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安全类理论文稿汇编(14篇)

2023年国家安全类理论文稿汇编
(14篇)
目录

1.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2
2.朝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奋勇前进 9
3.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 20
4.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27
5.聚焦备战打仗 优化人才供给 35
6.凝心聚力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39
7.强化任务规划中大数据的应用 47
8.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55
9.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58
10.如何实现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 65
11.书写政治建军的时代华章 72
12.为了和平走向世界 80
13.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83
14.找准认知域作战关键靶标 88

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内容提要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城市安全治理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从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战略部署。城市安全治理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全面学习***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城市安全治理,在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推进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更好维护城市安全有序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助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
    ***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当前,城市安全新旧风险交织叠加,安全风险防范压力加大。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要从源头上做好辨识、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的工作。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等规定,不断完善城市安全评价相关标准,解决好“评什么”“怎么评”等问题。这既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维护城市安全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城市安全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时无刻不在运转。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和产业形态、就业格局等的多样化多元化,影响城市安全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总书记指出:“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重大事故背后大都有一个复杂的生成过程,诱发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评价城市安全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从过程、结果、手段等多角度展开。事故数字是一个结果标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监管执法、救援能力建设等则是过程标尺。这些过程标尺可以衡量出城市防范和控制事故的安全治理水平,需要纳入城市安全评价之中。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不仅需要合理设计城市安全评价的各项指标,增强城市安全评价的多样性、可行性,还应推动城市安全评价的系统化、科学化,更好助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强化城市安全保障
    ***总书记指出:“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需要从城市安全治理中最基础的环节做起、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不断强化城市安全保障。
    夯实基层基础。***总书记指出:“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维护城市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市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提高公共安全体系精细化水平,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安全治理。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推动基层一线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确保责任落实无空档、监督管理无盲区。
    完善安全法规。现代社会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城市安全面临多重考验,这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坚持以***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安全生产、突发重大疫情救治等领域,聚焦有效解决影响城市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完善保障城市安全的相关法律,加强体现安全生产区域特点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安全法治体系。
    加强科技运用。城市安全治理要以现代化的安全技术为支撑和保障。要积极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提高安全自动监测和防控能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与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防控、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术和产品。推动形成可靠高效的安全技术保障,以科技手段促进城市安全治理用最短时间、花最小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最佳的综合效益。
    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
    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最终要体现到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上。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以创新为引领,坚持系统治理,促进整体安全,切实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进治理创新。***总书记指出:“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城市安全治理的繁重工作任务,我们要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不断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必须加强治理创新。要立足城市安全治理和事故预防实际,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关键要素,不断推进安全理念创新。加快提升安全监控能力,推动城市安全治理系统化、智能化,实现安全监管手段创新。创新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推动安全生产领域内综合执法,提高城市安全监管执法实效。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积“小创新”为“大创新”。
    坚持系统治理。坚持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是认识复杂事物、解决复杂矛盾的客观需要。城市安全治理是由多领域、多环节、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城市系统的安全运行。要坚持系统治理,做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和把握城市安全治理问题。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独立、地方割裂的旧观念旧框架,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既抓住城市安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风险精准施策,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形成共同维护城市安全的合力。
    维护整体安全。城市安全是大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安全,贯穿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维护城市整体安全。在城市安全治理中统筹考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提升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安全监管能力,聚焦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严格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等相关主体的安全责任,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朝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奋勇前进

