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高中英语拓展性语言素材的选择与使用策略研究

危安琪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拓展性语言素材开发与使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拓展性素材的选择与使用策略。选择策略具体包括:建立与单元主题的内在关联,确保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确保所选素材的时代性;重视所选素材的文化内涵;精选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使用策略具体包括:重视素材思想内涵的挖掘及文化对比;重视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的正向迁移;发挥多模态语篇的学习功能;重视自主阅读、课堂教学与课后拓展的有机结合。这些策略的科学运用能够确保拓展性语言素材的使用效果,促进学生语言、思维、文化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拓展性语言素材;选择策略;使用策略;文化自信;思想内涵

一、引言

语言素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材料,语言素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学习的成效。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高中英语课本教材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难以追随时代经济、科技、社会、思想等发展的步伐。一方面,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篇幅、词汇数量的限制,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性的特点,教材提供的教学信息量少,语言输入有限,难以达到大量输入语言信息的目的;另一方面,从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出发,把课程的触角伸出课本,综合运用外刊、网络等信息媒介,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英语试题已经从对考生知识水平的考查转向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其中的英语阅读考察占据重要的分量,英语阅读试题的素材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外刊原文成为高考语料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单元主题和师生生活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性素材的选择和使用,考察选与用的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提炼其中的经验,并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案例所用语言素材

案例所选文本是刘慈欣获“颁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之后做的全英文的获奖演讲,题目叫Unleash Imagination。这篇演讲用作高三英语科幻阅读专题的导入材料。文本主要讲述以克拉克作品为代表的西方现代科幻小说如何激发刘慈欣的想象力,让他对宇宙的宏大和神秘产生敬畏感;同时,急速发展、充满未来感的中国也给他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科幻的想象力变成了赛博朋克的狭窄与内向,但刘慈欣本人始终认为浩瀚无垠的太空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和归宿。

一方面,该素材是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全国热映和热议的背景下在课堂上使用的,学生对于中国科幻和刘慈欣的兴趣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篇演讲能够满足学生直观感受作者本人和了解作者科幻创作的愿望。演讲贴合学生生活,紧随时代步伐,文字新鲜、生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该素材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刘慈欣联系时代,融合自我,用真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的科幻故事,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鼓舞青年一代树立目标,追随榜样,对自己的热爱满怀激情和不懈坚持。同时,他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客观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大局观。最为重要的是,该素材用诗意和深沉的文字表达了对“想象力”的深刻理解和对星辰大海的向往,体现了一个中国人的科幻世界和价值追求。虽然是non-native的演讲,但通篇用词精准,举例清晰,特别是修辞的生动运用,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之美。

总的来说,该素材从兴趣激发、价值导向、文字赏析、文化内涵几方面来判断都具备较高的教学价值。

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二)教学目标与流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提炼出文本结构,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学生能够对重点细节句子进行释义,深入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理解文本中“明喻”的修辞手法。

(3)学生能够从刘慈欣对于“想象力”执着追求的精神中,感悟自身对理想应持的态度;同时对中国作家在科幻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 目标1: 培养学生从语篇结构把握文章主体的意识和能力:就文本理解而言,只有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思路,语言解码(decoding)才有方向和线索,才能把细节内容相互联系起来形成思维链条,进而区分、分析和概括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目标2: 让学生在框架的带领下,浸入文本细节内容。对段落关键句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段落意义乃至文本中心思想;在用自己语言解释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学生加入自己的思考,形成个人观点和态度。对文章修辞手法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浸润语言,体会素材文字的优美,接受高质量的语言输入;目标3: 希望学生能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角度,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三个教学目标兼顾了语言知识、理性思考和价值导向,能够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18)。

教学流程:

Step 1 热身活动

播放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光时刻的剪辑版(5分钟),播放前布置两个任务:

(1) Who is the writer of the sci-fi story “The Wandering Earth”?

(2) Please use 2 or 3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universe you see in the video.

