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麟 | 好好活着 —–散文集《高山之上》跋
这是我的第四部散文集,收录的作品都是退休后写作,多数在媒体上发表过。付梓之际,还是应该说点什么。
曾十分向往退休并无数次规划过退休以后的生活,可这一天终于来临,内心却不免有淡淡的惆怅与不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尽的黑暗就在前方。刚退下那一段时间,完全不能适应,常常在恶梦中惊醒:不是迟到了,就是工作出了闪失,醒来便是惊出一身冷汗。庸人自扰,真是可笑至极。
人生每个时段都有他的快乐与烦恼。退休了,不为衣食所忧,无须忙忙碌碌,不用看人脸色,亦是人生中的一段好时光。可随之而来的是衰老与病痛,生病似乎是晚年生活的应有之义,运行几十年的机器已经不太好使,有些零部件不时发出警告,直到有一天,玉石俱焚,整个身体被疾病彻底摧毁。退休了,人际圈子窄了,年轻人有他们的事业,熟识的人见到你也装作没见,在这个世界,你已可以被人忽略不计。人生晚景就是一边享受岁月熬来的自在,一边承受身体退行的病痛,一边感受和适应被人无视的炎凉。走向生命尽头的日子,像吃到甘蔗的最后一节,越来越没有嚼头;犹如将要燃尽的油灯,微光越来越黯淡,最后跳几跳,一闪,没了,生命末日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海明威曾说,“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我要认真为自己活一回,即使到暮年,也要努力把余生活成想要的样子。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常焚一炉檀香,沏一壶清茗,在书房一待就是一整天。打开一部书就打开了一扇心窗,就是在与一位智者交谈。
读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最是书香能致远”,眼睛看不到的风景,文字可以抵达 ;脚步丈量不到地方,读书可以走近。读书让人渊博,让人厚重,余秀华前半生没有走出过她的横店村,也成了诗人;第一学历仅小学五年级肄业的莫言,竟是诺奖获得者。行走,是阅读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走进奇幻大自然,灵魂放牧在广阔天宇下,那是在读无字之书,其快乐让人无法拒绝,无法抵挡。我们没有办法延续生命的长度,但读书与行走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人生虽然漫长,但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一年也只算活了一天;阅读与行走让人体验千百种人生,感受无限精彩,也就活了别人几辈子。活着如此美好,“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矣。” 夕阳就要衔山,疫情却没完没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我把余生用来读书行走与写作,把每天都当节日来过。在人间,我得抓紧时间赶路。
文字记录心情,记录见闻,记录生命历程,记录所思所感,文字真是太强大了,几乎可以承载一切寄托,把生命积累诉诸文字,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读书行走之余,写作便是一件赏心乐事。读书读人读世界,写人写景写心情,人生因此充满丰润和精彩。
看过的是风景,走过的是人生,时间上,我比别人更紧迫。这些年,我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有生之年,我希望走更多更远的地方。我把云游世界的经历写成游记,努力用文字传达这世间的精彩与美好。可读书未达千卷,行走不过万里,故笔端艰涩,与真实世界相去甚远。尽管如此,我依然乐此不疲,因为这是我生命的印迹,表明这个世界我来过,爱过,风风雨雨经历过。
虽然退休,却并未与世界隔绝,依然时时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律动。身处这急剧嬗变的时代,不仅是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和承受者,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用文字记录和表达这个时代,为生命讴歌,是为一个写作者的责任与使命。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给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就在武汉封城前夜,我去法国驻武汉领事馆办理签证,差一点就被封在了武汉。之后十多天,我一直在等待被死神宣判无罪或是死刑恐惧焦虑的煎熬之中。经此一劫,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疫情肆虐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有多少与病毒抗争可歌可泣的悲壮感人故事!我们置身其间,怎能无动于衷?在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我采访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清江有爱》。本为省作协编专辑撰写,后因故搁浅,最后发表在《民族文学》上。精准扶贫是举全国之力改变中国农村贫穷面貌的国家重大战略,我走进长阳县公安局对口帮扶的佑溪村,采访记录公安铁军的扶贫脱贫事迹,写就的《决胜佑溪》收录在团结出版社《山河作证》一书中。本书中《春风化雨润板桥》《谁在点亮群山》《中溪走笔》等作品,都是在为精准扶贫立传。记录重大事件,就是在书写历史,无疑有深远意义。