    编者按
    十年强军之路踔厉奋发,十年强军成就彪炳史册。新时代,***强军思想深入军心、落地生根,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在党的二十大后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对这一思想进一步作出系统阐发,深化了我们党对军事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律性认识,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建军治军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强军思想,不断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把强军事业更好推向前进。从今天起,我们陆续刊发深入学习贯彻***强军思想系列理论文章,供读者学习参考。
    ***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十一个明确”的新概括。其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人民军队朝着什么目标奋进、建成什么样子的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为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了目标指引。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蓝图擘画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进入新时代,习主席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并不断充实完善,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行。
    充分展示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战略支撑的深远考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经过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科技革命对军事革命驱动作用愈发凸显,机遇难得同时也挑战严峻。党的十八大开启强国强军新征程,国防和军队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习主席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目标下运筹、植根于强军实践考量而对我军建设目标作出的新概括新定位,顺应了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的深刻变化,反映了新时代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军事能力的迫切要求,对强军胜战的现实呼唤。
    鲜明立起了强大军队、胜战之师的崭新样子。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在融通历史与未来、世界与中国的坐标系中,描绘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应有的样子,体现了坚持党的建军原则、我军根本职能、特有政治优势的高度统一。习主席指出,“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军都必须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必须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这三条抓住了建军治军的要害,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队生死存亡。
    清晰勾勒出强军兴军的目标图、路线图。习主席把强军兴军融入强国复兴大局,谋篇布局2027、前瞻运筹2035、深远经略2050,每个时间节点,都是前行的路标、奋进的坐标,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明了“过河”的“桥”和“船”,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关系我军建设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就是在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这“四个现代化”明确了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表明我们党对军事力量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就是建成同我国强国地位相称、能够全面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军队,要求我军始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正义力量,能与世界强国军队比肩匹敌,充分体现了强国对强军的战略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决心气魄。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丰富拓展了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时代内涵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党的历史使命、国家战略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的有机统一,确保了我军现代化进程的有序衔接,标定了未来五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意蕴深远。
    着眼的是我国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阻力增大、风险增多的特殊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以强军支撑强国。军事手段始终是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的保底手段,以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牵引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把军事这一手搞过硬,才能做到平时稳控局势、战时决战决胜,兜住国家安全的底。起跑决定后程,开局决定全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十分紧要的一步,只有走好这一步,跑出竞争发展的加速度,以更优策略、更高效益、更快速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奠定更为扎实的前进基础。
    根本指向是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蕴含着鲜明的政治指向、战略指向、实战指向,最终都要落到全面提高打赢能力上来。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不断赋予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新的内涵,夺取未来战场主动权。坚持非对称制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敌人怕什么就重点发展什么,壮大战略力量,加重战略砝码,提高有效慑敌制敌的军事实力。构建顺畅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完善指挥运行机制,发展先进指挥手段,提高指挥效能。全面展开军事智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加快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推进新型作战力量以“主力”“主角”融入作战体系,加快先进战斗力有效供给。加快实现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统筹提高战的能力、建的质量、备的水平,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确保部队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实现路径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近年来,智能化正在成为继机械化、信息化之后,推动军事力量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化军事体系,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谁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把握先机,谁就能更好地掌握战争主动。经过长期努力,我军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尚未完成,智能化建设刚刚起步。我们只有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智能化为方向,通过推进以智能科技为主导因素的跨领域融合创新,加快实现由“三化”梯次发展向融合并进、由点状积累向体系突破转变,在推进智能化进程中发展高度发达的机械化和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在起步阶段就抢占先机,争取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才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转型升级。
    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奋力开创强军兴军事业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决心意志,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这些战略部署,必须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在铸牢军魂、练兵备战、提质增效、正风肃纪反腐上下功夫,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强固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命根子。开创强军兴军事业新局面,首先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军队必须把党指挥枪这个命根子紧抓不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深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突出学好***强军思想,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健全人民军队党的组织体系,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军队打赢能力。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要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搞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不断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开发出更多高敌一筹的斗争策略和有效战法。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推动练兵备战往深里走、往实里落,锻造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紧跟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形势发展,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有效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要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加快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突出抓好战略能力建设等方面重点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质量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后勤,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完善军事力量结构编成,体系优化军事政策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改进战略管理,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系,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整合和运用好国家整体实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汇聚奋进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永葆政治本色。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克敌制胜的法宝。要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永葆老红军的政治本色。深入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推进政治整训常态化制度化。狠抓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局面,确保枪杆子永不生锈、永不变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行动作无声的命令,以身教作执行的榜样,严自律、守底线,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部队风气带好。

