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各省市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省市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2篇)

目录
1.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
2.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40
3.2023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77
4.2023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103
5.2023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 133
6.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166
7.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173
8.2023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11
9.2023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37
10.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81
11.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313
12.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347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x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区各族人民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初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3.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9%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6%左右。
工业动能稳步增强,工业占GDP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3.2个百分点左右,工业投资增长30%、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左右。食品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石油化工、造纸木材加工业均突破2000亿元。农业增产增效,粮食总产量1393.15万吨,早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四,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连续三年增长,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排全国第六。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全区研发(R&D)经费增长15%左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到54.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8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月份下降31.1%转为全年增长11.3%、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785亿元、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8.3%。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海铁联运班列增至8820列,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超700万标箱,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10条,首次开行欧美洲际干线。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2%,7个市进入全国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前10名、柳州居全国第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94.5%、居全国第二。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38.42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1%、4.2%。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家考核A级等次。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区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陡然增加,叠加我区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全区上下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突出“稳、早、实、紧、效”,推进“稳中求进攻坚年”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好“十场攻坚战”,付出了艰苦努力。
(一)紧抓指挥调度,全面促进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迅速制定出台195条政策举措,逐月逐季开展经济运行分析研判调度,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工作,较快扭转经济下滑势头。健全“政企直通车”制度,推动政策“一站式、无障碍”直达企业、“免申即享”。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00亿元、惠及全区95%市场主体,争取中央转移支付3695.6亿元、增长14.6%,财政贴息60亿元以上撬动“桂惠贷”投放3349.2亿元、90%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惠及12.3万户市场主体。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1.3%,实有市场主体超430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超100万家。
(二)紧抓工业振兴,全力推动转型升级。整合投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465亿元全力支持工业发展。实施重点企业物流运输日监测、重点企业“白名单”等制度,大力加强煤电油气运调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全面启动中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推进桐昆钦州绿色化工基地一期等“双百双新”项目483个,竣工华谊钦州基地二期、中伟新能源一期、玉林华友锂电一期等68个项目,实施“千企技改”项目1210个、竣工投产458个,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柳州赛克科技动力电池等一批风口行业项目,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0.8%、38.2%。打造新材料—动力电池—整车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石化化工、金属新材料等主要产业链向下游精深加工有效延伸。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等成为畅销全国的网红产品。南南铝加工铝合金板带材气垫炉、玉柴商用车燃氢发动机填补国内空白。上汽通用五菱首个自主产权EPS控制器实现国产化生产,保障汽车产量30万辆。重点园区“115”工程深入推进,新增千亿元和五百亿元园区各1个、百亿元园区3个,建设轻工产业园56个。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深入开展,千亿元、百亿元和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25家、18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300家、连续三年新增超千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总数排西部第四。推进工业数字化升级,新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各70家,建成“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南宁上线我国首个面向东盟的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
(三)紧抓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国率先实施“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着力构建“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27.2亿元,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1.7亿元、惠及10.9万户脱贫群众,实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超2.6万个。粤桂东西部协作引进企业投产321家。“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入开展。产业帮扶脱贫户覆盖率90.9%。易地搬迁15.88万户,实现每户一人以上就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289.1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6%。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新建高标准农田240万亩,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0亿元。抓好主要农产品顺产顺销,生猪存栏2220万头、出栏3347万头,蔬菜、水产、桑蚕等产量保持较快增长。糖料蔗种植面积1120万亩。新建国家储备林249.5万亩。油茶产业综合产值425亿元、增长4%。新增国家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1个、林业产业示范园区6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5家、农民合作社3380家。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870个,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8%。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乡镇5G网络、建制村快递服务基本全覆盖。97.6%的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应急广播覆盖60%以上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在全国率先推行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专项计划,共招聘近5000名大学毕业生。所有行政村均建立村规民约,342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量排全国第十。乡村环境和谐美丽、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四)紧抓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五网”建设提高投资精准性,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项目,加强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自治区统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20.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2%。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成效显著,争取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资金229.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47.1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892亿元。投放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86亿元。推进交通强区建设,综合交通投资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公路水路投资规模排全国前三。南崇城际铁路和南丹至天峨、田林至西林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铁营业里程121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超800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平南三桥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西江航运干线双线船闸全线贯通。钦州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防城港20万吨级散货码头投入使用。南宁机场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7万吨、增长2倍,增速排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国能广投北海电厂、北海能源基地煤炭储运配送中心等项目建成,防城港红沙核电3号机组具备并网条件,白龙核电等项目顺利签约。加强水利建设,在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大藤峡水利枢纽通过正常蓄水位验收,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完工通水,驮英水库下闸蓄水,大藤峡灌区和龙云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9万套、背街小巷4085条,建成地下管网4813公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9万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32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723座。新建成5G基站2.4万座,5G用户数排西部第二。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设区市均达标“千兆城市”的省份。