学生回答:1.刘慈欣。2. vast, mysterious, appealing, amazing, spectacular…

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科幻世界: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和科幻作家等。既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贮备,也能在课堂营造相互学习的氛围。

[设计意图] 使用相关视频导入,一方面能迅速把学生引入课堂,进入科幻主题,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直观感受作者刘慈欣对太空的想象,震撼开局。同时,也为本节课后所布置的外刊补充阅读“外媒关于《流浪地球》唯一的严肃影评”(China’s blockbuster The Wandering Earth is rich, gorgeous and goofy)做好内容的铺垫。学生对科幻主题的交流是一个横向拓展的过程,学生基于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分享和迁移,充当讲授科幻主题知识的“小老师”。

Step 2 文本结构和主旨大意

(1)在预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概括段落大意。这既是对自主预习效果的检测(课前预习任务:1.文本论述的思维导图;2. 扫除部分影响文本理解的生词障碍),又是培养学生重视结构和逻辑的文本阅读的习惯。

Part 1 (P1-2): Imagin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human being surpassing other species and building civilizations.

Part 2 (P3-7): How Western modern sci-fi works brought his imagination to life and how the times he was in influence his sci-fi writing.

Part 3 (P8-10):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T, human’s imagination is bounded and contained by the reality world.

Part 4 (P11-15): In Liu’s opinion, boundless space is still the best direction and destination for human imagination.

(2)观看刘慈欣现场演讲视频。对文本整体有了把握后观看视频,学生能紧跟演讲者的思路,减少理解视频内容的难度,更加专注和投入。由于演讲篇幅较长,里面一些生词会成为内容理解的“拦路虎”,若一开始就赏析视频,学生可能只会零散地抓住个别单词或句子的理解,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

[设计意图] 对每个部分大意的概括旨在锻炼学生寻找关键句、概写的能力,这也是高考考察的一项重要写作技能。在整体结构的引领下观看视频,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文本理解的效果;同时视频能让学生生动地感受文中故事的鲜活,内容趋于形象、丰满;而且欣赏中国科幻作家在世界颁奖舞台上的正面形象,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Step 3 句子释义和深入理解

首先,学生理解文中划线句的意义,阐述对句意的理解,并且通过老师追问思考句子深层次的内涵。划线句及问题如下:

Sentence 1: In the future, wh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comes smarter than us, imagination may be the only advantage we have over AI.

Question: What message can we infer from the sentence?

Sentence 2: “You promised me an ocean of stars, but you actually gave me Facebook.”

Question: What role do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 in people’s imagination of universe?

Sentence 3: Any future without space travel is gloomy, no matter how prosperous our own planet becomes.

Question: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words “gloomy” and “prosperous”?

Sentence 4: The vast ocean of stars can always carry our infinite imagination.

Question: Is it a good conclusion sentence? Why?

其次,让学生找出并体会文中使用明喻(simile)这一修辞的句子:

Sentence 1: These two books, for the first time, however, brought my imagination to life. My mind opened up like it has never before. I felt like a narrow stream finally embracing the sea.

Sentence 2: Future is like pouring rain. It reaches us even before we have time to open the umbrella.

Sentence 3: It just makes a list of possibilities of what may happen in the future, like displaying a pile of cobblestones for people to see and play with.

[设计意图] 从整体把握到细节挖掘,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字面意和行间意的能力;在追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对句中重点词汇的讲解和挖掘,让学生体会词汇选择的绝妙;对使用修辞句子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和生动,或恢弘,或细腻,或灵动,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输入,再经过有意识的内化和加工,提升语言欣赏和文字输出的能力。

Step 4 讨论和分享

基于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让学生讨论:What can we learn from Liu’s lasting passion for boundless space?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一个学生做记录。要求用英文表述,讨论气氛活跃。以下摘录部分学生回答:

“Liu has been striving to continue Arthur Clark’s imagination although his magnificent imagination about space has gradually faded away in reality. From Liu’s story, it teaches us that whatever challenges we may face, 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our original faith and keep on going.”

“My parents are strongly opposed to my choosing doctor as my career. They lists many disadvantages of being a doctor, discouraging me from having the idea. While I have wanted to be a doctor since childhood, I had some doubts about it. But after reading Liu’s story, I learn to listen to my heart and I am sure I will make it through my perseverance.”

