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合集20篇,含党建、经济、农村、民生、生态、改革、社会治理(全文81566字)

调研报告

目 录

一、经济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思考………………………….3关于疫情形势下经开区电商产业发展的思考……………..12
“新基建”助力互联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
二、农村
关于共同缔造美丽宜居村镇地调研与思考…………………25关于我市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34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查与思考……40三、民生
关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的调查与建议..50关于破解医保机构、公立医院、医药企业“三角债”问题的调研报告…………………………………………………………….58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研究………………………..65四、生态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思考……………..73

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的若干思考81
关于打造“山水一体”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87五、改革
关于国企国资改革的实践与探索……………………………….93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思考和建议………………….100关于全省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113关于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议………………………………………..126关于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地调研与思考………………….131六、党的建设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地调研………………….138关于防止利益冲突廉洁行权用权的思考………………….149关于一体推进“三不”的思考…………………………………156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思考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稳定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分别于2017年、2019年就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出台政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矢志转型发展、奋力追赶超越提供有力支撑。近期,市委政研室围绕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市聚焦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4.6%,县域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2020年“西部百强”排名中我省有9个县,我市有3县位列其中,且排名逐步靠前。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过努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
12.3:67.4:20.3调整为2020年的13.6:60.8:25.6。油煤气资

源综合利用等277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172亿

元。17个县级工业园区营业收入逐年攀升,能源本地转化率提升到45%以上。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44个,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强力推进,建成智能选果线103条、冷库储量147万吨,苹果产值达到140.3亿元。五大文旅产业竞相发展,革命纪念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进新经济企业1076家。
城乡建设稳步提升。构建“一主两副”“一城三区”大格
局,新区实现了一座城市的突围,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老城棚户区改造受到国务院表彰,“城市双修”经验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城市,“革命圣地、历史名城”定位更加凸显。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有3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和944个重点村。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新增高速里程29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全市1784个行政村实现了沥青硬化通村道路全覆盖。铁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新机场建成通航,16条航线直达全国25个城市。库容2亿立方米
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用,解决周边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引水工程向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多吨,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建制村手机信号或网络宽带全覆盖,建成5G基站14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安全饮水全部达标,农村自来水

入户率达97%以上,累计改建卫生厕所23.7万座,农村生活垃

圾处理率达到95.1%。县城基本实现网络供暖天然气全覆盖。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退尽退,累计实施退耕1077.5万亩,森林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53.07%和81.3%。实施延河综合治理和治沟造地工程,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5.2%。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主要河流劣V类水质全部消除,河流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3%,6个国控断面全部达标,水质改善排名全国前20名。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9天,创历史新高,大气污染治理六项指标全部达到二级标准,首次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空气质量、PM2.5考核均居全省第一,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完成改革任务854项,18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程建设项
目“六个一”审批模式入选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90户国有企业重组为16家集团公司,11家累计收入实现正增长、资产总额增长12.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市县乡村产权交易体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工作被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成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之一。村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有168个村。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实现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80所,新增学位9.1万个,全市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和“双高双普”验收,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
17853人,完成省定指标的11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4%以内,低于全省0.66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因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区位布局等因素的差异,县(市)区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县
(市)区可以自身解决,有的需要市级、省级层面统筹协调。总的看,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基础薄弱,是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县域经济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均衡。县域经济总量整体偏小,相对较强的县,2020年GDP仅有241.64亿元,甚至不及发达地区的一个乡镇,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发展也不均衡,以强县的经济总量是弱县的7.68倍,靠市级层面统筹难度较大。

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石油工业一枝独大,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油主沉浮”“煤唱高调”的产业结构持续20多年。2014年之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逐渐疲软,北部油气资源县GDP增速断崖式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国有能源工业企业占垄断地位,地方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32.8%和29%,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7.9%和51.1%、全国的54.5%和60%。新的增长动能成长缓慢,新的增长点难以对冲传统产业增长点收缩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任务十分艰巨。
国土开发利用空间受限,资源环境容量压力较大。我市县
域国土空间的主要特点是:丘陵沟壑多、川原平地少,适宜开发的土地十分有限;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与发展需求不匹配;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受限多;生态功能明显增强,但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目前除一部分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以外,其余县(市)区属于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生产区,限制或禁止开发,工业化、城镇化的开发水平和承载能力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2030年前达到峰值、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重道远。
    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聚”“散”功能不足。“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

服务、人口聚集等都有大的改善,但无论是县城还是重点镇,

对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先进技术、现代产业等生产要素聚集能力不高,甚至不乏“空心城”“空心镇”;城镇对周围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分配,辐射农村、带动农业、服务农民的能力不足。总体来看,实现人的城镇化、产业的融合化难度较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
三、对策建议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对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新兴动能培育和成长、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共享,夯实国民经济基石,使县域经济更具实力、更有活力。
增加项目投资。投资仍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要注重投资效益,大力增加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协同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政策机遇,综合施策打好政策倾斜、油气煤炭、文旅资源、乡村振兴牌,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安家落

户。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提升全市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固

定资产投资比重,增强产业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降低投资准入门槛,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扩张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商贸物流、城乡设施等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继续加大争资金上项目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用好专项债券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布局和实施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公共投资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民生事业。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狠下功夫,千方百计做长一产、做大二产、做靓三产,不断提升三产占比,激发经济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县域联城带乡,是城市和农村的纽带。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村为依托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合理确定县城规模,既要增强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满足农村人口向县城有序转移的需求,又要划
定城镇增长边界,避免无序扩张,不断提升县城集聚产业和人口的水平,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既要把小城镇建设得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又要防止千篇一律、昙花一现,充分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
做优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趋势
是集群。作为县的“肢体”和“细胞”,乡村发展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质量,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向400万亩苹

果基地、40万亩设施农业、200万亩干果经济要效益,在稳定

规模、延伸链条、形成集聚效应上下功夫、做文章。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优化产业布局、盘活低效用地、提高产出效应,按照“十四五”规划,打造现代农业、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能源化工、先进制造、文化旅游6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富民强县步伐。
    强化全要素保障。建立全要素保障协调机制,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县(市)区之间的协调配合,搞好资金、资源、土地、能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织衔接,以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推进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
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加强用地保障,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治沟造地等政策,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加强服务保障,全力协调水电气价格下调、减税降费措施,降低企业成本。
    释放改革红利。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带动优质资源在县域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采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等措施,全面优
化营商环境。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方向,自觉加大力度,精准定向招商,让大企、大商、大资的好项目进得来、能落地、见成效,做到招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配套产业、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通过设立

保税区、出口仓和功能性口岸等措施,提升县域开放型经济承

载能力。
    加强组织保障。一切工作最终要靠人来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还得靠县乡两级干部的真抓实干。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打造胜任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精准化、差异化考核,以坚强的组织保障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要以富民强县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扎实践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理念,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奋力书写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关于疫情形势下经开区电商产业发展的思考