(五)紧抓提振消费,加快推动服务业复苏。加强全国采购商广西行产销对接。扩大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销售。开展“33消费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直接带动销售额94.3亿元,间接带动云闪付平台广西60万商户实现交易额1239.7亿元。举办供销大集等活动,促进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销售过千亿元。快递包裹揽投量超42亿件。建设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104个、集聚区38个。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超1900家,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00家左右。推进“物流网”基础设施项目758个。玉林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新增黄姚古镇国家5A级景区、大新明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等项目加快推进,象鼻山景区全面免费开放。列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1个,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5个。
(六)紧抓改革开放,不断增添发展活力。着力稳定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603.6亿元。新增北海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柳州、贺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加工贸易额分别增长60.8%、12.5%。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实现2817亿元、增长52.9%,边民互市贸易额居全国第一。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在边境和西部省份保持第一。扎实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北部湾港扩能优服,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3000万吨,港口基础设施投资连续两年超百亿元。海铁联运班列辐射范围扩大到17个省份60个市,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落地实施。成功举办第19届东博会、峰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比上届增长37%。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占全区47.8%。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8.5万家。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重点改革任务完成98%,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超400家。统筹抓好各项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利企“微改革”,上线运行“智桂通”,829项服务实现“掌上办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纳入国家科改示范企业9家、居全国第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建设营商环境“智管云”平台,推动营商环境指标无感监测,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诉求解决渠道。建成广西工程建设领域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现全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运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的涉企经营事项增至532项,3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
(七)紧抓绿色转型,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优势。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强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行湾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和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治理。推进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对水质不稳定河流开展精准治污。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生态质量指数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丰富度居全国第三。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显著成效。强化生态建设,争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贯彻中央“双碳”战略部署,落实能耗双控优化政策。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61%,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约5.3亿吨。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绿色工厂67个,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31座,低碳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全国第一。
(八)紧抓科教振兴,增强创新支撑能力。推进在研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97个,突破重大技术74项。新增自治区级瞪羚企业5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18个,转化科技成果1697项。新增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靶向肿瘤学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成立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五复合橡胶挤出机头”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广西大学取得天文观测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2家国家高新区入选2022年度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促进教育提质振兴,新认定自治区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39所,改扩建中小学校5328所(次)、公办幼儿园1205所(次),新增学位17.6万个。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提升年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达到94%。下达学生资助资金78.51亿元,受助学生422.37万人次。深入落实“双减”工作,提供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达到100%。南宁教育园区10所学校首期工程投入使用。启动新一轮63个广西一流学科项目建设,重点支持50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发展,46个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加快建设,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九)紧抓民生实事,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加大企业稳岗扩岗补助力度,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推广以工代赈。玉林获批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22%。开展技能广西行动,技能人才总量增长4.55%。开发公益性岗位28.47万个。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635个、新增床位1.5万张。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执行429个药品、17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49.4%,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超70亿元。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次均住院费用比全国平均低14.7%。医保就医结算覆盖全部行政村,参保群众不出村就能报销门诊费用。全面推进医保移动支付应用,群众看病医保结算实现“线上付、免排队”。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各项社保待遇稳步提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健全。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6.13万套,改造棚户区1.08万套、边境农村老旧住房2572户。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28亿元。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推进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免费开放。彩调剧《新刘三姐》获得文华大奖,与电影《秀美人生》一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纪录片《苗寨八年》获得星光奖。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获得各类国际国内体育大赛金牌70枚,创世界纪录1项,超亚洲纪录、全国纪录各1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八成左右,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紧抓风险防范化解,维护大局和谐稳定。打赢多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派出医疗队支援外省疫情防控,落实“二十条”、“新十条”等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落实防控措施,努力实现“两个最大”目标。迅速响应、妥善处置“3·21”东航飞行事故、10轮强降雨、5次强台风、1次严重夏秋连旱和罕见山林大火等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强化自建房、城镇燃气、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整治和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国家考核获得优秀等次。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积极做好党的x大安保维稳工作,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进入常态化,“亮剑”系列、“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社会治安形势稳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到98.52%。
一年来,外事、侨务、海关、海事、煤监、地震、消防、人防边海防、反走私、供销、气象、水文、信访、档案、保密、科学研究、地方史志、新闻出版、参事文史、决策咨询、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宗教、公益慈善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扩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兵员征集质量稳步提升,民兵建设水平持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纷、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自治区实施办法,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治区政府层面属中央规定的精简范围内文件减少20%。“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2项政府规章,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6项地方性法规议案。深入开展“提质效促落实强本领促发展”能力提升行动,建设“12345”政府服务“总客服”,政府系统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中央巡视、国务院大督查、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630件、政协委员提案483件全部按期办理并答复。
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履职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五年,广西发展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严重冲击,全力以赴战疫情、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迎来了多件盛事喜事,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解决了许多难事急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我们接续奋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一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尽锐出战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连续五年在国家扶贫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79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持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总量突破2.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3.6%。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6.4%、3.9%,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3%、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均连续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城镇化率由50.6%提高到2021年的55.1%。
