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全集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全集
   目录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上)1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中)15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下)29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上)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已经走过六个年头。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解说】
   在哈萨克斯坦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诞生于“萨姆鲁克”神鸟孵化的金蛋中。这株曾经迎接神鸟的生命之树,如今矗立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努尔苏丹。
   能源经济的腾飞,为这座寒冷的城市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131个民族的人们正在将这座年仅22岁的城市,打造成令人惊喜的未来之城。
   【解说】
   古丽娜尔是一名国际关系研究员,她每周都会做两次瑜伽。
   【画外音】
   古丽娜尔:瑜伽不仅需要外部平衡,更注重内部平衡,国际关系也是如此,在选择正确决定的时候,必须遵守平衡,为所涉及到的人民造福。
   【解说】
   古丽娜尔毕业于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附属外交学院,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管理与战略专项课程。2012年起,古丽娜尔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国际关系学者。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由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创立,旨在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精英人才。它是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教职员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不到10年,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学府。
   古丽娜尔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如何把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以越南为例,越南距离哈萨克斯坦非常远,两国之间没有共同边界,一直以来没有任何贸易关系,哈萨克斯坦没有海岸线,这限制了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说】
   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世界知名,品质好,产量高,有三分之二用于出口。但是,作为内陆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始终找不到将小麦出口东南亚的路径。
   直到2013年9月7日,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让古丽娜尔看到了转机。
   【同期】
   古丽娜尔:2013年,我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工作,我有幸见证了***主席在这里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当时就是在这个厅。
   【同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同期】
   古丽娜尔:***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年,哈萨克斯坦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尝试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让哈萨克斯坦货物获得更多出口通道。从那时起,“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实现对接,一系列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相继开通。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为我国开放了港口,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完全是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解说】
   中欧班列的开通,让古丽娜尔看到了“一带一路”对哈萨克斯坦的实际影响。从那以后,她专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发表了20多篇论文。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我认为中国提出这一全球联合的倡议能够开辟亚洲国家的新时代,象征着亚洲国家的崛起,构成了新形势下,全球共同发展与优势互补的东方视角。
   【解说】
   2015年,凭借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建树,古丽娜尔受邀创建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多功能智库,目的是以系统鉴定和信息分析的方法,推动中哈合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中心成立后,古丽娜尔推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派团队前往中国,调研哈萨克斯坦小麦出口新路径。他们前往连云港、天津、上海等主要港口,就如何推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进一步合作,简化通关流程、降低运输成本等问题,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提交给哈萨克斯坦政府。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我们中心是第一个派专家到访中国港口的哈萨克斯坦智库,因此我们非常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在现实中是如何发展的。
   【解说】
   2017年2月5日,一列装载1215吨哈萨克斯坦小麦的粮食专列,进入中国港口城市连云港,在这里,这批小麦换装海运,第二天,离境发往越南。这是哈萨克斯坦小麦第一次从中国过境发往东南亚市场,标志着哈萨克斯坦从此打开了粮食向东出口的大通道。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这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对亚洲国家出口的新机遇,并且为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良好前景。
   【解说】
   小麦出口课题只是中国研究中心的众多研究项目之一。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两年,古丽娜尔带领团队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智库合作,定期举办圆桌会议,向哈萨克斯坦政府提交“一带一路”研究报告。
   在古丽娜尔的许多报告中,她常写这样一句话:
   【画外音】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的、广阔的发展机遇,是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也是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复兴。
   【解说】
   肯尼亚,东非高原上的古老国度,野生动物的天堂。在这里,能近距离触碰非洲的狂野魅力。在这里,能同时听到野性的呼唤与现代文明的回响。
   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20世纪初还只是一座铁路小镇。一百年间,移民涌入、旅游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长为东非地区最大的城市。
   【同期】
   沃尔:我是安泽兹·沃尔,我是一名发展经济学家,来自肯尼亚内罗毕,我也是一名专注经济策略与分析的咨询顾问。
   【解说】
   安泽兹·沃尔在内罗毕出生长大,后来留学美国。2009年从布朗大学生物专业毕业时,原本可以留在美国从医,但看到肯尼亚发展的困境,她决心回国工作,研究经济。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我意识到,如果我只是从医,人们看得起病的唯一方法还是要有足够的钱,为此,我想我应该先去研究经济。
   【解说】
   回国后,沃尔成为一名咨询顾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的经济分析与投资建议。
   今天,沃尔来到一家银行,应邀为银行在非洲的中小企业客户,就如何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撰写一份分析报告。
   【同期】
   银行东非区亚洲客户总监 詹嘉瑜
   我们在肯尼亚的一个制造业的客户对你的研究报告很有兴趣……
   【解说】
   这不是第一家找沃尔咨询“一带一路”倡议的客户。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在东非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人们想知道中国在非洲做什么,你怎么想,你有什么观点。我发现这几乎成为大家纷纷提起的话题,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广播节目,讨论俄罗斯在非洲的情况,但说着说着就提到了中国。
   【解说】
   2018年,借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契机,专注研究经济的沃尔加入非洲政策研究所,将视线转向“一带一路”。
   非洲政策研究所是一家有20年历史的智库,主要方向是经济与政府管理,研究所里许多学者有中非关系研究经验。
   在非洲政策研究所,沃尔的研究成果显著。她曾为非洲开发银行撰写过《肯尼亚2018-2023国家发展战略》等重要研究报告,受到业界瞩目,沃尔也因此成为非洲政策研究所的主力专家之一。
   然而,当沃尔最初接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我第一反应是,好的,中国要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但这与非洲发展有什么关系呢?“一带一路”是不是只是中国的事情,非洲在其中,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色?
