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副局长曾丽瑛等公开讲话汇编13篇(全文75292字)

目录
准确把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六个关系 3
曾丽瑛副局长出席中国农业产业年会开幕式的讲话 10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3
认清形势 明确目标 努力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 31
在2017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51
曾丽瑛副局长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粮食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 61
曾丽瑛副局长在加拿大小麦局成立七十周年上的讲话 72
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74
在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上的讲话 83
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93
在全国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99
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11
在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38

     
准确把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六个关系
张务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回答了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时代命题,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国泰民安的普遍愿望。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三大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科学指引,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神圣使命,紧密结合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实际,准确把握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六个关系,加快构建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一、准确把握“多”和“少”的关系
    ***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和库存保持高位的情况下,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清醒认识国家粮食安全形势,辩证看待“多”与“少”的关系,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个永恒课题,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多”与“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九十年代,粮食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保持了连年丰收、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形势向好尤需清醒。中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其间供求状况出现过数次波动。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运用战略思维看待“多”与“少”。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多了是库存压力,少了是整个大局的压力。在粮食问题上,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不能算小账,要算好大账;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和社会稳定账;不能只算区域账
    ,更要算好全局账。
    运用底线思维看待“多”与“少”。早在2013年12月,***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立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从过去粮食安全“保全部”到强调“保口粮”,清晰界定了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和优先次序。我们应当按照这一要求,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区分粮食、谷物、口粮等不同层次及主要品种,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的精准性。
    二、准确把握“质”和“量”的关系
    质量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过去粮食长期短缺,抓安全主要是盯着产量,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吃得饱”的问题。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更加关注粮食质量安全,消费需求转向“吃得好”和“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便利”。对于产品种类,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对于品质要求,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对于供给服务,更加注重便捷化、精细化。为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现代营养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健全粮食产品质量标准、检验监测、执法监管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质量兴粮是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初步具备一定规模,但是精深加工不足与过度加工并存,产业链条向前后两端延伸不够,优质特色高端产品少,低端加工产能过剩,粮油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紧抓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加快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准确把握生产和流通的关系
    国家粮食安全是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规模数量,也需要合理布局;既需要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库存,也需要相应的加工流通和产业链掌控能力。近年来,粮食生产呈现向主产区集中趋势。这有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同时粮食生产和调度风险压力也在集中。要用全面系统的观点看待和推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增强“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协同联动和整体保障能力。
    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流通对生产的激励引导作用愈加明显。粮食结构调整的方向准不准、节奏快不快,与有没有完善的粮食流通机制密切相关。价格信号是不是灵敏,经营主体是不是充满活力,产业链条是不是完整,粮食流通是不是顺畅,都会对生产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目前,这方面仍存有许多薄弱点和阻滞点。像一些地方粮食卖不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全是数量问题,也有品质不优、营销不活、品牌不响、物流不畅等问题。
    要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发力,加快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调整优化仓储设施和物流节点布局,因地制宜推广低温绿色储粮技术;加强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方共赢,加强新型产销合作;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种粮农民更多分享流通环节增值收益。
    四、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从当前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粮食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些品种供需错位,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仓储压力较大,小麦优质、专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大;有些品种价格倒挂,下游产业效益偏低、经营困难,产业良性发展受到制约。要正视矛盾、破解难题,在确保市场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宜早则早、宜快则快,加大力度、多措并举,从速消化稻谷、玉米等不合理库存,使之尽快回归到合理水平。
    从中长期看,粮食供求将保持紧平衡态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然任重道远。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刚性增长,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递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历史经验证明,在粮食问题上大落容易、起来很难,一旦出了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不能侥幸、不能折腾。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五、准确把握国内和国外的关系
    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粮食安全的新形势。这些年来,中国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对世界也是很大的贡献。当今世界,有37个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超过1亿人受到粮食严重不安全的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2030年前消灭饥饿的发展目标。从粮食贸易形势看,虽然全球谷物市场供给较宽松的趋势有望延续,但贸易量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粮食安全是买不来的。作为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依靠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和适度进口,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始终把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合理利用国外资源来调剂国内供求,引导有实力的粮食企业有序走出去,培植中国自己的国际大粮商,统筹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六、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粮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仍然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遵循市场规律,实现“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支持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降本增效,更好地调动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切实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与突破口。一是,以更加完善的机制,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通过严格考核敦促各级政府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巩固放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认真执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积极推动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政府引导下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促进优粮优价、优粮优储、优粮优销。三是,以更加积极的作为,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制,推动粮食供求平衡向更高水平跃升。四是,以更加有效的监管,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修规,着力构建监管体制机制;扎实开展专项督查和异地交叉执法检查,依托12325粮食流通监管热线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完善中央储备粮动态监管系统,坚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底线。
