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全文24891字)

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深圳市商务局
2020年7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2
(一)发展成就 2
(二)存在问题 4
(三)面临形势 6
二、发展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三、主要任务 12
(一)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2
(二)推进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 15
(三)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18
(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2
(五)推动商务法制和人才建设 26
(六)营造国际一流商务发展环境 28
四、重大工程 30
(一)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0
(二)深港口岸商业带建设工程 31
(三)国际化商圈建设工程 32
(四)特色化商街建设工程 34
(五)保税区创新升级工程 35
五、保障措施 37
(一)组织保障 37
(二)财税保障 37
(三)空间保障 38
(四)政策保障 38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必须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产业变革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先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树立全国商务工作标杆。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基础上,积极谋划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消费转型升级、双向投资环境优化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深圳着力优化商务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商务领域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促改革、谋发展,商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费规模稳步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1.现代城市商圈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深圳购物中心整体规模加速扩张。2019年,全市零售、餐饮和批发网点超过30万个,总营业面积约6800万平方米,人均零售和餐饮面积约3平方米,高于上海、香港、东京等城市。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批发市场超过260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超过120个,打造了万象城、壹方城、万象天地等一批高端购物中心。知名特色商圈享誉国内,东门步行街是深圳商铺最密集、客流最集中、商品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旺街,罗湖“金三角”国际商业中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重点购物中心业绩前20强的第三位,华强北商圈获评“国际信誉品牌”等称号。
    2.消费“压舱石”作用巩固提升。“十三五”期间,深圳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3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31倍,近四年年均增长6.1%。服务消费强劲引领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三五”以来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二位数增长,2019年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受高能效等级家电产品、戴森等高端智能小家电热销影响,2019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商品比上年增长15.6%。网上零售快速增长,2019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542亿元,比上年大增4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贡献率达39.0%,比“十二五”期末增加448亿元。
    3.外贸规模稳中有进、结构优化。“十三五”期间,深圳外贸规模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74亿元,占全国和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4%和41.7%,近四年年均增长4.2%。出口总额连续二十七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高达66.6%。外贸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4151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比重的47.5%,较“十二五”期末提升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8721亿元,对外贸易总额比重从2016年的21.2%上升到2019年的22.6%。新兴市场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总额2698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出口总额的16.1%。
    4.双向投资影响力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深圳利用外资规模全国领先。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近四年年均增速5.1%,截至2019年累计利用外资金额1135亿美元。对外投资国际化水平提升,截至2018年境外投资存量达1450亿美元。2019年,实际对外投资额66亿美元,占广东省的64.5%,占全国地方企业的9.6%,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2019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229亿美元和140亿美元,占广东省的89.5%和83.8%,占全国地方的15.3%和12.9%,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招商引资成效斐然,先后引进ARM中国总部、小米集团国际总部、字节跳动大湾区总部等总部项目,美国苹果深圳研发中心、高通深圳创新中心、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等世界500强创新研发中心,成为跨国公司在华开展创新研发业务的首选地和国内头部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前沿基地。
    5.电子商务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十三五”期间,深圳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8.9%,连续5年增速维持在8%以上,稳居国内电子商务第一梯队。跨境电商交易额保持全国前列,2016-2018年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保持每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9年在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跨境电商交易额4197亿元,同比增长5.1%。跨境电商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成熟的对外贸易体系,深圳跨境电商各类经营主体快速增长,涌现了环球易购、通拓、有棵树、傲基等一大批行业知名企业。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深圳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消费增长停滞不前、要素成本攀升、商业模式创新滞后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1.消费发展动能有待增强。低端无效供给过剩和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消费外溢严重“两个并存”现象日益凸显,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亟待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市消费增长近乎停滞,消费结构没有跟上消费升级趋势的步伐,商品性消费占比过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期处于一线城市最低水平,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甚至低于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仅为上海的二分之一,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2.企业营商成本高居不下。受土地、租金、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商务企业营商成本进入全面上升期,成为引进外资大项目、商业稳步发展、外贸持续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2019年中国商铺租金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东门步行街平均日租金97.6元/㎡,位居主要商业街租金第三,东门商圈、福田中心区商圈租金环比上涨最大。在2019全球“生活成本最贵”城市排名榜单中,深圳与上海并列第25位,成为国内生活成本最贵的城市,高出北京24位、广州43位。