    突发的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为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新契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如电商产业快速“补位”,展现出强劲的担当和力量。
一、电商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园区电商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开区作为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集中、特色产品众多的国家级经开区,拥有一批优质重点企业,电商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促进食品及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目前,园区电商产业主要发展载体为电商企业加速器(以下简称电商园),电商园由经开区管委会投资建设,市网商协会成立运营管理公司负责园区招商、培训、运营管理等工作。2019年3月份启动装修,6月
28日正式开园,一期办公面积8600平方米,配套仓储10000平方米,后续发展可拓展办公区20000平方米,仓储30000平方米,电商园融合电商仓储中心、电商办公区、摄影视觉中心、

视频直播中心、创客咖啡、路演中心、农副产品展示中心等功

能,初步形成电子商务生态圈。
(二)发展电商产业的优势
    1.政策优势。2018年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开放崛起专项行动的通知》,指出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贸易空间,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备货模式等业务开展。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支持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发展,加强支撑孵化体系建设。2019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吸引跨境电商产业集聚,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州、县市区自主发展跨境电商,开展直购进出口、跨境电商B2B等多种业务模式;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逐步扩大到我省综合保税区,开展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模式。2020年,市商务局与市财政局一起发布
《关于做好2020年度市级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优先支持发展电商直播新业态的企业,推荐申报优秀电子商务直播项目,支持2020年新增投资额超过
200万元的电子商务中心建设项目。

2.区位优势。目前市城区及各区县市均有相应的电商产业

园,生活配套具备优势,但仓储不足、物流成本高、场地面积

小、专业功能支撑缺乏。电商企业发展后,无法突破仓储物流瓶颈,实现加速发展。经过相关调研及系统论证,电商企业发展受是否在城市中心区域影响较小,更加注重交通区位及物流仓储配套,经开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六条高速在此交汇,立体交通网络畅通八方、链接九州。园区周边聚集有一批仓储物流企业和区域快递运营中心,均为电商产业链重要配套企业,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电商物流项目相继落户,逐渐成为电商物流中心。
    3.品牌优势。目前,全市各电商园区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两核多点”特色新格局,“两核”之首即为经开区电商园。
2019年,电商园被认定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2019年底,依托电商园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国家级园区综合性服务平台电商企业加速器项目通过初审。截至2020年底,电商园入驻各类电商及配套企业38家(跨境电商企业2家),电商创业从业人员350余人,年电商销售农副产品过1000万元企业4家。米业电商运营中心、农仓电商运营中心分别于4月中旬、4月下旬完成装修并入驻运营。目前电商园正在申报“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力争3年内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4.成本优势。园区配套仓储日发快递包裹50000单以上,园区电商企业设立的农副产品分仓日发快递也在50000单以上。

园区目前已与邮政、中通、顺丰、百世汇通、京东、极兔等快

递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园区每发送1单快递包裹,1公斤及以内1.4元,2公斤及以内1.5元,3公斤及以内1.6元,3公斤以上每增加1公斤增加0.8元,因电商企业聚集形成快递聚集效应,每单快递包裹相比周边其他地区,物流成本少1.0元-1.5元,快递物流成本实现西北最低,成为园区核心竞争力。
(三)加速推进电商产业发展的措施
    1.突出本地特色。自开园以来,电商园对本地名优特产品如米面油粉、麻花、桃酥等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另有近70种产品列位全网前茅。园区内跨境电商企业体现出口业绩26万美元。为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冲击难关提信心、保运行、促发展,组织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合作,为电商企业寻找特色产品,为特色产品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园区内已装修视频直播间14间。今年以来,在园区2楼视频直播中心多次借助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
    2.突出延链强链。电商企业地聚集效应以及中通、邮政等快递物流有力支撑,经开区电商平台正在崛起,电商产业以电商互联招商,正在带动电商产业链上游生产企业、下游快递物流企业进驻,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如与电商园合作紧密的上游生产端蛋黄酥、酱板鸭生产企业等,正在寻找合适的标准化厂房,拟将生产企业落户我区,通过园区电商企业销售,借助电商园区快递发货,多途径综合降低成本。电商产业的持

续发展给下游的快递行业带来量变,目前已聚集中通、邮政、

韵达、百世、安能、顺丰等快递。同时,快递极兔快递也正在与电商园对接,拟在双11前入驻,后期还将拿地100亩建设西北快递分拨中心。
    3.突出综合运用。2019年,园区精准帮扶电商销售柑橘1000万斤、椪柑1500万斤、冰糖橙1000万斤。2020年1月上旬,园区会同市商务局、市扶贫办、市发改委援建精准扶贫,重点实现了在本地建仓,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年年椪柑滞销的问题,帮助实现“互联网+农业”脱贫。
二、本地电商产业发展的问题
    1.运营成本较高。本地电商平台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像大型电商平台开展“补贴购物”活动,也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本地平台所销售产品大多为农副产品,货物较重且发货量不大,平台商户较为分散,快递发货成本高,缺乏经开区电商加速器此类电商集聚区的物流成本优势,使得平台利润率偏低,在全省、全国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缺乏网络流量。本地电商平台推广不足,商户、用户局限于部分区县市,没有大型电商平台的生态系统,商品信用评
价体系建立不完善,退换货系统不透明,销售数据难以核实,使得增加新用户难度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老用户不断流失,平台逐渐失去生命力。
3.同质化竞争严重。本地电商平台主要销售各区县农副产

品,比如大米、柑橘、菜籽油、酱板食品等等,经营模式缺乏

创新,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建立品牌“护城河”,与大型电商平台销售的同类产品相比缺乏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难以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缺乏人才支撑。电商企业的工作环境、待遇水平、交通
便利程度直接决定了对人才的吸引力;本地电商平台的运营公司,办公场所大多不在城市核心区,发展业务需要深入乡镇基层,同时盈利能力较差,难以拿出高薪吸引人才。缺乏人才导致其线上平台建设、运营、美工、设计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主流线上消费者,严重阻碍了电商平台的发展。
三、电商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1.打造电商品牌高地。电商园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商”产业链的展示窗口,集农副产品“直播电商”运营、产品展示、大数据和电商销售于一体,整合电商、农副产品生产、冷链仓储、快递物流等资源,通过网络大数据实现技术互通、数据联动,形成农副产品电商销售产业链。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5G和扫码支付的技术,推动农副产品溯源技术和“一品一码”的追溯机制,打造农副产品大数据运营展示中心。同时,围绕“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示范引领、园区集聚”的思路,聚集全市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电商企业,着力培育本土电商龙头,充分发挥名优产品品牌效应,打造全省的农副产品电商高地。

