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意义的模板(理论意义如何写)

摘要

按照马克思的思想, 在人类产生以前物质是世界的惟一本体, 人类产生以后, 世界是物质本体与实践本体交互作用的产物。物质和实践都是现实世界的决定因素, 都是世界的本体。人的肉体和精神在物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具有人类学意蕴。马克思的本体论既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体, 又赋予实践活动以本体论意义, 它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确立新的价值目标, 使人类走出当前的困境,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本体论 实践本体

本体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使用过本体论这一概念, 然而从未用它表达过自己的哲学思想, 但这绝不意味着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与本体论无关, 相反, 他的本体论思想非常独特, 内容极为丰富, 而且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1实践本体与物质本体的交互作用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从古希腊起, 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本体论理论。但是人所共知, 迄今没有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对本体论概念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定义, 不等于没有约定俗成的理解。西方哲学和我国学术界关于本体论的大量论述表明, 按照通常的理解, 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 它研究的是整个现象世界的基质、载体, 它的终极的存在;第二, 它应该用这种存在对现实世界的由来做出合理的解释。

从这样的理解出发, 首先应该看到马克思赋予了实践活动以本体论的意义。这是他与以往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不同之处, 是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甚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我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 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从哲学的角度看, 《手稿》最重要的内容是 实践唯物主义。在这本书中, 马克思用实践对自然界和人本身, 包括人类社会, 都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他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 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所以, 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 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1] (P131)

首先,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人所面对的自然界不是开天辟地以来的既成事实, 也不是自然界自发运动的产物。它是人化的自然, 被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 人的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 使自然界也处在不断的人化之中。今天我们面对的自然界, 是无数代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离开实践概念, 如旧唯物主义那样, 就不可能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

其次, 在马克思看来, 人本身也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人是“通过自身而诞生”的, 人不是人之外的某个神创造的。“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 也即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今天的现实的人是在人的劳动活动中一步一步地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诞生, 是人的劳动的产物, 关于这一点,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做了很好的说明。人在脱离动物界以后的发展, 马克思在《手稿》中做了大量的论述, 由于本文在后面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这里暂且从略。

再次, 至于人类社会, 由于马克思把社会性作为的人的本质特征 [1] (P122-125) , 因此, 人们在其中生活的社会, 是人的本质的具体体现, 它也是劳动的产物。马克思说:“通过异化劳动, 人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 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 而且生产出其他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 以及他同这些人的关系。” [1] (P99-100)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它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状况, 完全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的。

最后, 在马克思看来, 在一定意义上自然界不是人之外的存在, 它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因此, 当他说自然界和人本身以及人类社会是由人的劳动决定并随人的劳动的发展而发展时, 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 即都是说人的发展。正因为如此, 他才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综上所述, 马克思认为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本身和人类社会, 都是人的活动的产物, 都是由人的劳动决定的, 只有用人的劳动实践才能加以解释。实践是一种物质活动, 不是物质本身, 因此, 它不能作为整个世界的基质和终极存在, 但是没有实践就没有人类面对的现实的世界, 所以,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 虽然不能把实践等同于世界的本体, 但绝不能说在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中实践不具有世界本体的意义, 因为在马克思看来, 实践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的来源, 而说明世界的来源恰恰是本体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但是, 赋予实践以本体论的意义, 不是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全部。从终极的意义上讲, 作为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物质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 简而言之, 就是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 或者说用物质存在及其自我运动来解释世界的理论。马克思赋予了实践以现实世界的本体的意义, 但他同时始终把实践活动作为物质运动来理解, 也就是说对实践本身做了物质本体论的解释。

首先,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物质存在的角度理解实践的主体, 理解人。他和费尔巴哈一样反对黑格尔把人理解为精神性的自我意识, 强调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 [1] (P167) 。他还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和动植物一样, 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1] (P167) 。

其次, 马克思强调, 实践的对象是物质存在。他说:物质存在“是表现和确证他 (即人——引用者注) 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这就等于说, 人有现实的、感 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 (即实践——引用者注) 的对象;或者说, 人只有凭借现实的、 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1] (P167-168) 关于这个问题, 马克思在“异化劳动”部分还有更详细的论述, 这里就不再引用了。

最后,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是一种物质活动。马克思不仅用物质存在解释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即人和实践对象, 而且认为实践活动本身也是物质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物质活动。他说:“人通过 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 这种设定并 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 [1] (P167) 。就是说, 人通过实践使自然界人化打上自己的烙印时, “烙印”和打上“烙印”的活动本身都是物质性的。