[设计意图] 刘慈欣的“科幻”成长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本开头刘慈欣高度评价人类的“想象力”,接着论述自己的“想象力”如何被激活,然后论述面对现实的狭隘与内向,他依然对广袤无垠的太空充满无穷想象。这个讨论旨在引导学生从刘慈欣身上学习到对自己初心和理想的那份坚持的品质,不惧现状,不畏纷扰,坚定向前。

Step 5作业布置

学生课后阅读外刊阅读学习平台上的一篇文章“可能是外媒关于《流浪地球》唯一的严肃影评”。该语篇既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拓展,又从外媒角度审视中国科幻电影和成就,能够启发学生针对中国科幻形成更多的思考。此外,文本后富有词汇讲解和阅读练习,并配有内容讲解视频,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测。

[设计意图] 课后练习需要与课堂学习形成有机的联系。作业所布置的语篇与课内语篇内容关系紧密,具有巩固和拓展的双重功能。语篇配有视频讲解、注释和练习,便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自我检测。

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三、案例的启示

(一)案例的整体分析

案例设计重视阅读主题的理解和讨论,侧重语篇的动态分析与解读。案例从篇章宏观结构入手,分析主题以及支持主题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分析词与词、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达到整体把握;然后对细节进行深入、动态的分析处理,引发深入思考;在情感和文化自信上,案例有效地进行了文化自信、文化思辨等等意识的渗透。整节课有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从“选”的角度,语篇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关切相联系,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文字讲述生动、难度适中、语言优美。在热门电影推动下,科幻主题在当时学生生活中的讨论度很高,加上之前《三体》的流行,大家对刘慈欣、对科幻有极高的兴趣。所以这样一篇刘慈欣亲身讲述自己创作初心、创作历程和创作坚持的演讲稿,就成为当时课堂使用的合适拓展性语言素材。

从“用”的角度,由于文章较长,难度稍高于学生的现实水平,因此课前布置了演讲文稿预习任务,课前熟悉素材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在课前任务与课中任务之间建立了较好的关联。在课堂活动设置上,以语篇分析为先,充分发挥文本结构的作用,挖掘语篇在阅读策略指导和语言运用上的教学功能,刺激学生思维,步步深入思考。课后匹配的外刊文章阅读与课堂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列,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促进自主阅读。

(二)案例经验的启示

拓展性语言素材的选用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的成效。在选择上,案例所用素材契合学生关切、反映中国特色、思想内涵丰富;在使用上,案例协调语篇结构与重点细节的理解,并形成了“课前自主阅读——课中深化解读——课后延展阅读”推进线索。案例选得对、用得好,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这给高中英语拓展性语言素材的选和用提供了诸多启发。

(1)拓展性素材如何“选”

首先,建立与单元主题的内在关联,确保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材的内容相对固定,时效性不够,但是教材的话题是亘古长青的。最佳的拓展性语言素材应该紧扣课本单元主题,合适高中生阅读水平、兴趣和需要。比如,课文单元主题是世界未解之谜,课本内容给学生讲述UFO、外星人和各地野人,笔者给学生补充了《经济学人》上一篇科学未解之谜,讨论了科学事业远未成功、科学家需要一直努力的话题,深刻阐述了牛顿的名言:“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男孩,时不时捡到光滑好看的贝壳,而我对面前的真理海洋一无所知。”(I do not know what I may appear to the world, but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其次,确保所选语言素材的时代性,紧扣社会变迁的脉搏。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篇幅、词汇的限制,不免带有滞后性的特点。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成就层出不穷,提供最新鲜的语言素材不仅满足了高中生本身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为英语教学扫除了资源障碍。比如,课本单元主题是科技,书本上的内容还在讲述电视的发展和数码的发展,笔者选择了一篇外刊阅读文章“霍金眼中的人工智能隐患”(Stephen Hawking: “Transcendence looks at the im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t are we taking AI seriously enough?”),文章紧跟AI最新科技,但不是单纯的技术科普,而是上升到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文明的客观威胁,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明天究竟意味着什么”,有力地培养学生对于社会变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再次,重视所选语言素材的文化内涵,凸显文化差异。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储存了民族前人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出民族的习惯传统,透视出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标志着民族间的文化交往(Lado,1957)。所以,语言教学如不重视文化知识显然会落后于客观的需要。了解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课本单元主题是文化差异,课本上只是罗列了一些人们行为上或者颜色使用上的浅层次差异信息,笔者补充了一篇小布什在老布什国葬上的悼词演说。整篇悼词里充满温馨的回忆,不断引发众人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声。通过文章分析,学生深刻体悟到不同宗教信仰下的丧葬文化差异,文化意识教学效果显著。

