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范三川公开讲话汇编16篇!(全文81120字)

目录

在2012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在2011年全市教育突破工程现场观摩会暨全市教育突破工程第二次调度会上的讲话 15
在全市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
在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4
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5
在2011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 版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3
在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4
在2011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8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85
在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暨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启动会上的讲话 91
在市中心城区2010年普通高考和初中升学统考协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0
在全市重点传染病防控暨职业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7
在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115
在2010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1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 进一步加快全市卫生事业发展 133
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146

在2012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三川

  今天的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精神(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两会”精神,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和打造现代特色都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刚才荣光同志就2011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完成情况和2012年工作作了详细安排,下午市文体局班子成员还要分别作业务工作安排,我都赞同。会上市文体局与各县(特区、区)文体广局签订了2012年工作责任书,印发了2012年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要点。等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宏远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宏远部长的要求认真抓好今年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下面,就2012年的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提振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
跨越”主基调,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全市文体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作出贡献的广大文体工作者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我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和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和少数部门对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重视不够,加快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还亟待加强。
  二是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市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薄弱,市中心城区仅有一座运行30多年的图书馆和体育中心。无文化馆、展览馆、博物
馆、剧院、综合性的体育中心等文体基础设施,县乡文化馆、文化站等虽然已基本建立,但配套设备设施还不够健全,运行情况不太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县(特区、区)至今还没有上档次的体育中心。
  三是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经费短缺。近年来,中央和省逐年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是以项目直接投到县、乡两级。市、县级财政投入主要偏向农业、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投入虽逐年有所增加,但主要用于开展相关活动,真正用于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经费相对较少。
  四是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由于文体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依托,再加上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严重、行业管理不力、缺乏鼓励政策等问题,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协调。
  五是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管理有待加强。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有所增强,但是经费、设备欠帐仍然较大,县(特区、区)一级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的管理。
  六是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随着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体育工作内容日渐丰富,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显得十分迫切,而我市在文化体育人才建设方面还较匮乏,现有专业人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整
体素质不高,此外,基层文体网络队伍也不够健全,很多乡镇没有专职的文体工作人员。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引起各级各有关部门尤其是各县(特区、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加以解决。但是,从当前形势看,我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发展已经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国家层面进行研究部署,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11〕14号),文化体育发展有了重大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二是国发2号文件为我市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重要机遇;三是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就全省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化体育事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制定并下发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黔党发〔2011〕23号);四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对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市文化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并已着手实施;五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需求不断上升,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做好今年和今后的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
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力争今年的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在今后几年内形成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二、抢抓机遇,进一步推动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设“五个六盘水”,文化是灵魂。今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坚持不懈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深化文化改革,以深入落实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好群众文体活动,努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继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文化市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围绕这一总体思路,今年要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上要有新突破。项目是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抓项目。贯彻落实好国发2号文件,关键要快和干。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衔接,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国发2号文件,要将国发2号文件与具体的文化体育工作相结合,将政策方案化、措施化和项目化,把国家精神转化为可操作的文化体育建设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推进项目的谋
划、申报和实施,在文化惠民工程上能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上做出新的项目特色和亮点,在城乡公共文化体育项目的建设上争取有新的突破。在事关凉都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上要聚全市之力进行打造。特别是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项目建设上,要获得实质性的重大进展。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产业发展。文体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向上汇报,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在向上争取文体项目和资金上有新的进展。
  (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克难攻坚实现新跨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打好文化基础设施攻坚战。围绕今后五年全面建成市级“七馆四中心”和县级“四馆两中心”的目标任务,在确保今年市级“三馆一院一公园”(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凉都体育公园)顺利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县级两馆维修改造和“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的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搭建公益文化活动的服务平台。
  (三)在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上要有新思路。
各级各部门要不断提升文化的影响力,深入开展文化建设“春风行动”,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要早研究、早部署,高质量、高标准办好“第九届消夏文化节”,同时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这个月的18日,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原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一行冒着严寒,到我市考察场馆建设和生态型多梯度高原示范基地建设时,对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起下大力抓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打造高原运动城打下基础。
  (四)在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上要有新手笔。以提升文化创造力,强化精品意识为核心,结合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特色倾力打造一批具有六盘水特色的艺术精品。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及重大节日活动为主题,着力抓好大型文艺演出的精品创作。以举办“第九届消夏文化节”为契机,推出一批展现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
  (五)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要有新目标。相关部门要团结一致、密切配合,重点要做好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二期工程和盘县文庙二期工程的建设,积极向上申报“盘州古城”项目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项目,各级文体部门要充分结合“5·18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工作,积极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进一步做好盘县大洞的发掘、保护、利用等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迎接2013年盘县大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的召开。
  (六)在文化、出版物市场管理上要有新提高。去年12
月以来,各级文化、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文化市场整治“秋风行动”,这项工作开展得很好,效果非常明显,今年要继续扎实地开展下去。同时要以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工作为契机,重点开展好“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加大对娱乐市场、演出市场、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文化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在文化市场管理上有新提高,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繁荣全市文化、新闻出版产业。
  (七)在打造特色文化体育品牌上要有新探索。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借助“消夏文化节”这一平台和我市独有的自然、地理、气候和历史文化条件,做大做强广场文化周、少儿艺术节、高原半程马拉松等文体品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赛事,打造一批高原运动品牌项目,全方位推进高原运动城建设。
  三、强化保障,切实推进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大发展大繁荣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各县(特区、区)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文化体育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积极研究新形势下文体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把文化体育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实施。市、县文体新闻出版部门要切实用战略眼光看待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
权)工作的发展,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发展改革、财政、工商、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配合文化体育新闻出版部门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要强化政策保障。首先要用好上级政策。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国发2号文件、《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黔党发〔2011〕23号)等重要文件,把上级政策吃透,准确把握,用好用活,逐项抓好对接落实,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其次要研究制定落实本级政策,市、县(特区、区)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关的政策,建立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机制和激励措施。市、县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精神,尽快加强联系,积极向党委、政府申请制定促进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措施激励和促进“文化兴市”建设。
  三要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经费投入,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平台,为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各县、特区、区、经济开发区的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就公共财政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增长速度和文化产业发展占GDP比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说明文化体育事业已经摆上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所以,
各县(特区、区)政府领导回去后要进一步加强协调,赶紧研究部署,抓紧对接落实,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此外,为促进版权事业的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去年省政府部署实施了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已进入了全面整改落实阶段,按照省的要求,11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政府机关部门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在2月27日下午召开的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谢庆生副省长与各市(州)签订了2012年工作目标责任书,其中就对此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此项工作。
  四要强化人才保障。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是一项政治要求高、专业要求强的工作,搞好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文体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培训,积极培养一批文艺、文博、舞蹈、灯光、教练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本土优秀人才。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文体部门做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有针对性地逐步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要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对在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要通过各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脚踏实地、作风优良、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工作队伍。
  五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勤政廉政文化建设,抓好“一岗双责”。
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系统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度、规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做到既要勤政,又要廉政,在建设先进文化,抓好精神家园建设中,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同志们,2012年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实施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六盘水而努力奋斗,为推动六盘水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在2011年全市教育突破工程现场观摩会暨全市教育突破工程第二次调度会上的讲话
范三川
(2011年10月25日)