    来源:《经济日报》(2018年7月7日 06版)
    

曾丽瑛副局长出席中国农业产业年会开幕式的讲话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2007中国农业产业年会。首先,我代表国家粮食局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年会的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近年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看,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获得丰收,粮食形势逐步由供需偏紧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变。国家粮食库存也有所增加,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07年我国粮食总量预计超过一万亿
斤,小麦、稻谷、玉米产量略有增加,加上库存充裕,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继续扩大,对外依存度较高。今年1-10月,我国粮食进口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其中,除大豆进口继续保持增长外,其它各主要品种均有所下降。
从国际市场看,受原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部分主产国因灾减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上涨。从国内市场看,今年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多数粮食品种市场价格接近或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涨幅较大,近期,小麦和面粉及南方销区的玉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当前国内粮食市场的波动主要表现为局部地区、部分品种、个别时段供需失衡。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小麦季节性需求性增加、也有玉米区域性供给滞后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因素。
为稳定粮油市场价格,保证市场供应,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一是加大了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力度,增加了市场投放数量。已将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竞价销售数量从8月初的每周8亿斤,增加到上周的70亿斤,本周拟增加到90亿斤。自9月30日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结束后,已竞价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230亿斤。目前,小麦成交价格已有回落。最低收购价稻谷常年常时安排销售,今年已销售184亿斤。二是安排储备玉米销售,本周拟安排第一批10亿斤储备玉米竞价销售,缓解南方地区供求矛盾。同时还采取措施加快了东北地区的玉米销
售。三是销售了部分中央储备食用油,满足市场需要。四是加强了向粮食库存薄弱地区的移库工作,进一步优化库存布局。已安排四批移库计划共计186亿斤,目前已完成85亿斤。五是加强了粮食调运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了粮食应急预案,加强了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六是根据粳稻价格下跌的情况,近日拟启动黑龙江省最低收购价预案,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需形势是好的,粮食供应是有保证的。但从长远看,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大,再加上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将受到严重制约。由于粮食需求总量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粮食供需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的压力较大。因此,要实现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国内粮食供给,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灵活运用粮油进出口手段调剂余缺,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做好市场粮油供应工作,做到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这次年会,各界人士共聚一堂,集思广益,为振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肩负起责任。大家的共同努力,必将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预祝2007中国农业产业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曾丽瑛同志在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审汇编2009年度全国粮油统计年报,研究分析2010年粮食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并公布全国粮食统计工作综合评比先进单位和个人考核结果。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对这次会议做了重要批示,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粮食调控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异常波动,面对稳定粮食市场的巨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顺利完成了积极收购促增收,抓好销售保供应,充实储备增保障,加强调控稳市场,健全统计强基础等重点工作任务,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保供应稳市场,调控效果显著
  1.政策性粮食销售顺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市场需求、价格走势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等情况,合理安排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等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工作,全年共成交政策性粮食1310亿斤,有效保证了市场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一是进一步完善交易办法。积极推进批发市场联网交易,加强结算管理,简化出库手续,促进竞价销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全国开展联网交易的粮食批发市场已增至23个,2009年累计成交国家政策性稻谷185亿斤、小麦796
亿斤、玉米326亿斤、大豆3亿斤。二是合理确定销售底价。3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竞价销售底价,适当下调进口小麦和国家临时存储籼稻竞价销售底价,及时发出明确信号,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三是适时调整粳稻销售方式。为保障粳米市场供应,春节后,采取国家临时存储粳稻对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等5个主销区的重点加工企业以定向方式进行竞价销售。目前共成交临储粳稻8亿斤,对遏制粳稻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对东北地区玉米、大豆加工企业实行定向销售。及时安排将部分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划转给地方,定向销售给加工企业,有效解决了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加工企业的用粮需求。
  2.跨省移库进展顺利。2009年,国家分批下达了临时存储粮跨省移库计划181亿斤,已全部按时完成。今年以来,已分4批下达国家临时存储等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05亿斤,目前调运工作进展顺利。政策性粮食的跨省移库,不仅缓解了主产区收储压力,充实了销区库存,改善了库存地区结构,而且对稳定市场预期、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价格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3.产销合作步伐加快。粮食产销合作继续健康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多次举办产销衔接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精品展销会,全年共签订购销合同400
亿斤。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福建七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等已成为粮食产销合作领域的品牌。去年,国家对南方16个饲料消费省份的定点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购玉米给予补贴,继续对关内销区采购东北粳稻(大米)入关给予运费补贴。截至目前,南方饲料企业采购东北地区2009年新产玉米218亿斤,关内销区采购2009年新产粳稻(大米)60亿斤,有力地推动了产销衔接,促进了区域平衡,搞活了粮食流通。
  (二)积极抓好收购工作,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1.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顺利。2009年国家再次较大幅度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水平,我局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2009年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一步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细化具体操作措施,确保了预案的顺利实施。2009年,6个小麦主产省全部启动执行预案,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4省启动了早籼稻预案,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6省启动了中晚稻预案。粮食收购期间,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收购工作,协调解决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收购工作顺利进行。据统计,2009年共收购最低收购价粮966亿斤,同比增加95亿斤,基本满足了农民的售粮需求。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临时收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创新油菜籽托市收购机制。2009年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创新托市收购机制,对17个省份的地方油脂加工企业和有关中央直属企业托市收购油菜籽给予补贴,引入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作用。截至2010年2月底托市收购执行期结束,中储粮委托企业、中央和地方委托油脂加工企业共托市收购油菜籽142亿斤,对发展油料生产和扶持国内加工企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改进东北地区秋粮临时收储办法。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和大豆继续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同时积极引入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对三省一区一定规模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大豆给予补贴,对南方饲料消费省份的定点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到东北地区采购玉米给予补贴。截至2010年3月底,各类企业共收购2009年产玉米712亿斤、大豆134亿斤。此外,国家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达了2009年产小麦临时收储计划,实际收购21亿斤。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落实,对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积极帮助受灾地区妥善解决芽麦收购等问题。2009年部分地区受连阴雨天气影响出现芽麦问题,我局和有关部门迅速派出工作组赴灾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芽麦收购的相关措施。明确将5省36个地市不完善粒在20%以内的等内小麦列入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对不完善粒超过20%