总之, 实践唯物主义把现实世界、自然界和人类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但在马克思看来, 实践本身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个物质运动过程, 是物质自我运动的一种表现。实践唯物主义依然是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础的。

马克思的物质本体论思想还不仅仅表现在他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之中, 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也建立在物质本体论的基础之上。

关于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 马克思在《手稿》中与唯心主义的创世说展开辩论时说:“大地创造说, 受到了地球构造学 (即说明地球的形成、生成是一个过程、一种自我产生的科学) 的致命打击。自然发生说是对创世说的惟一实际的反驳。” [1] (P130) 这段话很简短, 但非常重要。

大地创造说认为自然界是由神创造的, 作为对它的反驳, 马克思提到了地球构造学, 即说明地球的形成、生成是一个自我产生过程的地质学, 并认为地质学是对大地创造说的致命打击。显而易见, 马克思是赞同地质学的结论的。但是地质学认为地球的形成是一个物质世界自我产生、自我运动的过程, 而它所谈论的正是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其中所体现的正是自然界自我运动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还说“自然发生说是对创世说的惟一实际的反驳”, 进一步肯定了生命以及人类的产生也是物质自我运动的产物。也就是说, 马克思对人类的产生也做了自然辩证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明。可见, 马克思早在1844年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虽然拥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却始终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上, 因为他的目的是要改造世界。一旦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上, 对世界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任何人都无可否认的事实是, 现实世界并不是处于人之外的物质自然界自我运动的产物, 它是人化了的自然, 它的面貌是人的能动活动的结果。为了合理地解释这一世界, 必须超越对世界的自然科学的和唯物主义的理解, 把人对自然的改造, 也即实践活动, 考虑在内。也就是说, 从说明现实世界的由来出发, 必须肯定实践活动的本体论意义。

物质不能完全解释世界, 物质和集中体现意识的能动性的实践活动一道, 才能为现实的人化世界提供合理的说明。它们都是现实世界的由来, 都是它的本体。在人类产生以前, 是物质本体在发挥作用, 人类产生以后, 世界是物质本体和实践本体交互作用的产物。

如果无视实践活动对现实世界的决定作用, 仅仅用自然辩证法和物质本体论解释世界, 那就是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如果无视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本体论的意义, 仅仅用人的活动解释一切, 那就和黑格尔一样, 把实践本身也作为没有物质基础的意识活动, 陷入了唯心主义。

02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人类学意蕴

人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本体论是关于终极存在的理论, 是对整个世界的来源的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 一切本体论都必然包含对人的理解。然而一般的本体论理论, 不论是把人理解为物质, 还是理解为精神, 关注的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人的基质, 人的本质, 人的由来, 还不是人类学。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于它用实践活动全面系统地说明了人的诞生与发展, 特别是说明了人的发展机制、规律和历史趋势。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思想, 也就是他的人类学, 实践人类学。

马克思赋予实践以世界本体的意义, 强调它也决定着人自身, 人也是在实践 (劳动) 中诞生并发展的。前面已经指出, 他在《手稿》中曾经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所以, 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 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1] (P131)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 人在实践中诞生, 在实践中发展, 实践是人的全部秘密之所在。这段话是马克思人类学思想的总纲。

马克思强调人是在实践中诞生的, 首先是说人的诞生是一个过程。说人在实践中诞生, 包含两层意思:第一, 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诞生是实践的结果, 也就是说, 是劳动实践使人告别了动物界, 成为人。前面已经提到, 这个任务是由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的作用》一文中完成的, 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做过这样的论述, 但是显而易见, 有关思想应该是马克思以上论述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 人在人类学意义上的诞生, 这才是马克思最为关注的。人猿相揖别, 人成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特殊的动物, 但这还不是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人, 因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1] (P96) 。然而人类一诞生, 具体生活中的人立即陷入某种对他物或他人的依赖之中:先是由于生产力的落后而陷入人对物的依赖, 然后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够而陷入人对人的依赖, 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本质并未实现。马克思认为, 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 人才最后摆脱一切依赖, 使自己的活动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使自己的本质最终得以实现, 真正成为人。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共产主义, 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等于人道主义, 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等于自然主义, 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1] (P120) 。

