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篇)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述法报告、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报告素材汇编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述法报告、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报告素材汇编
(24篇)
    目 录
    一、省级
    1.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1
    2.河南省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5
    3.陕西省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 8
    二、市级
    4.拉萨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11
    5.拉萨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总结 15
    6.沈阳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18
    7.福州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21
    8.南宁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25
    9.张掖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29
    10.平顶山市全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总结 32
    11.滁州市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工作总结 40
    12.滁州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44
    13.洛阳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46
    14.衡水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49
    15.黔南州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53
    16.弥渡县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58
    17.滁州市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61
    18.朝阳县开展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64
    19.孝南区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67
    三、部门
    20.北京市司法局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71
    
    21.五华区司法局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75
    22.烟台市发改委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总结素材 77
    四、其他
    23.吉林省委党校魏芙蓉: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80
    24.宜昌市委党校陈垚:
    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 83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不断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2022年10月21日)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3个与法治有关的“第一次”密集地出现在了最近十年里:第一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第一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法治,是盛世中国的不二选择。党的x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尤其是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党的x大报告不吝笔墨,强调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一、示范创建激发内生动力,法治政府建设氛围浓厚
    长风万里,征程在前。
    10月10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含5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与60个示范项目。山东省枣庄市即为其中之一。
    对于枣庄及所有入选的其他城市而言,这是一个突出重围的过程。自2021 年8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启动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后,各地区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经自愿申报、省级初审,各地方共向中央依法治国办推荐了87个综合候选地区和149个单项候选项目。中央依法治国办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2021年版),按照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杜绝形式主义、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候选地区开展书面评审、实地评估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按照各项评估加权后的综合成绩排名,根据整体协同推进各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确定了上述名单。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正在发挥着对各地区各部门找差距、补短板、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此前, 第一批已评选出40个综合示范地区和24个单项示范项目。
    “各地区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中央依法治国办有关负责人指出。
    示范创建重在树立标杆,自下而上激发内生动力;督察则重在压实主体责任,自上而下传导外部压力,二者共同形成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合力。近年来,中央依法治国办部署开展关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督察工作,基本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总结推广“北京出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法治为民驶入快车道”等24个典型经验,推动解决“执法部门‘钓鱼执法’违规作出行政处罚” 等典型案例80余起以及各类问题820余项,有效传导了压力、压实了责任,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
    二、立法质量效率不断提高,“关键少数”法治意识增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步入了全面“规划”和系统推进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8月2日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十四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纲要》实施为契机,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统筹安排法治政府建设。
    《纲要》是总结“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成功经验的重要成果,是“十四五”期间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接续与创新的内在逻辑和时代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政府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有序开展,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力度不断加大,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共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法规466件次,其中制定56件、修改46件次,“一揽子” 修改327件次、废止37件。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立法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实效性,为地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缩,各省市县政府全部制定公布权责清单。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试点,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彰显。十年来,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9万件,案件纠错率达13.6%。健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推动诉源治理,加强行政裁决工作,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 着力实现人民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尊严获得应有尊重。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初步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不断深化,行政决策公信力持续提升。
    政府诚信建设力度加大,政府督察常态化运行,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面加强。
    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三、以人民满意为评价标准,优化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指引,也是法治政府建设在新时期换挡提速的鲜明印记。建设法治政府,以法治之力守护保障人民权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行政机关不断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例如,确保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凝聚全社会力量防控疫情,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0年疫情发生之初,广东省佛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在佛山市司法局设立政策审查小组。按照规定,佛山市级疫情防控政策文件要发布,就必须经过政策审查小组的审查同意。这就提醒了各部门应当审慎决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疫情监控、隔离救治、检验检疫等措施,维护疫情防控秩序,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再如,优化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江苏省苏州市,围绕优化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探索创新,先后推出免罚轻罚、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企业行政合规指导等3张清单,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换来了民营经济的强大韧性和生命力。
    ——据统计,苏州现有超过75万家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注册资本总额近5万亿元,上半年GDP达到11132亿元,增速为4.2%。
    在以“人民满意”为导向的评价新标准下,一系列变化正在发生:
    各级行政机关坚持落实宽严相济的执法原则,在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的同时,倡导有温度的执法。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整合提升各级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完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等制度。
    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着力解决异地就医等痛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依法满足人民
    群众合理信息需求。法治政府建设已然迈出坚实步伐,一个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河南省建设法治政府 筑牢幸福基石
(2022年10月11日)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 特别是《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实施以来,省司法厅探索建立“1211”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合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健全机制让依法行政成重要标尺
    作为一名执业超过30年的律师,李煦燕今年再次被聘为省政府法律顾问, 这也是她第二次担任这一职务。
    2015年12月,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暂行规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2017年、2022年两次聘任法学专家、律师为省政府法律顾问,助力政府实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打造法治政府,要用法治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近年来,我省制定《河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并成立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让依法行政成为重要标尺。为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我省将***法治思想作为河南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培训重点内容,省政府建立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全省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办公会议学法常态化长效化。
    2015年以来,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已举办7期,培训1500余人,全省组织40余万人次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我省还创新实行“1543”立法工作机制,强化对设区的市政府立法工作的指导督促,提升政府立法水平。
    为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我省严格落实政府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2021年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52件、省政协委员提案1039件。2021年,我省还对5818个单位实施审计调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79.3亿元。
    二、刚柔并济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不久前,新乡县司法局举行全县首批行政执法监督员聘任仪式,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行政执法监督。这项工作也正在全省展开。
    随意性大、执法不公等问题常被群众诟病。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努力让群众在每项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是抓住“刚性抓手”,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我省组织梳理1.1万余项执法事项,20余万名执法人员换发新执法证,执法资格管理进一步强化;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南省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2021版)》等,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公正执法;修订《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制定《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监督方式向“重全过程动态监督、最大限度纠错”转变。
    “2024年,我省将建成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二是抓住“柔性抓手”,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早在2012年6月, 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探索建立多项柔性执法制度。推行行政指导,注重在监管和执法中以提醒、辅导等非强制方式有效实现行政目的;试行行政调解“三个融入”,探索行政调解告知引导制度,去年67个试点单位告知引导2283次,化解行政争议935件、民事纠纷11609件;探索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从源头上化解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探索行政指导融入行政处罚制度,并将其作为2022年爱民服务承诺事项;组织“微宣讲、走基层” 活动,授课300余场、培训10万余人次 一项项创新举措让执法有力度又有“温度”。
    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统计显示,全省行政执法群众满意度得分由2012 年的80.03分上升到2021年的88.67分。
    三、发挥政府职能让群众获得感更足
    10月8日,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人头攒动,“一站式”服务让前来办事的刘彬节省了不少时间。该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后,省直40个部门的23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陆续进驻。
    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优化了营商环境,方便了群众办事。
    2017年以来,我省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5项,下放3项,公布2848项省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目录,赋予县(市)255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市县三级取消各类证明26795项,精简率达89.1%。160项省级证明事项、2016项市级证明事项、7769项县级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我省着力构建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受理体系,截至目前,全省接入统一受理平台政务服务事项2285项,开设线下“全豫通办”窗口367个,首批8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全省“零跑动”和不见面审批事项比例达93.56%。
    我省不断发挥行政纠错机制作用,进一步便企利民。去年,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340件,直接纠错率达16.9%,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5508次,同比增长60.2%。
    
