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这是网课进行中的第二个周末,根据年级的安排,周六晚上语文学科周末测试。考试结束后,我正准备休息,手机里却传来了一声声的QQ提示音,打开一看,竟然出现了不同学生发送给我的考试答案和对话留言:
老师,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提交上答案了?
老师,真对不起,时间到了,我没有全部提交成功,能不能再提交一次?
老师,我家的设备不行,我能不能直接发给您,您单独给批改行吗?
……
透过这些留言,隔着手机屏幕,我也能感受得到他们那渴望又期盼的心情,但是考试已经结束,考前规定的上传答案的时间也已经截止。我想对于这些“不守规则”的请求和提交,我并没有批阅的义务,为此我还找出了三条理由。

图\全景视觉
其一,线上考试的安排工作有条不紊。试题由各个学科的组长统一发布,学生可以通过“小七学伴”阅读试题,也可以借助老师发布在班级群里的电子文档阅读试题,或者下载文档打印之后阅读纸质版的试题。为了给学生留出考前下载打印和考后拍照提交的时间,年级要求各班老师提前十五分钟发放试题,电子版的试题由各任课老师在18:45发送到对应的班级群中。
其二,这是线上教学中进行的一次正规考试。为了明确年级和学科组的要求,我还专门编辑了一段文字,发布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班级群中。内容是“各位同学,根据学校的安排,老师于今晚18:45在群里上传考试题,考试时间19:00—21:30。一套试题,独立完成,不能逾期提交,注意提交时间,单独发给老师的不予批阅。家里有打印机的同学可以打印出来做,不要求外出打印。注意提交的图片要清晰,不要传错位置 ”。
其三,我严格执行了学校的考试方案。19点钟学生陆续地进入腾讯会议,打开视频,安静地做题。我在后台全程监控,并逐一提醒没有打开视频和没有开启静音的学生。考试过程中,多数学生安静认真,积极思考。在距离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时我打开了语音,提醒学生准备拍照提交答案,结束前5分钟时我又一次进行了语音提醒,各种提醒也算苦口婆心。
02
怎么办?我应该对他们狠一点!“人无规矩则殆,家无规矩则败,国无规矩则衰。”经过考前的明确要求和考中的多次提醒,我完全可以对他们的留言置之不理,毕竟他们没有按照要求及时提交,违反了考前的规则。此时,我想起了哈佛大学霍里厄克校长坚守规则的故事。

图\全景视觉
1764年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图书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学校上下得知了这场重大事故,一名学生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他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一位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这批受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
怎么办?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磊落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这位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他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令人吃惊,他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奖励,然后把他开除出校。因为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校纪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霍里厄克校长对规则的坚守,让我有了不给他们批阅的理论来源和坚实后盾。有规则就要遵守,带着这样的判断,我安然入睡了,没有给这些学生任何的回复。
经过两天的时间,我批阅完了学生上传到系统中的所有试卷,此时本该轻松的我,心里却沉甸甸的,总感觉错失了些什么,一时又想不起来。翻看手机QQ时,我看到了给我留言的学生的头像,也找到了内心失落的答案。
两天过去了,我还没有给他们任何的回复,他们就像一个个天真的孩子在等待着我的安抚,他们多么急切地希望老师能网开一面,给他们批阅,让他们得到分数,使他们获得认可。毕竟,没有谁愿意两个半小时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毕竟,他们也曾积极踊跃的参与考试。

图\全景视觉
我的心突然软了下来,我也为人父母,我也有上学的孩子。他们还是孩子,是孩子就有犯错的权利,是老师就有让他们改错的责任。毕竟,在规则之外还有情感与良心。说到良心,我又想到了柏林墙守墙卫兵亨里奇的故事。
在柏林墙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个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墙倒后对他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利,罪不在己。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施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当法律和良心抵触之时,良心是最高的行动原则,而不是法律。”孟德斯鸠也曾说过:“凡法皆有例外”。
03
不管是守墙卫兵亨里奇的故事,还是孟德斯鸠名言,都让我意识到考试规则是可以屈尊给情感和良心的。毕竟逾期提交也不是学生有意为之,其中存在着网络拥堵的客观问题。打破这种规则,也不会触及法律的底线。在与学生相处的两年时光里,他们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惊喜与感动,我为什么不能给他们理解和宽容呢?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被自己说服了,被难得的师生情打动了。我认真地批阅起每一份“不守规则”的试题,尽管这十几份试题的批阅,足足用去了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还让我大费了一番截图、手写及合分的周折,但是我很欣慰,因为这里面有我作为父母的仁慈与体贴,有我作为教师的包容与关爱。

图\全景视觉
“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我始终希望学生能够遵守规则,但是当规则遇上了情感,规则不应该成为死结,关键在于人,方中有圆,圆亦可容方,方圆之中才是真实的世界。在包含深情的关爱中,合理的调整规则,才能培养和谐而美好的师生感情。
-END-
责编 |张子清
实习编辑 | 宋佳妮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