   【解说】
   带着疑问,沃尔开始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她发现这是从一个全新的维度来助力非洲发展的倡议。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欧美国家认为非洲充斥着贫穷、疾病和腐败,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却看到非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充满了机遇。
   【解说】
   今天,为研究中小企业客户如何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她搭乘蒙内铁路,调研沿线的企业。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落地生根的重要成果。2017年开通至今,共发送旅客近25万人次,客运列车日均上座率超过97%,每天有10列货运列车穿梭在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之间。
   沃尔来到的这家陶瓷企业,由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建设。
   陶瓷厂占地394亩,投资金额5600万美元,目前有两条生产线。工厂雇佣了1200名员工,其中九成都是当地人。
   艾利克斯是工厂的行政经理。
   【同期】
   沃尔:请介绍一下蒙内铁路是如何帮到你们工厂的,铁路开通前后有什么变化?
   科达陶瓷厂行政经理 艾利克斯·杰里舒姆:起初我们做工程,很大程度上依赖公路运输,比如从蒙巴萨运输设备到这里,有时要花费好多天。自从蒙内铁路开通,情况就大有改观了。
   【解说】
   依靠蒙内铁路,工厂的货物运输时间减少了一半。随着研究推进,沃尔发现,蒙内铁路不仅盘活了沿线众多中小企业,还拉动地价,提升了经济活力。
   事实上,蒙内铁路是中非众多合作项目的一个缩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非洲携手建设了大量公路、桥梁、铁路、电站和港口项目,助力非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发展瓶颈。
   大量的事实加深了沃尔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三个月后,她不仅给银行撰写了报告,还开始通过媒体,建议非洲各国政府在对接“一带一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同期】
   主持人:基础设施建设对非洲发展来说十分关键。
   沃尔: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好处是,只要保证我们的债务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就很有意义。
   【解说】
   如今,沃尔已经成为肯尼亚“一带一路”专家,在她大量的研究报告中,她通常会写上这样一句话:
   【画外音】
   在未来,非洲的自由贸易要与“一带一路”对接,才能实现非洲国家之间的市场互通。
   【解说】
   全长6670公里的尼罗河流淌过北非的原野,续写着一个持续了几千年的传奇。它让九成国土面积都是沙漠的埃及,拥有了绿洲、城市和文明。
   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将近一千万埃及人将首都开罗,打造成北非和中东的第一大城市。
   如今,这座凝聚了古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的历史名城,同样也是时代变革的舞台。
   【同期】
   赛义德: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这本新书的阿拉伯语版。
   【解说】
   艾哈迈德·赛义德今年35岁,是埃及一家出版公司的负责人,今天,他为中埃文化出版合作论坛担任主持人。
   【同期】
   赛义德: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内容,《南方神话》这本书的阿文版新书发布会。
   【解说】
   赛义德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大学时就选择了中文专业。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父母想让我学医或者理工科,但我自己想学德语,不过看到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后,我就决定要学中文了。
   【解说】
   2010年,赛义德前往中国宁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成立一家出版公司,向阿拉伯国家介绍中国的改革发展成就。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以前我们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了解对方,往往都是通过西方媒体,两边没有直接交流。所以我有一个梦想,通过翻译中国书籍,让阿拉伯世界的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解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2011年,赛义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生意却一直不理想。
   【同期】
   赛义德:最惨的一次是,我们印刷出了错,需要赔出版商约一万美元,那时不得不四处借钱。
   【解说】
   在公司陷入困境时,赛义德想到了一条出路,写一本书,以一个阿拉伯人的视角,向同胞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是如何思考并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写书的过程持续了三年,其间,世界时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同期】
   新闻联播:国家主席***23号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仪式……
   【解说】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第二年,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与埃及的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来自中国的企业,在能源、通信、环保等多个领域与埃及展开全方位合作。中国,这个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国度,成为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2013年底,赛义德的新书《中国道路》成功地登上了埃及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书中描述的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引起了不少官员、学者和民众的关注。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中国道路》让很多人相信,“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政治战略,而是创造发展机会的平台。
   【解说】