其次, 说人的诞生是一个过程, 是因为人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只有通过劳动实践的发展才能实现。马克思说:“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 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 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 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 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 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1] (P163) 马克思在这里虽然是在评述黑格尔的思想, 但他把黑格尔的上述思想称为其“伟大之处”, 显然对“劳动创造人”持充分肯定的态度。马克思还说:黑格尔“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 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 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 [1] (P159) 。经过对黑格尔这一思想的改造以后, 马克思说:“无神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 决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相反地, 它们才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 是人的本质对人说来的真正的实现, 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 [1] (P175) 可见, 共产主义是人的现实的历史的开始, 而它是人的劳动实践的发展克服异化阶段以后的结果。

最后, 马克思之所以强调人是在实践中诞生的, 是因为他认为人的诞生与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是同一个过程。第一, 他认为是私有制造成了人对人的依赖, 造成了人的本质的丧失, 或者说人的异化, 而只有通过劳动实践的不断发展, 才会最终使私有制消失, 使人成为社会的人, 也使自然界成为人的自然。第二, 他认为人的发展, 人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等的发展, 有赖于自然界的发展, 有什么样的自然界, 就有人的什么样的能力。马克思认为, 劳动实践使自然界人化, 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 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 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总之, 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 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 才一部分发展起来, 一部分产生出来。因为, 不仅五官感觉, 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 (意志、爱等等) , 一句话, 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 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 由于人化的自然界, 才产生出来的。” [1] (P126)

以上分析表明, 人的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人的本质的回归, 都与自然界的人化以及人化自然的发展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 实践活动、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也是对人的产生机制与规律的说明, 因而也就是马克思的独特的人类学。

这里还应该指出, 马克思认为实践决定了人的产生和发展, 这里既指人的肉体, 也指人的精神, 而且在马克思看来, 精神更为重要, 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东西。他说:自然界不但是自然科学的对象, 而且是艺术的对象, “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 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 [1] (P95) 。在他看来, 人的本质是全面的, 人同世界的关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 [1] (P123) 。关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不同, 他说:“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 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 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 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 (P96-97) 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精神需要, 他向往的是使人的实践真正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注重物质生产, 但是他从来不认为人只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动物。恰恰相反, 他认为追求物质财富是人的动物性的表现, 被他视为理想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 在共产主义以前, 人被物质生产所困扰, 相应地也为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所困扰, 人被异化了, 这只是人的前史。共产主义的实现主要不是指人的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而是指人对物质生产的超越, 人的尺度取代了物的尺度。在那里, 人得到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性得到实现, 人类进入自由王国, 各种精神追求和人类之爱得到满足, 这才是人的最终诞生和真正的人的历史的开始。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更强调人的精神性, 更看重人的精神生活。这是他的人类学思想因而也是他的本体论思想中深层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03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现代意义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 它是一种体现现代精神的思想, 符合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运动的迫切需要。

弘扬人的主体性, 可以说, 是中世纪结束以后工业文明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产物。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根本不同之处, 在于它的立足点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改造。工业文明弘扬人的主体性,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不仅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 也真正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体。这一切使最早进入工业文明的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自19世纪以来, 实现现代化成为一切后发展国家的梦想, 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实现现代化, 最根本的是人的现代化, 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没有这样的人, 就谈不上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在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的发展以后, 生产成了科学技术的运用, 而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首先需要拥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人, 也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因此, 以弘扬主体性为主要特点的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对于中国这样急于步入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而言, 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简单的物质本体论, 一味强调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这样的世界观虽然提供了一幅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 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提供了论证, 但却完全体现不出人的主体性。与它相适应的是建成了一个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管理体制, 人成为工具, 成为螺丝钉。人的如此处境与时代的要求, 与现代化的要求, 特别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要求相比, 可谓南辕北辙。也正因为这样, 苏联和中国在开始改革以后都出现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特征的哲学运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认识, 是与抹杀人的主体性的旧唯物主义的告别。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通过实践活动强调了人本身是现实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就表现在这里。