这些年,我的家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四年前,独居多年的老母亲去世了,八十四岁,也算是终天年。母亲辞世,我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家乡。我把祖上几代人打拼挣来的田产交给了新主人,一夜之间我仿佛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与老屋永远辞别,我们全家陷入到无边的空落之中,儿子更是哭得稀里哗啦。儿子的故乡情怀让我既安慰又心痛,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故乡了。
有人说,人一生能去的地方很多,能回的地方却很少,故乡只是供人回忆的所在。传统意义的乡村已渐消逝,曾经熟识的乡亲好多已成古人,故乡的山水已面目全非,故乡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故乡,今天的乡村已经陌生。中溪那个地方已不属于我,甚至我想把老骨头安放在那里,成为故乡一抔尘土都很困难。高耸入云神秘莫测的黄金藏,是故乡中溪村的地理坐标,也是中溪人心中的圣山,她无时无刻不在呼唤思归的游子。因为回不去,我对故乡便更加怀念。故乡的山川河流,春夏秋冬,风土人情时时闯入梦境,每每梦中醒来,都会泪湿双目。而每一次忆及童年,都是一次精神还乡;每一次写到离去的亲人与乡亲,都是跟他们再一次见面。故乡只活在记忆中,活在文字里。去年覃卫国、覃宁勇等几位爱家乡的年轻人想拍一部寄托家乡记忆的小电影,我精心撰写文稿,陪同摄影师走遍故乡的山山水水,六月大热天,脸都晒脱了皮。掩没在连天荒草之中的山路有我童年生命的印记,乡愁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乡愁是我生命难解的结。小电影在电视台播出后,好评如潮,能为故乡做点事情,我感到欣慰。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衰老已悄然爬上我的额头,“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名与利不过是过眼云烟,好好活着,才是王道。生性愚钝,积淀不厚,起步又晚,先天不足,我的写作定然走不出多远,但我不会停下手中的笔。有两件事让我感触颇深:资丘一位退休干部读我的书,有一次见面,他居然一字不差地背下了我书中的许多章节,让我诧异。还有一位退休教师收藏发有我文章的一张报纸,当别人向他借阅的时候,他担心别人把报纸弄丢了,花了一整天时间跟别人抄写了一份,那是报纸一整版的内容!这让我重新审视写作存在的意义,山珍海味自然很好,面饭懒豆腐也有人喜欢,不同作品有不同的读者群。不为别的,只为喜欢我的读者,我也要坚持写,而且要努力写好。
生活周围,有老师和朋友做我的榜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李华章主席杖朝之年著作等身犹笔耕不辍,最近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湘西风与月》。还有温新阶老师,甘茂华老师,他们对世界对生活持久的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对文学对信念的执着坚守,是我努力坚持的动力,他们的人品与文品,他们写作上的非凡成就,是我仰望的大山。老同学韩永强兄的提携鼓励,也让我不敢懈怠。
感谢凌春杰先生精心为我的小书作序。春杰兄与我同乡,是好朋友,也是辗转亲戚,他的姑妈是我的舅妈。他从中溪那个偏僻的小山沟走进大都市,成为一位知名作家,在深圳得占一席之地,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凭着天赋与勤奋,他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写评论,甚至对考古与天文学都有研究,曾在《化石》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他的《深圳巴王村各一只眼》《花屋场》《我们的村庄》等书倾注了对家乡的深爱。在写作方面他曾给予我许多真诚指导,亲自为我改稿,荐稿,我的书稿有今天这个样子,也有他的心血存焉。
凌氏在我家乡只是个小族,却是优秀的家族,他祖上是诗礼人家,曾与王永彬交游甚笃。
王永彬何许人也?湖北宜都人,清代著名大学者。他的《围炉夜话》自面世以来,一直盛传不衰,成为人们案头的必备之书,与明代洪应明《菜根谭》、陈继儒《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春杰兄在主持续修《凌氏家乘》时我看过他的家谱,上面赫然刊有王永彬的贺文,或许王永彬的研究者也没有见过这篇大作。春杰兄欣然为本书作序,让我荣幸之至。
感谢大书法家万双全老师为本书题签,感谢品宇文化传播公司冉丽华君为本书出版谋划操心。我要特别感谢过去在我写作、发表和作品出版、发行过程中给予关照支持做出无私奉献的朋友们!我常对帮助我的朋友说,我越努力,你们越倒霉。给无数人带来麻烦,我无法一一表达歉意和感激之情,但每个帮助过我的人我都时时铭记心中。还要感谢热心读者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他们,我根本坚持不到今天。总之,我有一千条理由感谢这个世界,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
时节如流,人生苦短,迟暮之年,还是想能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我问一位年逾七旬还在努力挣钱的朋友:你挣那么多钱,留着什么时候用呢?也许赚钱是他寻求快乐的方式,而我寻求快乐和感谢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好好活着,认真写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3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