    3.行业头部企业严重偏少。零售市场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全国零售百强、电商百强企业大幅少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削弱了深圳城市商业影响力和辐射力。根据2018年度中国零售百强名单,深圳入选的企业数量、销售规模均比较落后,仅有5家企业入选“中国零售百强”,与北京(22家)、上海(12家)等城市差距明显,排名第一的天猫销售额占全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例高达33.4%,深圳入选的5家企业销售总额仅占3.2%。
    4.商业模式创新明显滞后。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落后,拉低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2018年新商业城市、2019年城市商业魅力排名中,北京和上海占据绝对领先优势,不但与深圳、广州拉开较大差距,且是商业创新的主战场,是新商品品牌孵化和试水的主要集聚地。与上海相比,深圳“首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2019年上海首店经济持续领跑全国,新进品牌首店近千家,提出着力打造“首发经济”,并发布“首发经济”活跃指数,是国内外首次发布衡量“首发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体系。
    5.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待增强。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缺乏,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偏低,金融市场话语权缺失,特殊经济功能区优势弱化,削弱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北京有京东、杭州有淘宝和天猫、上海有拼多多比较,深圳缺乏大型电商平台短板较突出。2019年世界500强名单中,北京上榜56家,深圳仅有7家。深圳缺乏期货、黄金、钻石等交易平台,尚不具备国际金融产品的价格信号影响力。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仅有前海湾保税港区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整体功能优势和制度优势相对弱化。
    (三)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迎来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务各领域各环节应用持续深化拓展,商务经济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全球化面临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从关税向科技领域蔓延呈愈演愈烈之势,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影响,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和需求端双向冲击。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面临重塑,特别是欧美外资审查趋严,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增长下滑,货物贸易面临较大压力。
    从国内看,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品质化、特色化、精细化特征日趋明显,消费动能加快转变,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国家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政策持续加码培育和壮大内需市场,各地重视并抢抓培育扩大内需市场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未来内需市场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国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平台,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从市内看,“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深化深港澳更紧密更务实合作,提升重大战略平台发展能级,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是国家赋予深圳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机遇,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先行示范红利将持续释放。深圳需要紧抓“双区”建设历史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新一轮扩大开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贸深度合作,拓展商务发展空间、深化区域贸易关系、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商务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新使命,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提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为主线,以完善商务发展生态系统为引领,在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构建商务经济发展新优势,建成全国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实现商务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制度引领。发扬以民营经济为市场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优势,持续推动制度先行先试,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便利化水平,提升深圳在商务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以制度引领带动商务领域全面创新改革。
    ——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摆在商务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作为驱动商务发展的主动力,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创新商务数字化应用、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对外开放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深圳商务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质量为本。发挥“深圳质量”优势,落实“大商务”要求,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实施外贸强市战略,引进高质量项目,扩大优质外商投资规模,加快培育商务经济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商务发展质量。
