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篇)x大心得体会素材汇编,含党课素材、专家学者解读文章

二十大心得体会素材汇编,含党课素材、专家学者解读文章(29篇)
    目 录
    1.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荣卓:
    人民民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2.民建中央副主席,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东生: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中国民主自信更加坚定
    3.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美玲: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4.国防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宣言书动员令
    5.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董振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
    6.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曙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科学理论
    7.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韩振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8.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
    9.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0.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沈传亮: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11.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牢牢把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根本遵循
    12.吉方平:思想之旗,引领新的远征
    13.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 52
    14.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红英:奋力书写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篇章
    15.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握五个维度
    16.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17.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杨逸铮: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18.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姚选民:坚持胸怀天下推动理论创新
    19.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刘学: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新贡献
    20.永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军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崭新的面貌为打造开放内陆高地助力添彩
    21.路克利 曲政:党的二十大主题的深邃意蕴
    22.张掖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董才中: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从六个要点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
    24.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教授段妍: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25.西北工业大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孙绍勇: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26.王继凯: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7.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三个务必”:新时代的庄严告诫书和政治动员令
    28.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伟大时代激荡起踔厉奋发的澎湃春潮
    29.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佩惠:不断增强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人民民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陈荣卓
(2022年10月31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阐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机理、时代特征、价值旨归,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新时代的聚力表达,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
    一、我国的人民民主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从国家性质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句话充分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也不是“西式”民主的翻版,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处处彰显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光辉,体现出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
    ***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崭新的政权在世界东方诞生,亿万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摆脱了以往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地位,各民族人民实现了政治上的完全平等,开启了人民民主的新纪元,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目标,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擎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蓝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蕴含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换言之,正是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的人民民主才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既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真实反映,也是我党立党兴党强党之根本所在。
    二、我国的人民民主是由中国道路铺就的
    从发展道路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论断不仅明确了我们在第二个百年奋斗进程中坚持什么道路的问题,而且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鲜明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指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这是对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的最好诠释。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反映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就是 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以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这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的 所有主张皆体现人民意志,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成为国家意志,从而有效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其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在 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地位,能够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 利是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我们党只有紧紧团结人民,坚持发展为了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 能聚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磅礴伟力。最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党的二 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 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充分表明民主法治建设在国 家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法由民所立,法为民所用,以社会主义法治保 障人民根本利益,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概言之,坚持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胜法宝”,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三、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
    从人民民主的实践途径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进一步从不同角 度、不同方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 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来讲,就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 治立场始终贯穿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 民主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的过程,通过使个人摆脱外界关 系的束缚,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这正是对我国人民民主实践过程的生动 写照。
    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亿万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时代十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好诠释了“人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建立健全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用一系列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人民 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 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家依法确保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全方位、多层 次、宽渠道、全过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 权益是否落实到位关键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 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充分表明我国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台支持和保证人民真实、广泛、有效地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建设者、开拓者,是创造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根本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确保人民民主真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才能不断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回首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党也必将依靠人民开创新的伟业,走向新的辉煌。
    总而言之,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断丰富人民民主科学内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一定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中国民主自信更加坚定
民建中央副主席,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孙东生