第二,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于它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文明当前的处境并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现代工业文明是在走出中世纪的黑暗之后形成的, 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哲学本体论思想的变迁。在中世纪, 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人所面对的现象界和现象界背后的存在, 都是神的旨意的体现, 人们不可能提出一般意义上的本体论问题, 可以称为神学家的本体论思想的, 是他们对上帝的存在的研究。这样的思想必然扼杀人的主体性,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建设也无从谈起。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神的支配下解放出来, 人的主体性得到肯定和发扬, 人的地位越来越高, 依托认识论作为探寻现象世界的基质、载体问题的哲学本体论理论也再次被提出。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主体地位得到恢复, 但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 人是有所顾忌的, 因为许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都在人之外设定了人可以认识但毕竟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世界本体。在这样的理论中, 人是主体, 又时刻处在人之外的世界本体的观照之下。这样的本体论思想, 与人在改造、征服自然的实践中还没有成为世界的主宰相一致, 也就是说, 是和人的主体性的表现程度以及人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与肯定程度相一致的。随着人在与自然的战斗中节节胜利, 人的自信不断膨胀, 开始自高自大, 人的主体性被抬高到使人自己忘乎所以的程度, 人自己成为神。与这种变化相适应, 到19世纪后半叶, 实证主义思潮与中世纪神学思想相契合, 同样否认追寻现象世界背后的基质、载体的本体论问题的意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虽然再次对本体论问题予以重视, 然而他们所说的本体论恰恰是对柏拉图之后形成的以追寻世界本原为宗旨的本体论的批判。

人在摆脱精神和物质对自己的约束之后, 取得了对自身和自然界的无限权力, 成为上帝, 同时对自己的局限性以及义务与责任却没有清醒的认识, 二者严重失衡。人既没有物质或精神的外在约束, 也没有自己对自己的内在约束, 好像无限自由, 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人沦为自己的动物性、自己的动物本能的奴隶。当下的经验、感觉在支配一切, 感官愉悦和满足这种愉悦所必须的物质财富, 成为许多人追求的惟一目标, 人的最可宝贵的东西——精神, 沦丧了。整个世界和人的一切都被安置在经验和感觉之上, 哲学也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根”。人被浅薄的享乐主义、经验主义哲学左右。它的直接后果是20世纪后半叶人类日益迫切地感受到的生存困境。对物质享受和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导致了人的空前严重的异化, 导致了生态和资源的危机以及与全球化进程相伴随的全球性冲突, 人类的生存陷入困境。这种生存困境最深层的原因, 仔细想来, 应该说与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的迷误有重要关系。

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是当今哲学思考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正是在这一点上,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通过赋予实践以世界本体的意义, 继承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 极大地弘扬了人的主体性, 因而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强调人的主体性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专利, 而是现代哲学的普遍特点。当今人类正在由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迈进, 一味强调人的主体性不仅没有新意, 而且落在了时代的后面。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之所以可贵, 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两大特点:

首先, 马克思高扬人的主体性, 但同时又主张物质本体论, 强调人属于自然界,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他说:“在实践上, 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 其次, 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 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 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 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 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 (P95)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所以人只有在和自然界的联系中才能生存。马克思说, 自然界一方面为人提供直接的生活资料,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 为人提供劳动的对象和工具, 因此它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样,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人和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人的本质是劳动, 劳动就是对自然界的改造, 但由于人属于自然界, 保证自然界的存在就成为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人不是无所不能的, 破坏自然, 也就是破坏人自身。

马克思对人的关怀, 不是简单地、肤浅地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 而是强调在终极的意义上, 人也是自然界, 只能在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中存在。人是自由的, 又是不自由的。只讲物质本体论, 无以突出人的主体性, 就像旧唯物主义一样;只讲实践本体论, 既不符合事实, 又会使人忘乎所以, 陷入自大狂。历史教训告诉我们, 工业文明当今陷入的困境, 没有重视马克思的这种对人的终极关怀, 人类陷入自大狂, 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 如上文所述, 马克思的本体论也就是他的人类学, 他更为关注的是人的发展, 是人由对物的追求转而致力于实现人的本质, 把精神需要摆在首位。当今人类文明陷入困境, 直接原因是人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掠夺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 深层的原因则是由于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片面理解导致了浅薄的享乐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兴起, 而这种哲学抹杀了人的精神性, 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特点。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无疑是一剂有助于人类走出当前历史性迷误的良药。人们应该深入理解和牢牢记住:全部历史都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人的形成史;人自身的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 才是人类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

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 从本体论的角度强调人的精神性, 给人以终极关怀, 是许多哲学家共同的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哲学, 盛极一时的存在主义, 当前仍在流行的后现代主义, 都在从事这样的工作。但是相比较而言,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更为全面, 更少思辨空想的成分, 因而也具有更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它是人类哲学思想宝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 值得一切关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道路问题的人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作者:安启念

理论意义的模板(理论意义如何写)

安启念,1947年生, 山西太原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01):61-67.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660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午5:16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午6:52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