  这次会议是在我市“教育突破工程”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战100天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省市关于“教育突破工程”的有关要求以及全省教育现场推进会精神,对全市“教育突破工程”项目情况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正视差距,凝心聚力,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负重加压,攻坚克难,全面完成2011年全市教育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教育突破工程”取得新跨越。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抓实干
  当前,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提出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要求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9月27日至28日,省政府在凯里市召开了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民办教育大发展现场推进会。会上,刘晓凯副省长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注重过程,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使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看得
见实实在在的效果。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深刻理解市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指导思想的内涵。“教育突破工程”的实施本来就是“突破在项目”的具体体现,绝不能将“教育突破工程”单纯地看作是一项建设工程,作为一项常规业务来抓。通过加快实施“教育突破工程”,一方面,能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缓解市中心城区及县城所在地大班额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品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民生的高度,切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树立超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自觉主动地把“教育突破工程”摆到当前最突出的位置,勇于攻坚克难,奋力进位赶超。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二、正视差距,知难而进,狠抓落实
  “教育突破工程”的主体在县。今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同志切实把“教育突破工程”作为民生工程来抓,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大胆实践,深入一线,吃了不少的苦、出了不少的力,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教育突破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盘县,学前教育工程项目的进展比较好。

  取得的成绩必须予以充分肯定,但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们更要警醒。当前,我市“教育突破工程”总的情况可以用“形势异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压力特别巨大”三句话来概括。“形势异常严峻”即:主要是进展慢。与兄弟市(州、地)相比,我们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工作力度上,都存在很大差距。突破学前教育工程除盘县进展稍为较快一点外,其他三个县(特区、区)的主体工程尚未完工;突破高中阶段教育项目还有部分县(特区、区)还未进入实质性的开工阶段。截至目前,仍然存在个别项目还未解决征地拆迁和项目资金等问题。“任务非常繁重”即:今年我市要在完成普通高中招生任务23800人、中职招生任务17000人和学前招生任务20700人的情况下,还要新建21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启动建设4所普通高中学校,县城所在地启动建设4所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普遍面临着“征地难、拆迁难、资金难、师资难”的问题,各项任务非常繁重。“压力特别巨大”即:各县、特区、区都与市政府签定了《幼儿园建设和招生承诺书》,也上报了《贵州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分县分年度验收时间表和各县、特区、区设立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专款承诺书》。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对上级、对人民群众都无法交代。