2.加强电商人才培育。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职
院等培训资源,建立健全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与市内高校、高职院校联合开展电商人才培育合作,邀请电商专家对创业大学生、城乡待业青年、网店经营者、企业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提高网上操作能力,引导电商企业规范有序发展。同时让电商走进农村、走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让更多的农副产品进入电商销售,打造电商实训基地。建立人才数据库,为企业和人才搭桥牵线,实现人企匹配;利用人才补贴、购房优惠、子女教育补贴等政策吸引外地跨境电商运营人员回流本地;加强校企合作,从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切实的需求出发,把本地高校学生针对性地培养成为企业切实需要的专业人才。
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一方面,扶持培育农副产品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冷链物流企业,完善农副产品电商销售配套。建立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农副产品信誉,保障农副产品食品安全,全面促进农副产品电商销售。另一方面,加强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对接上级部门,建自己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集中保税储存和分拣分发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在保税物流中心内建设海关的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形成以“数字化监管+数字化贸易+数字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高效安全监管体系,实现跨境电商B2C本地直接进出口,堵住跨境电商外贸业绩外流的漏洞。
4.做大做强电商平台。一方面,多渠道与国内知名电商平

台实现对接,争取实现正式合作,为电商企业搭建平台合作的

桥梁。同时,针对在外从事电商产业的企业家开展密集精准招商,组建联合招商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重点对接知名电商平台、销售农副特色产品电商企业,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加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将经开区的建材商贸城改造成市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利用经开区的交通物流仓储优势,争取实现全市线上销售产品在经开区“集中仓储、集中包装、集中发货”,三年内实现电商日均发货量破百万件,极大降低单品发货快递成本,提升我市电商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园的配套设施,形成完善的“工作、生活、居住、教育、娱乐”的生态环境,营造电商发展的浓厚氛围。
头条号:如来写作网,QQ3231169,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新基建”助力互联网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新基建”发展潜力白皮书》看,我州“新基建”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处于全国中下游,发展基础第17位,产业基础27位,承接能力29位,创新能力26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看,我们要依托优势,积极布局“新基建”项目,利用好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吸引数据、知识、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聚集,选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5G基建等几个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在大规模释放“数字红利”的过程中,对周边资源形成虹吸效应,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构建共建共投共享体制机制
    1、加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保障数据链、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闭合、互联互通与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的产权归属立法,促进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保护,破解数据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的难题。
    2、建立健全和规范我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完善数据共享平台,升级信息资源库,明确政务数据资源的标准规范,制定

共享政策,保障数据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

    3、完善公共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构建数字基建运行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对数据泄露等潜在风险的感知敏锐度和应对能力。
    4、优化新型基建的投资结构,形成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出台税收减免、融资优惠等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专业、技术、管理和创新优势。
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用”互促的生态体系
    5、大力推广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利用数字技术模块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企业构建数字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柔性化生产。例如,加快推进开发区智能终端产业园、智能制造项目等。重点支持共享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技术融合和丰富应用,为产业链条和各领域赋能赋智,促进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
    6、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整合,加强工业设备的连接、管理以及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及开发应用,加快“哑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有效挖掘数据价值。积极搭建供应链、产业链、产融对接的数字化平台,支持物流等平台经济重点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链,实现业务、人力及生产

资源的精准配置、灵活调度。加速推进企业集中上云行动,支

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服务商提供云基础设施,减少网络通信、IDC运维租金等数字基础设施使用成本,降低使用门槛,并给予企业一定的上云补助,让更多市场主体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7、高起点抓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好双创基地处于起步期的“白纸画图”优势,超前布局、统筹实施一批涉及5G、充电桩、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基建”项目,在当前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上嵌套“新基建”。比如,实施清洁能源智慧供热项目,能有效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物美集团数据中心、新零售研发及体验中心等项目,能带动我市互联网新零售快速发展。
三、不断强化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8、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将数字基建与交通、教育、商务、医疗、金融、安防等城市智能场景相结合,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加快实施一体化绿色交通建设项目,完善我市智慧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利用传感器、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实时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推进“视频一张网”建设,加快实施“雪亮工程”等项目,优化城市资源统筹协同能力、提升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促进公共服务智慧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安全监管精准化。

9、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立更多有效的跨部门业务协

同模型,促进数字政务系统从部门独立运作向部门间协同治理转变。加快实施行政办公速效双提升工程,实现办公场景的智能化改造。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向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深度延伸,强化“后台”的数据分析监测能力,弱化“前台”的人海战术,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10、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抓住国家支持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的机遇,利用我市“互联网+医疗”布局的先发优势,普及线上问诊,推广“5G+”远程会诊系统,打通优势医疗资源的共享渠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和疾病预防的数字化平台,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发现、预警和响应处置能力。搭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医疗机构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间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强化信息共享、资源统筹调配和业务协同配合,打通全链条的防控救治环节。
    11、推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实施“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示范校项目,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我市中小学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将创客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城市未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12、进一步加强5G通信网络的建设,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

范围,完善宽带网络建设,加大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和通信基础

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加快解决“长尾”区间未能有效覆盖的短板,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畅通以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
    13、着力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培训、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和农业物联网平台、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切实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14、提速互联网消费模式发展。加大数据中心建设,采集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搭建精细化的经济基础数据库,利用物联网及线上数据等对居民真实消费情况进行动态智能化统计,改进对社会零售品消费规模的统计方法。通过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的消费能力、偏好进行准确摸底,助力我市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借助大量的消费者数据有效分析及最新的传播媒介对消费券进行“差异化”投放,实现消费券等财政刺激的“乘数效应”。

关于共同缔造美丽宜居村镇地调研与思考
农村

    ***总shu记考察过程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引领航向,饱含着对这片红色热土的深情厚谊和对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坚定不移沿着总shu记指引的方向,调研总结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建设美丽宜居村镇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制约村镇建设的矛盾和问题,寻求共同缔造美丽宜居村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和对策。
一、曾经“老少边穷”的贫困村已成为现在游人如织的“网
红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shu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为乡村加了发展引擎,为百姓添了无限憧憬。该村立足历史底蕴、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挖掘、传承、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因地制宜,靶向发力,走出了一条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红色乡村幸福之路。

弘扬革命传统,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的路子。“半条
被子”的感人故事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鱼水深情,彰显了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和本色。该村充分挖掘“半条被子”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先后完成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红军广场等红色文旅景点建设和修缮,规划建设了集红色旅游、现代农业、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设计推出了“重走长征路”、专题党课、红色拓展训练等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已成为经典红色名片。
    注重项目造血,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依托“半条被子”红色资源招商选资,成功引进多家企业落户,投资建成了水果观光园、观光茶园和生态农庄等,大力发展特优水果种植,文明乡一跃成为“中国奈李之乡”。2018年整村脱贫,
2019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40元,村民不仅脱了贫,日子还越过越红火。
传承历史文脉,走出了一条“瑶乡风情”的路子。地处三
省交界,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村内古祠堂、古巷道、古民居等文物古迹见证着瑶乡文化的源远流长。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以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为抓手,结合“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实际,帮助完成了30栋古民居、40栋传统民居修缮保护,改造加固古巷道12000余米,村内各类文物古迹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该村被住建部等部门评为“中

