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理论文章汇编(28篇)(全文91520字)

目录
1.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3
2.新时代如何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10
3.多维度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8
4.“动态清零”是我国应对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 25
5.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4
6.深刻理解疫情防控的“三个重要判断” 40
7.以***经济思想为指引 继续谱写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47
8.用好“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一有利条件 57
9.从百年党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65
10.领导干部要永葆“时时放心不下”的劲头 73
11.深刻把握“党管青年”重要原则 79
12.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84
13.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89
14.闪亮青春点燃时代之光 95
15.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呼唤新境界新发展新担当 102
16.努力争当“五个模范”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108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16
18.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发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21
19.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起 129
20.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136
21.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43
22.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意蕴和时代价值 152
23.团结奋斗创造辉煌历史 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159
24.切实做好信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167
25.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逻辑坐标 175
26.奋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82
27.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 190
28.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思想政治引领的三个向度 199

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于永军
2022-06-09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激励,敢于给年轻人担纲大任的机会,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优良的成长环境是成就人才的摇篮,是托举起人才的高地。***总书记深刻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他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引导人才在宽松的环境下“放心、安心、潜心”创新事业,增强人才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思想观念上,要围绕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转换脑筋”。科学发展规律证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科学的未来。创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首先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确立“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就是拥抱未来”的战略观。认清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强国、执政兴国的新生力量和希望所在,自觉从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高度,把培养造就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确立“破格使用青年人才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的需求观。认清让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藩篱,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确立“选拔培养好青年科技人才就是政绩”的政绩观。认清推动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确保党的事业蓬勃生机,是党委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积极主动地扛起“保好驾”“护好航”的政治责任。创造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对青年科技人才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积极当好关心他们健康成长的“园丁”,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人才培养上,要瞄准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精准滴灌”。管用有效的培养机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机会、提供空间。青年科技人员学历高、有朝气,但经验少、磨炼少。所谓的“精准滴灌”,就是用心管好每一个成长环节,为年轻干部搭好阶梯,全方位、深层次加强培养。科学规划培养目标。借鉴国家层面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经验,根据本系统、本单位优秀科技人才各自特点与专业知识背景,科学制定不同专业、不同层级人才培养规划、计划,确定每一时期、每一阶段要达到的培养数量与质量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组织实施。量身定制培养方法。根据青年科技人才生长规律和科研工作需求,全面梳理摸排青年科技人员队伍,建立完善数据精准的人才信息,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逐一确立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的培养方向与成才路径,力求做到“一人一动态”“一人一策”,实施“一对一”帮带,实现需求与个人目标的合拍性、一致性。搭建人才锻造平台。提升优秀青年人才担纲领衔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比例,推动科研项目向青年人才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舞台空间,让他们多担纲、多经历练、增长才干,提高实际科研能力。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使参与任务有度可量、有迹可循,促其强筋壮骨、茁壮成长。
    人才使用上,要着眼让人才脱颖而出构建“绿色通道”。用好人才是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人才培养,以用为本。落实到青年科技人员队伍上,“使用”主要是指多给他们以担当大任的机会。“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要求而是科研工作运行中的原则。要坚持“创新不问‘出身’”的原则,打破“唯出身”藩篱,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办法,让有真才实学的青年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通过“能者为核”优化人才配置,提高人才资源和创新需求的匹配度,用科研项目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要敢于“让嫩竹子挑重担”,有意识地给青年科技人才“搭梯子”、“给舞台”,尤其在申报课题创作、科研项目或奖励项目上给予优先推荐、立项或支持;要勇于为革新创造者撑腰,宽容干事过程中的失误失败,寓监督和建议于支持帮助当中,力避“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洗碗效应”现象。培养青年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作用。因此,“不拘一格降人才”,必须下大决心坚持。这样,才能真正让有才学、有信仰、有口碑、有实绩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良性循环。
    在机制规范上,要瞄准让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舞台空间。规范有效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是确保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机制。要以培养领域高层次青年领军人才为目标,鼓励通过跟班学习、学术交流、名家拜师、创作实践资助、业务进修等多种形式,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促进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成长。人才评价机制。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区分青年科技人才的层次和目标应用,相应设立综合、成果、专项、培育等奖项,有时间节点地进行奖励兑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发明创造积极性。扶持保障机制。要发挥院士、专家的言传身教和课题育才作用,让青年拔尖人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淬火加钢;要健全科研经费稳定支持机制,探索建立青年科研人员自主合理使用经费承诺制,让青年人才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科研困扰,尤其在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方向上要持之以恒,支持“十年磨一剑”。关怀赋能机制。一方面,建立定期与优秀青年人才谈心谈话制度,不定期举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会、研讨会、集体“问诊把脉”及其他学习交流活动,跟踪其关注和需求,对于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及早发现、提醒、矫正,确保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他们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科研攻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定意义上,保障科研时间,就是保护和保障创新活力,就是提高创新创造能力。
    环境营造上,要瞄准让人才脱颖而出突出“荣誉激励”。人才激励环境是一个集政策制度、用人导向、荣誉情感等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生态,需要共同作用,这里专指荣誉激励。强化舆论宣传。要把创造让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纳入弘扬时代主题的重要内容,让“科技英雄”“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五四奖章”的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主旋律,让其先进形象和生动实践如缤纷画卷强力拓展;打造优秀人才品牌。要大力培养有担当、有本领、有作为的青年科技人才典型,作为各行各业“聚才招牌”重磅推出,特别重大显著的,应通过专题宣传、巡回报告等多形式,营造规模效应和轰动效应。切实用好奖励杠杆。要根据发明创造青年人才的培养方式、目标和阶段等不同设立创新奖项,让发明创造与个人乃至家庭获得感挂钩,在创新收益、福利待遇、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形成共振效应。事实上,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如重奖科学家、重奖劳模、重奖创新成果等,以此为基石,要按照“聚人才、兴事业”的要求,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创建,切实形成“为祖国发明创造是最闪亮的星”的社会导向,增强青年科技人员创新成才的自豪感、获得感、价值感,进一步引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正能量。