    ——坚持融合发展。强化商务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以商品服务相融合、内贸外贸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商旅文体相融合为重点,拓展发展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在中高端消费、对外贸易、生活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形成商务经济市场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主动谋划融入国家加快对外开放、对外援助以及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战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布局,持续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聚焦消费、贸易、投资、招商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产业、时尚、区位优势,持续激发商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活力,着力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商务创新型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高能级对外开放城市、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城市,成为全国商务领域制度创新示范引领城市。预计到2025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商业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到202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600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00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商品销售总额53000亿元,其中批发销售总额44500亿元;30000平米以上购物中心130个,增强现代城市商圈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电子商务交易额38500亿元,网络零售额970亿元,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拉动社消零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外贸易规模保持适度平稳增长。到202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000亿美元,货物进出口规模保持适度平稳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25%,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在外贸中的比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400亿美元,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4630亿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7550亿元,形成通关监管规范、高效、便利的跨境电子商务区域中心。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到2025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亿美元,使用外资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67亿美元,累计境外投资存量达到1500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6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0亿美元,跨国投资经营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对深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明显增强,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输出附加值持续提升。
    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到2025年,统筹指导投资推广重点园区200个以上,以优质项目提升优质载体层次,推动载体空间支撑体系全面升级;对外合作机构达到65家以上,促进双方企业开展双向投资和经贸往来,全球经贸互联共通格局基本形成。
   表1 “十四五”时期深圳市商务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 2019年
现状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属性
商业消费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82.8亿元 9700亿元 预期性
2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5754.7亿元 8600亿元 预期性
3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828.1亿元 1100亿元 预期性
4 商品销售总额 35672亿元 53000亿元 预期性
5 批发销售总额 29942亿元 44500亿元 预期性
6 30000平米以上购物中心 90个 130个 预期性
7 电子商务交易额 30112.17亿元 38500亿元 预期性
8 网络零售额 541.9亿元 970亿元 预期性
对外贸易
1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4314.76亿美元 5000亿美元 预期性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 22.1% 25% 预期性
3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1263.79亿美元 1400亿美元 预期性
4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 4197亿元 4630亿元 预期性
5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 6378.1亿元 7550亿元 预期性
利用外资 1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78.09亿美元 80亿美元 预期性
投资推广 1 统筹指导投资推广重点园区 180个 200个以上 预期性
2 对外合作机构 45家 65家以上 预期性
对外投资 1 境外投资存量 1450.83亿美元 1500亿美元 预期性
2 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 66.33亿美元 67亿美元 预期性
3 中方协议投资额 63.64亿美元 64亿美元 预期性
4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139.93亿美元 150亿美元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优化区域商业空间布局,提升消费创新引领能级,推动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优化国际化消费环境,提升城市消费竞争力。
    ——优化区域商业布局。加强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依托商业网点布局现状基础,立足全市统筹布局、区域特色发展,防止低层次重复建设,推动片区商业多元化、差异化发展。优化市级核心商圈、区级商业中心、重点商业街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布局,完善市级、区级、街区、社区四级商业网点体系,加快形成层级分明、跨界融合、模式创新的现代化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专栏1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专项
   1.建设国际知名商业街区。沿布吉河岸新型消费发展轴,依托蔡屋围、东门、湖贝、人民南、水贝、笋岗六大核心商圈,构建“一河六圈”消费空间格局,提高消费资源承载力,增强消费实现、消费创新与消费引领的引擎功能。以福田CBD及环CBD商圈为重点,辐射带动华强北商圈和车公庙-金沙商圈,推动购物公园、皇庭广场等商业体联动,形成与商务中心相匹配的高端商圈。
   2.建设湾区商业中心。依托后海超级总部基地,加快建设空中商业连廊,推动后海中心商业区、深圳湾万象城等商业体互联,建设一批商业新地标。规划建设前海合作区奢侈品一条街,充分发挥前海合作区国际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大力吸引国际奢侈品牌入驻,打造内地奢侈品消费重要目的地。
   3.建设区域商业中心。加快龙岗超级CBD 规划建设,围绕“三馆一城”和世贸中心、万科广场、珠江广场等重点区域引导品牌集聚,打造面向深圳东部、辐射周边城市的综合商业中心。推进宝安商业中心建设,发挥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艺展中心等的辐射作用,打造集“滨海+文化+休闲+购物”于一体的黄金商旅乐购海岸线。强化龙华商业区与北站商务区的资源互通、协同联动,构建以地铁4 号线为轴,串联北站、红山、龙华等三大商圈的“一带三圈”商业发展格局。
   4.建设社区商业网点。加快社区商业网点统一规划、定位、布局、管理,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消费群体需求,鼓励创建社区商业生态示范品牌,推动社区商业形态创新升级,营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整合线下社区商业网点和便民服务网点资源,搭建智慧社区商业平台和社区共享服务平台,开展定制配送、物流分拨、快件收取、电子缴费等服务。
    ——提升消费创新引领能级。鼓励企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本土自主品牌、原创品牌发展的支持力度,打造原创品牌集聚高地。鼓励搭建若干新品发布平台,打造全球时尚新品首发地。促进线上线下深入融合、商品和服务消费互动融合、流通和生产对接融合,打造一批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街区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延长游客消费时间,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推出一批夜间消费特色活动,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