  可以说,“教育突破工程”不是我们要不要干、想干不想干的问题,而是组织要求我们干,老百姓期盼我们干,发展需要我们干而且一定要干好的工作,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这项工作,我们埋怨怨不来,空盼盼不来,坐等等不来。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同志要克服倦怠情绪,在其位一天就要谋其政一天,要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屈服,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靠压力逼出干劲、逼出效果。要相互协调、攻坚克难,以脚踏实地、信心百倍的干劲,以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志气,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狠劲、韧劲和拼劲,坚定不移地、又好又快地推进“教育突破工程”。
  三、全面铺开,协调沟通,加大宣传
  “教育突破工程”要全面铺开,全面提速。还没有动工的工程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动起来;已动工的工程,要力争在既定日期竣工交付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沟通力度,全力以赴支持,通力配合推进工程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像“两基”攻坚一样发动宣传攻势,路边有标语,媒体有声音,做到家喻户晓,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对“教育突破工程”的好处、政策、方法、步骤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宣传。同时在征地拆迁等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教育引导群众不提过分和无理的要求。

  最后我再强调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项目一定要抓紧施工建设,按基本建设程序加快进度,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工程调度,必须按计划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二是要在抓好“教育突破工程”的同时,全面完成各项招生任务,做好教育目标考核工作。三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相关人员要廉洁自律。要坚决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四是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贵州日报》刊载的《随省委书记走村进寨“六记六思”》一文,将栗战书书记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的务实精神学习好、领会好,多深入基层,切实帮助学校及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今年最后两个月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不含糊,坚持“教育突破工程”建设目标不动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形成奋力追赶的精神状态,塑造真抓实干的良好形象,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为确保完成“教育突破工程”各个项目而努力奋斗!

在全市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三川
(2011年4月13日)

  此次会议,是市政府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二是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三是总结“十一五”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四是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任务;五是签订2011年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责任状;六是动员全市科技力量,为实现我市科学发展、增比进位、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管理部门有效地发挥了综合管理的职能,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三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争取了大批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争取到的资金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177%;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焦炉气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工作有力推进;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发新型建材取得重大突破;马铃薯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较“十五”期间增长675%
,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都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科技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同时与市人大、市政协、市科技局对口联系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分不开。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向全市广大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者、向关心和支持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的社会各界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刚才,开全同志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对“十二五”及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和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扎扎实实抓好落实。科技工作是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同时我们的其他工作也必须认真严肃的抓好抓实抓细,落实好相关责任,不能有半点疏漏,特别是最基础的工作和最常规的工作。下面,就如何开展好今后的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抓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修订及贯彻落实