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了一条“美丽村镇”的路子。该村以污水垃圾治理为抓手,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敷设污水管网
2400米、雨水管渠3640米,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黑臭水体治理给排水设施建设,建成了热分解气化垃圾集中处理厂和村污水处理设施,保证了全村水质清洁卫生;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确保了垃圾不落地、不隔夜。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生态村”“卫生村”。
二、美丽蝶变带给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故土家园,安居、宜居是万千农村家庭的共同心愿,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该村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不是靠“翻天覆地”的城镇化建设,也不是单纯搞好乡村环境,而是依托红色资源和自然生态,激发内生动力建设发展美丽宜居乡村。梳理总结做法和经验,是贯彻落实总shu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更有助于为全省推进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提供借鉴。
    不循于俗的红色基因,是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历史根基。红军战士不仅送给半条被子,更留下了“半条被子”的精神。村民始终铭记党的恩情,始终不忘半条被子的温暖,发自内心赓续红色基因,带着感情讲好红色故事,“半条被子”成为了

闻名于世的红色名片,将凝聚起更大更强的红色力量。
    党建引领的堡垒优势,是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力量源泉。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坚强有力,基层党建有声有色,群众就跟得紧,事情就办得顺,美丽宜居建设就有了硬核底气。该村以“村支两委”党组织为龙头,构建了“1+N”组织架构,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社会自治组织,实行“夜谈会”、民事“代办制”等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一头热”到“齐发力”、“看你干”到“一起干”的转变,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凝聚了共同缔造美丽宜居村镇的集体力量。
    翠烟碧濑的金山银山,是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丰沃土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变村庄建设“大投入、大翻新”的规划思路,注重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利用,固守农村自然生态,注重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
人居环境,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让四方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忆得起乡愁,独具特色的瑶乡建筑成为最“吸睛”的风景。
求真求实的村规民约,是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自治智慧。
该村村规民约摒弃了以往泛而空的习惯性做法,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基础上,将村民反映集中、普遍认可的规范建房、村庄改造、耕地管理、移风易俗等事务纳入村规民约,内容不足500字,但制订程序严谨,内容简单实用,得到了全体村民认可和

遵循。与村规民约类似,“门前五包”协议、环境卫生“红黑

榜”制度、“文明星级户”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对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是基层自治智慧的集中体现。
投工投劳的集体力量,是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内生动力。
该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依托“半条被子”红色资源,充分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和扶贫资金支持,不搞“高大上”项目建设,坚持量力而行、量力而建,发动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改变村容村貌,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用山上竹子做成菜地篱笆,用河里鹅卵石铺设巷道,用旧房青砖硬化主干道路,产生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发展效应。
三、全省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现状
    建设美丽宜居村镇,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农民生活基本保障、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锋战和突破口。我们将美丽宜居村镇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从制度设计、生态治理、托底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位推动,四梁八柱政策体系有效建立。党的十八大以来,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
(2018)》,对乡村振兴尤其侧重于美丽宜居村镇建设作了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全省相继制定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

设四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工

作方案》等实施文件,编制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和技术标准,省级层面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应改尽改,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实现。作为“精准扶贫”
首倡地,始终将“首倡之地有首倡之为”作为责任和使命,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4.91万户,户均补助标准由5000元增加至24500元,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18年和2019年,全省连续两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省份。
    整县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近年来,为推动污水治理工作,全省全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1476个乡镇中,已有651个建成(接入)污水处理设施,167个在建,
160多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其中,170个全国重点镇,已有162个建成(接入)污水处理设施,8个在建,2020年底将实现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压茬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各地积
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等工作,建成乡镇垃圾中转设施1111座,整治并提交销号申请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77个,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个县市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美丽宜居村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居民总体

满意度较高,但对美丽宜居村镇建设和更加美好的生活仍有强
烈期盼和向往。期盼长效机制。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涉及规划、住房建设、污水、垃圾、改厕、村庄整治等诸多内容,牵涉不同职能部门,多头管理、职能分散、相互制约,甚至责任真空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政策不连续,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同时,美丽宜居村镇建设需要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协调推进,任务繁重,县以上相关部门多头对下布置任务,但乡镇一级没有设置对口机构和人员,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推力不足。期盼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而美丽宜居村镇建设中比如污水、垃圾治理等公益性大于收益性的民生项目居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现有支持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分散,未能有效整合,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之全省市县财力普遍较弱,投向镇村的资金更十分有限,镇村自筹资金困难。期盼人才回归。农村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剩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致使农村人才人气缺乏。一是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强。二是镇村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规划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当前工作实际。三是群众参与村镇建设和社会治理意识不强。期盼乡风文明。部分村镇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不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且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致使部分村民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文明习惯。
四、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现住建担当

总shu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

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作为村镇建设职能部门,理应努力在美丽宜居村镇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现住建担当。
紧抓基层治理提升契机,打造多元共治美丽宜居村镇。实
施“基层党建+”引领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承担着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组织任务,领导好、组织好农民,保护好、发展好农村,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上,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联席会议+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架构,探索新形势下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机制和模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业务工作的强大力量,为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省级试点,加强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财政奖补,加大共同缔造人才培训基地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及镇村干部的培训,建立健全基层政府、技术团队、社会力量、村民等多方参与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长效机制,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打出住房安全组合拳,打造居有所安美丽宜居村镇。规范
农房建设行为,坚持送图纸下乡、送技术下乡,引导农村居民在农房建设中“按图索骥”;推动实施装配式农房建筑试点,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提升建筑风貌和居住品质。支持相对贫困

人口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房抗震改造和农村集体公租房建设,保障生活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
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打造和谐共生美丽宜居村镇。加快
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22年底前实现全省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基本消除乡镇黑臭水体,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建立健全日常保洁等运行管护机制,将政府“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和劳动人民“勤劳的手”相结合,确保全省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助力打好净土保卫战。
下好人文保护先手棋,打造文脉赓续美丽宜居村镇。充分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保护建筑、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切实加大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修缮力度,积极打造保护历史文脉、留存乡村记忆的文化地标。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复兴同步,推动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使历史人文风貌传承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关于我市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

    粮稳天下安。***总shu记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当前,全市粮食基本盘稳不稳?存在哪些风险点?怎样确保粮食长期安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调研。
一、了解到的工作状况
    数据表明,我国口粮的自给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产119亿斤,且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67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800万亩,粮食产量在330万吨左右,近五年来稳居全省前二。调研中大家普遍表示,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粮食生产力度很大,只要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增产扩面不成问题。
    一是重视力度大。各地都能敏锐察觉到今年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部署推动。比如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派出了26个督导组下沉乡镇督导;出台粮食生产“三十条”,通过微信群、横