    (作者系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 原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工部副部长 教授

新时代如何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张欢欢
2022-06-07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齐声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大力营造喜迎党的二十da、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新时代,我们必须着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一)做好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基础性工作
    ***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前提是厘清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与中国故事的关系问题,首要问题是做好讲故事的基础性工作,整理和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体系和叙事逻辑,这是讲好故事的关键。
    要厘清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联系和区别。讲好中国故事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二者的一致性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与中国故事的交融性,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书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无疑是中国故事的“主线”和“灵魂”,是“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之一;二者的差异性在于,讲好中国故事侧重于宣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取得辉煌的经历。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则侧重于展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使命与担当。
    要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体系和叙事逻辑。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向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故事讲述者必须客观地构筑起完整、真实的故事体系,寻找到合理的叙事逻辑。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既是具有百年历史时间跨度的大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小故事,大故事侧重从宏观维度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全貌,小故事侧重从微观维度真实、立体地充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细节。因此,在构筑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体系时需要兼顾宏观大故事和微观小故事的统一,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合理、严密的叙事逻辑是提升讲故事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叙事逻辑有两层内涵,一是“事”本身的内在逻辑,二是如何“叙”的外在逻辑。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再现。首先,我们必须研究和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及其体系本身,历史地、全面地加以审视,对故事的本来形成客观、准确的认识,把握故事本身、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内在逻辑。其次,要立足受众群体总结出有针对性的叙述逻辑。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区分对象、精准施策”,我们要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和他们更能接受的逻辑总结出恰当的叙述逻辑,最终做到叙事逻辑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
    (二)提升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技艺和水平
    新时代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要把握宣传规律、更新宣传理念、升级宣传手段。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真”、“巧”、“通”。
    要做到“真”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源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由幼稚到成熟、由世界政党舞台的外围到中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亲身体验的、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如果单纯追求故事的华丽而胡编乱写、过度包装,忽视了故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就会大大降低故事的可信度,损害故事传递情感的功能,使故事脱离群众、脱离现实、丧失生命力。只有真实的故事、真情的表达才能达到讲故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因此,提升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技艺和水平,首先要做到“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尊重历史事实,不做虚假讲述和过度讲述。
    要做到“巧”
    ***总书记指出,“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提升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技艺和水平,还需要学会“巧”,巧妙地将故事讲到听众的心坎里。政治性是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本质属性,故事性、趣味性是故事的基本特点,巧妙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必须科学把握政治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关系,把讲政治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明确政治引导是根本目的,趣味生动是重要方式,既要反对简单生硬的政治宣传,又要反对只讲趣味不讲政治,要把政治严肃性蕴藏在故事性和趣味性中,努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要做到“通”
    “通”即着力打通理想与现实的界限、理论与实践的界限。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体系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理论方面“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方面“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这说明,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决定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统一。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还必须在“通”上下功夫,打好“通”的组合拳。
    (三)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未来指向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就是要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
    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依托,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他还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于我们党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创造新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依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优越性呈现出来,夯实党的政党自信,增强新时代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以中国贡献为己任,进一步履行中国共产党走进世界政党舞台中心的国际责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前所未有”的战略判断标志着我们大国自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种自信的铸造既是全体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结果,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和信心。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的国际“外溢”效应,许多民族和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在中国的自身发展中“获益”,中国经济为全球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梦”、“一带一路”、“亚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都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宣言和承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等将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恢复发展和国际秩序的改革与重建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教材,进一步提升党认识和利用“三大规律”的能力和水平
    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能力上。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就是一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认识和利用规律,砥砺前行的美丽画卷。***总书记指出,“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创造新成就需要不断提升党认识和利用“三大规律”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党在不断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的过程中创造的,“三大规律”也总能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体系中得以体现。因此,要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教材,用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看故事,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体系中蕴藏的“三大规律”,通过故事讲清楚“三大规律”是什么、如何利用“三大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认识规律是前提,利用规律才是目标。在新时代新阶段,如何利用好“三大规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未来的长期执政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多维度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盖艳梅