  今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专门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入了解世情、国情、省情和市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认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首先,要充分认清在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定位,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表明,经济转型变轨,仅靠传统的“关、停、并、转”等行政强制性手段难以实现,而且,操作不好极有可能导致发展速度和就业保障上的硬伤,出现经济滑坡,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开辟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做到有保有压,在发展中加快转变方式,以加快转变方式促进更好的发展,才是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平稳转型的必由出路。
  其次,要充分认清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科技工作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既有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又有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科技发展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目前,我市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弱、科技投入渠道单一、部分科技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人才环境也不够优化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质量。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幅度提高全市整体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把我市经济引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上来,科技工作面临的压力还相当大、任务还十分艰巨。2010年全省科学技术奖共8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分一、二、三等3个层次的奖项,全省共有79个项目获奖,另外还有5个项目获科技成果转化奖。其他8个市(州、地)甚至部分市(州、地)下属的县(市、区)都有获奖的。在我市只有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获得了 1个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向大企业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差距。在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项目中,“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一等奖,“苦荞系列良种选育及持续高产关键技术研究”获三等奖;马铃薯和苦荞这两个方面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我市有关单位还做了多年的研发,应该是我市的强项,却没有取得应有成果。我市的科研工作在全省明显滞后,值得我们深思。
  为此,全市各级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正确面对压力,敢于正视差距,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宝贵机遇,超前谋划、有效作为,认真做好“十二五”科技规划的编制、修订及贯彻落实。
  二、围绕重点,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加速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主基调,也是我市的主基调。如何围绕这一主基调开展科技工作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科技工作的重点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解决我市经济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强力抓手,依靠科技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花真功夫、下大力气,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以科技支撑六大支柱产业为重点,抓好工业强市战略的贯彻落实。要围绕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提出科技支撑的振兴重点方向和主要措施,凝炼一批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把工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重大工业和循环经济项目为主攻方向,以实施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为纽带,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撑能力。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煤矸石、煤层气、焦炉气在综合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为重点,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不断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加快高新技术、先进技术的引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强技术集成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根据我市经济发展重点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研究确定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以整合优化创新要素为纽带,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为整体,以项目为依托,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努力造就一批充满活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以节能减排和推进信息化为重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划和我市产业发展重点,积极推动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推广焦炉气新能源汽车、新型建材等一批成熟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工程,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建设一批科技支撑平台,提升节能减排能力,构筑节能减排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建立和完善包括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网络科技环境五大共享平台的科技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数字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数字测震台、大中城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及国家地震信息结点建设,解决好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四是以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为重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继续按照“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的思路,充分发挥我市立体气候资源、多样化生物资源的优势,大力加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节约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形成布局合理完善、功能强大的农业技术体系。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推广新技术,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坚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结合我市实际,建设以优质经济果林、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现代中药材种植为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真正把马铃薯、生态畜牧、商品蔬菜培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稳定、最持久的主导产业,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市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创新体系,构建平台,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
  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和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要继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解决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科技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努力探索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统筹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等不同要求,对现有市级科技计划体系进行科学梳理和分类,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对科技攻关计划进行合理定位,一方面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另一方面实现对基础类计划研究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开发。根据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激励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拓展科技投融资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通过国家税收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使科技投入明显增长;进一步完善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机制建设,加速建立和形成创业投资机制,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借助金融杠杆放大资金额度,解决六盘水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步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大科技投入。
  三是推进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继续完善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4个县(特区、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支撑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加强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搭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四是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完善《六盘水市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办法》,围绕生物工程、新材料、生态环境、现代农业、食品安全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技术领域,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重点实验室,为组织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与全市产业发展密切结合提供重要技术平台。同时,也为下一步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打好基础;优化红桥新区产业结构,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包括孵化大楼、标准厂房在内的六盘水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降低科技型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五是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今年科技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多项重点人才政策,我们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做好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要进一步加大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资本运作、煤化工、装备制造、循环经济、招商引资和城乡规划的高层次人才;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和职称评审办法,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六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推动基层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市政府从去年开始对县(特区、区)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各县(特区、区)的科技及知识产权意识,加大各项工作力度,推动县(特区、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六枝特区,紧紧抓住全省首批县域经济知识产权试点县的机遇,在知识产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今年全省将开展第二批试点县和首批示范创建县工作,希望六枝特区认真组织好试点县验收和示范创建县的申报工作,其它3
个县(区)要积极申报第二批试点县。会上,市政府与各县(特区、区)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签订了今年的目标责任状,希望各县(特区、区)及市直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目标管理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市4个县(特区、区)均通过了省级科技进步县考核,其中盘县、钟山区通过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县考核,这是一大突破,科技进步县考核每两年开展一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县(特区、区)要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再接再厉,争取4个县(特区、区)均通过国家级科技进步县考核并获得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市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的联动,逐步建立市、县、企合作联动机制,在科技工作中更多体现基层的需求;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引导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向基层流动和集聚,推动基层科技工作快速发展。
  四、提高认识,创新思维,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十一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来,在统筹各方工作,协调执法步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共同营造了一个尊重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涌现出了六盘水市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六盘水神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企业。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纵向比有不小的进展,但与其他市(州、地)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离孙副省长提出的每年翻一番的要求差距更大;2010年度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对全省各市(州、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考核,我市有六个方面被扣21分,得79分,为全省倒数第二;被扣分的项目涉及以6个责任部门,分别是: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文体局、农委、林业局和质监局,请以上六个责任部门尽快提出工作方案,抓紧整改和推进该项工作,请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跟踪。
  虽然在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方面,由于我市的产业结构重工业比重大,中小企业少,特色资源少,建市时间短,历史渊源不够等,造成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有些工作我们各级各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到位,比如地理标志方面: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11月23日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促进我市农特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府办发〔2009〕111号),制定了《六盘水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推进计划建议表》,但是,至今只有六枝的郎岱酱进行了申报。其他的为什么没有按要求申报,工作是怎么做的?做到什么程度了?请联席会议办公室尽快跟踪,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有书面的情况在下周末前交办公室。各地各相关责任部门并没有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导致我市在地理标志方面就被扣了10分。