(2022年10月26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发展,民主价值和内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贯通起来,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 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 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是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民主, 是人民诉求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民主,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 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反映人民的愿望,使人民民主的发展更加广泛、更加 充分、更加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体是全体中国人 民,特点和优势体现在广度、深度和效度上。这种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 民主模式,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
    从实施民主的深度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念到制度再到践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制度载体,以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形式,实现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目标。实践中,中国从“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 两个方面,保障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人民内部各阶层各群体进行充分协商,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实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使得人民的需求和愿景上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进程。
    从实施民主的广度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 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于民主的各环节、国家治理的各方面以及国家生 活的各领域。在环节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保证人民参与民主选举,通过民主 协商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也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 主监督,是“全链条”的民主。在实现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全体人民依法 管理国家各项事务,人民群众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有效参与国家政 治生活,各类人才通过公开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依照宪 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国家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是“全方 位”的民主。在范围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 态文明等诸多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覆盖”的民主。
    从实施民主的效度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既是民主模式的设计者、民主渠道的开拓者、民主手段的创新者,又是民主过程的实践者、民主权利的享受者、民主成果的受益者;坚持由人民选举,由人民协商,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就保障国家权力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各项民主权利;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保障人民从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国家治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二)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践行初 心使命,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 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各方 面。人民始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人民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
    从历史进程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民主矢志奋斗的伟大成果。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回顾一百多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主不懈奋斗,经历了争得民主、建构民主、发展民主、升华民主的百年辉煌历程。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争得人民民主。这一伟大胜利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基础,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根本政治和社会条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人民民主。这一伟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进步提供了不竭的制度动力,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人民民主。这一伟大变革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格局,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正确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升华人民民主。这一伟大壮举把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崭新局面。
    从理论意义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特质和内在优势。人民在国家 制度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能否居于中心地位,是判断民主性质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 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 众的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与人民群众商量。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 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全过程人民 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的丰富发展,是人类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 新高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 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从实践实效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政治的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中国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豆选”,到如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民主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体现,全国9600多万名党员从不同地区、民族、行业选举出两千多名代表参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央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80份调研报告,同时还组织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万条。报告既吸纳了党内的意见,也听取了党外的声音, 体现和反映人民的普遍声音、共同意志。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国国情不同,民主的模式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只有扎根本国土壤、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才最可靠、最管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内涵,提升了民主质量。
    (三)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从现在起,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 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不断自我发展完善的民主机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展 现持久的生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赋予源源不竭的制度活力。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最大优势,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这一优势和特点,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臻于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要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更好地转化 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坚持并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 保各族人民共同享有当家作主权利;巩固和坚持发展以村民自治制度、居民自 治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建设人人有 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民主价值和民主原则的实现,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始终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法律上保障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增进人民福祉。全体人民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时,群众意愿的表达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顺利实现。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李美玲
    (2022年11月2日)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道考题,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作出回答。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立大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成大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但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着其他政党不曾有的难题。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执政,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中国共产党只有应对好各种挑战和考验,才能实现长期执政的伟大政治目标。
    一、坚持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 设、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它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最大支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坚强的后盾。“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逻辑。所以,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发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14亿多人民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把发展这篇文章做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途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就在于中国共 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始终坚持全面从严 治党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因为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 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动力,决不能因为难, 就放松;决不能因为久,就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尤其要坚持自我革 命,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腐败最容易颠覆政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 革命。必须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以伟大的自我革命 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宣言书动员令