陕西省全面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
(2022年10月20日)
    
    “有事情坐下来,咱慢慢说 ”10月14日一大早,在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建宁调解室”里,司法助理员谭建宁正在调解一起民事纠纷。在谭建宁入情、入理、入法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很快平息纷争,握手言和。这样的场景,在陈仓区11个村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里时有发生。
    这是宝鸡市创新工作方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人民调解法治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天的陕西,法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增进民生福祉的各个领域。
    党的x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使命呼唤担当,奋斗铸就辉煌。三秦儿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化使命担当,推进依法治省,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陕西矢志奋斗。
    一、依法行政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10月17日,在宝鸡市政务服务中心金台审批服务大厅“跨区域通办”专窗, 拿着刚打印出来的营业执照,台州恒缘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苏凯感慨道:“办好全部手续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跨省通办太方便了!”
    了解到苏凯需要将企业住所由浙江省玉环市变更到宝鸡市金台区,金台区行政审批局第一时间与玉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按照“异地代收代办”的模式,顺利为苏凯办理了原本需要回浙江省才能办理的业务。
    这一让苏凯舒心的变化,得益于宝鸡市坚持以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为导向, 以“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为抓手,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党的x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对此,宝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晓岐备受鼓舞。他说:“我们将以党的x大报告为指引,进一步推进‘阳光审批’,简化办事手续,坚持依法行政,为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贡献力量。”
    党的x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此谭建宁深有体会地说: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和依法服务的能力越强,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就越牢固,人民的幸福指数就越高。”
    近年来,陈仓区坚持以法治保障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有序推进,培养“法律明白人”1万余名,全区157个村、16个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在今天的宝鸡,行政审批、社会治理、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触角”已延伸至各个角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10月18日,在杨陵区人民法院立案庭速裁中心办公室,速裁中心主任王乐与几名法官正在调解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经过王乐和同事的耐心劝解,被告方当场交付赔偿款,一起群众纠纷得到快速处理。作为速裁团队的带头人,王乐一谈起工作就打开了“话匣子”。王乐说:“我国不断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杨陵区人民法院立案庭速裁中心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有效实现简案快审, 满足人民群众的纠纷解决需求。”
    “党的x大报告催人奋进,令人鼓舞。我将把澎湃的心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激发事业心、厚植责任感,为司法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乐说。
    近期,杨陵区人民法院特邀人民调解员任让席顺利调解一起借贷纠纷。任让席恳切地说:“心换心、动真情,一碗水要端平,这是调解工作的关键。调解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一年里,任让席和同事顺利调解各类纠纷200多起,受到法院和当事人的认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日益增强。”任让席说, “作为基层一线调解员,我要认真学习党的x大报告,持续为群众宣讲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帮助群众有效解决各类纠纷。”
    杨陵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云青表示:“党的x大报告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下一步,我们要以党的x大报告为指引,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能力,大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三、加强建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党的x大报告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让岚皋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亮备受鼓舞。他说:“2017年以来,岚皋检察院共受理公益诉讼线索338件,立案326件,发出检察建议284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6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件,通过检察办案,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旬阳市法院赵湾法庭庭长田拓说:“党的x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让我深受鼓舞。如今,法庭面貌焕然一新, 诉服大厅、智慧法庭、法官培训基地一应俱全,法治夜校、天平驿站陆续上线, 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安康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一网通办”实现全覆盖,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上升20.12%,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34.87%,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到98%, 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上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全市上下一体推进法治安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环境、法治服务、法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群众法治观念和社会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2021年,安康法院系统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263件,调解成功19552件, 调解成功率达96.5%;全市矛盾纠纷治安问题调处满意率达98.23%。
    
