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小区居民做活动?
黄冈市小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郝诗光
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在这里交流。本来我是准备脱稿信口开河的,为了避免被童灿同志觉得我不够专业,我还是做了一个PPT。这篇稿子和PPT晚一点我也会发表在我的公众号上提供给大家下载,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去给我点赞和打赏。为了节约时间,我直接进入主题。
一,为什么要在小区里开展活动?
一般来说,我们在小区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主要的目的不外乎一个,那就是增进主办方与小区居民的沟通,拉近主办方与小区居民的距离,进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活动向居民输出和传递某种思想和理念,激发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最终实现党和政府对小区进行有效治理的目的。
这一段话比较容易理解。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不管我们在小区里搞的是什么活动,尽管各个社区发布的新闻稿的口径不一,最终目标都殊途同归,那就是实现小区邻里和睦、环境优美、平安喜乐。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要通过组织活动,让小区里的居民动起来、活起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服从和用力于街道、社区的中心工作。
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文军在总结江岸名都经验时说的,“组织活动,就是为了让居民下楼。”现在的小区居民构成成分日益复杂,籍贯、学历、背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居民信息化程度较高、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治理模式的标准也更高,早就过了大喇叭喊一声全村出工的年代了,你在他们门上把各种通知、公告贴满,人家也会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他们更愿意采用更加直接、更加高效和更加面对面的互动方式,这也就给我们在小区里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土壤,为组织居民下楼创造了条件。当然,也对我们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效率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谁是小区活动的牵头人?谁是小区活动的参与者?谁是小区活动的受益人?
这些年,我一直在观察黄冈、鄂州两地的小区活动组织情况,也偷偷摸摸地参加了许多华师、华科社会学专家学者、教授们组织的课程和讲座,也跟着市区两级主管部门跑到武汉、厦门去学习。几乎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告诉我们,但凡是小区活动搞得好的,一定是有一个卓越的牵头人物,这个牵头人能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小区活动,让小区里需求各异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需求,让他们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演变成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最后带动小区的绝大多数居民受益,也就是我们通过所说的“参与感和收获感”,通过这样一种友好的互动和循环,唤醒了小区居民的自治觉悟和小区内话题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治理主管部门需要的效果。
那么,谁是这些活动的牵头人呢?
有的地方,是社区包干兜底,牵头人就是社区工作者,当然了,在我们黄州,还是习惯性地称之为社区领导。一些有思想、能弯腰、会倾听、懂心理的社区工作者,通过不断地收集整理、总结归纳小区居民的各项诉求,同时与自己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本职工作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形式,实现了“你配合我,我满足你”的双赢局面。
有的地方,小区活动的牵头人则是专业社工。我之前看到洪阳发朋友圈的时候,总是在发“西湖社工棒棒哒”这样振奋人心的标题,后来我才发现,你是不是对社工这个词有所误会?后来才发现,原来她把社区工作者简称为社工了。我所指的专业社工,是指获得了一定的资质认定,能通过专业的社工工作法开展社会服务的一类人。比如我们在座的周珺、陈艳,就是一名专业社工。我还听说三台河还有位达人小哥哥还是小姐姐,都已经过中级了。专业社工开展小区活动,一般都要遵循非常专业甚至苛刻的流程和规范,对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扣得很紧,对组织者、参与者、评估者都有一定的素质要求。专业社工组织的活动,用三个字形容就是“高大上”。大家以后如果看到以后哪个社区搞活动,红旗飘飘,又是扯横幅又是合影又是伸出大拇指一起喊“耶”的,那么这个活动就算不是专业社工组织的,也有专业社工施加了影响或者进行了指导。
当然,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由小区的主要负责人、居民领袖或活动达人当牵头人的。小区的负责人,一般就是小区三驾马车的组成人员,比如有的小区,党支部书记就比较喜欢搞事;有的小区业委主任很积极;有的小区物业态度也很好,动不动就搞个活动。除此之外,一些小区的志愿者领袖、群众性社团、兴趣小组的负责人也喜欢搞活动。比如咱们熟悉的余婶,就是一名公益达人,金域蓝湾的志愿者跟着她一起,现在红遍了黄州城;比如以我们江岸名都小区为例,我们舞蹈队张雪琴阿姨,不光在自己小区又唱又跳,还收编了城区好多别的小区的队伍;还有我们小区的邓晓云,她隔几天就组织一群宝妈在我们党员先锋站里读书,学习和交流如何正面管教自己的孩子。
在工作实践中,由小区“自己人”当牵头人的小区活动更加有生命力,更加接地气。原因很简单,牵头人是身边人、是熟人,更容易建立起信任。由社区工作者和专业社工担当牵头人的,最终都会按照相关程序退出,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和孵化小区内部的牵头人。我也偶尔听到一些社区领导抱怨说,“小区里找不到人,搞不成事。”这个思想一定要摒弃,小区是一块沃土,只要你愿意播种,舍得给光照、水分和适当的管护,怎么可能找不到人、搞不成事呢?梁建婷同学不是在红卫搞得风生水起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小区活动牵头人的培育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各位领导就不愁小区没有活动搞了,反而要发愁各个小区都有活动搞,该去哪个小区站台的问题了。有人牵头搞事,就一定会有人围观看热闹,只要你搞的活动精准、有效,就一定会有受益者。谁是受益者?自然是小区全体居民了。活动是为了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而不是做给领导看的。居民受益了,有收获了,自然会提升对小区、社区、街道的好感和信任,小区、社区、街道的向心力、凝聚力就会提升,你再去宣传疫情防控、创文创卫、安装反诈APP,你看他们还会不支持吗?