    国防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2年11月1日)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 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以大纵深概括伟大成就、大视角宏览伟大变革、大格局擘画伟大复兴,凝结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厚重答卷,是团结动员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 宣言和行动纲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宣示旗帜和道路的政治宣言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强国复兴需 要光辉的旗帜来引领,需要正确的道路来通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 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大会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表明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一步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 进。大会报告还明确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 牢把握的一条重大原则。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伟大旗帜,也是“必由之路”。旗帜在前方指引,引领和保 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的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需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越是走得稳、走得好,敌对势力就越是不甘心,越会想 方设法设陷阱、搞破坏。我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离世界舞台中心越近、 离民族复兴的目标越近,遇到的阻力和压力也越大。一切守成的、反动的力量, 都不乐意看到中国的“一跃而起”,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阻遏和牵绊我们。他们 “劝服”中国的一个伎俩,就是开出“药方”来改变我们的旗帜和道路,企图 让我们自己犯颠覆性错误;他们“压服”中国的行径,就是不遗余力、不择手 段、不计后果地遏制打压,妄图逼迫我们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 从而迟滞甚至阻断中国人民强国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 定,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 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的确立,是着眼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还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造,强调中国式现代 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创 造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还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 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 大原则。这些都是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只要我们继 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实践中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好党的创新理论,就一定能不断趋近强国复兴的宏 伟目标。
    二、引领传承和发展的思想旗帜
    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党的二十大明确将“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思想主要内容的一脉相承保证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稳定,同时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还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系统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这些都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强国复兴需要伟大舵手指引航向,需要思想武器破解难题。十九大以来的5 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十八大以来的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根本上靠的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强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党的历史是 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有力昭示并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新的飞跃。10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 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 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我们要正确回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 求,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恩格斯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 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爬坡过坎,越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当前,霸权国家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兴风作浪,世界范围内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中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用“两个确立”立起“定海神针”,让整个中国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奋进新征程中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三、贯通本来和未来的宏大蓝图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面向未来才能传承本来。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 初心使命、革命本色等意味着本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未来。一个伟大的政党,必须做到“知所从来,思所将往, 方明所去”。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越是长期执政,就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 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党的二十大把本来和未来贯通起来,既通过 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的战略部署确保我们党始终不忘本来,又通过伟大社会革命 的战略部署引领党和人民创造美好未来。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 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 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标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革命者的本真身份。党的二十 大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纳入大会主题,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党的 二十大还提出“三个务必”,第一条就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 把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浓缩为“第二 个务必”。新时代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到“三个务必”,才能永葆革命者的 本色,始终保持不忘本来的政治清醒。大会报告还专门用一个部分部署“坚定 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确保党永远 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党的二十大报告用更大的篇幅对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作出浓墨重彩的战略擘画。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到“加 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到“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等等,强国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铺展。在实际工作中描绘好这些蓝图,我们就能制胜未来、赢得未来。
    要清醒地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同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革命凝聚强大动能;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社会革命提供思想引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社会革命铸就先锋力量。我们还要以社会革命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善于从社会危机中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统筹“应变”和“开新”的行动纲领
    从“两个大局”的高度来审视,党的二十大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 速演进的时代条件下谋划推进强国复兴的战略擘画和政治动员。大会报告指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其中的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本质上是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变。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 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毋庸置疑,党的 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都是我们党直面世界大变局,着眼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彰显了 我们党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卓越智慧。
    大变局下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兴风作浪,党的二十大对强国复兴的战略擘画彰显了坚持把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作为风雨袭来时最坚实靠山的政治定力。报告中党的领导贯穿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各个方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如同一根红线贯穿报告全篇。大变局下稳定性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党的二十大对强国复兴的战略擘画彰显了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的战略睿智。在发展的战略目标上,强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为了超越谁、取代谁,而是一场与自己的赛跑。在发展的路径选择上,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准确研判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以及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并据此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形成我国发展独有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大变局下发展和安全不可偏废,党的二十大对强国复兴的战略擘画彰显了“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深远考量。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通过发展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善于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作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策部署,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就能做到“应变”和“开新” 的统一,既能科学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同时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董振华