  今年省人民政府的考核细则下发后,市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继续对细则进行责任分解,各责任部门要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落实到人,保证今年的考核结果有明显提升。
  知识产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部门的知识产权工作。同时,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我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一要进一步抓好“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完善和贯彻落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谋划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
  二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继续组织开展大规模、多形式、针对性强的宣传培训,使宣传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三要组织好重大活动。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密切部门合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
比如在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方面,要积极探索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执法新模式,建立高效、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重大案件、涉外案件和跨地区案件的联合执法、案件移送及案件通报制度,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
  四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提高技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高品牌创建意识,推进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申请;加强著作权登记工作,使我市各类知识产权申请量、注册量得到大幅提升。要突出抓好我市优势、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申报工作,特别是要抓好各重大专项完成后的知识产权申报工作,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要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工作。目前我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部分企业有很多专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利用。今后要强化各类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积极面向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使更多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转化。
  六要推进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相结合。
科技创新工作要以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作为重要衡量标准。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获取上,特别是是否拥有发明专利。科技部门要将自主知识知识产权的创造、拥有、运用作为重要战略,和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科技计划的实施、科技平台建设等融为一体。在科技计划申报前组织查新,避免支持已被专利覆盖的项目。重大专项的结题验收,要以专利和技术标准的获取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审,也要将专利、技术标准作为重要指标。目前,我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仅为2家,与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我市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企业太少。各级科技部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要把知识产权创造、转让、运用作为合作的重要内容,力争推进一项工作,转化一个成果、形成一批专利,打造核心竞争力。
  同志们,“十二五”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重大。希望各级政府、全市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三川
(2011年3月16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步实施之年。在我市“两会”结束不久、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促进六盘水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赵廷昌同志亲临指导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市教育工作的重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精神、突破性工程启动会等相关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工作;理清思路,明确“十二五”目标任务,安排2011
年工作。“十一五”期间,我们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村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经过多年努力,大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到处可以看到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即使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基本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市民受教育的年限明显增加,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已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体。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既是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同时,向多年来关心厚爱六盘水的省教育厅和赵书记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时明同志的报告,回顾和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对今年的教育工作从11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的工作措施切实可行,本华同志通报了学校开学安全检查情况,对下步工作作出了安排。时明和本华同志的安排我都同意。拜托大家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每年开学前都要组织排查,但形势很严峻,工作情况非常不理想,说明我们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不细,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请教育部门马上开展拉网式排查,工作不力、不到位、有隐患的要及时限期整改。大家会后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好赵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这次会议的精神。下面,我就当前的教育工作先讲六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握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
  2010年11月25
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栗战书和省长赵克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富民必先兴教,兴黔必先兴教”的思想。并明确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贵州的教育搞上去,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市政府即将印发实施的《六盘水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市教育要坚持“夯实基础、协调发展、提高质量、推进均衡、实现跨越”的指导思想。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教育长期落后、整体水平不高的状况,逐步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总体目标;全市上下要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坚定加快我市教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促进教育发展早日实现跨越。
  二、明确目标任务,正确把握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六盘水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明显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成100个中小学校校舍安全项目、3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完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5000人以上,培养输送2500名技能人才;新建2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每个县城所在地启动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启动4个县(特区、区)各3000
人规模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统筹培训城乡劳动力15000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位,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遵循规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公平发展
  当前教育发展任务是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要。这里我着重讲一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问题。
  (一)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省委、省政府要求,学前教育要在基本普及上下功夫,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1〕5号)提出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全省三分之二左右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有公办幼儿园,到2015年底,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0%,整个“十二五”期间,省财政将扶持新建1000所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今年2月2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突破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工程启动会议。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了《贵州省2011—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今天,市政府与各县(特区、区)政府签订了《六盘水市2011—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实行逐级考核。