拉萨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2022年7月6日)
    
    追法治梦想,行法治之路。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近年来,拉萨市全面贯彻***法治思想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区党委全面依法治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以深化落实法治领域顶层设计为抓手,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依法治市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良法善治成为拉萨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一、高度重视,强化部署推动落实
    树牢法治观念,方能依法治市。拉萨市委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以***法治思想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行动指南、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加强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将学习***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将***法治思想纳入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法治工作者落实依法治市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拉萨市委科学谋划部署,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作出总体设计,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以***法治思想为统领,凝聚全面依法治市的思想共识,夯实全面依法治市的群众基础,形成全面依法治市的强大合力。同时,将调查研究作为谋划部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基本方法,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分为71项具体任务,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分工,坚持跟踪问效,督促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此外,拉萨市委紧抓依法治市“关键少数”,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建设等依法治市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站在法治建设一线,参与到党中央、区市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大工作方案的研究起草、专题工作会议筹备等具体工作中,坚决扛起法治建设职责。
    为充分发挥法治督察“利剑”作用,拉萨市还将法治建设纳入县(区)长治久安、市直单位服务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用落地生根的实际工作效果检验领导力和执行力。
    二、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今年5月31日,《拉萨市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推进拉萨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生态宜居高原特色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建设法治政府,需不断提升立法质量。“《拉萨市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的制定我们全程参与,它的颁布实施将为提升拉萨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市形象提供制度保障。”拉萨市司法局立法科负责人介绍。
    《拉萨市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拉萨市高效推进科学立法工作的又一有益探索。
    近年来,拉萨市不断推进科学立法,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市政府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改革发展需要,全面提升立法质量,增强法规规章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立法反映群众意愿、适应发展需要、维护公平正义。
    今年,拉萨市科学编制《拉萨市人民政府2022年立法计划》,扩大政府立法的公众参与度,提高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今年力争完成的项目为12 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地方性法规3件、政府规章1件;涉及城乡建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4件、政府规章4件;预备项目8件。同时,拉萨市积极开展涉及民法典、行政处罚法、人口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截至目前,废止规章、规范性文件9件。
    此外,拉萨市还先后对《拉萨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拉萨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拉萨市物业管理条例》《拉萨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拉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进行修订,对其中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相关细则进行补充细化,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立法工作接地气、顺民意。
    立法是法治的起点,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拉萨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依法行政,加速法治政府建设
    今年年初,“萨都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拉萨企业、群众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通过“萨都办”App掌上办理,并可实时掌握办理进度,免去了办事来回跑的麻烦,尽享“掌上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萨都办”App上线只是拉萨市优化便民服务的一个缩影。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拉萨市不断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推进政务服务从网上“能办”到“易办”“快办”“好办”转变,持续提升全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2021年至今,针对政务服务平台中的“证明材料”, 拉萨市再次启动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取消“证明材料”100项, 规范证明材料300余项,公布第一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证明材料目录清单21 项,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的平均承诺时限、法定时限基础上的平均压缩比例、即办件数量占比、四级深度数量占比分别为5.71个工作日、81.84%、48.52%、76.19%。
    依法维护人民权益、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2021年至今,拉萨市化解矛盾纠纷3326件,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受群众来信来访581件次,领导接访下访87次,答复率100%。同时,拉萨市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3件,办结13件。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拉萨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以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四、全民普法,筑牢筑实法治根基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镇马村和当雄县龙仁乡曲登羊阁村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以“法”“景”融合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是拉萨市普法宣传工作的生动展现。
