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纪实、综述合集52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攻坚

目 录
一、省级以上
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综述 1
2.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乡村振兴综述 5
3.内蒙古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7
二、市级
4.南昌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11
5.淮北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16
6.滁州市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综述 25
7.吕梁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28
8.定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31
9.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39
10.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43
11.全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46
12.兴安盟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49
13.齐齐哈尔市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53
14.白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55
15.菏泽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58
16.韶关市2022年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综述 61
17.运城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65
18.四平市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68
三、县市区
19.陆丰市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综述 70
20.神木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75

21.武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79
22.紫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83
23.镇坪县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87
24.岚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91
25.清丰县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综述 96
26.柘荣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99
27.陆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103
28.郧西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106
29.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 110
30.张湾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113
31.赫山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118
四、乡镇
32.八万镇做好“绿色”三篇文章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123
33.南县浪拔湖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126
34.钦南区康熙岭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130
35.桃江县桃花江镇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33
36.郧西县羊尾镇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138
37.资阳区张家塞乡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142
38.沽源县小河子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纪实 147
39.蔚县陈家洼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150
40.西沟乡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作纪实 153
41.沅江市胭脂湖街道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156
42.桥东区东望山乡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160
五、部门
43.省政协机关持续深化拓展帮扶助推西和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163
44.定西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脱贫攻坚纪实 167

45.全州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172
46.广安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综述 175
47.庆阳市司法行政系统扎实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综述 178
48.安阳市总工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181
六、企业
49.农行甘肃省分行金融助农工作纪实 184
50.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以金融“匠心”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187
51.赣州市发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190
52.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19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综述
(2022年10月12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五年前。
2017年10月18日,注定是中国三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张宏伟蓝图就此擘画。
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先后出台,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构建。
砥砺奋进,脚步铿锵。《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深入推进,各地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市县实施方案纷纷出台,分解衔接规划目标, 层层落实规划任务。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抓 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 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地探索建立报告制度、督查制度、台账制度,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五年奋斗不怠,五年成果丰硕。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产业就 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脱贫地区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富民乡村产业持续壮大,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 村越来越美;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移风易俗深入推进, 农民精气神越来越足。
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中华大地次第展开。粮食连年丰饭碗端得牢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畔,有着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粮食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一名的吉林省榆树市就坐落于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地实施,农业机械化率大幅提升,为榆树当好全国粮食生产排头兵打下了坚实基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水稻生产者补贴,生产资料差价补贴,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让榆树种粮农民平均每亩地拿到200元,保障了种粮收益,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我国平均每9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这样的比喻足以体现黑龙江

作为粮食生产“压舱石”的分量。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时势使然。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龙江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龙江县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抓实抓牢粮食生产工作,广大农户实现了广种粮、多卖粮与增收致富的“同步共频”。
任凭风浪起,只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便可从容不迫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榆树市、龙江县只是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农抓粮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各地坚持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 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483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与此同时,棉油糖胶生产稳定,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种类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一、脱贫基础稳振兴底气足
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实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 脱贫地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农村条件改善,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产业就业帮扶持续加强,每个脱贫县初步形成了2-3个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就业。

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助力,各地不断实现“旧貌换新颜”。安徽省颍上县善用国家扶持政策,深入推进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蔬菜“三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咸丰县积极探索基地规模化、加工工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融合化、产业园区化的“五化”发展模式;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青海省共和县龙羊新村大力发展“蓝色”渔业捕捞、“绿色”乡村旅游、“青色”特色果林“三色”产业这些地方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健全产业链条,补齐要素短板,长期培育和支持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9377元增加到2021 年的14051元,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二、建设成效显乡村焕新颜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五年来,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各地坚持把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 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动力电、通4G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84%。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绝大多数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农村基本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北京市门头沟区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这里村居整洁、山水宜人,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这源于门头沟区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探索了改善宜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腿泥,窗户得贴塑料布,冬天取暖两手黑。水管经常出沙子,上厕所得穿大棉袄”,这是过去门头沟深山区农民群众生活 的真实写照。2018年以来,门头沟区着力补上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农 村地区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基本实现农村公厕、户厕改造全覆盖, 建设镇级再生水厂、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 水治理示范县。现在,很多城里人来门头沟观光旅游,第一个直观印象就是“这儿的厕所真干净,公厕竟然有热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 各地逐步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作为国家治理基石的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网格+网络”“线上+线下”联动联控治理体系;广东省蕉岭县打造“一个核心管事、一张清单明事、一套机制议事、一个地方说事、一种方法评事、一个模式强事”的“六事”乡村治理模式;云南省腾冲市三家村村立足少数民族聚居村实际,推行1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村民自我治理小组、N个群众组织的“1+1+N”乡村治理模式。
这些地方的创新实践,丰富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形式,探索了乡村善治的有效路径。
5年来,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比例超过95%,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移风易俗持续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在各地创新推广。农村改革阶段 性任务基本完成。乡村文化繁荣发展,连续5年举办中国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2842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2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