  市教育局要结合我市实际督促和指导各县(特区、区)制定落实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认真研究落实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各县(特区、区)要立足高起点,严格按照《贵州省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办园建设规范指导手册》(试行)的要求,坚决按时完成当年下达的新增幼儿园建设任务,坚决按时完成当年下达的幼儿园招生任务。形成覆盖城乡、整体水平高的学前教育体系,全市上下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抢抓机遇,争取实实在在走在我省学前教育的前列。
  (二)以解决市中心城区和各县(特区、区)城区“大班额”问题为突破,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
我市的义务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硬件设置方面,城乡之间已无多大差别,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上。农村中小学由于管理水平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教育质量与城镇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一些富裕起来的家庭想方设法把子女送进城就读,造成了城镇学校人满为患,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率不高等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何刚市长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解决市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先改、扩建现有学校、适时按规划建设新学校,“名校带弱校”、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等措施,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切实缓解市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各县(特区、区)也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的“大班额”问题。同时,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完成学业。各县(特区、区)要按要求编制好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整体规划、分年实施、稳步推进,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目标的实现。
  (三)扩优提能,实现高中教育新突破。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四年突破高中教育”、“补学前教育之短”和“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列入 “十大民生工程”和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州、地)。省人民政府决定用4年时间集中力量攻坚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到2014年底,基本实现以县为单位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应届初中毕业生85%以上能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到2015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3%。省政府将加大对各县(特区、区)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计划2011—2014年在全省实施“贵州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项目学校”工程,按照“关注公平、鼓励争先、奖补结合”的原则,拟投入省级专项资金44亿元,其中80%的专项资金按各县人口数、高中阶段招生规模、贫困程度、民族区域等因素分配,20%
用作奖励资金,先验收的县多得奖,后验收的县依次递减。同时,要对各级政府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职能部门履行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考核。省规划验收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时间,六枝特区、盘县、钟山区为2013年,水城县为2014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好几个百分点,加之“十二五”期间,是我市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口进入中学教育阶段,要实现省提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市政府在市一中双水新校区(高中部)、市三中凤凰新区新校区(高中部)的基础上,已要求水城县加大力度推进建设市四中新校区(高中部),并给予政策支持。各级各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坚决按时或提前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任务,早验收,早受益。市教育局要制定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计划和对高中建设考核办法,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优质高中。
  (四)立足培养实用型人才,大力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省政府提出在今后十年,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每个县确保到2020
年建设完善一所达到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市委、市政府为此采取了整合市中心城区职业教育资源,在水矿技校基础上新建六盘水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推动六盘水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建设、市民族职业学校与市民中分离办学、实施未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都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双百工程”等措施,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各县(特区、区)要抢抓国家建设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机遇,按照要求大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按照职业教育——就业(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直接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合格的实用型人才;要围绕我市城镇化和工业化带动战略,培养城市市政、园林、绿化、酒店管理、家政服务、矿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人才。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要面向农村,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覆盖面,支持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教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无论财政怎么困难,都要切实保障教育支出。市政府今年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近1.5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同时将市级教育费附加的1/3
以上用于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和改造。各县(特区、区)政府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住房建设、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在小区建设项目申请审批和验收时,对按规定需配套建设学校或幼儿园的项目要先确保教育设施建成或投入到位后才能予以审批和验收。
  五、加强师资培养,着力解决好“三个突破”对师资的需求
  随着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突破性项目工程的实施,我市的教师队伍将出现新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随着适龄学生数量的变化,小学教师可能会出现富余,而合格的幼儿教师和高中阶段教师尤其是合格的职业中学教师短缺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师资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要超前谋划,超前储备。各地要创新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多渠道补充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师,对富余的中小学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转岗培训。六盘水师范学院等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扩大招生规模。要加强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的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要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必须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各地要尽快启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和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但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我们提倡学校自主办学,不是说对学校放任不管,而是如何管,以什么手段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政府的管理应该是宏观管理而不是微观管理,应该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要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管好、办好,还是要由学校负责。要保障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进行学校内部管理。要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总之,各级政府都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1年的教育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寄予厚望,全市三百多万人民对教育寄予厚望,希望教育战线的全体同志,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明确目标、开拓创新、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今年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六盘水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三川
(2011年3月18日)

  3月10日,我国云南省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又生了里氏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给我们自“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再一次敲响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警钟。