    建设法治拉萨,普法是重要的一环。拉萨市深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以组织开展好宪法学习教育活动为统领,把宪法学习宣传融入到立法、执法、司法实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同时,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五下乡”、法律“七进”等活动契机精准宣传教育。2021年至今,拉萨市各级普法机构开展集中法治宣传咨询服务活动5777场(次),印发各类法治宣传资料、法律读本64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近130万人次。
    此外,拉萨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在主城区引入智慧法律服务亭和无纸化网络学法用法平台系统,实现普法宣传精准化、互动化和法律服务自助化、订单化。此外,还利用药王山、河坝林法治主题公园,定期更新法治宣传内容, 适时开展普法展览、法治文艺演出。各县(区)还结合自身法治建设,建成“法治长廊”,设立法治宣传展板,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利用LED显示屏全方位展现法治文化特色。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在法治政府建设的新阶段,拉萨市砥砺前行,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突破,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拉萨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总结
(2022年6月23日)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从强化制度保障、深推“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入手,强化法治化引领,扎实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聚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
    一、依法履职深化“放管服”改革
    近日,市民陈先生来到拉萨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公积金相关业务,根据工作人员推荐,他选择使用“萨都办”App办理。“萨都办”App作为我市最新推出的政务服务品牌,目前可办理涵盖社保和医保等多个领域在内的7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市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信息科负责人祖立位说:“3月中旬上线以来至今,‘萨都办’App点击量达29930次,共办理行政审批和便民业务9161 件。”
    我市不断推进“两减一即一深”指标提升,力争2022年底前将为了推责、避责而设立的要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和模糊兜底证明材料全部取消,证明事项精简10%以上。
    二、建章立制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现在,我们更有信心做好造林及后续养护工作了。”百兴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尼玛石曲近日在带领群众参与拉萨市南北山绿化造林工程时说, “《拉萨市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对参与造林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有了法律保障我们的底气更足了,也更有干劲了。”
    市司法局立法二科科长张坤说:“2021年7月,由拉萨市人大牵头,市林草局、市司法局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始联合起草《条例》。”2022年3月,拉萨市人大常委会收到拉萨市人民政府提交的议案后,经反复修改,充分吸纳了各方面意见建议。5月26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推进拉萨南北山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三、多措并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近日,借款人张某夫妇连本带息80万元房贷未能按期偿还。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发现,张某夫妇另有多个被执行案件,且部分债权还涉及抵押,法院执行拍卖抵押房产后,将给银行分配66万元债权,剩余房屋拍卖款项由其他债权人分配,导致银行可能有近20万元债权落空。银行法律顾问子产律师事务所律师温友春了解此事后,提出自己的意见:银行的抵押在先,根据《民法典》规定,银行的房贷应当优先受偿。最终,执行法院采纳其意见,全面支持该行诉求,国有资产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为方便企业办理公证业务,拉萨市阳光公证处推出预约服务、上门办证, 周六“不打烊”。我市各级法援中心积极落实法律援助咨询、政策宣传,保障困难职工和群众获得及时、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四、部门合作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
    2020年,城关区人民法院聘任48位特邀律师调解员。特邀律师调解员上岗, 将有效推动和完善“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建设奠定基础。通过特邀律师调解员的履职,强化了诉讼与调解的有效衔接,把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种先进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仲裁及时结合市场特点,准确把握双方利益诉求,可快速有效解决纠纷。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部门合作,形成仲裁工作发展合力,民商事仲裁工作稳步发展。2018年,我市就建立裁审联动衔接工作机制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聘任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开通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减化仲裁办案程序,缩短审理周期,紧急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实行先予裁决、先予执行,做到“快裁快审”,让劳动者合法权益尽快得到维护和保障。仅在建立裁审联动衔接工作机制当年,我市就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03起, 涉及203人,追回工资、经济补偿、工伤赔偿、补缴社会保险等997万余元。
    五、行政复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对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4月5日,我市某单位民警驾驶警车执行任务时,发现一辆机动车在超车道行使,遂开启警笛示意驾驶人变道行驶,到拉林公路2号隧道时该车驾驶人罗维(化名)变道靠右行驶。民警认为该车未及时避让特种车辆违反相关规定, 对罗维作出“罚款200元、扣3分”的处罚决定。罗维申请行政复议时认为,其行至林拉公路进入隧道时,曾让行警车,之前没听见警笛声。根据申请人陈述及被申请人答复,市司法局审理认为,案发道路为双车道,而案发时公路上只有申请人的一辆车,因此被申请人主张申请人不避让执行任务特种车辆依据不足。故作出《拉萨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编号(2022)9号,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处罚决定。
    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科长宗吉告诉记者:“我市行政复议案件量每年都在增加,目前,我们已受理的案件已经有43件。”类似的“民告官”案件获得支持,进一步强化了我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有效实现了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书写令沈阳人民满意的法治答卷
(2022年7月11日)
    