幅标语等发动农民种植早稻。
    二是激励力度大。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较往年也有大的提高。如各级涉粮资金投入较去年增加了2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村、大户进行公开表彰;对农户每育秧1亩则奖励
1000元,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上重点倾斜。
    三是问责力度大。调研发现,今年的抛荒现象较往年有较大改善,这得益于各地较为严格的考核问责措施。如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真抓实干绩效考核和县委巡察内容,将粮食生产情况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对村干部出现抛荒的,一律就地免职。
    四是服务力度大。为尽可能按要求落实早稻面积,各地大胆探索,想了一些“新招”。如在全县推广集中育秧,鼓励农户利用改造后的烟棚育秧,提高成活率。征集农民种粮意愿,不愿种粮的与镇政府签订承诺书,表示同意所承包农田纳入村
里统一流转,尽可能减少耕地抛荒。二、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
改变。水利设施方面,虽然国家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修修补
补多,统一规划少,且大部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很多田成了“天水田”,村民不敢也不愿种植早稻。收储设施方面,县级粮仓大部分是80年代前修建的老仓,密封程度差,漏水、虫害较为严重,且更新换代较慢,自动化建设相对滞后;有民营企

业自建烘干厂,但烘干后更容易回潮,影响粮食质量。农机设

施方面,成本过高、使用寿命短是主要问题。如收割机价格在

28万元/台左右,除配套补贴60%外,农户需出资11.2万元;按回报率2万元/年、使用寿命3年计算,每台收割机大概净亏损5.2万元,很多农户表示“用不起”。
二是种粮效益不高——两斤粮比不上一瓶矿泉水。排除政
策补贴,单纯种粮的亩平纯收入相对过低。大家反映,种粮不如种经济作物,种双不如种单,种田不如打工。县农业局的同志算了笔账,除去政策性补贴,种双季稻每亩利润大概是251元;而种1亩油菜每亩利润大概是190元,1亩甜瓜则近5000元。即使不在家种粮,外出务工也可达到150元/天,都比单纯种粮效益要高。大户的种粮规模效益尚未形成。目前全市粮食产业以个体户为主,种田、农机服务、稻谷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产业分工不够明确,人力、管理、技术等难以跟上种植规模。个别种粮大户想走全产业链发展路子,但因为产业链条拉得太长,最后“越种越亏”。品种多样也影响种粮效益。去年全市水稻种植品种有400余种,这些品种稻谷形状有长有短、品质参差不一,既不能享受政府给予的优质稻补贴,也无法以订单价格卖到加工企业,大多只能以托市价卖出。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产生的实际效用不够明显。按农业保险赔付标准,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颗粒无收的最多赔付800元/亩,农户实际投入至少是1000元/亩。且申报时大多定不到绝收,农业保

险难以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三是政策补贴有偏差——补贴不精准可能毁了一个行业。自2004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并在2015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规模适度经营补贴、稻谷价格补贴。农业补贴的目的是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让种粮者得实惠。调研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政策初衷相去甚远。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为例,有的不管是否抛荒依然“无差别”发放;有的是按村组人头均摊,都没完全做到“谁种粮谁受益”。随着地力补贴逐渐成为农民的一项普惠福利,在外务工的农户担心流转后享受不到政策,直言“宁愿搁荒也不流转”。政策补贴的不精准,很可能毁了一个行业。
    四是卖粮难的问题——最低收购价形同虚设。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明确在8月1日开始,市场粮食价格连续三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方能启动保护价收购。商粮局同志介绍,去年
该县在8月5日之前,粮价连续三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时,便开始提交启动申请,但一套流程走下来,到9月11日左右才启动预案,执行时间不到20天。启动时间的滞后,既影响了政府粮食收购,也影响了农民卖粮效益。收割与收购存在的时间差,也增加了稻谷搬运收储费用,农户最后很难赚到钱。该县的同志进一步反映,农户卖粮过程艰难,“吃睡都在车上”“没个两三天出不来”。大多数农户为节约成本,在预案启动之前就以低于保护价的价格将粮食卖给了粮贩子,最终没能享受到最

低保护价。
三、建议采取的几条措施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整合资源力量,改善基础设施。以县为单位按水系
分布情况统一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抓好“退耕还林”“耕地保护占补平衡”与粮食生产,确保补出来的耕地能种田、有粮出。实施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等措施吸引个人、集体、社会资本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建设,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
    (二)突出源头治理,提升粮食品质。深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排污,杜绝新增耕地重金属污染。对受污染的耕地分类开展重金属超标治理试点,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市场主体参与治理,对重金属不超
标的合格粮由政府予以适当奖励。宣传层面适当放开舆论,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引导农户主动加入治理行动。
(三)优化产业体系,提高生产效益。进一步优化种植结
构,鼓励发展稻-鱼(虾、鸭、蛙、蟹)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一水两用”。设立优良品种引导资金,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建立粮食产供销联盟,探索价外加价政策,打造粮食公用品牌。鼓励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

规模化水平。
    (四)完善补贴政策,激发种粮活力。加大生产性环节补贴力度,对农户自己进行的小农水建设、农机购置、农业物资购买等重点支持。出台更加方便操作的强制性措施进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按售粮的数量实行“阶梯式”稻谷价格补贴,按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分类确定最低保护价,让补贴更精准。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理赔率。

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

    ***总shu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2020年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后,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一项紧迫任务。基于此,我深入6个县市区调研,进行系统分析与思考,总体看法是:区域性整体脱贫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压力仍然不小,五年过渡期内的扶贫政策和措施要更加精准,以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与巩固脱贫成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逐步将减贫纳入常规贫困治理轨道,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我市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身的重点贫困地区。

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shu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聚焦“精准”方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经过近6年的

整体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贫困群众教育、

医疗、住房、饮水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条件显著改善,全市38.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同时,同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和五年规划》等文件。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扎实推进“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和“五线五治”为重点的百日攻坚、百日巩固等行动,到2019年已完成144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坚持以点带面抓好示范,以3-5年为周期集中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已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仍然不强。一是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一些地方急于求成,发展产业一哄而上,将扶贫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项目,虽然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长期来看,产业特色不足、同质化问题严重,抗风险能力弱。比如,2014年白芨市场价格被炒至240元/斤左右,在高收益驱动下,不少老百姓跟风而上,大规模人工种植白芨,目前白芨价格每斤仅10元左右。二是产业档次低、链条短、融合不够。主要是猪、牛、羊养殖,茶树、果树、蔬菜种植等传统农业,大部分售卖产品为鲜肉鲜果等生产链底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产业品