的芽麦,要求各地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适当补贴、严格监管”的原则,统一组织好专项收购,切实保护受灾地区农民利益。考虑到部分地区灾情较重,中央财政还对损失较大的农户给予了适当的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芽麦收购问题的妥善解决,减少了农民灾后损失,有效防止了芽麦地区的“卖粮难”问题。
  4.指导企业积极开展多渠道收购。各级粮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指导协调,督促各类企业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特别是未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的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企业开展市场收购,自主经营。一方面,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主动掌握粮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搞活粮食流通。初步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5756亿斤(原粮,下同),有力地支撑了粮食市场价格,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另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小麦、稻谷按最低收购价实行敞开收购,并分别给予每公斤0.2元和0.21元的直接补贴,对油葵实行了保护价收购,这些措施使农民增收约20亿元。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区进一步完善储备订单与补贴收购相结合的办法,较大幅度提高了补贴标准。初步测算,2009年国家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带动粮价合理回升,促进农民增收400多亿斤,为扩大农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完善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调控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积极做好中央储备粮油增储和轮换工作。适当增加了大豆和食用油储备规模,中央储备粮油库存进一步充实,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加强对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指导,及时下达年度轮换计划并督促实施,同时要求储备粮轮换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稳定市场粮价的需要。到2009年末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实际完成95%左右,保证了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质量完好。
  二是地方粮油储备规模进一步落实。2008年我局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地方储备粮指导性计划,2009年又下达了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规模指导性计划。2009年9月和2010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对地方储备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以督促各地抓紧充实地方储备。到2009年末,地方储备粮油库存数量明显增加,成品粮油(包括小包装)数量也有所增加,储备品种结构继续得到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地方政府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粮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本地区粮食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做好应急保障工作,我局派出工作组赴部分省(区、市)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并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了专项检查的有关情况。此外,按照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有关要求,我们对当前粮食应急状态分级标准进行了评估分析。
(四)粮食统计工作稳步推进,市场监测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各级粮食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及时准确地报送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分析报告,较好地完成了粮食流通统计调查任务,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一是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根据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要求,适时调整统计内容,先后对油菜籽主产区、东北地区和南方饲料消费省份安排了新的统计调查任务,及时增设采购进度和统计报表,了解掌握最新情况。各地粮食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统计制度,保障了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的顺利开展。
  二是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质量继续提高。2009年是开展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各地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和抽样方法,提高调查质量,圆满完成了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分析粮食形势、研究制定粮食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是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开始起步。2009
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基本掌握了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产、消、调、存、进出口等情况。由于食用植物油流通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较高,开展这项调查难度很大。不少省份努力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做好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掌握了不少活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积累了经验。
  四是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统计账务检查工作顺利完成。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清仓查库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做好清仓查库统计库存分解登统和整合基础工作的同时,选调大批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统计骨干参加清仓查库各阶段的检查,协助编制清仓查库总结报告,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清仓查库有关工作任务。
  五是粮油市场信息监测进一步加强。按照统计制度规定,加强报表管理和统计分析,定期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粮食购、销、存变化情况。收购旺季,适时调整监测频率,及时上报收购进度、市场价格等信息。密切关注各地粮油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信息监测直报点的布局和数量,随时掌握粮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动态。继续加强对国内大米市场的监控,建立了大米市场信息监测旬报告制度,及时反映大米市场监测情况,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市场监测信息。
  此外,进一步加强对粮食流通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调控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组织开展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完成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研究报告》。加强对粮食供求和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粮食购、销、存及价格
等变化情况,及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专题分析报告,提出宏观调控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新粮上市前,召开主要粮食品种购销工作座谈会,认真分析粮食生产、购销形势和价格走势,对收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开展与粮食流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参与了《全国增产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开拓进取,扎实做好2010年粮食宏观调控各项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粮食宏观调控任务十分艰巨的一年。2010年粮食调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提出的“发展产业壮实力、加强调控保安全”的基本思路,准确把握国内外粮食供需形势,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着力提高粮食宏观调控水平,努力保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实现抓好收购促增收、保障供应稳市场、加强调控保安全的目标,推动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科学发展。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分析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适时适度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分析粮食供求形势,促进粮食总量、区域和品种平衡。近年来,国际国内粮食供需发生深刻变化,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保证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临较大压力,这要求我们在粮食调控工作中要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未雨绸缪,及早谋划。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和进出口变化情况的分析预测,准确判断粮食供求形势发展变化趋势。既要分析供求总量,又要研究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既要分析国内市场,又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兼顾长远。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市场,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增强粮食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做好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编制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是2010年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近我局召开的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此作了具体部署,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要结合本地区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确把握粮食流通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合理确定分阶段的调控目标,明确具体调控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规划提出的任务和措施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同时要深入研究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相关重要问题,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适时召开主要粮食品种收购形势座谈会,指导各地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为做好今年的粮食收购工作,在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上市前,我们将继续组织召开主要粮食品种收购形势座谈会,深入研究分析粮食生产、收购、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并对收购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工作,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