  3月14日下午,省政府在贵阳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会议。副省长、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孙国强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传达了赵克志省长近日对贵州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孙国强副省长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孙国强副省长指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防患于未然的日常工作来抓。第一,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树立牢固的忧患意识;第二,要强化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第三,要加强抗震设防排查,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第四,要加强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测能力;第五,要全面部署,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第六,要尽快制定和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第七,要理顺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第八,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我市地处贵州西部的垭都—紫云北西向(该断裂带经梅花山经过市中心区到双水至六枝)、威宁—水城断裂带上,70年代所勘测的另一条断裂带(未命名)在盘县境内由西北向东南经过乐民、刘官至鸡场坪。我市境内地震自2000年以来保持较为频繁的活动趋势,到目前为止共发生里氏4.5级以下地震级近300次。随着川滇南北构造带活动增强,我市地震活动还将有可能增强。下面,就如何应对目前面临的震情形势,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各县(特区、区)政府、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使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切实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各类学校公共安全纲要,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教育计划和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震减灾日等活动的中,切实提高公众对地震谣传的基本鉴别能力,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为切实抓好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2008年8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通知》(市办通字〔2008〕86号),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再认真学习,切实抓好落实。
  5月12日是国家防震减灾日,市直机关和各县(特区、区)要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市直机关由市科技局、市地震台负责制定宣传方案和组织实施。地震应急演练由市教育局负责制定方案和组织实施。各县(特区、区)的宣传方案和应急演练由各县(特区、区)负责,全市各类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每年要开展1—2次,并将宣传、演练方案和总结分别于5月10日和5月30日前报市政府应急办(组织多次演练的分次报送)。
  二、制定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
  根据《防震减灾法》,各县(特区、区)政府应当切实履行职责,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
  我市于2008年5月17日颁布了《六盘水市地震应急预案》,各县(特区、区)按要求也编制了本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2009年市政府再次强调和安排各县(特区、区)完善本区域地震应急预案,并要求2010年普及和完善到全市的乡、镇和学校。市各相关单位及县 (特区、区)政府要做好检查和督查。确保各级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的落实。
  三、切实加强地震监测能力建设

  国家“十五”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西部地区将建成较为健全的地震监测网络,省地震局对我市的县级台站也有部署,各县(特区、区)的地震观测台站也在部署建设中,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省及企业台网资源,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积极参与国家、省地震监测信息的共享,实现互联,互通,互助,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优化的目的,对本地区及周边的地震活动实施有效监测。完善地震信息监测和传递系统,注重群测群防,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
  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市地震台和盘县地震台要保障地震观测网络的畅通并做好仪器的维护,保障仪器的正常运转,确保地震数据的连续性。正在筹建中的六枝地震台要抓紧时间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四、切实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明确了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目标,提出要提高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强化基础设施抗震设防,我市当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城市发展要首先做好城市基地探测工作,为城市建设规划、工程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要重视城市规划中的地震安全问题,在规划建设时,要避开地震活动断层,软土地基等不利场地;要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要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必备内容,新建一般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把关。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进一步规范安评管理,同时增强安评工作的责任和质量意识,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确保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对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工程一旦遭遇破坏性地震,不仅危及工程自身,还很有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和人员损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好这些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通知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对水库、易燃易爆易漏的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能鉴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要及时加固,切实提高重大工程抗御地震灾害能力。
  (二)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农村地区是我国也是我市抗震设防的较薄弱地区,农村人口众多,绝大多数仍住在不设防的房屋,而新建的房子又缺少及时指导和扶持,针对农村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差的现状,省地震局于2009年安排各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具体条件,进行帮扶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规划建设农村民居示范工程。各县(特区、区)已经组织开发了既经济适用、又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同户型结构的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下一步要及时开展对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居建设质量,增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国发〔2010〕18号)文件规定,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9号)文件明确规定,将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可行性论证或项目申请报告、工程设计和施工许可的必备内容,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抗震设防质量监督管理,实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终身负责制。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落实好各项防震抗震措施,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2008年由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和市地震台共同制订了《六盘水市教育、医疗用房防震减灾能力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市学校、医院、幼儿园楼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加强我市教育、医疗用房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各相关单位要根据《方案》要求,再组织进行排查,对没有达到安全标准的学校、医院等楼房根据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尽快重建或采取加固措施,切实提高学校、医院、幼儿园楼房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大力推进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协调机制,推进六盘水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要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的检查督促制度、灾情速报系统和指挥技术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地推进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和社区志愿队伍的建设。落实应急物资的储备,加强应急疏散信道和紧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做到一旦发生地震,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地震应急救援。
  为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应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它矿山、医院救援专业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将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日常维护、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设备购置、队伍建设、培训与演练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今年5月份我市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将投入使用,地震部门要力争两年完成并搭建好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切实提高政府对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能力。2010年市人民政府根据《六盘水市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批准组建了六盘水市应急救援组,第一批专家组成员 35名,涉及灭火、地震地质等13大类28个领域。水城县也组建了10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了我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抗震救灾能力,我市的应急救援队伍要力争三年内完善救援设备购置和设备的培训工作。要建设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
  六、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我市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面对目前严重的地震灾害和日趋严峻的震情形势,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部分领导对地震形势严峻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还没引起高度重视,由被动救灾转变为主动防御的观念还没有树立。全市地震预案还不够完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足。
  市、县地震机构不健全,人员少、素质低,不适应工作需要。工作经费紧缺,办公条件亟待改善。全市地震应急和疏散演练欠缺,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总体投入不足,公众地震危机意识和自我救助知识匮乏。这些都是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不足。各县(特区、区)政府要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建立防震减灾执法队伍,完善防震减灾行政执法、行政监督体制和机制。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更好、更快的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同志们,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工作、转变作风、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结合实际,加强监督检查,携起手来共同为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稳步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为保护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在2011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 版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三川
(2011年3月17日)