最后,精选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建立祖国文化自信。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指导下,在国家加大传统文化传承与输出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是让青少年了解祖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多角度审视中国文化价值,树立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比如,书本单元主题是文化遗产,书中介绍了雅典卫城,学生对西方文明发源地有所了解。作为补充,笔者选择了BBC纪录片《丝绸之路》(BBC The Silk Road 2016),从西安起,途经敦煌、吐鲁番和田,沿着张骞的足迹重走丝绸之路。全片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中国古代文明,恢弘大气而又充满新意,在视频前和视频后都设计了相关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国文化的精髓,理解“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2)拓展性素材如何“用”

语言素材承载着学习的内容,其效用的发挥既取决于“选”,又取决于“用”。在拓展性语言素材的使用上,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与语篇自身的内容特色相互契合,发挥语言材料的学习价值。只有这样,材料的选和用才能相得益彰。

首先,学习活动要重视思想内涵的挖掘和文化的对比。在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对文本的思想内涵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挖掘,通过细节追问和中心提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质疑、判断,形成批判性的高阶思维。真正实现读透文本,提升思维品质的教学目标。同时,原始原味的文本是英语文化的集中载体,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感悟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锐度,在对比不同文化中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奠定基础。

其次,学习活动要重视祖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不是他国文化的单向输入,而是不同文化的双向交流:借鉴优秀文化成果,弘扬本土文化。教师在语篇素材的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性导入相关文化的多元对比活动,在尊重别国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文化身份的认同,逐步形成文化自觉;要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鉴别、借鉴、评判等学习活动,增强文化自信,真正培养出有愿望、有能力表达中国思想、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新一代(雷军、张连仲,2019)。

再次,学习活动要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迁移运用。比如,教师对于陌生话题的语篇,可以让熟悉该话题的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他们在背景知识上的特长,助力教师的语言教学。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筛选、分类、概括,实现正向迁移,惠及其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给学生设计适切的展示或讲授任务,提出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规范。在笔者的实践中,教师经常挑起“学生”与“小老师”的争辩,促进他们对于特定话题的讨论和认识。

第四,学习互动要充分发挥多模态语篇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学生通常需要课前或课后开展拓展性语言材料的阅读和加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应当科学利用多种模态的信息传递潜势,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多模态文本。借助多种模态(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片、表格等)的信息加工,一方面优化学生的理解,提供学习支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一方面提升现实生活中英语阅读的真实性,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现今,大量的网络语篇配有相应的音频或视频(比如,国外新闻语篇既有视频字幕版本,又有纯文字版本),学科学习平台还提供与语篇素材配套的讲解微视频。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模态多元的拓展型素材更加契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特点,能够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持,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最后,在整体安排上,教师要重视课前自主阅读、课中解读研讨、课后拓展阅读的有机关联。课前,通过设置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的自主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扫除词汇等阅读障碍,为课中的深度解读与观点建构做好铺垫、争取时间;课中,兼顾阅读框架的建构与具体细节的剖析,通过辨析、探究、交流、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度解读主题、建立理性认识、发展文化意识,获得认知、情感、态度、信念等多方面的锻炼和发展,并建立课后学习的动机和规范;课后,教师通过设置与课堂关系密切的拓展性任务,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认识、丰富语料,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自主阅读与实践。

四、结语

拓展性语言素材是教材的重要补充,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重要资源。在素材的“选”与“用”上,教师都要精心研究其策略,从学习需要与教学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指向,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素材使用的统一链条,充分挖掘素材的教学价值,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注: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参考文献

[1]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2]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3] 雷军, 张连仲. 提升外语能力 展现文化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报[N]. 中国青年报, 2019-10-16(9).

A Study into Strategies of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xtended Language Materia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Wei Anqi

Abstract:This passage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application of extended reading materia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 specific teaching sample is presented, based on which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extended reading materials are analyzed. The selection strategies include four aspects, such as establishing inner correlations with the unit’s topic; ensure the unity and systematicness of the teaching design, etc.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five aspects, such a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xcavating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comparing different cultures. Proper applic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will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nded language materials, contributing to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nguistic competence, thinking ability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extended language materials; choice strategies; use strategies; cultural confidence; ideological conten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0年第10期)

语文三分钟演讲素材(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3390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5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