    近年来,沈阳市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辽宁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名列综合评定第一名,获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连续两年获评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保护中小投资者等6项指标进入全国前20位,相关经验和做法被在全国借鉴或复制推广;在《2021年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报告》中,沈阳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取得A级评价并获“服务创新优秀单位”称号。
    一、夯实法治根基,打造沈阳名片
    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是沈阳市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 的重要指导思想。工作中,党政主要领导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多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和法治专题讲座,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使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高。以健全组织机制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将23家单位纳入沈阳市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了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府部门持续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135项;528 项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实现全覆盖,惠及市场主体10.01万户。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码通城”整合医保码、社保码等18项功能,全国领先;“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提升至93.8%,全省领跑;“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到609 件,主要应用场景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公共法律服务实
    现14个产业园区全覆盖。积极推动“互联网+信用”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创建评选活动,授予政务诚信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等283 个。一系列落地有声的法治建设活动打造出亮丽的沈阳名片。
    二、突出地方特色,维护法治权威
    突出地方特色,着力实现政府立法质量和效率并重并进,增强立法的时代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沈阳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结合沈阳振兴发展实际,围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耕地保护等重点任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5件, 修改、废止政府规章23件。依法对市政府现行有效文件进行清理,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公信力。深化民主立法实践,出台《沈阳市政府规章立法听证办法》等5项制度,选聘沈阳市基层立法联系点20家、立法咨询专家20名, 有效拓展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途径,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造福百姓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切实保证决策效率,有效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是沈阳市法治政府建设的又一亮点。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探索专家论证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 公开选聘20名市政府法律顾问,推进法律专家、学者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中的“智库”作用,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始终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三、提升执法水平,传递法治温度
    为进一步彰显法治力量,沈阳市委、市政府严格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促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组织有力、运转顺畅,实现行政执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在沈阳日报、政府部门网站公布全市13个地区和33个部门行政执法监督举报电话, 受理执法投诉,其中纠正某分局违法处罚案件、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始终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政府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及时落实、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打造行政执法监督“十百千”工程,即选树十家行政执法标兵单位、选设百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选聘千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 有效发挥执法监督作用。
    全面建立公正、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依法有效预防、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使百姓权益受到公平对待、获得应有尊重,共享法治阳光。司法行政部门发挥2637个覆盖城乡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作用, 创新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共谋实事、传播好事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纠纷成功率达99%,未发生因调解不利导致的民转刑或群体性上访案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市审结
    
    行政复议案件综合化解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吹响了“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突破”的号角。下一步,沈阳市将锚定目标,突出特色,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x大胜利召开。
    
福州法治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2年7月29日)
    
    依法治市,政府先行;法治建设,步履不停。
    福州是***法治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一直以来,我市全面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法治元素”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把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全方位探索和打造更高效、规范、透明、公正的法治政府新模式。
    一、更高效,政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西园公交综合车场及后勤保障配套服务设施项目业主单位,日前在互联网上申请施工许可证审批,从提交材料到获得施工许可证,全程仅耗时一天,而且“零跑动”。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感叹,在政务服务改革以前,企业需要跑窗口至少两趟,现如今只要“一指办”,办事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马上办”“一次办”“自助办”“一指办”像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这样持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的事例,在福州各部门还有很多:
    市卫健委实施“就近办”“网上办”“免费办”“打包办”,所有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去年将6个行政审批事项调整为“全城通办” 事项的基础上,调整新增29项“全城通办”事项;市城管委采取多种举措做好简政放权“减法”、优化服务“乘法”,通过再造流程、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不忘为企业发展保驾、为人民幸福护航的初心,福州市大力践行***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的“简政便民”理念和“一栋楼办公”工作机制,从“一栋楼办公”,到“一窗通办”,再到如今的“一指办”;从“半人工”到“零人工”,政务服务水平实现巨大飞跃,智慧应用场景更是遍地开花,福州市已连续5年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
    二、更规范,行政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今年5月31日,福州市城管委执法支队巡查时发现,一建筑工地内施工运输道路未按规定硬化,涉嫌违反《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相关规定。经立案调查取证,当事企业福建某建设有限公司系初次违法且及时改正,符合福州市城市管理领域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适用条件,据此作出行政不予处罚决定。这是我市首例城市管理领域“初违不罚”行政执法案件。
    日前,市城管委、市司法局联合制定了《福州市城市管理领域推行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工作规则》和《福州市城市管理领域推行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第一批)》,明确了实施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的条件及执法程序,在全市城市管理领域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
    城市管理领域的“初违不罚”,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而这只是福州整体提升、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一个缩影。
    福州市对全市580个行政执法主体和全市1万多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编号和信息采集;严格按照《福州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审核并及时对社会公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把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违法失信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一系列举措持续夯实行政执法规范基础。此外,还建成运行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化管理项目“福州市行政执法平台”,实现全市市县乡级执法部门的数据汇聚共享,有效提升全市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数字化水平。福州市执法工作满意率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位。
    三、更透明,阳光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福州市高标准落实政务公开,政府透明度大幅提升, 具有鲜明福州特色的“阳光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福州市政府透明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坚持权责透明,积极推动用权公开;加强政策解读,主动引导预期;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公开;积极围绕突发事件应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公开福州在“阳光政府”建设中,始终坚持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各环节, 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
    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福州近年来聚焦做好“六稳”“六保” “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主动公开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
    在福州,普通民众只要登录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就可在“政府信息公开” 专栏上,非常方便地查询到《福州市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民众想知道的政府信息全都涵盖在这份报告中,内容和信息十分丰富。
    仅2021年,福州市各级各部门主动公开各类文件14927件,比前一年增加942 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496件,答复办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519件,均在法定期限内予以答复,答复及时率达100%。
    在“阳光政府”建设中,福州还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依托市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12个县(市)区、58家市直部门和174个乡镇街道监察全覆盖,实时监测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并把监察结果作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此外,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收集市民、网友对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不定期开展社会评议,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四、更公正,市域治理书写福州经验
    作为全国第一期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之一,福州坚持以***总书记视察福州军门社区时作出的“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为指引,不断探索市域治理新解法,书写市域治理新经验。
    在福州,以法治创新推动法治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歇:
    市公安局创新构建“e体+”智慧赋能体系,通过信息化引领、立体化布防、联动化共治,全力筑牢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铜墙铁壁”,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性工程,不断夯实省会城市平安建设根基,有效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如果发现监护人存在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受到侵害的,将向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 并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去年6月,福州市检察院首创的“督促监护令”工作机制获最高检的肯定并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福州检察经验”走向全国。
    今年5月17日,已停工近4年的福清利嘉中心举行复工仪式,昔日烂尾项目涅槃重生。这是福州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府院联动”“预重整” “执破直通”机制,继实达集团重整案、“中国贵谷”项目重整案后深化“府院联动”的又一成功范例。
    