三、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小区活动?
《看见西湖》的公众号我每天都会看,从推送的内容来看,其实我们并不缺活动,每天的头条如果不是领导开会,必定是社区活动。注意哈,我此处说的是社区活动,或者是社区组织、主导的小区活动,而不是小区自有元素占90%以上的原创活动。我甚至感觉小编编活动已经编到很麻木了,都懒得去搞提炼和总结,码一堆图了事。当然,我们公众号的标题很有水平,成功地满足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我点进去深度阅读。我发现啊,我们的社区、小区不是不会搞活动,也不是没有搞活动,只是在搞活动的频率、水准、效果方面各个社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到底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小区活动呢?我想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我们做的,是不是居民要的?居民要的,我们能不能做?”不解决这个问题,做活动就变成剃头挑子一头热,你累得要死,居民不但不领情,还要挖苦你“搞形式主义,做秀!”说不定还会发个朋友圈给你曝个光,到那时候可真的是得不偿失了。在我们江岸名都小区,一些面子上的活动我们尽可能不搞或者少搞,避免劳民伤财不讨好。但是一些群众个性化需求的活动特别是带有刚需性质的活动,哪怕是受众只有几个人,我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做一场,让有需求的人真正受益。举个例子:去年年初,李初敏部长在遗爱湖书城发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翻阅学习党史教育方面的书籍,我们一查,发现是我们小区的居民。巧的是,他还是我同一栋的邻居。我赶紧去老人家里搞慰问,老爷子身体好、思维敏捷,他提出的要求是:“我组织关系在武汉,但常住在黄州,想过一次组织生活难上加难。希望能编入到我们小区的党小组,就地过组织生活。”后来我们就为专门为他策划了一场“一个人的支部主题党日”,带着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他家里唱国歌、走5+X流程。老爷子唱着唱着眼泪就下来了。他非常感谢我们的这一场活动,现在他成了我们的“党史”专业户,大小活动他都参加。有一天他专门找我,硬是要塞给我2000块钱,说我们党员先锋站的书少了,他要赞助。
第二,要撰写计划书。写计划书好处多多,既可以理清思路,明确分工,抓住要点,又可以与参与者交换意见,越改越好。计划书是要写得详细一点还是写得笼统一点,因人而异,但是一定要写清楚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各个参与方以及活动流程。参与方较多的,还要写清楚具体分工。需要花钱的,还需要写清楚经费来源。活动影响力较大的,或者活动场地在湖边、路边的,还要写清楚安保措施。需要邀请领导、嘉宾的,还得把他们的工作单位、级别搞清楚。不夸张地说,一个好的活动计划书,直接决定了活动的成败。从实际操作中来看,计划书写得到位的活动,往往有声有色,美名远扬;计划书比较难应付的或者根本不写就凭着牵头人个人经验来操办的活动,往往搞得也快,散得也快,搞完立马歇菜,参与的居民还没有弄明白所以然,活动就收摊回家了。
写计划书并不复杂,把上述的几个要点写清楚明白就行了。实在不会写的,可以去网上找模板,生搬硬套也是一种笨办法。我自己也曾经有一个理想,就是按照一年365天的日历以及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把所有可能需要执行的小区活动全部提前把计划书做出来,做通用的流程和逻辑,标注好可以自己定义的一些思路,再把一些个性化的内容留空留白,要用的人往里面填空就行了。这样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随时到我的活动模板库里去下载,又省时又省心。
第三,要认真把控环节。活动能否搞好,环节必不可少。而为了确保活动搞好,则一定要对环节高度重视。这里的环节不仅仅是对活动流程的现场管理,还包括活动前期的创意产生、前期考察、对内对外的反复沟通。活动需要物料的,更加需要提前准备。计划书上说要请领导,领导来不来,几时来,坐车来还是走路来,这多要敲定。活动现场要不要做舞台,要不要扯横幅,水从哪里来,电从哪里来,要摆多少桌子凳子,余婶的茶水桶摆在哪儿?西湖直播间用到的网线从哪儿牵?有熊孩子来捣蛋怎么办?这些都是做好预案和现场管控的。一个环节的疏漏,就很可能对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搞不好全盘皆输,再好的计划书也会终成泡影。整个活动中,还需要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需要社工和社区人的配合,及时传递活动过程,让居民参与,让居民看见,让参与者有更多获得感,而绝对不能是干活的人辛苦干,不干活的人在旁边看,看着不爽还要“旦”(骂)。
去年开始我就参加了西湖街道多个社区组织的小区活动,发现有个别的社区领导同志喜欢当甩手掌柜,只负责发表重要讲话和颁奖,其余的事不怎么干预。一方面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给了活动牵头人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我还是觉得各位领导同志在插着袖子一边看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毕竟咱们各个社区的活动底子还比较薄,做任何活动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如果大家的确觉得插不进手的时候,为参加活动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买一杯杨汁甘露或炒个米粉什么的都是极好的嘛 。