   凭借《中国道路》的成功,赛义德的公司渡过了难关。员工数量从初创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135人,还在4个阿拉伯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我们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就像给医生建造了医院,给工程师送来了订单。公司取得这样的成绩,全靠和“一带一路”建立了关系。
   【解说】
   2019年初,赛义德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开罗书展,这是全球著名的国际书展之一,今年有35个国家,749家出版社参加展览。在这次展会上,赛义德不仅带来了《***谈治国理政》、《“一带一路”读本》、《“一带一路”一百问》等专著,还带来大量的中文教材,儿童读物。现在,阿拉伯市场上90%以上的中国书籍都来自赛义德的公司,这些读物成为阿拉伯世界和中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
   2019年1月,由赛义德提议,中国人民大学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共同筹建的“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理事会成员囊括了埃及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艾因夏姆斯大学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法学院院长等重量级政商人士。赛义德是中心最年轻的理事,负责与中国的联络与沟通。
   【同期】
   赛义德:我的人生的一半,跟中国有关系,所以我希望表达的,说的,写的,翻译的很多,我想用自己的声音来给别人讲中国的故事,真正的中国。
   【解说】
   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从事了多年文化交流工作后,赛义德这样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中阿合作,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保障。
   【解说】
   清晨,2700多岁的罗马,在教堂的钟声中醒来。罗马的飞鸟有一种幸福,它们飞越过万神殿的穹顶,喝过许愿池的泉水,见识过古老帝国的辉煌和文艺复兴的荣光。今天,300多万人生活在这座露天博物馆里,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中,追寻新的方向。
   【同期】
   玛南缇:我叫弗兰西斯卡·玛南缇,今年31岁。我来自意大利北部的米兰,现在生活在罗马。
   【解说】
   六年前,玛南缇离开家乡来到罗马攻读硕士学位,学习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毕业后,她加入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成为一名高级研究员。
   【同期】
   玛南缇:罗马一直是我的梦想之城,我六年前搬到这里,我每天早上九点出发,走路去上班,因为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有一个分析师的头脑风暴例会,然后开始工作。
   【解说】
   玛南缇所在的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
   【同期】
   早上好。
   【解说】
   这家独立智库不仅为全球的客户提供数据和战略决策分析,还常与合作伙伴举办联合研讨会。
   最近,玛南缇和同事正在准备启动一个新的研究项目,主题是“一带一路”。
   【同期】
   玛南缇:今天的会议我们要讨论“向”这个项目的发布会。我准备了一些材料。
   同事:关于地址的选择,我觉得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
   玛南缇:我们还有一个月时间来准备“向”这个发布会。
   【解说】
   这是玛南缇工作以来负责的最重要的项目。项目名称是一个汉字——“向”。这个项目不仅仅关注经济领域,更重要的是挖掘意大利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潜力。
   六年前,玛南缇刚加入国际研究中心时,她的研究方向就是亚太国际事务。但那时,她的研究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直到今天,她还记得她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中国的报告。
   【同期】
   玛南缇: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和印度的现实政治。我的观点是,中印两国虽然有不同点,但是它们仍有共同的利益,去促使它们寻求合作。
   【解说】
   让玛南缇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报告发布后,意大利社会反响平平,几乎没有反馈。因为,当时的意大利正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淖,人们自顾不暇。
   【同期】
   玛南缇:2013年可能是意大利在经济危机中最艰难的一年,那是个不同的时期,亚洲被认为非常遥远,也可能没有那么多人关心这类话题,所以那篇报告算不上成功。
   【解说】
   报告发表三个月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世界进一步看向中国。迷茫之中的玛南缇找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一带一路”。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但遗憾的是在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带一路”会变成怎样。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学习。
   【解说】
   随后四年,玛南缇陆续发布了14份关于中国的研究报告。不仅关注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还特别关注到“一带一路”倡议在意大利乃至在欧洲的发展情况。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我认为“一带一路”改变了一切。这给世界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框架,那就是互联互通。
   【解说】
   2017年,意大利的经济开始复苏。同年2月,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访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推上新的更高水平。
   两年后,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深化经济合作迈出重要一步,意大利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成员。
   【同期】
   玛南缇:这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政府开始谈论中国,并尝试增强和改进与中国的合作。
   【解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启动的研究项目——“向”,进入了筹备阶段。
   【同期】
   玛南缇和同事:
   我们决定这样做;我喜欢这个标志;用我们智库的绿色;而且是手工涂抹的;非常棒!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这么多年,我们没有注意到,向东方看的可能性,我们决定给公众和合作方,一个最重要的阐释,一个新的方向。