2022-06-06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解,应该从多个维度去认识。
    一、从全局和战略维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对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必将对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利用发挥、巩固、增强我国市场资源的巨大优势,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出,是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对市场经济不断认识的结果,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2021年12月1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中央高层正式公开使用“全国统一大市场”一词,是在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相关政策时指出,要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竞争,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
    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保障、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从供给和需求维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有机结合。
    市场是各方参与交换的多种系统、机构、程序、法律强化和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的过程。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是决定市场规模和容量的三要素。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联结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从供给侧看,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的发展就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到“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两手抓。供给侧由单纯的商品供给发展到商品与服务的供给,需要机构、程序、法律强化和基础设施等保障。因此,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要保持在一定增速水平上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毫不动摇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从需求侧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进一步打通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要在激活潜在需求、释放新需求的同时,注重需求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从政府和市场维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在自由竞争阶段,政府是“守夜人”,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市场失灵,出现市场秩序混乱、低水平无序竞争的商业欺诈行为,从而危害社会的整体利益,最终影响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发挥调整资源配置、稳定经济、加强社会保障的作用,弥补了市场的缺陷,稳定经济发展,成为“看得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的本质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具体内容包括: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竞争为主,使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市场体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现代市场体系让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但“看不见的手”常常带来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造成贫富两级分化和经济波动。
    “看得见的手”的本质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具体内容是完善的市场秩序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保障,政府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但“看得见的手”常常表现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利益优先,政府职能仍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现象,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没有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情没有管好、管到位。
    由此可见,“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是由政府之手来进行统一,而是通过消除对市场公平竞争的阻碍,消除行政壁垒,消除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形成一个商品自由流动、要素自由配置的市场,这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从政府角度来看。首先,强制度。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其次,推标准。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第三,严监管。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第四,破垄断。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党的领导下,遵守市场的基本制度、规则和标准,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在要素与资源市场上提供高水平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统一的高水平的有效市场。
    由此可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统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有效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部教研部教授)

“动态清零”是我国应对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
李晓平
2022-06-01

    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我国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总体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四早”要求,科学精准施策,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力度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伤害,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目前全国疫情已呈现稳定下降的良好态势。但是美西方国家却持续攻击抹黑我国“动态清零”总方针;在国内,因为不能正确认识“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实质内涵,加上防控造成的不便等因素,一些百姓对我们的防疫策略和防疫总方针产生了质疑。有鉴于此,当前清晰阐释“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必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本轮疫情传播新特点和我国国情来看,“动态清零”是科学选择。
    当前我国面临的疫情形势,应放在全球第四波新冠流行的大背景下考虑。全球第四波疫情起源于非洲。2021年11月南非发现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之后新一轮疫情逐渐从非洲传到欧洲、美洲,再从欧美国家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蔓延。从全球来看,全球累计确诊已超5.2亿,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亚洲地区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并且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本轮疫情的早期,疫情是按照几何级数的增长幅度在增加,且用时很短。以纽约为例,据报道,德尔塔传播时期,纽约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峰约5000例,奥密克戎传播时期则突破4万例。本轮疫情在上海的传播速度也同样令人担忧,2月底至3月中旬,累计超过1000例,大概差不多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到3月下旬,累计超过10000例,只用了10天左右;到4月上旬,累计超过100000例,也只用了10天左右。本轮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传播力强、隐匿性强的特点,致使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与此同时,看我们的防控总方针是否科学,还应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考量。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加之,中国人均ICU床位数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不把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核酸筛查、隔离等“防”的措施上,而将压力都传导到“治”上,医疗卫生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严重威胁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其后果将是不可承受之重。《自然·医学》5月10日刊发复旦大学最新模拟研究显示,中国如果放弃“动态清零”,将在6个月内引发全国“疫情海啸”,造成1.122亿人确诊,270万人转入ICU,引发全国性医疗资源耗竭和ICU挤兑,导致约155万人死亡。因此,综合本轮疫情传播特点和我国基本国情,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科学的疫情防控策略,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从西方“躺平”式抗疫后遗症来看,“动态清零”是必要选择。
    西方一些国家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由于长时间找不到有效的防疫之策,政府与民众均表现出严重的抗疫疲惫心态和“变异毒株致病性弱”的侥幸心理,进而做出了群体免疫、自然免疫、“与病毒共存”的“躺平”式抗疫举措。他们取消口罩令,放松室内限制措施,关闭了新冠病毒检测点,不再要求保持社交距离……那么,选择了“躺平”式抗疫之后,这些国家怎么样了?
