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的前期准备
幼儿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纸、用到纸,如用纸画画,用纸擦鼻涕,用纸擦汗等。为了引领孩子们在活动前充分感知纸的不同,老师请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有餐巾纸、复印纸、卡纸、过滤纸、蜡光纸、报纸等,通过看、摸、捏、揉搓等,充分感知纸与纸的不同之处,如:软硬程度、薄厚程度、粗糙和光滑程度等。
同时还提前引导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尝试看图学习如何折叠纸船。同时在不经意间提出问题:“纸太有用了,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呀?”申申小朋友大声说道:“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真的呀,他叫什么名字哪?”老师惊奇地追问道。“我回家查查,明天告诉您。”“太好了,这一定是个好听的故事。”申申骄傲地笑了,后面的科学活动也就顺理成章地准备好了。
二、活动的中期细化
设计了一节名为《纸与水》的科学集体教育活动,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先请申申小朋友讲了好听的故事《蔡伦造纸》,然后在孩子们兴奋的目光中,老师提供了三种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报纸和餐巾纸,引导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中,感知这几种纸的质地;接着鼓励幼儿猜测:如果将这三种纸分别折成纸船,放入水中会怎样?并将猜测记录下来;之后孩子们带着明确的任务和各自的疑问,开始进行纸船实验。
当教师发现有的小船往下沉时,马上进行追问,引导幼儿深入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纸张的吸水性也不同,进而在操作中深入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真正引领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习得知识: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吸水吸得快,就下沉得快。同时孩子们也在实验中发现,蜡光纸在水盆里始终没有下沉,也没有湿,孩子们对这种特殊的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老祖宗发明了纸这种神奇的物品兴奋不已。
三、活动的后期延伸
发现幼儿对于蜡光纸的兴趣点后,老师马上找到相关视频资料,在后续的活动中观看,让孩子们明白了蜡光纸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就是在纸的表面涂上了一层薄薄的蜡,所以看上去又光亮又不吸水。
看过视频,更加激发了幼儿对于纸和造纸术的好奇心。伴随着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造纸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生活在离我们很遥远的东汉时期的蔡伦,经过长期的实验才发明出了一种制造纸张的方法,造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纸。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让孩子们油然而生“我是中国人”的骄傲感,这就是文化自信在幼儿园中的承载与深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3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