    市司法局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普法与依法治理,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打造集线上热线、网络平台“全科诊断”,线下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精准治疗”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初心一如来时路,山高路远再启程。福州获评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并入围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二轮实地评估,这是对福州法治政府建设过往成绩的肯定。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福州将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全面推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汇聚磅礴法治力量。”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南宁市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
(2022年9月21日)
    
    法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石,更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法治思想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南宁市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从简政放权到地方立法,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到建立决策制度体系,从行政部门执法监督到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仅展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力度和决心,更彰显了办好民生实事的坚定信念。
    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首府南宁正朝着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目标铿锵前行。
    一、高瞻远瞩,绘制“法治蓝图”开新局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常态化统筹谋划、部署推进。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市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市委出台《法治南宁建设规划(2021—2025年)》《南宁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南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 构建起法治南宁建设的“四梁八柱”。
    二是树牢法治观念,方能依法治市。南宁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述职必须述法制度,打造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新模式,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修订出台《南宁市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纳入重点学习篇目,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举办全面依法治市暨***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市委党校将***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列入主体班的必修课。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贯彻***法治思想的培训班、研讨班。
    我市不断完善法治政府推进机制,认真做好南宁市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推动问题得到实质解决;创新出台了述法工作规定, 开展年度法治建设督察,建立法治督察员队伍,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真督实察。
    三是推进科学立法,以良法保善治。南宁市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全域旅游、城市绿化、违法小广告查处多个市民关心的重点领域立法正有序推进;向社会公布立法草案征求意见、依托立法联系点“开门”纳言、建立公开反馈意见机制民意正成为立法之重。
    我市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抓好重点领域立法,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出台有关推动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推进工业振兴、促进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城市之治,南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从制度、机制等多个方面绘就“法治蓝图”。
    二、以法为基,规范行政权力依法运行
    有“良法”,更要能“善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是关键之一。只有严格执法、不枉不纵,才能彰显法治权威、带动全民守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今年5月,市司法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通过现场“伴随式”执法监督方式进行同步执法监督。活动中,执法人员对某饭店进行食品安全日常执法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与执法人员一同查看饭店后厨的食品安全状况,同时重点监督执法人员是否亮证执法、是否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法检查程序是否规范、执法人员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是否规范等。
    近年来,由市司法局牵头,通过案卷评查、实地督察、专项抽查等方式, 对重点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同时加强对教育、交通运输、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督,通过广西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件进行实时监督。
    今年7月,在马山县某村,行政复议办案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引导调解等方式,及时打开群众心结,让一起长达3年的林地权属纠纷趋向化解,为公平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提供了支撑。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印发《交通运输行政争议调解工作方案》,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交通运输行政纠纷,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形成诉源治理合力。该局积极与南宁铁路运输法院对接协调,同时在支队设立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站,进一步前移矛盾化解端口,为行政争议调解打开一扇门。
    三、一心为民,构建民生服务法治体系
    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是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行政复议,一头系着政府,一头系着群众。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信息化建设,落实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制度,持续畅通行政复议网上申请渠道。
    今年4月,市司法局打造的集法治服务机构位置查找、导航、查看相关法律资讯和普法资讯于一体的“法治服务地图”在“爱南宁APP”应用上线。该地图汇集了全市4861家法治服务机构相关信息和15521名法治服务人员信息,涵盖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村居法律顾问等多个功能板块。通过线上地图指引,把办事群众精准导航到法律服务机构办理点;线下提供精准服务,点对点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使法律服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打通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
    南宁注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逐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机衔接、互相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 工作格局。近年来,我市成立南宁铁路运输法院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南宁国际仲裁院入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6家公证驻法院司法辅助中心,构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化解联动机制、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报酬纠纷快速调处合作机制。
    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有序运行,为全市1821个村(社区)聘请535名法律顾问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推动诉源治理,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在矛盾排查、信息沟通、效力确认、结果运用方面的衔接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进行远程监督;市公安局全面运行信息化执法巡查模式;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依托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开展“非接触式”执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将监督执法从线下转为线上,保证执法监督“不打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
    邕穗两地实现不动产登记“互联网+跨省通办”,动迁房、房改房、全额集资房纳入“24小时不打烊”网上全自助办理范围,掌上一次性为新生儿办理“出生五件事”我市始终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法治之力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一手抓矛盾问题化解和群众所需,一手抓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我市以法律为准绳,以服务民生和发展为目标,打好法治服务组合拳。
    认真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市获评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优秀等次,2022年,南宁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加强政企沟通, 我市确立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点22个、营商环境观察员27名。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编制并公布全市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
    新征程上,在***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市将推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张掖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工作总结
(2022年3月1日)
    