牌杂而不响。品牌缺少整合和统筹管理,本土品牌之间竞争内

耗,对外宣传无法形成合力。比如,全市茶叶品牌几十个,但在全国有名气的寥寥无几。
(二)市场主体培育仍然不够。一是农业投资周期长、回
报慢。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较大,市场主体“不会投、不想投、不敢投”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土地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山地丘陵占全市自然面积的83.6%,人均耕地面积约1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总量少,且分布零碎。农村“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观念普遍存在,很多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经营权。三是农村投资抵押难、融资难。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贷款额度低、变现难,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导致农村市场融资能力弱。四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少数乡(镇)政府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有些群众契约精神有待提高。比如,有的村民与市场主体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但不按条款执行。
(三)农村建设仍然滞后。一是乡村规划较为滞后。大部
分乡镇尚未编制出台总体规划,只有极少数村编制了村庄规划,导致乡村发展无序。二是道路建管体制不健全。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省级仅“以奖代补”造价的40%,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导致公路建设标准不高、质量不高。农村公路养护方面,省级每年支持地方养护资金仅500元/公里,用于人工都不够,养护资金紧张。三是水利、电网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

有待完善。农村生活电压不稳、生产用电供给不足,农村线路

“蜘蛛网”问题仍比较突出;季节性缺水在偏远乡村依然存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缺乏全域治理的系统思维,尤其是一些大型灌渠分段立项、建设和改造,没有发挥整体效应。通讯和网络方面,依然存在覆盖面不全、信号不稳、网络质量不高问题。
(四)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一是少数农民主体意识不强。
扶志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干部干、村民看”现象依然存在。调研发现,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名义上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每年每人可获得几百元分红收入,但实际并未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少数村民不配合甚至阻挠村里统一规划建设。二是基层党组织带动力不强。有的村干部对乡村振兴怎么干缺乏具体工作思路,对国家政策、资金过度依赖。有的基层党组织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光伏发电收益、集体资产出租产生的租金或生态补偿款等,与主导产业关联度不高。三是农村各类人才紧缺。农村党组织人员构成老龄化问题突出,村支部书记难选。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紧缺,农民劳动技能水平普遍较低。
    (五)返贫风险仍然存在。经调研,因病(残)、因灾和因学是主要致贫、返贫原因。特别是一旦罹患大病或重病,在现行防贫机制下,返贫几乎不可避免。疫情和洪涝等灾害和政策变化,也可能导致部分贫困群众收入骤减,存在返贫、致贫

风险。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推进重点领域有效衔接
    1.做好机制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时期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十四五”时期内稳定不变,把欠发展问题和不断出现的新的贫困问题,全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在领导体制上,从“五级书记”抓扶贫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转变,乡村振兴战略要继续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脱贫攻坚过程中建立的组织架构要继续有效运行。在帮扶机制上,将现有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就地转为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已经建立的帮扶关系和包保机制要继续运转,做到“脱贫不脱帮扶”。
    2.做好政策衔接。坚持五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统一,对现行扶贫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稳妥逐步推动政策由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由精准帮扶向共同富裕转变。比如,医疗政策方面,保持过渡期内医疗政策不变,再逐步推动“985”报销政策向农村低保、五保困难群众和其他存在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群众覆盖。比如,产业奖补政策方面,扩大对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符合本地发展规划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奖补,发挥奖补资金对产业布局的引领作用。比如,教育、就业、住房和民生保障等政策,保持现有力度不变,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农村符合条件群众,

纳入乡村振兴常规性政策范围。

3.做好规划衔接。一是适时对现有我市乡村振兴规划

(2018-2022)进行中期评估,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要求,适当调整阶段性目标和路径。二是建议各县市区组织专业力量,逐村“把脉会诊”,结合乡村自然风貌、资源禀赋和财力条件,编制“老百姓看得懂、好实施、能落地”的规划。三是注重规划前瞻性和严肃性,加强规划执行监督执法,杜绝“无规划就建设”“边规划边建设”行为。抓住省里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政策机遇,以县级层面统筹谋划一个或数个连片行政村。
(二)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
    1.着力巩固脱贫成效。整合扶贫、民政、卫健、人社等部门数据资源,建好防返贫监测平台,完善常态化跟踪监测和动态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后续帮扶措施,引导社会保险资源参与防返贫工作,可完善和推广减贫中心和“三双”扶贫模式经验。建议市级层面出台方案,构建市场化农村减贫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用就业、参股、分红等形式将群众联结起来,实现困难群众由“单打独斗”向“集体作战”转变。
    2.着力强化产业支撑。建议各县市区加强县级层面统筹谋划,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明确几个农业主导产业,上升到县级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十四五”规划。要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补齐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短板。已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地方,进一步在

发展农业板块基地上下功夫,为龙头企业扩大生产提供充足原

料。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牢固树立“一切农产品都是旅游产品”思路,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一批观光、度假、康养基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从市级层面制定出台相关农产品及深加工行业标准,从市级层面对农业品牌进行系统整合再造,打造省级、市级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
    3.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做好“建”和“养”两篇文章。“建”的方面,更加注重整体谋划和系统思维,推广嘉鱼打包修建农村公路做法,以县为单位,每年通盘考虑全县交通、水利、文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总量和布局,分类打包对外招标,引进优质施工企业统一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养”的方面,落实基础设施养护责任主体和经费保障。以农村公路养护为例,探索推广“路长制”,经济条件允许的县市区可探索成立乡镇农村公路养护所,县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予以适当补贴;经济较为困难的地方可探索将公益性岗位用于公路养护。
(三)由内而外转变工作理念
    1.政府要主动由“指挥员”向“服务员”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定位,政府侧重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搭建发展平台,公平处置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用权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以自身守法培养村民契约精

神,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要当

好企业和群众的“中间人”,比如在企业流转土地时,可先由乡镇政府与老百姓签订流转协议,乡镇政府再与企业签订协议,农民如有意见和诉求则直接向政府反映,减少企业与群众的直接接触,让企业能心无旁骛发展生产。
    2.引导群众由“惯性依赖”向“主动参与”转变。要通过正反面典型宣传教育,在农村形成“懒惰贫穷可耻,劳动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建议市县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脱贫之星”评比活动(后期可更名为“乡村振兴之星”),每年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村级可以通过“村湾夜话”等形式,邀请本村致富能手分享经验。要尊重和保障农村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分配等各方面与农民切身相关的事情,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农民商量着办。要探索优惠政策分步退出机制,通过村规民约,建立享受惠农政策与农民辛勤劳动挂钩机制。
    3.推动发展模式由“粗放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更加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不挖山、不填湖、慎砍树、少拆房,保护古民居、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努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要整合基层综合执法力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破坏监测预警,国家明令禁止地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一律不许下乡进村,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一律严肃追责问责。