    “躺平”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新冠确诊病例的大面积增多与疫情的明显反弹。以美国为例,单日新增超11万例确诊病例,疫情出现反弹。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5月22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4964627例,累计死亡病例1028780例;与前一日6时30分左右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16313例,新增死亡病例314例。英国,2月宣布“与新冠共存”,目前约每13人中就有1人确诊;德国,进入商场已无需戴口罩,目前确诊数已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已有超13万人死亡。韩国,4月15日发布“后奥密克戎时期应对计划”,4月18日宣布全面取消各项社交距离限制措施,目前疫情反弹,日均增长数仍维持在2万例至3万例区间,疫情防控不确定性大幅增加。
    “躺平”式抗疫使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22年5月16日,美国疾控中心(CDC)正式宣布,美国因为COVID-19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有专家评论道,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悲剧”,100多年来美国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据统计,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全人群的预期寿命大幅下降,由2019年的78.86岁降至2021年的76.6岁,降幅为2.26岁。科学研究表明,新冠确诊病例的后遗症明显,奥密克戎绝不是“大号流感”,其平均病死率是普通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英国医学杂志》文章指出,新冠肺炎会增加感染一年后患神经认知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即使是轻症的人,在4—5个月后也会遭受神经退化的痛苦。卢森堡研究人员还发现,新冠肺炎的症状在15周后仍未消失,可能会持续至少一年。据估计,25%—40%的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长期新冠”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到多个器官,其中包括精神健康问题。
    “躺平”式抗疫还有诸多后遗症值得我们警惕,例如,医疗系统承受重压、经济复苏步履滞缓、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等等。今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美国GDP下降约1.4%;欧元区19个成员国的GDP增幅相比上一季度收缩0.1%;同期我国GDP则增长4.8%。近20%的美国家庭花光了全部积蓄,大量民众长期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美国民众的焦虑感和无力感进一步凸显。“躺平”危害的不仅是某些国家自身,还给全球民众带来更多公共卫生隐患,给全球抗疫进程造成负面影响,给世界经济复苏造成新的阻碍。因“躺平”而加剧的疫情蔓延之势,也将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增添更严峻的防疫压力。
    从西方“躺平”式抗疫诸多后遗症来看,“躺平”不可能“躺赢”,而且会付出惨痛代价,也会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付之东流。“躺平”没有出路,“动态清零”才是负责任、有实效的最佳方案。
    从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来看,“动态清零”是必然选择。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2022年3月1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持“动态清零”。2022年4月13日,***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再次强调疫情防控“动态清零”要求。2022年5月5日,***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特别强调坚持“动态清零”,“坚持就是胜利”。党中央确定并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价值追求何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在哪儿呢?
    从3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总书记要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4月13日***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对疫情防控提出“三个坚持”的要求,再到5月5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指出“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每次会议、每次调研,无不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彰显“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人民情怀,彰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2020年5月22日,***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明确定位,也是党一百多年来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价值遵循。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鲜明底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源泉。回望百年历程,从烽火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置于最突出的位置,正是源于执政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源于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使命担当。
    “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可失防万一。”“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对于疫情防控,***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不同阶段的具体防控策略因时因势而变,“动态清零”的防控总方针一直未曾改变,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一直未曾改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看到这些数据。两年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年3月份以来,面对上海市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截至4月11日,上海全市已有71.5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广泛参与小区封控、核酸检测、物资保障、垃圾清运、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在北京,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连夜的疫情通报、有序的核酸检测、充足的物资供给、暖心的蔬菜包,一幕幕温暖的场景令人泪目,生动诠释着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鲜明立场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不懈追求。因此,“动态清零”是彰显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
    实践已经证明、实践必将证明,“动态清零”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能较好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对人权和发展最好的保障,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有效的防控策略与防控实践,也避免了疫情外溢,本身就是对全球抗疫最大的贡献,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体现。实践也将不断证明,“躺平”只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失控之后的无奈之举。“躺平”不能“躺赢”,“动态清零”才是科学、必要、有效的防疫之道。
    (作者李晓平,博士,讲师,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基地。)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白云龙
2022-05-31

党的二十da,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4月15日到5月16日,党的二十da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一个月的时间里,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3151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