这些生活习惯有看法,说他生活贪图享受,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等。许干事听后有点接受不了,在会上进行辩解,说早晨喝豆浆牛奶等是自己肝不好要保肝,与女朋友不在机关食堂吃饭到街上吃饭不是摆阔气,是尊重女方 ,表示热情可以拉近感情。党员们听了许干事的解释很生气。

接着,党员大会就开始成为帮助许干事提高认识的发言大会。大家从张国焘当年害怕延安艰苦当了叛徒(那个时候人们就是这么认为的),从“三反五反”的身边案例中谈了先馋后懒再贪的教训,又从许干事城市小业主的家庭出身,从学校大门进部队大门的经历谈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发言的党员对许干事直呼其名,声调铿锵。
38年入伍的政治部主任李世钊(河南荥阳人)用浓重的家乡话也发了言:“许××同志,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上图享受的人,政治上不会很坚定,平时连艰苦朴素都做不到的人,关键时刻遇到风浪就会左右摇摆,“下馆子”不是小事,你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正确对待同志们的意见。”接着又和蔼地对我说:“小刘同志,以后就是有条件了也不能‘下馆子’啊,那是地主老财的做派”。

我当时听了老首长的话就低下了头,一下子觉得自己离党员的要求差得还很远。因为就在六月上旬,母亲从河南老家到武汉来看我,我尽已所能、倾已所有,带母亲吃了武汉名吃——四季美小笼汤包、老通城豆皮、小桃园的鸡汤。还带母亲逛东湖,游长江大桥。母亲都批评我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还埋怨我部队的饭菜比家里过年都好,不该花钱“下馆子”。我当时就想,这下入党完了,大家一定知道自己也犯下了“下馆子”的错误,后悔当初没有听老娘的话。
党员评议之后,主持会议的支部负责人让我和许干事对大家的意见表态。我抱着有问题不能对组织隐瞒的态度,诚恳地说,我对照党员条件确实有差距,并检讨了带母亲吃武汉名吃“下馆子”的问题。主持会议的支部副书记谭明森副科长则笑着说,小刘同志的“下馆子”不是许××同志的“下馆子”。我当时真弄不懂为什么不一样。

支部大会继续进行,按程序,我和许干事离开会场。大会党员对我俩能不能入党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我和许干事又回到会场。
谭副书记宣布支部大会党员表决结果:同意老同志许干事入党的党员没有过半不能入党,新同志的我则全票通过并提交政治部党委研究审批。
当场,许干事和我都流泪了。我们俩触动都很大。此后我对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敢马虎了。
【 注】政治部党支部书记是秘书科邓庆林科长,我印象那个时间段里,邓科长是到信阳兵站参与组建工作还是已经明确是信阳兵站政治部副主任了不在位,因此那次支部大会是副书记谭明森副科长主持。我的记忆里参加支部大会的政治部领导还有白林副主任。
作者简介:刘志建,河南登封人,1969年底入伍,先后在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军医学校、第二十集团军服役,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