(四)切实强化要素保障
    1.要聚焦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努力培养基层带头人。深化村主职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拓展职业晋升空间,着力改变“能人不愿当村官”现象。加大从优秀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形成人才干部梯队。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建议优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畅通培训意愿征求反馈机制,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种植养殖大户、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土专家”等致富能手和技术人才培养。比如,崇阳县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邀请基地带头人去讲课,取得良好效
果。

2.要统筹解决“钱”的问题。政府资金方面,建议积极同

省有关部门对接,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相关政策与乡村振兴现实需求相衔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农民自有资金方面,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集体“三资”进行货币化盘点和股份制改造,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以此为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议市级层面研究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其他集体财产担保抵押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农村融资产品,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社会资金方面,鼓励农村对外招商引资,建议对投入乡村的社会资本予以适当的贷款、税收等政策优惠,推动“资本下乡”。同时,要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防止社会资本侵蚀农民利益现象。

3.要稳妥解决“地”的问题。一是深化经营权流转管理。

建议市级层面建立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出台交易管理办法和价格指导细则,指导和服务农村土地流转。二是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选取个别有条件的乡镇先行先试,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使用权登记、抵押、流转入市,吸引社会资本流向农村。三是优化农村用地布局。在坚守耕地红线基础上,整合农村建设用地,将一定比例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保障乡村振兴合理的用地需求。

关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
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民生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省认真贯彻***总shu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省份,选择了8所大学和20个高校院系作为全省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加强试点工作总结,更好地指导推进全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近期,省委政研室与省委教育工委组成联合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随机访谈以及听取书面汇报等形式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

一、做法及成效
    参与试点的所有单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全面系统这个关键,立足各自实际,着力探索创新,扎实开展“三全育人”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精心组织,全员育人呈现新常态。一是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试点高校均出台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初步构建了党委统一领

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学院分工协作的“大思政”格局。

二是各校领导示范引领。去年底以来,高校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等550余次,人均为师生讲授党课和作辅导报告3次以上;坚持给入校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实施“校领导接待日”
157期,及时为学生解决思想和生活问题;坚持召开“书记谈心会”,连续举办58期。三是人人肩上有了责任。试点院校出台或修订班导师、班主任管理办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一批长江学者、“优青”“青千”等专家教授担任班主任、班导师。目前,各高校处处服务学生发展、人人关心学生成长的局面初步形成。
    聚焦重点,全程育人有了新突破。一是探索大中小一体化备课模式。省委教育工委委托师大牵头,联合省内5所高校和4所高中、部分初中和小学组成集体备课联盟,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内容为突破点,
探索“同课异构”的集体备课机制,推进思政理论课的大中小学一体化衔接。二是优化大学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在试点高校中,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教育举措,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打造“三季育人”品牌,入学季助力新生“享温暖、增认同、转身份”;表彰季激励学生“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毕业季引导学生“树理想、明责任、勇担当”。三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改革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在全省征

集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思政课四门课程细分为56个专题,

将分专题征集到的优秀教学教案和教学课件分送各高校。
    协同联动,全方位育人见到新成效。一是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升级建设网络思政工作中心,打造品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刊发育人笔记22篇,入选“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承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推出“打call十九大”“抗‘疫’云连线同心战‘疫’情”等主题直播微课堂,已成功开展辅导员直播活动130余期,观看人次达270万余人,效果明显,辐射面广。二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得到加强。相对2018年,2019年全省试点高校仅在课程思政(课时)、网络育人(成果)、组织育人(省级以上样板学生党支部)等方面,就分别增加18倍、33.80%、1.4倍。思政老师、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分别增加了13.7%、12.8%、
5.1%。三是校内校外精准施策。实施区校共建大学生德育高地,建立了105个志愿服务点,学校志愿者注册率达98%。充分发挥“校门口就是大企业”的优势,构建“双导师+双课堂”,推进高铁工匠精神进思政课堂,将校外的教育资源与学生发展无缝对接。四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覆盖。实施“体育振兴计划”、“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工程、“文化、情感、实践、团队、创业、榜样”六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点高校积极推动劳动教育,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免费设计了750余套新农村住宅,总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被誉为“泥巴地

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党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批试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较明显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但还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
思想认识仍有偏差。调查发现,由于“三全育人”工作尚
处于试点探索阶段,部分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思想认识。一是“等同论”。试点学校大都把工作重心倾注在“十大育人体系”上,以为抓好了“十大育人体系”就抓好了“三全育人”工作,缺乏创新性的实践探索,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二是“无关论”。部分教师以为只要专心上好课就可以了,育人是学工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情,对课程思政缺乏科学设计,对课程育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存在教书的不育人、育人的不教学的教学与育人脱节的现象。三是“替代论”。认为“三全育人”主要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上好思想政治课,只要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就行了,存在以思政课程来替代“三全育人”的倾向,有的教师甚至简单地把专业教学生硬地贴上思政的标签,没有做到如盐入汤,容易引发学生抵触情绪。
    三全覆盖尚未到位。一是全员育人存在“缺位”现象。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成了教师职级晋升考核评定的硬指标,绝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科研和论文上,而对课堂教学效果怎么样、育人成效怎么样的刚性约

束和有效激励明显不足,对怎么上好课、怎样教育引导好学生

明显用心、用情、用力不够。此外,管理服务和行政后勤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也不鲜见。二是全程育人存在“脱节”现象。在随机访谈中,有的学生反映,一些学校存在课堂内有人管、课堂外无人管;走进学校有人管、走出学校无人管;学习期间有人管、实习期间无人管,特别是有的学校对学生实习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三是全方位育人存在“盲区”现象。尽管试点单位普遍加强了“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但是不少工作落地落实还不够,特别是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心理育人亟待方式方法上的改进。
    育人机制相对滞后。试点高校普遍反映,“三全育人”工作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制度机制,难以形成“人人能育人、时时想育人、事事有育人、处处见育人”的局面。一是缺乏科学地评价机制。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
级层面,对于“职责定位”“运行方式”“思政工作好坏”等都没有做出标准定义,缺乏科学的育人评价标准体系,导致部分教职工对如何做好三全育人感觉无所适从。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高校“三全育人”激励约束机制还很不完善,参与“三全育人”工作的绩效好坏不能体现在职级晋升等方面。专业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奖励机制,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缺乏有力地推进机制。目前,全省“三全育人”工作还缺乏一个统筹协同的工作机制。从省级层面看,“三全育人”工作

