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银行绿色金融主题发言材料(碳达峰、碳中和)汇编

银行绿色金融主题发言材料(碳达峰、碳中和)汇编
(4篇)
目录

1.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2.发挥好绿色金融在支持xx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3.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需多方联动
4.做优做实绿色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20xx年《巴黎协定》提出,到xxxx年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x摄氏度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峰,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碳中和。最近,中国提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这有利于全球实现《巴黎协定》,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疫情后各国政府实施变革型行动和气候行动,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复苏。碳中和目标将会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走向绿色低碳之路。
    碳中和目标还将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进行大规模的绿色低碳投资,这将为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问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
    我国绿色金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政策系统化。19xx年x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金融部门在信贷工作中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20xx年x月,原银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制度框架。20xx年x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全球第一个系统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20xx年xx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20xx年xx月,《xx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通过,这是全国首部绿色金融领域的法规,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上升到立法层面。
    二是发展主流化。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下,秉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投融资理念,发展绿色金融正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主流趋势。
    三是市场规模化。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20xx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xx.xx万亿元,其中,法人绿色贷款余额xx.xx万亿元,占同期法人贷款的xx.x%,居世界第一位。
    四是产品丰富化。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贷款、国际转贷、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蓝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理财等产品。
    五是合作多元化。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咨询机构、评级公司、高等院校、环保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国内外多元合作越来越频繁。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
    当前,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x个方面:绿色金融统计标准不统一,与碳中和目标不完全匹配;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健全,尚未充分反映碳中和的要求;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有待持续深化。为此,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需在以下六方面着力。
    ——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借鉴欧盟气候法、英国气候变化法案等,制定出台我国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将相关领域各方主体的责权利以法律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并把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纳入法定要求,明确金融机构在投融资项目中承担的环境风险责任。
    ——完善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出台“十四五”绿色发展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等政策,加强产业、环境、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和各类政策的协同,如加大税收减免、财政贴息、差异化风险权重、提供风险补偿与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及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
    ——逐步统一绿色金融的统计标准。在借鉴绿色贷款及绿色债券、绿色融资(含气候融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标准的基础上,兼顾与《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标准》等国际标准接轨,加强多部门协作,统一绿色金融统计标准,发布重点支持项目目录。
    ——加强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内容与标准,强制商业银行等上市公司按照规范性要求定期公开气候和环境信息。建立统一的发债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制度,重点披露拟投资项目的项目类别、筛选标准、预期气候效益目标、资金使用计划等信息。出台金融机构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的指导意见,规范融资项目碳减排等环境效益的测算方法。非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等主体加强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充分披露气候融资项目碳减排等相关信息。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绿色债券认证机构、环保组织、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也应加强对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的评估、认证和监督。
    ——建设气候友好型绿色银行。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经营特色等因素,健全公司治理机制,自上而下推动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发展,推动建设气候友好型绿色银行。
    ——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融资合作。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合作,逐步缩小我国在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方面与世界的差距。

发挥好绿色金融在支持xx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x月xx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提出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单靠政府投资无法满足巨额资金需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既是我国金融业应尽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促进我国金融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一、深刻认识绿色金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运行才会通畅。绿色金融具有资源配置、环境风险控制、绿色投资引导等功能,从供需两端刺激绿色低碳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从国际看,绿色金融是加快构建国际“外循环”的连接器。当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成为制约全球发展的共性问题,并威胁全球生态系统。《巴黎气候协定》生效标志着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正成为全球产业链调整、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跃迁的共识和方向,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等xxx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明确提出碳中和愿景。发展绿色投资是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形势下开展国际合作的全新方式,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全球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当前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已在全球金融业广泛推广运用,成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我国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均居世界前列,但绿色金融理念普及、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滞后于绿色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标准体系,在更深层次、更大规模推进金融开放,吸引国内外资本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治理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从国内看,绿色金融是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加速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目前,绿色低碳产业普遍面临“外部收益难以内部化”和“内部成本无法外部化”的体制和市场障碍,绿色金融能通过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绿色金融助推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具有熟悉产业政策、了解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势,能够辨别和瞄准“双循环”中核心和领先的绿色低碳技术,引导资金、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新基建、先进制造等新兴绿色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孵化、信用建设和市场培育。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优质企业优先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和阻力,激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技术升级,改善供给和低碳生产,提升经济循环效率。
    (三)xx应发挥先行示范优势,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xx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是我国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最具活力的市场,有条件、有能力在连通国内国际碳市场方面先行先试。20xx年xx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已分别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x/x和x/x,并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具有中广核、深能源等一批国际领先的绿色环保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xx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和《xx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xx-2025年)》均支持xx发展绿色金融。
    截至20xx年末,xx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近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xx在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组织体系、产品创新、信息披露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可通过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国内外绿色资金联动,积极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商业生态,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
    二、准确把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必将助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全球金融资源会逐步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绿色金融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业应以国家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融资需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各区域比较优势,提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xx年x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围绕长江、黄河流域将布局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条件,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能够促进资金、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将为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金融血液”。
    从实践看,跨流域、跨区域的生态环保等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普遍具有周期长、投资大、收益低等特征。金融机构可以充分依托专业和科技优势,对具有一定高收益和低收益的生态环保项目提供“一揽子”支持,提升绿色低碳项目的可融资性,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增信和资金支持。
    (二)准确把握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带来的绿色产业融资机遇。绿色、生态、低碳、节约、集约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环保新科技研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空间结构的变革正持续催生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科技等绿色产业新业态,为金融机构资产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同时,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的升级改造也会催生新的融资需求。企业更有动力引入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升原有设备的绿色产能,企业对绿色金融的融制融智融资需求不断增加。
(三)准确把握生态治理现代化带来的产品创新机遇。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构建“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的全产品服务体系,可以为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金融服务。从实践看,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投资主体很难收回全部投资价值,通常面临市场失灵的困境。金融机构可以帮助政府整合资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4470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4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