   【解说】
   用“向”这个中国汉字作为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玛南缇的建议。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玛南缇用这样四个关键词表达了她的理解:
   【画外音】
   创新,广泛,世界性,充满理想。
   【解说】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英国冬日多雨,但只要一缕阳光就能唤起伦敦所有的灿烂。在这里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约890万居民,他们说着超过300种语言,共享这座包容的现代都市。
   【解说】
   82岁的马丁·阿尔布劳是一名社会学家。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全球化等国际议题的研究。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我致力于解决与人类社会,全球社会,全球化的未来有关的问题,我想为世界变得更美好,作出贡献。
   【解说】
   在国际学术界,阿尔布劳被称为全球化概念的首创者。上世纪90年代,他以《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一书,奠定了他在全球化研究领域的先锋地位。他曾任英国社会学会主席,是社会学权威刊物《国际社会学》的创刊人和前主编。退休后,他从未停止对全球议题的学术研究。
   【同期】
   电视新闻: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紧随而至的是经济衰退,房价开始下跌,泡沫效应愈发明显。
   【解说】
   “全球化”概念提出后的20多年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阿尔布劳一直希望能为他的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我认为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相比,我们的世界处于一个更加危险的世界。因为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给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压力。特别是它增加了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解说】
   2015年4月,《***谈治国理政》一书的推介会在伦敦举行,阿尔布劳受邀在推介会上致辞。这本书,让阿尔布劳第一次接触到“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所以我应该是在倡议提出一年之后开始真正关注这个议题,当时我想这是个有趣的概念。后来我读了***主席的演讲文稿,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解说】
   发布会后,阿尔布劳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计划:他要以《***谈治国理政》一书为基础,对比研究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对“一带一路”的批评声音来自各个方面,但它们都是恐惧的产物。它们源于一种认识,那就是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改变,西方已经失去统治地位。
   反对声在西方的紧张情绪中出现,但是这种局面是全球化的结果,而不是“一带一路”造成的。我经常说“一带一路”与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不同,它只是借助了全球化。
   【解说】
   研究过程中,每当有来自中国的学者到访,阿尔布劳都会带他们到位于伦敦南部的水晶宫公园参观。
   【同期】
   阿尔布劳:这里是全球化历史中最具标志性的地点之一。1851年,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举行。
   水晶宫的精神就是全球化的精神,这就像我们之前有丝绸之路,我们现在有了“一带一路”。丝路精神也体现在“一带一路”中,这就是一种全球化历史的延续。
   【解说】
   2016年,阿尔布劳的研究项目开启。那年,他79岁。他开始学习中文,并阅读大量书籍。
   【同期】
   阿尔布劳:是他(费孝通)提出,中国农民不仅从种植中获益,还能从为集体的贡献中获益。
   【解说】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阿尔布劳与各界学者交流,汲取灵感、碰撞观点,将他的研究结果写成了一本25万字的社会学书籍——《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
   2018年4月15日,在伦敦书展上,阿尔布劳的新书,正式签约出版。
   【同期】
   马丁·阿尔布劳 社会学家
   对我而言这是个特殊的时刻。
   【解说】
   这本书一共14章,阿尔布劳在前四章详细阐述了他对“一带一路”的解读。阿尔布劳在书中写道,“一带一路”既是行动纲领,更是有历史意义的信条。“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向世界展示一条非常实际的前进道路,为实现更大发展创造了最大的可能性。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全世界的繁荣、福祉联系起来。
   【画外音】
   马丁·阿尔布劳 社会学家
   我深信,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推进项目和目标,而这正是“一带一路”所做的。而更高一个层面需要探讨的是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是在解决人类面临重大问题时的重要遵循。
   【解说】
   新书出版后,82岁的阿尔布劳继续着他的社会学研究。每当有人问起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他常这样回答:
   【画外音】
   当我们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谈论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
   (字幕: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同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杜大伟
   我的态度是积极的,现在中国正在帮助很多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还有许多非洲国家,甚至是拉丁美洲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
   【同期】
   法国前总理 让-皮埃尔·拉法兰
   对我来说,这个“一带一路”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公道,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和平的倡议。
   【同期】
   白俄罗斯前副总理 阿纳托利·托济克
   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大国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相契合。
   【同期】
   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卓越智库副主任 马苏德