  今年国家继续提高了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国家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2010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同时,今年国家将继续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并进一步创新收储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托市收购的积极性。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省份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将有关政策传达到基层。要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缩水。各地要督促粮食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方便农民售粮。要加强对收购工作的组织协调,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情况,相互支持,齐心协力,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共同完成好今年粮食收购任务,让政府放心,让农民满意。
(三)认真搞好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一是继续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和出库工作。按照《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的有关规定,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价格情况,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等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请各地督促有关承储企业认真履行合同,严格按规定积极出库,保证销售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强对交易过程和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干扰客户正常交易和设置障碍影响粮食出库的承储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主销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本地区购粮企业,加快提货进度,及时加工投放市场,保证市场供应。
  二是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做好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工作,是解决主产区仓容不足问题、保证储粮安全和确保粮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粮食库存布局,充实销区库存。对今年国家安排的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中储粮公司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调运进度,有关省级粮食部门要协助做好出库、发运、接收、入库和监管等工作,争取按时完成移库任务。以后将根据市场调控需要,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工作。
  三是积极推动粮食产销合作,促进粮食区域平衡。要继续做好关内销区
到东北地区采购粳稻(大米)、玉米的运输工作。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好已签订的购销合同,督促买卖双方认真履约。销区粮食部门要及时掌握运输需求,并按时函告产区粮食部门。产区粮食部门要加强与铁路、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及时提报运输计划,共同做好粮食运输工作。要积极推动产销合作,鼓励产区与销区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努力提升产销合作水平,促进粮食有序顺畅流通。
(四)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增强宏观调控物质基础
  一是完善中央储备粮体系。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完善中央储备粮轮换机制,继续推进中央储备粮轮换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使中央储备粮轮换与宏观调控要求相适应。进一步搞好产销区中央储备粮的合理布局,适当增加库存薄弱地区的中央储备粮库存。继续调整和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适当增加稻谷特别是粳稻的储备数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理顺国债投资建设粮库产权和管理关系的后续工作。
  二是进一步充实地方粮油储备。目前,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总体落实情况较好,而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落实到位率仍然较低。国家有关部门已对地方储备粮油落实情况进行了两次通报,今年这项工作将继续开展下去,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各地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按要求抓紧落实,原则上要在2010
年内将地方储备粮油全部落实到位。已经落实到位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地方粮油储备规模,不受指导性计划的限制。各地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粮食应急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京、津、沪、渝等大中城市及敏感地区,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要确保10天以上的供应量,并要有一定数量的小包装粮油储备,保证应急工作需要。要在贫困地区建立必要的地方粮食储备,以增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
  (五)大力加强粮食统计工作,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在今年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就加强部门统计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我们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级粮食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围绕“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项统计工作,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发展和建设,切实做好今年的粮食流通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粮食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统计调研和分析,重新修订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要围绕粮食统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分析我国粮食流通发展形势,积极撰写统计分析资料,提出调控政策建议。《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需要在今年再次修订,希望各地积极探索粮食统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统计制度的修订建言献策,共同把统计制度修订工作做好。
  二是做好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
作。2009年度社会粮食、食用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仍然是今年粮食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加强领导,坚持科学调查、依法调查,建立健全调查质量控制体系,加大对重点数据审核抽查力度,全面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国内粮油供需状况。要抓紧完成数据汇总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工作,进一步增强时效性。
  三是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分析,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信息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及时调整监测频率和密度,提高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准确分析和预测粮油市场走势,增强调控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旱灾严重,已影响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粮食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对发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针对旱灾对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供求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应及早进行研究分析。
  四是组织开展粮食统计巡查,完善粮食信息发布制度。今年是新《统计法》实施的第一年,各级粮食统计机构要切实履行好《统计法》赋予的统计监督职责。我们将选取部分省(市)组织开展粮食统计巡查。重点检查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切实推进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粮食信息发布制度,丰富信息发布内容,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正确引导粮食
生产、流通和消费。
  (六)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体系,细化和完善地方粮油储备应急动用方案,健全应急粮油加工和供应网点体系,保障应急能力。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包括部分小包装成品粮油,确保随时投放市场,保证应急需要。目前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旱灾十分严重,一些地区夏粮面临绝收,粮油供给存在一定压力。受灾地区粮食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落实好本地粮油货源,加强粮油调运和调配,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特别是对因灾农村缺粮人口要摸清底数,及早安排落实粮源,保证供应。各地要密切关注当地主要粮油批发市场、重点零售企业的粮油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做好启动预案的各项准备。当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要按照《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和本地区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启动预案,投放地方粮油储备,平抑市场价格,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当前,要认真落实粳米市场保供稳价的有关措施,必要时要及时投放成品粳米地方储备,保证供应,稳定价格。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粮食调控工作,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服务“三农”,促农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推进粮食宏观调控工
作又好又快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认清形势 明确目标
努力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
曾丽瑛

同志们:?