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在推动,组织、宣传、编办、人社、财政

等有关部门力量没有得到统筹整合,“三全育人”合力不够。从试点单位看,学校之间、院系之间、学科之间还存在无形的壁垒,“各自为战、只顾一摊”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几点工作建议
    目前全省“三全育人”试点工作正处在第一批巩固提升、第二批抓紧实施的关键阶段,认真汲取第一批试点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调整完善第二批试点工作方案十分关键。为此,特提出以下“五个一”的工作建议。
营造一片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在全省所有高校中,进一
步深入学习贯彻***总shu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立德树人成为高校办学的坚定方向。建议:一是各高校要组织全校教职工系统深入地学习,进一步增强教职员工对“三全育人”工作的知晓度、重视度和参与度,增强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委托省委党校、省委教育工委和6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组织系列“三全育人”专题培训班,对高校领导干部、专任教师队伍、辅导员和后勤服务队伍进行示范培训。三是省内主流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氛围。
建立一个推进有力地组织体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
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议:一是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三全育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

快成立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进一步完善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把思政课建设列为联系指导重要内容。二是建立教育、财政、编制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三全育人”工作的调度考核。三是高校、院系进一步提质“三全育人”机构,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选树一批反响很好的先进典型。积极遴选树立先进典型,体现全省高校“三全育人”成效,形成更多“三全育人”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建议:选定一批在“三全育人”试点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产生较大反响的典型高校,比如师范大学、农
业大学等。推荐一批优秀个人,汇编全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全体高校和广大教职工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积极性。
    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建立完善与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建议:一是建立评价机制,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第五轮学科评估方案》,完善立德树人提
质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首位,重点考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情况及成效。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把“三全育人”过程与效果作为“硬杠杠”,全面融入高校各类评估、班子评价和高校教学、科研、职称评审、人才评价之中。三是建

立约束机制,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

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四是建立培育机制,建立驻楼导师、书院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等育人创新机制,打造学生身边的育人课堂。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深化“三圈三全十大育人”工作体系。
打造一支敬业奉献的思政队伍。全面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
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三全育人”关键力量。建议:一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明确辅导员岗位最低任职时间,减少辅导员频繁流动,保证全程育人成效。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课教师强师行动,实施“学分银行”“实践熔炉”“引智讲学”等计划,真正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地教师传道授业。三是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制定
《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校一品牌的生动局面。四是加强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在高校、院系配备负责教师思政的专职副书记,制定《关于完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设置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的作用。

关于破解医保机构、公立医院、医药企业“三
角债”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生

    在全省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理顺医保机构、公立医院、医药企业三者之间的债务关系(以下简称“三角债”),化解债务纠纷,成为当务之急。为探索解决方案,我们组织专班,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现状
    当前,“三角债”问题主要表现为医保机构拖欠公立医院的账款,公立医院又将账款垫付风险转嫁给医药企业,从而形成的债务转嫁传导局面。
医保、医院之间的债务情况。主要表现为:争议多。医保
机构、公立医院两者对医保支付范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些是医保机构拒付,但公立医院认为其应付,有些是医保机构认账但未付,全省公立医院这两类账款合计达25亿多元。账期长。部分市县医保机构考虑医保资金短缺情况,与医院之间达成书面或口头协议,医保金实行半年或一年一结,甚至更长,随意性较大。国家医保局发布《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规定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费用结算时限,严格限定为

“不超过30个工作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较大差距。医院、医药之间的债务情况。主要表现为:金额大。调研中了解到,截至4月30日,为270家公立医院配送药品的某医药公司,被拖欠账款近10亿元。账期长。2015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医院将药品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货款,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天”,但全省各级公立医院有些与药企签订了书面合同,有些则没有,且实际付款周期普遍超过这一时限。保证金多。为保证药物质量,根据“行规”,医药公司通常需向集中采购的医院缴纳一定数量
的保证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千万。二、主要成因“三角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保机构原因,也有
公立医院原因,还有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具体如下。
    医保机构层面。收支平衡压力大。当前,全省医保基金收支总体平衡,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癌症等患者增多,新设备、新技术、新药品需求逐步攀升,医保基金支出显著增加,收支平衡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提高,个别市州农村居民缴费意愿下降,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增速放缓,但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导致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出现当期亏损。结算环节比较多。目前,全省除实行医保机构

与医药企业直接在线结算外,其他均为医保机构与医院结算、

医院再与医药企业结算。具体为,患者就医后,医院先与患者完成医保费用结算,后续再向医保机构申报,医保机构经审核后将医保金拨付医院。一般情况下,医院会将患者医保费用垫付压力转嫁到药企,而药企又必须守住医院这个庞大市场,不得不承受垫资之痛。结算周期相对长。根据最新办事指南,全省参保人省内本地住院结算的,医院与医保部门结算时间为30个工作日;省本级参保人跨省异地住院结算、省内异地住院结算的,医院与医保部门结算时间分别为30、40个工作日。因医保与医院之间的结算时间长,致使医院与药企的结算时间更长,导致医药企业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多、资金周转压力大。目录更新不及时。医保报销目录更新不及时,跟不上临床诊疗用药需要,经常出现部分药品为临床必需,但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保不予报销。以凝血酶原复合物为例,在医保目录中,该药物适应症为乙型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但专家认为该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而医保部门认为此类情况属于超适应症使用药物,拒付相应医保费用,有时还给予处罚。
公立医院层面。依赖医保过多。全省公立医院财务运行压
力大,负担沉重,过多依赖医保基金。部分公立医院收入构成中,医保金收入占到总收入近半壁江山,医保基金一旦暂时断供,医院即难以偿还药企欠款,甚至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债务负担沉重。近年来,随着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药事服务零收费、

医保结算不及时不充分、养老保险启动等因素,医院收入相对

减少,但刚性支出不断增大,特别是部分医院盲目扩张规模、举债建设、购置高值设备,导致医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而目前各级缺乏相应的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制度安排。内部管理不严。主要表现为:一是超额报销,医院超医保目录报销部分,医保不予认可;二是患者跑单,“三无”患者(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丧失劳动力而无力抚养的公民)拖欠费用达3.33亿元;三是欺诈骗保,医院、患者欺诈骗保部分,医保坚决拒付;四是违约拒付,部分医院与医保之间签订了合作协议,医院单方面违反协议的,医保予以拒付。自身利益驱动。目前部分公立医院获得药品返利的主要方式是拖欠药品采购款形成的利息收益。医院拖欠药企贷款的平均时长或超一年,而通过一年欠款+保证金的方式,医院或可获取20%左右的利润。
    政府本级层面。办医投入相对不足。一是财政补助不足。全省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六项投入”不足。全省财政对公立医院“六项投入”
(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尚未出台刚性政策,普遍投入不太到位,特别是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投入不足。三是医改补差不足。实施药品及耗材零差价前,医药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30%,零差价实施后,改革文件规定

的8:1:1(8为价格补偿,1为医院承担,1为财政补偿)的

补偿政策尚未跟进到位。协调机制相对欠缺。医保拒付医院,而医院又认为医保应付的账款数额没到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缺乏权威的协调、仲裁机制,导致这笔账款无人认账、无人负责,成为呆账、坏账。
三、相关建议
化解“三角债”问题,应坚持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0530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