专栏2 消费创新引领能级提升专项
   1.推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消费领域知名创新型企业对接,引导其在深圳布局新零售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智慧商圈(街)、商店和集市。引导传统商超努力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等转型。
   2.加快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文商旅体会联动发展,支持文化、艺术、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鼓励复合书店、创意设计酒店等多业态聚合的新型复合消费业态发展。支持文化、体育、健康等与旅游产业融合,鼓励主题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创意民宿产品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推动“文创+”发展,加快文创园区建设。结合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艺展中心建设,合理规划商业面积,利用展会带来的巨大客流,实现会展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购物中心、大型百货等调整业态布局,形成文化、艺术、教育、餐饮、娱乐、体验和零售多业态聚合的新型复合消费业态。
   3.集聚国际高端知名品牌资源。鼓励企业在深布局全球总部、亚太总部、大中华区总部,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运营中心,加快建设国际品牌的“重要驻地”。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深设立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舰店,打造国内外品牌“世界橱窗”。
   4.搭建时尚新品发布平台。打造一批新品首发地标性载体,做强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品发布专业平台,强化创意产品展示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创新试验中心等功能,推动将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等打造成为时尚新品首发平台。统筹利用福田中心区、罗湖中心区、深圳湾等地标传播资源,结合线上线下、大众和专业传播资源,扩大新品发布宣传效果。支持举办新品集中发布的国际展会、商业节庆等活动。
   5.建设新零售产业孵化器。鼓励企业建立若干新零售孵化器,吸引全国新零售创业团队入驻,为创业团队提供技术研发软硬件、各种应用场景、项目路演、资源对接、融资服务支持,推动新零售创业项目加速成长,打造新零售发展高地。
    ——推动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城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社区家政、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业高品质发展,推动服务内容精细、服务质量优良、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完善商贸服务业制度、标准体系,重点规范商贸服务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鼓励商贸服务企业以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建立服务网络。
专栏3 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专项
   1.建立家政行业信用体系。依托“深圳市家政服务业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健全家政服务员跟踪评价制度和信用记录管理制度,推动“鹏程家政计划”,鼓励家政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
   2.推动餐饮业特色化发展。着力发展大众化餐饮,引导餐饮企业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的生产模式,鼓励高端餐饮企业发展大众化餐饮网点和品牌,优先提供平价特色产品。支持餐饮企业在社区、学校、医院、办公集聚区、交通枢纽等地设立经营网点,大力发展早餐、快餐、团餐、特色小吃、食街排挡等民生服务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和餐饮中心、小餐饮示范店,培育一批网红街区和店铺,加快推动餐馆经营模式向餐饮企业经营模式转变,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连锁餐饮大企业。
    ——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便利化水平,运用新兴技术拓展消费场所智能化应用场景。实施消费场所国际化标识改造工程。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网点布局,增设退税商店,拓展离境退税口岸范围。争取获得市内免税店设立审批权限,探索试行市内免税店购物直接退税政策,提高离境退税服务便利化水平。
专栏4 国际化消费环境营造专项
   1.加快智能消费场所建设。引导商圈、旅游景点、文化体育场馆等消费场所拓展智能化、网络化全渠道布局,增加互联网、大数据、A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智慧景区等示范试点。
   2.完善消费场所国际化标识。规范设置中英文双语导视标识标牌,在交通枢纽、商业区重点公共服务窗口设立国际居民服务台,推出双语设置的便民服务网络终端,全面提升国际化消费服务水平。
   3.优化离境退税服务。合理规划全市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布局,在现有147家基础上新增200家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力争将离境退税口岸由深圳机场航空口岸、蛇口邮轮母港口岸扩大到全市海陆口岸,争取“即买即退”模式落地,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口退税服务。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开设市内免税店。
    (二)推进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
    聚焦商务发展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新趋势,推动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加快促进数字化新场景在商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撑。
    ——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传统零售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支持自建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完善网络营销渠道。推动生活服务业在线化发展,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在购物、服务消费和交通、医疗、教育、旅游、养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支持探索“互联网+会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会展新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会展流程、强化会展体验。
专栏5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专项
   1.推动传统零售企业“上线”。鼓励传统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搭建线上网络关系,利用小程序、微信群实现线上营业,将商家与消费者连合在一起,实现平台资源共享。
   2.加快“生活服务+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推动形成家政、餐饮、维修等生活服务行业应用先进科技技术,率先在体验服务、智慧服务、定制服务等形态上实现与特色优势领域融合创新,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建立服务网络。
   3.培育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加快培育一批供应链综合服务商,鼓励整合行业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构建供应链管理软件、资源交易与匹配平台、智能仓库和货柜、自动化和网络化的配送服务体系,加快供应链上线、上云,提供定制化供应链综合服务方案,实现采购、供货、流通等环节高效运转。
   4.加快“互联网+会展”发展。运用“互联网+”推动会展业转型升级,提升展馆智慧化服务功能,构建会展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展馆方、主办方、参展商对接与合作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宣传、展示、交易,全面推动会展行业在市场运营、项目监管和服务水平提质增效。
——做大做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7043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