   因为它致力于互联互通,致力于地区共赢,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和欠发达的国家。
   【同期】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查尔斯·奥努纳伊朱
   有很多国家已经听说并且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它也适用于非洲,整个非洲正在逐步理解它。
   【同期】
   美国安利公司董事会主席 德·狄维士
   这不仅局限在“一带一路”两端的国家,还涵盖了所有的参与者。
   【同期】
   德国罗德事务所亚洲区执行总裁 柯泰乐
   有很多不在“一带一路”地理沿线上的国家,也很想参与其中。
   【同期】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 鲍勃·卡尔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同世界的对话。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中)
   【字幕】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同期】
   诗句
   叶赛宁:我驾着雪橇,四野宁静,雪粉在马蹄下沙沙作响;
   谢维里亚宁:雪变得苍白,灰暗,闪烁着钻石样的光芒;
   松树遍染白霜,自信地张望。
   季娜伊达:让我们走进金色的暴风雪,太阳与雪花在那里亲吻,炽热的醉意,酣畅淋漓。
   【解说】
   这是一个世纪前,白银时代的诗人们在描摹自己的家乡。亚欧大陆近一半面积的土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滋养着这个盛产作家的国度——俄罗斯。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今年70岁,出生在圣彼得堡。1971年,他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毕业后,成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塔夫罗夫斯基曾多次前来中国采访,撰写过多篇丝绸之路的专题报道,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之一。
   2009年,塔夫罗夫斯基退休后,来到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任教。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是俄罗斯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这个国家外交官和翻译人才的摇篮。塔夫罗夫斯基的职责是给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讲授东方文化。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空想,但中国人付出实际行动,把这个倡议变成了现实。
   【解说】
   几年前,塔夫罗夫斯基在上课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每当学生问起“一带一路”时,他都难以回答,因为他是古丝绸之路的专家,对中国的现状还不够了解。这让塔夫罗夫斯基感到尴尬。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学生:谢谢。
   【解说】
   替塔夫罗夫斯基解开难题的是他的妻子扎薇娅洛娃。
   【同期】
   扎薇娅洛娃:老伴,你好。
   塔夫罗夫斯基:你好。
   扎薇娅洛娃:今天累不累?……
   【解说】
   扎薇娅洛娃是塔夫罗夫斯基的大学同学,四年前,她给塔夫罗夫斯基提了个建议,到中国去,重走一遍丝绸之路,看看当下的中国。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甘肃、西安、河西走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现在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从西安开始了。
   【解说】
   从2015年开始,塔夫罗夫斯基带着妻子先后五次前往中国,开始调研。他们以上海为起点,自东向西行进,沿途拍下数千张照片,写下近十万字的笔记。
   回国后,塔夫罗夫斯基成为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并开始撰写一本介绍“一带一路”的书籍。
   【画外音】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当然我不是第一位撰写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人员,但他们的成果太陈旧了,所以我的梦想是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相结合,用读者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代替官方语言,从而让读者留下丰富、立体的印象。
   【同期】
   高铁广播:尊敬的旅客们,欢迎乘坐本次列车。本次列车从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当地气温零下三度。
   【解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塔夫罗夫斯基成为俄罗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权威的学者之一。他的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也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几天前,学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回校举办一场讲座。
   【解说】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俄罗斯顶尖的学府之一。塔夫罗夫斯基上一次和妻子同回母校,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这里,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记忆。48年前从东方系毕业后,塔夫罗夫斯基的同学们,有的成为了外交官,有的成为了政治家,也有人和他一样,成为关注“一带一路”的学者和作家。
   【同期】
   罗教授:我系自成立160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为中俄友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欢迎两位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
   塔夫罗夫斯基:我当时我没有像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去中国学习,那时也很难有人想到,中国可以实现复兴。
   【解说】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塔夫罗夫斯基先回顾了在中国的见闻,然后又介绍了在国内写书获取资料的经验。他还把从研究古丝绸之路,转而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心路历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4554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