    
    去年底,在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中,继山丹县化解矛盾纠纷项目被命名为第一批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后,由甘州区申报的“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和民乐县申报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示范项目”又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评估对象,即将进入实地评估阶段。这是我市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取得的成果。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及工作安排,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提升法治张掖建设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张掖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夯实良法善治根基
    我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法治建设工作,建立分管联系领域、分管行业口、分管业务必抓法治建设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述法治建设工作“三必抓两述职”制度,健全法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并抓好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立法计划任务,开展《张掖七彩丹霞(彩色丘陵)保护条例》制定工作。清理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329件,拟修订1件,拟废止5件,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坚持“一手抓立法质量,一手抓法规实施”, 健全完善人大监督机制,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9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审议,有效推动地方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
    二、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行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共聘请法律顾问288名;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先后公布告知承诺证明事项及材料目录537项,办理服务事项22574件,减少证明材料38209件;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抓手,实施多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156项,在全市部门协同共享平台征集涉企信息47776条;及时公示执法信息, 大力推行“好差评”工作制度,群众满意度达99.8%;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确保“两轻一免”制度在基层落到实处;全力推动行政执法三年提升行动,全市共确认执法主体375个,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9335人,配备执法记录仪2645台。积极推行行政复议改革,全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件;持续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甘州区、民乐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评估对象。
    三、抓住关键环节,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为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承诺, 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不懈努力,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深化司法改革方面,公安机关全面完成甘州分局、机场分局及森林分局管理机制调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压缩审批办理时限等。检察系统修订完善《检察官业绩考核实施细则》以及司法辅助人员等考核实施细则, 建立检察干警素质提升、轮岗交流机制。法院系统推动庭审实质化改革,完善庭前会议及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推行“诉前家访、诉中调查、案后回访”三流程审判方式,推进家事审判改革落地见效。
    与此同时,聚焦顽瘴痼疾整治突出问题,紧盯影响执法司法公信力的“老大难”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顽固性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全市政法系统六大顽瘴痼疾自查问题2810个,整改完成率100%。立足主责主业,推出巡回审判进村社等便民利民事项500余项。市公安局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努力构建“宣传网”“打击网”“防控网”。市司法局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38件,开通公证、司法鉴定“绿色通道”,办理公证业务6158件、司法鉴定业务1526件。
    
    四、强化氛围营造,深入开展普法治理
    加大普法力度,督促各部门单位落实普法主体责任。市司法局全年举办宣传活动8场次,筛选典型案例150例,编印以案释法读本5000册,制作民法典微视频53部,翻印《民法典》6万册。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利用“金张掖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信息80多条。积极组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去年全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省级84 个、市级23个。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去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2214件,调解成功率达98.8%,有效杜绝“民转刑”案件发生。
    
    
平顶山市全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总结
(2022年6月27日)
    