——五年来,我们锐意进取加快补短板锻长板。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居全国前列,形成6个1000亿元、3个500亿元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7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打造了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园区、4个五百亿元园区、47个百亿元园区,建成国内产品型谱最齐全、应用领域最广的内燃机制造基地。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年均增长10%,规模超9300亿元。
——五年来,我们奋发图强打牢发展基础。首次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4.7%。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六,高铁营业里程西部第一、实现与21个省份直通“当日达”。北部湾港进入全国沿海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连续三年居首位,开启通航30万吨级巨轮的历史。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粤港澳大湾区全线通行3000吨级船舶。新建成民用机场、通用机场各2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县以上区域全部覆盖“双千兆”网络,智慧广电工程实现行政村100%通广电光缆。电源装机比2017年增加43%,新能源装机增加3.1倍。
——五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开放。获批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马“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一批重大平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投入运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8%,引进“三类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强优企业300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4%。集装箱航线增至75条、与200多个港口通航。完成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国际友城19对,总数增至125对、居全国第四。在全国率先推行省级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桂惠贷”、工业特派员制度等12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百色市促进乡村振兴、崇左凭祥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39项举措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主要领域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基本完成,零基预算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深入推进。国资国企、科技、文化、农村、应急管理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力改善人民生活。年民生支出从3997亿元增至4654.7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3.6%和6.9%,城乡收入倍差由2.69缩小到2.3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所有设区市都有了高等院校。校园安防工作全面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防建设实现“4个100%”。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建立覆盖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健康广西建设深入推进,人口政策不断优化。实现村村有卫生室、镇镇(乡)有卫生院、县县有二级公立医院、市市有三甲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妇幼健康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寿之乡”35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基本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不断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1139.8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43.4万套,惠及125万群众。改造农村危房21.47万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特别是疫情以来的三年,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困难挑战接踵而至,我们一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成绩来之极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和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广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从当前看,稳增长基础不够牢固,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工业稳产增效难度大,投资增长仍较乏力,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基层“三保”压力增大。从长远看,欠发达仍是最大区情,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综合实力较弱,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服务发展能力不够,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优质资源明显不足,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偏少。我们要咬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牢记发展是解决我区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狠抓产业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稳的基础上全力求进,以稳促进,以进保稳。要着力提高创新效能,深入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战略,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要充分激活改革开放动力活力,用改革解难题,以开放促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微观和宏观的关系,既实现当前的稳增长,又为今后发展打好根基、拓展空间、积蓄后劲。要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坚决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做好经济工作,推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我们必须坚守根本性的大原则、大道理,实事求是、把握规律、加强统筹、守正创新,从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2023年主要工作建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加力稳增长、提质量,加力增动能、谋创新,加力抓统筹、促协调,加力惠民生、增福祉,加力防风险、保安全,加快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根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减排降碳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确保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确定这些目标,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符合我区发展实际,既积极又稳妥,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在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付出更艰苦努力。我们要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加力提速,确保实现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振兴。咬住工业补短板、锻长板不放松,坚持“培新、育强、扶创、保畅”,抓项目扩增量、增投资强后劲。
促进工业投资提质扩量。开展制造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统筹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400亿元以上支持工业发展,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抓好增产增效、补链强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等三类项目各500个。开工建设中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华谊三期一阶段等项目。加快建设华友锂电二期等项目。竣工弗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一期等“双百双新”项目。深入推进“千企技改”。继续实施重点园区“115”工程,开展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完善园区效益考核体系,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建设“十有”园区。
锻造工业竞争新优势。依托骨干龙头企业,设立制造业技术创新引导基金,支持南宁南南铝加工价值链提升工程、柳州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玉林玉柴规模倍增工程,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沿海沿江优势,加快发展石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和材料产业。促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实壮大智能家电、现代造纸、高端绿色家居、糖业、柳州螺蛳粉、六堡茶等轻工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信创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糖业等领域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壮大数字广西、北投信创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加大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力度,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各60家以上。
培育壮大工业企业。以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为引领,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培育龙头企业20家、链主企业30家、百亿元产值企业5家。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三个一”工程,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培育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总数突破万家。
保障工业稳畅运行。强化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企业,优化工业特派员服务,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分析,靠前协调解决产业链堵点卡点等困难问题。抓好能源电力保供,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强“铁公水机”运输调度,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工业振兴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好、必须打赢的战略主动仗,我们要坚定信心、持续加力,闯出工业发展新天地!
(二)强化发展创新支撑,着力推进科教振兴。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经费直接用于科研攻关项目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尖锋”行动,聚焦7大领域实施100项以上攻关项目,力争突破8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自治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
深化产教科融合发展。强化区内高校院所、职业院校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分类支持高水平学科发展,完善南宁教育园区、桂林高校集聚区配套设施。推进科研院所“一流强院强所”建设。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健全科技伦理制度。建设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技能广西行动”,启动整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试点。深化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打造“留学广西”品牌。支持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改示范行动扩面提质,着力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区内外联合研发、科技服务、创新联合体等平台20个以上,新增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15家、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5865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9日
下一篇 2023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