  这次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5
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审汇编2005年度全国粮油统计年报,研究分析2006年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表彰2005年度粮食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2006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5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回顾
  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粮食宏观调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回顾2005年的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分析粮食供需形势,认真编制粮食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随着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我国粮食流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发展变化规律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和建议。2005年,我们先后上报了《关于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对策建议的报告》、《当前粮食供需形势分析和政策建议》等10多份专题材料,及时反映全国粮食收购、销售、库存及市场价格变化等情况,提出调控政策建议。我们还适时召开了小麦、粳稻、玉米购销形势座谈会,对重点粮食品种的供需和购销形势深入分析,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在全面总结“十五”期间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研究分析了“十一五”时期粮食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汇总、编制了《粮食行业“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规划纲要》。
  (二)积极抓好粮食购销工作,认真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我们始终把粮食收购作为粮食流通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一是及时对夏粮、早籼稻和秋粮收购工作做出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跟踪了解收购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收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大东北地区玉米购销力度,缓解玉米供大于求的矛盾,对拉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加强对储备粮轮换出库节奏的调控,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新粮收购期间暂停中央和地方储备稻谷轮换出库。四是安排中储粮总公司结合储备小麦轮换,采取先轮入的方式,在小麦主产区积极入市收购,稳定小麦市场价格。五是及时启动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认真贯彻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并下发了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审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指定收购库点4239
个。预案启动后,我局先后组织了多个检查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检查指导收购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收购进展情况,积极研究解决部分主产区收购仓容不足等问题。总体看,2005年粮食收购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稻谷收购价格保持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收购市场秩序较好,基层政府和农民比较满意。
  (三)认真做好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工作,积极督促和指导各地充实地方粮食储备
  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发挥好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是粮食调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及时下达中央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并对有关轮换的请示及时予以批复。二是做好中央储备粮增储工作,在粮食批发市场组织了5批中央储备粮的招标采购,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改进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方式作了有益探索。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3次最低收购价早籼稻竞价销售,为今后销售最低收购价稻谷积累了经验。四是积极督促和指导各地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进一步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五是认真研究1998年以来国债投资建设粮库产权归属问题,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四)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
年是我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随着《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正式实施,我国粮食统计实现了由过去的部门统计向全社会统计的历史性转变。为确保新制度的顺利实施,各级粮食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广泛开展了新制度的宣传活动,为全社会粮食统计工作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二是积极指导并督促地方粮食部门充实统计人员,落实统计工作经费。我局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通知》,对统计人员编制和调查经费提出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三是努力推进粮食流通统计信息化建设。我局组织开发了粮食统计信息管理软件,免费提供给地方各级粮食部门,并举办了5期统计软件培训班。四是圆满完成2004年度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为更加准确地把握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我们在2004年度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中,将粮食商品量、消费量、省际间粮食流通量、期末社会粮食库存量等作为调查的重点。在各地粮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此次调查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过程中粮食供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五是加强了对新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2005年国有粮食企业库存检查中,我局将非国有粮食企业执行国家粮食统计制度情况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省粮食部门还开展了统计执法专项检查。通过统计监督检查,增强了企业依法报送粮食统计资料的意识。
  2005
年,各级粮食部门还加强了粮食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和实效性明显提高。为扩大统计信息的服务面,我局通过《中国粮食经济》,将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收购和销售统计数据向社会发布,增强了粮食统计信息的透明度。
  (五)建立粮食应急工作机制,初步完成粮食市场监测定点布局方案
  粮食应急工作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要求,我们研究起草了《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及其操作手册、宣传报道简本和宣传提纲、典型案例。《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已经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各地执行,许多地区也相继制订下发了本地区的应急预案。为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粮食应急预案》,提高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水平,我们分别组织了两期《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培训班,共有400多人参加了培训。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下,为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确保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妥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我们确定了首批325个粮食市场监测点,并制定了《国家粮食局粮食市场监测方案》,从今年5月份起将正式启动市场监测信息直报工作。
  (六)积极推进粮食产销合作,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粮食产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粮食有序流通,促进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05年,我局组织召开了部分省(区、市)玉米购销工作座谈会,与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了“2005中国优质小麦展示暨交易会”。今年初,我们召集部分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部门座谈,共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发展的意见(初稿)》,将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共同下发。同时,我们还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解决一些地方在粮食运输中遇到的问题。
  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粮食产销合作。如黑龙江省与部分销区共同举办了“2005年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福建省与主产区共同主办了“2005年七省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销区还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设立收购点、办加工厂等方式,主产区开展了为销区代收、代储、代销等形式,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北京市先后与河北、黑龙江、河南等地企业,签订了地方储备粮委托代储代轮换合同,吸引主产区企业参与销区地方储备粮管理。
  (七)积极提出陈化粮的处理意见,努力做好退耕还林、面粉营养强化等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陈化粮销售和使用的监管,明确新增陈化粮的销售处理政策,我们认真起草有关报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今年初,我们和有关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陈化粮销售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达了陈化粮销售计划,并明确了新增陈化粮的销售处理政策。
  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政策调整后,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及时下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年度任务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同时,继续努力做好退耕还林面粉营养强化试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面粉营养强化国际研讨会和面粉营养强化座谈会,就开展面粉营养强化的可行性、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建议进行了专题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粮食宏观调控与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各级党政领导关心支持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各级粮食部门高度重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家粮食局向全国各级粮食部门从事粮食调控和统计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感谢。
  二、当前粮食调控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加入WTO后国内粮食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增强,国内粮食供求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调整期,粮食宏观调控的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形势,及时对调控内容和方式进行相应调整。初步分析,今年粮食调控工作面临以下几方面新情况:
  一是中央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这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方针;二是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这是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粮食问题的重要指示,为今后我国的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对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作为从事粮食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上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一方面要求粮食供给应与粮食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要求粮食价格应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只有做到了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我国粮食才能够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才能够稳步提高。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目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做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库相结合,同时还要掌握比较高超的调控艺术,把握好吞吐调节和粮食进出口的时机和力度。