  这次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和全国、省市两会闭幕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总结我市2010年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今年的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任务,进一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全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事业的繁荣发展。今天的会议印发了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2011年工作要点,从6个大的方面24项对201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4个县(特区、区)对各自2011的工作进行了书面交流,我看了一下材料,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不但完成了日常工作,还开创性的开展了一些工作,有许多亮点值得总结和相互借鉴。刚才,荣光同志对2010
年的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回顾,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安排,我都同意。一会,袁仁庆部长还要代表市委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增强做好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信心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全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取得较好发展的五年。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的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新进展、做出了新贡献,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在“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和国庆、春节、元旦等重大节庆期间,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适宜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众文体活动。其中,消夏文化节系列活动的广场文化周展演、少儿艺术节、全民健身展示等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此外,为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六盘水市关于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意见》,这是全省率先出台的地方性指导意见,为我市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拉开序幕。根据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在我省范围内布置的高原运动训练和各类高原赛事的实践,经省863
专家谢庆生副省长多地走访和反复考察,选定清镇市、六枝特区老王山作为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项目的建设地点,在我省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当前世界唯一的聚合/离散相结合的“生态型两栖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其中六枝老王山基地拟建为“聚合式生态型水陆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王山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市政府、市文体局和六枝特区配合省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并与省体育局在贵阳联合召开“关于老王山建设项目近期工作协调会”。会议议定了训练基地的体制规划、成立科研机构、申请立项等事宜。
  三是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水城县24个乡镇实施了第四批新增中央投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竣工验收,部分正待验收;完成了70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8条“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工作,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正在逐渐扩大;完成了黄土坡体育中心体育场馆的一、二期改造工程,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平台;凉都国际体育中心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凤凰山文化广场、市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正在启动,市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将逐渐完善。
  四是文化、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强化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素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积极开展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治理、文化市场执法交叉检查、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文化市场的违法经营行为,进一步保证了文化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五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继续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通过三普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21处,其中盘县李氏院落、红果小冲碑林为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完成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工作,我市有13名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省级名单;此外,我市的《彝族山歌》已进入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
  六是体育竞赛获得可喜成绩。在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在体操、田径等项目中共取得金牌10枚、银牌28枚、铜牌16枚;在省民族运动会上分别在押加、射弩两个项目各获金牌1块;在省残运会上分别获乒乓球、飞镖、羽毛球、射击四个项目金牌4块、银牌2块、铜牌1块的优异成绩。
  七是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六盘水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已更名为“六盘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市文工团转企改制工作方案,2010年11月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已通过和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待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年内可完成市文工团改革的相关工作。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市文体局对口联系的两家民主党派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文化体育主管部门务实发展、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全市文化体育工作者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以及关心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事业的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
市的文化体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到目前为止,我市市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不适应,严重滞后,“十一五”规划中部分大的项目尚未启动,市中心城区无展览馆、博物馆、音乐厅、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等文体基础设施,县乡文化馆、文化站等虽然已基本建立,但配套设备设施极不健全。二是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短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主要靠中央和省拨付,近几年以来,市、县财政拨付的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虽逐年虽有所提高,但主要是用于人员工资、办公、业务经费和大型文体活动,真正用于有计划开展群众文体专项事业和人员培训的极少,市级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至今尚未建立。三是文化市场管理力量薄弱,监管工作有待加强。通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普遍增强,但乡镇文化市场执法较为薄弱,一些乡镇离县城较远,县级执法人员执法难度大,导致部分乡镇文化市场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到位。四是文化体育人才队伍严重缺乏,亟需采取措施加强。随着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体育工作内容日渐丰富,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显得十分迫切,而我市创作、编导、主持、灯光音响、教练等各类人才都很稀缺,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和高水平人才。此外,基层文体网络队伍也不够健全,很多乡镇没有文化专干,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
  二、加强领导,把握机遇,努力开创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新局面
  在看到问题和不足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当前我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版权)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是去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为文化改革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2010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0年10月18
日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详细的规划。二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建设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三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列入了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由此可见,当前全国上下都把加强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加上我们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好队伍,而且有多年来辛苦工作打下的坚实的基础。这为我们加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年,各县(特区、区)市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一主基调,从全市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2304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