    (2022年10月29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伟大的中国人民苦苦追寻、不懈探索、接续奋斗。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这一科学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
    一、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按照唯物辩证法,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不能 用普遍性排斥特殊性,也不能用特殊性排斥普遍性,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全过 程之中。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 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在分析二者辩证关系后强调,这是“关于 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人类社会发展具 有普遍的规律性,同时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所处历史方位、 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发展的具体形式和具体道路又具有多样性。
    现代化是发轫于西方的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更加丰 富的现代化经验,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对于现代化建设就具有 永恒的真理价值和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性。作为人类现代化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西方现代化的经验蕴含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可以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 非常重要的经验借鉴。然而,这些经验都是别人的经验或者是过去的经验,都 是有一定的具体条件和历史条件的经验,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客观形 势和条件的变化,过去的经验也可能随之失去其适用性。别人的经验对我们不 一定有效,过去的经验对现在也不一定有效,现在有效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将来 还仍然有效。一旦把过去的经验或者别人的经验模式化,不顾具体条件不同而 一味地照抄照搬,就必然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如果不顾条件的差异,盲目照搬别人经验,就很有可能使自己的事业陷入歧途。所以说,西方现代化模式并不是解决所有民族和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普遍有效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可以照葫芦画瓢就能真正管用的,搞不好往往会画虎不成反类犬,酿成现代化建设失败的深刻教训。
    何况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反而危机重重、甚至积重难返。正如马克思早就向我们揭示的,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扩张的过程不仅是各种矛盾和困境丛生的过程,也是逐渐丧失其生命力的过程。肇始于西方的、资本主导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引发了环境问题,失落了精神家园。由于受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西方的现代化在工具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普遍的幸福,反而带来各种各样的陷阱、各种各样的赤字,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虚无主义。
    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从现代化道路的生成规律来看,虽然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谋求现代化的征程中存在着共性的一面, 但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存在着诸多差异,在道路选择上也必定存在诸多差异。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二、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了光明大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 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 坚持问题导向,成功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破解了 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 历史性变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的新道路,创造了 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开辟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让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事实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造福全体中国人民,而且对促进地区繁荣、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坚持自信自立,独立自主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 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发展 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参考,也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 真务实,始终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找到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通过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 很多方面取得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发展才取得的成就。实践充分证明, 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党和人民的事业才 能有底气、有力量、有保障。
    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与协调推进了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社会主义现代化 绝不是片面发展的现代化,而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 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我们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进程中, 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注重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 应,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政治民主制度基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坚持胸怀天下,遵循合作共赢的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 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自古就崇尚和 平、反对战争,主张各国家、各民族和睦共处,一方面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 础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合作共赢。中国从不主张非此即彼 的零和博弈思维,始终倡导兼容并蓄的理念,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携起手来共同 应对全球挑战,希望通过汇聚大家的力量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三、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坚持自信自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踔厉前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和固步自封,走自己的路不是排斥其他道路,正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 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 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既不意味着消灭文 明的差异性,也不意味着抗拒其他文明的成果。任何一种文明中总有其有益之 处,总有其值得别人借鉴之处。任何一种文明,也不可能囊括人类的全部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总会有其不足之处。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 极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思考其他文明与自身文明的关系,寻找文明 交汇的契合点,将这些有益成果吸收进自身文明中来,最终达到为我所用的目 的。
    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化实践。***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正是开放性理论的典型代表,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新征程上,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永葆正确前进方向,最终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科学理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曙光
    (2022年10月31日)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就是一部党的理论创新创造史。理论创新既可以是渐进性的理论升华,也可以是突破性的理论飞跃。理论飞跃是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目前阶段发展的最新成果、思想高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一、催生“新的飞跃”的物质动因
    “理论飞跃”是表征思想与时代关系的核心范畴,理论飞跃的原因只能从现实生活过程去寻找。时代是思想之母,“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哲学是思想所把握到的它的时代,“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思想, 理论也不会无缘无故飞跃。思想总是与时代发生关系,离开了特定的时代去想象某种思想是不合逻辑的,离开现实的物质动因去断论理论飞跃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需要划时代的思想体系而且一定能够产生划时代的思想体系的时代,这是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而且一定能够实现新的飞跃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方位的历史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世界大变局的历史性展开,前所未有地打开了理论创新创造的历史空间,前所未有地激发我们“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这是催生“新的飞跃”的物质动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呼唤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历史的进程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 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中国整体上已经进 入“发展起来以后时期”,开启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征程,需要新思想解
    
    决新矛盾,指引新征程。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新思想引领大变局。世界大变局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整体性动向,是世界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就其表面来说,世界大变局表现为世界经济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全球治理由西方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深入推进。就其本质维度来说,世界大变局标志着西方中心论的破产。中国的和平发展在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西方中心论横行世界数百年后第一次面临真正的挑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引领世界大变局贡献了中国智慧。