  二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
年以来,在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在市场粮价回升的刺激下,加上气候条件总体较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粮食产量达到9680亿斤,两年共计增产粮食超过1000亿斤,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2006年的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比如,保持市场粮价平稳或略有回升的难度很大,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余地越来越小。另外,今年的气候条件还难以预测。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如: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粮食直补的比例,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等。就最低收购价政策而言,今年2月底,国家就公布了最低收购价粮食品种和价格水平,比上年公布时间有所提前。今年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省份达到11个,比上年增加4个。在品种上,除稻谷品种外,今年还将小麦纳入了最低收购价范围。目前小麦价格正呈现下跌趋势,已接近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后期小麦价格仍存在下行的压力,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准备。

  三是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市场主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各级粮食部门按照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长期困扰国有粮食企业的“三老”问题逐步解决。国有粮食企业通过重组和整合,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企业布局和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竞争力有所增强。在国有粮食企业数量减少的同时,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迅速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部分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10万个。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继续保持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发挥好宏观调控载体的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
  四是国家调控市场的物质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粮食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正常情况下政府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过去,除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储备外,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周转库存也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资源。2004年初国内粮价出现剧烈波动,国家通过组织库存老粮的拍卖,有效地平抑了市场粮价。随着各地政策性老粮陆续
处理完毕,政府可以作为调控手段的粮食主要是各级储备粮。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一般不轻易动用。中央储备的布局和品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储备粮虽然在最近几年得到充实,但各地区很不平衡,不少地区地方储备还未达到预定规模。因此,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另外,储备粮的吞吐轮换如何服从宏观调控需要,怎样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另外,从当前情况看,粮食宏观调控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国粮食继续增产的潜力有限,保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的压力较大;粮食库存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粳稻等品种供求偏紧;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和产销协作机制还不完备;粮食宏观调控机制还不很健全,最低收购价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做好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因此,今年的粮食宏观调控与统计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大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三、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几项调控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粮食宏观调控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流通工作,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正确分析粮食形势,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

  一是加强对粮食供求形势的分析,确保粮食供求紧平衡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及时对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适时提出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建议,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区域平衡和品种平衡,保持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粮食品种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分析,指导各地做好粮食购销工作。要定期发布粮食供求及市场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和流通。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粮食进出口工作,搞好粮食余缺和品种调剂。
  二是积极开展粮食供需专项调研工作。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还在不断深化,粮食供求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各级粮食部门要密切关注粮食供求形势的发展变化,对粮食供求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及时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更好地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为此,我们研究提出了一些粮食供需专项调研题目,经与各省(区、市)粮食局沟通,现已初步确定了各省承担的调查内容,各地粮食局要对调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认真抓好粮食安全预警和粮食供求紧平衡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为增强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我们正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研究,争取在今年能够初步拿出一套粮食安全预警和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二)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一是积极抓好粮食收购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健全启动机制、补贴机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价格保护机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保证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贯彻落实。目前,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正在做进一步修改,争取尽快印发。中储粮总公司和地方粮食部门要提前做好执行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还要及时安排部署夏粮、早稻和秋粮收购工作,继续指导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掌握粮源,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引导其他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防止出现卖粮难和市场粮价大幅波动。
  二是抓紧做好主产区仓库维修工作,努力扩大收储能力。目前中央财政已对部分稻谷主产省专项安排了仓库维修资金补助款,有关省粮食局要积极与财政厅和中储粮分公司等单位协调配合,做好这部分仓库的维修工作,扩大收储能力,确保今年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是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工作。按照2005年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有关规定,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需求情况,分期分批安排2005年按最低收购价所收购稻谷的销售。请各地督促有关承储企业认真履行合同,保证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三)继续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储备粮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为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宏观调控作用,要继续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和监督,指导企业适时搞好轮换,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在国家调控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粮轮换机制,推进中央储备粮轮换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逐步实现储备粮轮换的公开化、透明化。地方储备粮轮换也应逐步通过批发市场公开进行,保证储备粮轮换与宏观调控要求相适应。二是要完善储备粮紧急动用机制,做好调控粮食市场的准备。要进一步细化中央储备粮紧急动用预案,各地也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储备粮的紧急动用预案。三是按照“主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主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的要求,合理确定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指导各地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前一阶段,各省(区、市)报送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等情况,国家有关部门还将于近期赴有关省进行联合调研,研究提出加强地方储备粮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地方储备粮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四是督促各地认真落实相关措施,进一步推动特种储备粮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国债投资建设粮库的产权归属问题,理顺管理关系。
  (四)继续贯彻执行好《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更好地为宏观调控服务
  2006
年粮食统计工作要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继续贯彻执行好《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及早研究《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我局制定的《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有效期至2006年底,因此统计制度需要在年底前进行重新修订并报统计局审批。我们将认真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地方粮食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修订方案。二是做好统计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结合今年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继续加强《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各级粮食部门依法统计的职责,增强各类粮食经营和转化企业的统计法制观念,扩大粮食统计的覆盖面,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针对统计制度内容上的调整变化,各级粮食部门要及时开展培训,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三是加强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一些涉粮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不力的情况,我局将开展粮食统计专项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限期整改。各省(区、市)粮食部门也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统计监督检查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粮食供需平衡抽查制度,为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2005