第四、要注重后期跟踪。活动后期跟踪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效果评估,所谓效果评估,说白了就是要了解这场活动搞完了居民高不高兴?领导开不开心?现场解决了居民多少急难愁盼的问题?有多少人现场加入了小区志愿服务组织?主办方、承办方、牵头人、工作人员甚至还需要单独坐下来对活动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当然也包括一些扫尾的工作要做,比如关水关电,物品有借有还等。千万不能活动做完,回家过年。二是宣传报道。宣传工作没搞好,活动大概率等于白搞。这一点西湖街道的成功经验比较丰富,余婶的爱心茶水桶活动,冲锋小蚂蚁志愿服务活动,西湖直播间的每一场直播,几乎都能成为黄州区当天的重大新闻,电视、报纸和新媒体都能够马上跟上,已经形成了活动品牌。以前大家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都觉得媒体离我们较远,记者不食人间烟火,社区与媒体之间有天然的鸿沟。
但是媒体也缺少内容,媒体人也需要朋友,他们也需要在社区采集各种素材。所以呢,我们要学会并擅长跟媒体打交道,这一点洪阳就干得比较漂亮,虽然我总是觉得她写稿子就像六年级学生写作文记流水账一样,但是经过编辑的加工,日报晚报的版面一样能上。在这里我建议和鼓励大家多和媒体接触,多和媒体人交朋友,做的活动请媒体人帮忙提炼和升华,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好活动配上好宣传,能让活动的牵头人、参与者和小区居民觉得脸上有光,也会更加积极地参加咱们组织的下一场次活动。
四、对西湖街道各社区、小区活动的一些建议
一,站位要高、行动要快。在研究街道各小区历次活动时,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许多活动,明明是本小区独一无二的创意和执行效果,但是因为没有可持续性地开展,也没有对活动的服务对象、社会效应、深远意义等进行挖掘和包装,最后被城区其他社区借鉴、抄袭,甚至被超越。为什么呀?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没有把这个活动当好大个事,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每场活动一搞完,没有马不停蹄地复盘,而是自我安慰说,“终于可以休息了。”活动搞完了好几天才想起来,“哎呀,稿子还没写呢?”或者写了一篇稿子,就是一个简单的复述,没有拔高和定型。这样往往就给了借鉴者发挥的空间,“虽然是你先搞,但是我公开报道的第一个。”
第二,要整合社会资源。在社区社会服务工作的实践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同质化的活动反复搞、重复搞;有的社区活动不断,有的社区活动频率偏低;能链接的资源越来越少了,每次做的活动质量总是不高,活动规模总是很少,甚至辛苦搞了一场活动唱成了独角戏,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和居民理解,还落下埋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之前就提出过组建各级社区服务联合会的倡议。只要是在咱们辖区内的各类商圈、商户、社会服务资源、社区服务组织、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小区治理团队及其他关心、支持、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加入,大家抱着团一起玩,用极小的成本撬动各项活动的开展。这样做的好处是,资源得到了盘活,朋友圈快速壮大,同社区间的各个小区还可以相互支援,资源多的帮资源少,活动多的帮活动少的,实现共同发展。希望有想法的社区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建议,把组织建起来,通过“服务联合”和“联合服务”的形式,重点为大家解决活动组织困难、活动经费难以筹集、社区服务组织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及服务对象单一等共性问题。
第三,街道、社区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支持小区活动的开展。在座的所有社区领导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活动我也想搞啊,可是我们没有人啊?没有资源啊?没有商家啊?”一谈到用钱,马上摆头错误地认为,“搞活动,就是烧钱。”又会说,“那不行,我们的钱都是村民的钱,用钱要走程序。”总之,各种困难摆在面前。去年我们在西湖社区做“志愿遗爱”爱心茶水桶的项目,就有传言说,“两个大疯子带一个小疯子一起瞎疯”,多亏最后冲进了决赛还拿回了三万块奖金,要不然搞活动的人跳进遗爱湖也是洗不清了。
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许多通过以活动促治理成功的事实就摆在这儿。不仅是宣传口要搞活动,组织口也在搞活动,统战口也在搞活动,西湖直播间一年来差不多把整个街道各个口子的活动都搞了一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发现,搞活动要合作搞,各搞各的肯定成难成气候。但凡活动搞得多搞得好的部门、科室和社区,他们的工作一定是搞得有模有样;但凡活动搞得多搞得好的小区,居民更加支持和理解社区,更加愿意落实执行社区推行的各项工作,社区工作者的压力就小,社区也会少做许多事后补救的工作,居民的生活质量就越高,因此上这个账实际上算起来并不亏钱。在此我也希望在座的领导同志们能够达成共识,在时间、精力和经费上,给小区活动更多的倾斜。
时间差不多了,我今天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注:根据2022年3月7日在西湖讲堂“两委”干部培训班上的主题交流稿内容整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