    近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立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法治金字招牌。
    2017年以来,平顶山市政府已连续5年荣获全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 考核优秀,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9月,平顶山市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21年10月,平顶山市被推荐参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评选。2022年3月,平顶山市成功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候选城市。
    “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力争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平顶山经验’。”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动员令,掀起示范创建热潮。
    目前,平顶山市法治政府建设蹄疾步稳,从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等方面入手,坚持往心里走、往细处做、往实处抓,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激发高质量转型发展内生动力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是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检验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途径。
    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平顶山高质量转型发展,也是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的平顶山生动实践。平顶山市紧抓“关键少数”,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纳入市委巡察、领导干部述职等重要内容,创新构建“1+3”巡察模式、细化评价标准、灵活方式方法、加强“四方协调”、强化问题整改,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起点,依法决策是依法行政的首要环节。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平顶山进一步筑牢“防火墙”,为重大行政决策立规,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规定,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2021年,平顶山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合同协议等300余项事项,全部实行前置合法性审查。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保障。平顶山市积极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凸显地方立法“鹰城特色”。严格落实河南省“1543”立法机制,把提升立法质量作为地方立法工作的生命线,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平顶山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平顶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平顶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等9件地方性法规和3件市政府规章,实现地方立法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共鸣,与民意呼应。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让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制定或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中把关守门,避免出现违法或不当事宜。2021年,该市政府法律顾问提出意见或建议150余条,政府法律顾问成为政府科学决策的“热点”、沟通百姓的“连心桥”和依法行政的“助推器”。
    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筑牢法治底线,划定权力红线,保证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制度,落实府院联动机制,使各类监督贯通衔接、协同联动,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2019年至2021年,市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628件,满意率达95%以上。及时落实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按期办复率达100%。
    加强政府督查工作,2021年市政府督查机构对121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平顶山市河长制湖长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让群众看得更清,监督更准、更有力。
    2021年全市各级政府网站累计发布政府信息75227条,公开数量同比增加3 倍。全面完成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规范统一设置及“政策”栏目调整工作, 开通全省首个“政策问答平台”和“行政执法统一公示平台”,形成覆盖市、县、乡镇、村居四级的全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体系。
    以人民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平顶山市亲清政商关系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清理制度障碍。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浓厚氛围。
    据统计,平顶山市有7个县(市、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35个单位和个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和“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18个村(社区)、40个单位分别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优秀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数量居全省前列。
    二、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前4个月,平顶山市规上工业、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四位;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投资、财政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硕果。
    识势者引领潮流,顺势者勇立潮头。
    一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需要法治实力的硬支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中,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平顶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与新活力。
    平顶山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制订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动态调整、保留市政府34 个工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3188项。
    积极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列入依法治市年度工作计划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安排,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一张“法治防护网”。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平顶山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支撑平台和应用平台,数据归集覆盖40个部门、22个大类,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17个领域,出台“信易+”守信激励方案。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市应用信用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已覆盖23个市直部门、86个领域,共计268项。
    积极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深切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市法院系统提高案件审判执行质效,全面推行当场立案、当天立案、网上立案,当天立案率99.04%,网上立案率73.32%,平顶山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质效排名全省第一;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万警联万企法治护航行动”、服务民营企业“六个业务专项”、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五个专项活动及涉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活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大清查大巡防大整治”“平安守护”专项行动成果均居全省第二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万所联万会”专项行动,深入民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民企发展把脉问诊,帮助企业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出台《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实施办法》,制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政商交往“九要”“九不得”正面和负面清单,为政商交往行为提供规范指引。
    积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开办企业是设立市场主体的第一关,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在全省率先实现10部门开办企业“一网通办”,首创企业开办“市县通办”新模式, 率先推行药品零售行业“综合许可、一业一证”改革,发出全省首张药品零售行业综合许可证。
    依托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掌上App,实施“一窗受理、一次申报、一并核查” 审批,企业开办“一日内办结”,全程电子化办结率达到95%以上。开通跨省通办、跨市通办、全市通办渠道,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成为常态。2021年,“全市通办”已开办企业8254家。
    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部纳入“云叫号”平台,实现全域预约。全市39 个部门的1379项事项实现一窗无差别全科受理,建立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 实现100个事项自助办理。延伸政务服务受理渠道,打造“353政银通办”新模式,织密10分钟政务服务圈。
    建立有呼必应、有困纾解、有难就帮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7× 24小时、365天不打烊政府”,建成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390项政务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理”,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7.57%。打造“跨省通办”示范点,发出首张晋豫“跨省通办” 营业执照积极提升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化招投标改革,构建高效交易平台,实现“从受理审查备案到承诺制入场”“从开标必见到全程不见”“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全面转变,交易效率提升74%,2021年完成进场交易3238项。
    市财政局优化政府采购流程,组织政府采购培训,“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做到“采购结果一日定、采购合同一日签、履约验收一日成、项目资金一日付”,派出“管家团”紧盯进度,确保项目采购流程高效顺畅。
    市税务局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度,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10方面30项100条措施,实施多税种合并申报,减少纳税次数,压缩纳税时间20%至30%。
    这一项项制度出台,一个个举措落实,一个个问题解决,一份份成绩取得, 充分表明平顶山市的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执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行政执法是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直接体现着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水平,也与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密切相关。
    平顶山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5大领域行政执法队伍组建、运行等工作,厘清职责边界, 减少职责交叉,优化执法力量配置。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持续公布全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权责清单, 编制行政执法流程图,健全执法岗责体系。规范适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执法源头、过程、结果三个环节, 创新举措开辟行政执法公示专栏,全面公示市本级29个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信息, 实现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结果依法公开;坚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在规范文字记录的基础上,大力探索音像记录,确保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制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凡列入清单的执法事项未经法制审核不得作出决定。
    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执法领域,对人民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创新构建“市委全面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模式,对10个县(市、区)、41个市直相关单位进行督导,形成了“1134”工作推进机制。通过深化市委全面监督工作,探索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新模式,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构建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
    积极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在全省率先开展经营者违法风险点梳理和优惠政策梳理指导。组织全市依法行政暨服务型行政执法培训,开展首届全市服务型行政执法“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大展示”活动和“结对子、传帮带” 活动。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行政执法人员“依考促学”等活动,不断创新改进执法监督工作。
该市共有32个单位分别被评为全省行政执法责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3447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14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