    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的“赶考”,呼唤新思想锻造强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执政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新的“赶考”。从党情来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摆在全党面前。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如何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迫切需要党的创新理论指导。
    二、判断“新的飞跃”的关键标识
    “理论飞跃”既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无影无踪的,总是通过某些关键性的理论标识和划时代的思想体系呈现出来。新时代,理论课题的新拓展、核心内容的新概括、理论体系的新建构,是判断“新的飞跃”的关键标识。
    时代课题有新的深化。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时代课题中产生,在时代课题的更新升级中丰富发展。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所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不同的。党的十八大以 来,***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核心内容有新的概括。核心内容是支撑起理论大厦的四梁八柱。随着时代课题的扩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将随之深化拓
    
    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核心内容的新概括, 是这一思想实现新的飞跃的重要支撑。
    理论体系有新的建构。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三、标注“新的飞跃”的理论坐标
    把握“理论飞跃”,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锚定坐标系。所谓理论坐标,意指 标注某一理论在思想史上所到达的位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 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几个范 畴和命题标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标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史上的理论坐标,也是我们定位“新的飞跃”的重要依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 因其直面中国问题和当今时代课题,而具有了“当代性”“中国性”;因其内在贯穿的“魂脉”与经典作家一脉相承,而归属于马克思主义,非别的什么主义。这几条“魂脉”是: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囿于本本,不迷信西方,不盲从经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高扬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以“世纪” 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理论地位、历史地位特别是世界地位的政治判定。其理由在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对象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实践样本——中国样本,这一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主干形态,这一思想的世界意义在于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放眼二十一世纪思想星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目前阶段发展的最新成果、思想高峰,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引领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却在中国长成参天大树,这决不是偶然的,恰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是融通的,恰是因为“中国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恰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源头活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融通汇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中华文化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有了更为厚重的历史底蕴、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没有中华文化的沃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境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从狭义来理解,这里所说的“中国精神”有特定的指向,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这些精神元素、传承了这些精神基因,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精神感召力。从广义来理解,这里所说的“中国精神”意指当代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源于经典论断—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语境中,“精神”与“思维”“思想”这些概念常常是通用的。“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意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当代中国思想的精华和集大成,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思想感召力。
    四、检验“新的飞跃”的首要标准
    “理论飞跃”的检验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理论的真理性标准来自于实践,理论飞跃的标准也只能来自于实践,实践具有最高的权威。理论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解释世界的能力,更取决于改造世界的能力。“理论飞跃”的背后是实践的飞跃。离开现实生活过程的理论飞跃是漂浮无根
    
    的。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是检验“新的飞跃”的最高标准。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理论飞跃不是通过“‘震撼世界’的词句”来
    证明,也不是通过理论逻辑的自洽自证来证明,归根结底体现在实践的伟大飞跃上。具体来说,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关键在于这一思想指引我们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一思想指引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关键在于这一理论指引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 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 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 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 变革,归根结底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满足了这个时代的 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关键在于这一思想指引我们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成就,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的几次“伟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几次“理论飞跃”是高度契合的,不存在脱离理论指导的纯粹的实践飞跃,也不存在脱离实践支撑的纯粹的理论飞跃。理论飞跃和实践飞跃高度统一,绝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五、推动“新的飞跃”的核心力量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是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党的领袖是推动理论飞跃的决定性因素。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对待以党的领袖名字命
    
    名党的创新理论,革命导师恩格斯为我们作出了光辉榜样。众所周知,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恩格斯反复强调马克思是“天才”“第一小提琴手”,而自己不过是“能手”“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多次申述,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马克思主义“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总书记的名字命名,正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 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 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 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 献。***总书记坚定的政治信仰、朴素的人民情怀,为这一思想注入了强大 的精神基因;***总书记丰厚的文化积淀、坚实的哲学素养,为这一思想奠 定了深厚的学术底蕴;***总书记长期的艰苦磨砺、扎实的从政历练,为这 一思想积累了充足的实践养分;***总书记非凡的政治胆略、高超的政治智 慧,为这一思想开辟了宏大的视野格局。这一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凝结了党和 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总书记是推动这一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核心力量。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 韩振峰
    (2022年11月2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总书记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囯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实践没有止 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 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理 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
    史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 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 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丰富 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 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 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
    
    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两个结合”是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其次,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就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再次,这是由中国具体实际
    
    的发展要求所决定。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要素十分复杂的国度里搞革命、建设 和改革,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从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回答和解决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囯、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下焕发出蓬勃生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新时代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强调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强调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
    
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强调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强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并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强调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6154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