年度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已接近尾声,各地要继续努力,按时完成调查任务。今年,各级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的基础建设,进一步改进调查办法,提高数据质量。一是建立农户粮情固定监测点,确保调查样本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二是逐步建立粮食经营和转化企业名录数据库,并做好维护更新,为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统计调查抽样框打好基础。
  (六)启动粮食市场监测信息直报工作,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提供信息支持
  市场粮价是粮食供求关系的集中反映,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准确监测市场粮食价格的变化,才能科学测算农民种粮收益,才能合理确定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在市场化条件下,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导致粮食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及时监测市场粮价是《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规定的一项日常工作。目前,我局已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粮食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并将于近期举办市场监测人员培训班,学习《粮食市场监测方案》和专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请各省(区、市)粮食局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各级粮食部门要指导和督促有关监测点认真做好粮食价格监测和报送工作,切实履行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职责。
  (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完善粮食应急机制

  粮食应急预案是做好粮食应急工作的基础。各地要根据《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抓紧时间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本地区粮食应急预案,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应急预案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保证一旦启动预案,各部门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反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各项应急任务。同时,各地还要加强对本地区粮食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并结合日常工作进行演练,尽快形成一支熟悉日常业务管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训练有素的专业化队伍,保障各项应急措施的贯彻落实。另外,根据《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各地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应急加工、供应指定企业名单和应急联系方式等材料,请各省(区、市)粮食局抓紧时间上报,以便我们及时进行汇总,编印粮食应急工作手册,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
  (八)积极推进产销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

  各地要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现代化以及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做强企业,深度合作,扩大规模,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力支持和鼓励产销区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使产区生产的粮食有稳定的销路,销区需要的粮源有可靠的保障,促进粮食总量和区域供求基本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产区开展订单生产、订单收购,或委托产区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鼓励产区与销区企业进一步探索新的产销合作形式,努力扩大合作规模和合作范围,促进产业化经营合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促进产销合作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粮食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经济发达的粮食主销区要调整粮食风险基金支出结构,将中央财政补贴的粮食风险基金专项用于粮食产销衔接的资金需要,以支持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同时,对于履行产销合作协议的粮食,要在铁路运输、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努力营造促进产销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建立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产销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共同推动产销合作发展。
  (九)继续做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等各项工作
  今年各地要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做好政策调整后的粮食供应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区经济发展。对继续供应补助粮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供应粮食。对调整为发放现金的,要积极准备好粮源,保证市场供应,确保退耕、退牧农户能够在市场上买到需要的粮食。同时,要认真做好灾区、水库移民区和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积极落实好粮源,保证市场供应。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坚决杜绝供应质量不合格的粮食,违者要严肃查处。
  农村是我国营养相对缺乏的地区,今年要在继续做好退耕还林面粉营养强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地区营养强化面粉宣传和推动工作,引导生产消费,改善营养状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十)积极稳妥地做好陈化粮销售处理工作
  各地要按照我局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陈化粮销售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陈化粮销售处理工作。要严格执行陈化粮销售处理的各项规定,坚持对大、中型酒精、饲料生产企业定向销售的原则,把握好销售时机和节奏,同时要加强监管,确保陈化粮销售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志们,2006年的粮食宏观调控与统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各级粮食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实现今年粮食流通工作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2017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 曾丽瑛
(2017年1月8日)

同志们:
    2017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议程。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昨天下午的分组讨论和刚才大会发言情况,我作个简要小结。
    一、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回顾总结2016
    年粮食流通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2017年粮食流通各项工作,同时套开全国粮食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洁建设座谈会,深入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粮食行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大家一致认为,会议准备充分、主题突出,有新意、有亮点,作出了许多有突破、有开创性意义的部署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粮食局推进改革、开创粮食流通工作新局面的勇气和决心。尤其是绍史主任的重要讲话和徐鸣同志的工作报告,站位高、立意新、谋划深、着眼实,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粮食流通工作实际,大家听了很受鼓舞,倍受启发,效果非常好。
    一是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了加快推进改革、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大会工作报告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深入分析了当前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问题矛盾,明确指出了粮食部门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报告既有对总体形势的分析判断,又有事实数据方面的论证说明,客观全面,脉络清晰,帮助大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准确把握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大势,进一步巩固了粮食安全意识,增强了深化粮食流通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明确了思路任务,找准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绍史主任对粮食行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工作报告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明确了今年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思路、总体安排和重点措施。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任务做了进一步细化安排。这些要求和工作部署既体现了鲜明的改革创新精神,又非常务实管用,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而且在许多方面对粮食流通工作都有新的拓展。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健全粮食质量品质检验监测网络、建设智能粮库、打通粮食物流节点、打造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完善两级储备协同运作机制、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等工作部署,顺应了改革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抓住了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重点,同时又有具体措施跟进,便于操作和推进落实,为我们做好今年的粮食流通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三是深入开展了讨论交流,有利于相互借鉴学习。今年会议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取消了典型经验发言环节,改为书面交流材料印发大家,以便大家回去后学习参考;同时,今天上午各组召集同志结合昨天的讨论情况,把大家的好建议好想法好思路在第一时间向大会作了交流汇报。大会这么安排,就是要充分开启众智,集采众长
    ,发动大家一起来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工作想实招、谋良策。从刚才大家发言的情况看,收效不错,各地围绕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加强储备粮管理、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以及粮食行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和有参考价值的具体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整理归纳,逐项分析研究,比较成熟的,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吸收采纳;目前尚不具备操作条件的,我们将深化研究、创造条件,加强沟通协调,逐步推动实施。
    四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同步部署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洁建设。这次会议同时套开了全国粮食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洁建设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各地深入交流了粮食系统2016年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洁建设工作,徐鸣同志和中权同志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
    二、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会议已经对今年的粮食流通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及时汇报沟通,认真传达学习。昨天分组讨论时,大家纷纷表示,将尽快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好本次会议的精神,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各位代表回去后,要及时将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绍史主任的讲话和徐鸣同志的工作报告以及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党委、政府对粮食流通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要进一步加强与发改、财政、农业、金融、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协助,为落实具体政策措施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形成推动粮食流通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尽快部署召开本地粮食流通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激发全行业干部职工深化改革、谋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结合各自实际,明确工作重点。会议在强调继续履行好行业基本职责的同时,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要求。粮食行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不同区域间的差别很大,工作侧重也各不相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搞全国齐步走,也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部署安排好全年的工作任务。比如,产区、销区、平衡区粮食生产流通情况明显不同,东部、中部、西部发展程度有差别,继续执行政策性收储的地区和已经实行市场化收购的地区粮食收购的形势完全不同,因此在落实会议工作部署时要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做好衔接,找准各自的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既要安排好面上的工作,又要集中发力,实现点上的突破。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敢于放开手脚,先行一步,为全国其他地方探出新路,做出榜样。
    三要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不是简单的开个会、讲个话就了事,各地、各单位要根据会议部署,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并及时下发抓好贯彻执行。对工作报告中明确的五个方面的总体安排和七项重点任务,在贯彻落实中都要有体现、有回应、有措施、有抓手。要制定好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每项工作推动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和工作标准等,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不走过场。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扎实抓好工作任务的跟踪调度和监督考核,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地、取得实效。各地要认真梳理总结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反馈,以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国家粮食局也将进一步加强跟踪调研,总结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推进各项工作。
    
    四要严格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洁自律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王岐山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对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做出安排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王岐山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徐鸣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对粮食行业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在昨天下午的党建和党风廉洁建设座谈会上又对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中权同志也做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安排。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层层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向深入,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要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始终坚持正风肃纪不止步,反腐惩贪不停手,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要狠抓改进工作作风,大力传承弘扬粮食行业优良传统,推动行风政风持续好转,努力营造粮食行业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三、扎实做好近期重点工作
    
    目前,正值年终岁末,春节、“两会”这两个重要节点也即将到来,各方面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非常繁重,各地要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近期的几项重点工作我在此特别强调一下。
    一要切实抓好秋粮收购工作。去年是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过去多年一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有一定的操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具体收购工作相对容易一些。今年实行市场化收购,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收购中的组织协调、具体操作、市场监督、交通运输以及资金保障等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磨合和探索,相对于前些年,确实工作难度不小。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完成既定的改革任务。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化收购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成绩有目共睹。目前还处于秋粮收购的高峰期,农民手中余粮还比较多,收购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春节前农民变现意愿较强,售粮可能比较踊跃。各地一定要再接再厉,认真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大面积农民“卖粮难”。要强化市场监测跟踪,及时掌握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并妥善处置应对。要细化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切实做到心中托底,有备无患。要切实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粮食企业严格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严格落实“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切实保护好售粮农
    民利益。要组织精干力量,及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农户“地趴粮”和庭院储粮的技术指导,最大程度防止出现农户储粮坏粮、霉粮,尽力帮助农民减少产后损失。有关央企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召开的有关玉米收购工作的会议精神,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带头入市进行市场化收购,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为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扎实做好重要时段的粮油市场供应工作。再过不久就将迎来新春佳节,随后“两会”也将召开,确保这个重要时期的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稳定责任重大。各地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着力把保障“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供应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17年“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切实加强粮油资源调度,搞好产销供需衔接,强化质量监督管理,落实好成品粮油储备和应急加工配送,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做好粮油产品投放。要根据群众喜好增加粮油产品的花色品种,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各地、各单位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春节走访慰问活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走访慰问部队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困难党员、生活困难的职工和家属以及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上。要妥善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让广大干部职工心情舒畅、平平安安地过节。
    三要认真抓好“两个安全”工作。在全国粮食行业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全国粮食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较好,没有发生重特大粮油储存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在库存高企、部分粮油储存时间较长、粮食企业点多面广、收购现场人多车多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当前,东北地区和南方稻谷产区正值收购时节,加之冬季天干物燥,消防安全等风险加大,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两个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按照全国粮食行业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的安排部署和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17年“两节”期间粮食行业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一规定两守则”,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着重加强对简易仓囤储粮、超期储存粮食、进出仓作业、防火用电等方面的排查检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推动粮食行业“两个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曾丽瑛副局长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粮食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国家粮食局制定的纪念活动方案,由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今天在这儿共同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粮食经济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工作者、专家学者相聚郑州,一起回顾3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畅谈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总结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研讨新时期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思路和对策。我相信,此次研讨会的举行,将进一步丰富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成果。在此,我代表国家粮食局,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经过30
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统购统销体制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基础性作用的转变,成绩显著。
  过去30年里,我们既经历过粮食供给由少到多的变化,也成功地解决了粮食供给由多到少带来的问题。在积极促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通过宏观调控调节市场供求,努力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保证了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与提高。在全球粮食危机出现之时,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措施,保证了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  
  过去30年里,我们进行了艰巨的体制改革,实现了由单一流通渠道向多渠道流通的转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 “计划主渠道”成为“市场主渠道”,多元粮食流通主体在搞活国内粮食流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过去30年里,我国的粮食流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实现了粮食流通方式从传统的粮食流通业向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转变。粮食仓储水平和物流效率提高,粮油加工业快速发展,粮油产品日益丰富。
  过去30年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粮油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适应国内粮食消费的新情况,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和地方储备管理体系,在保持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了国内粮油市场需求,也为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30年来的实践证明:促进我国粮食流通事业不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放开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市场和企业活力,提升粮食流通效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在坚持国内粮食基本自给方针的同时,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3355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