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紧紧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面向未来战争,军队院校要始终坚持为战抓教理念,把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军事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切实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
    把握实战牵引规律,树立“以战领教”理念
    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是军队院校的根本职责所在。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要弄清楚打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精准对接未来战场需求侧,用实战引领教学,用战场牵引课堂。
    紧盯作战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遵照“作战使命任务—多样作战能力—院校教学训练”的链路,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按照作战任务设置教学课程,按照能力生成设计教学步骤,按照实战要求确立教学标准,突出培养学员基于体系的作战意识、融入联合的知识结构、面向未来的科技素养,确保毕业学员到岗即胜任。
    紧盯战争之变区分教学重点。从全军重大军事演训活动以及近期局部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探析现代军事人才能力需求的规律,科学制订各类人才培养的教学重点,将适应未来战争的教学内容突出出来,切实把战场急需、部队所盼的内容讲好教透。
    紧盯作战效果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战教耦合,将院校课堂打造成特殊训练场。结合各班次实际,对标“平台、系统、体系”训练要求,改造升级教学方式。加大想定作业、现地教学、指挥对抗、综合演练、仿真试验等课程比重,强化实兵实装实弹实操作业,使教学更加贴合部队任务实际,着力提升课堂教学向实战能力的实际转化率。
    把握战教耦合规律,创设“谋战务教”内容
    教学内容支撑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素质,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聚焦作战训练和岗位能力需求,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创新。
    聚焦使命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按照为战育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就必须用战斗力标准全面审视课程内容,对不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内容及时更新,对军地通用的内容进行迭代升级,对需要填补空白的课程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真正使教学内容适时适应使命任务需要。
    聚焦制胜机理充实教学内容。紧盯专业领域使命任务,聚焦未来战争制胜机理,优化教学内容,把作战指挥教学的重心进一步突出出来,把学知识、学文化与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把部队作战条令、训练大纲与院校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统一起来,有效解决“两个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使课堂与部队对接、考场与战场对接。
    聚焦强敌对手拓展教学内容。面对现实与潜在威胁,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对手,就难以把握对手之变,未来作战也就难有胜算。要清醒地看到风险挑战,清醒地看到现实差距,按照瞄准前沿、聚焦实战、贴近部队的思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将未来作战新理论、武器装备新技术、作战训练新方法等成果编入教材进入课堂,始终保持教学内容常态“保鲜”。
    把握战教一致规律,拓展“为战抓教”方式
    军队院校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效。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关键是要做到组训模式与部队作战训练方式对接,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切实做到“战争怎么打、课堂就怎么教”。
    加强实战问题研究。保持敏锐的军事嗅觉,紧盯全球热点,追踪局部战争实践,创造条件及时跟踪世界军事行动主要战场、关键行动,归纳总结其中的经验启示,为部队备战打仗提供新思路,不断探寻打赢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对军事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校准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向和模式。
    加强作战实验论证。发挥院校人才智力集聚优势,建好用足作战实验平台和模拟训练条件,支撑作战概念开发、作战行动论证、作战效能评估、作战需求研究等前瞻性验证和设计,通过作战实验模拟推演敌我对抗,验证战法、创新战法,推动军事理论创新,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加强实战教学探索。创新训战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改革课堂组训模式入手,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着眼岗位任职需求,全面加强与部队联合组训力度;紧盯学员第一任职岗位,强化岗位预实践,探索带战术背景、教学想定的融合式实践性教学训练模式,全面提升训练场还原度,确保学员通过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的深研精练,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强化课堂直通战场的实践教学。
    把握教兵练战规律,打造“晓战善教”师资
    军校教员是军队院校办学育人的支柱,让每个教员知晓打仗、深谙教法是推进课堂通向战场的重要保证。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把打造知战善教的教员队伍、形成一批晓战名师作为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
    坚持知战为先。树立“名师必晓于实战”的理念,将通晓作战理论、熟知作战样式、掌握作战需求、了解前沿技术作为教员队伍基本素质要求,引导教员掌握院校教学向部队战斗力生成转化的内在规律,努力成为善于拨开“战争迷雾”、熟悉现代战争特点、了解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掌握先进教育理念的打仗型名师。
    坚持研战为要。深入分析战争形态演变带来的人才需求之变,调整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向部队战备训练聚焦,引导教学团队、教员选择和标定为战学科和研战方向;加强科研联合攻关,聚焦学科专业探索新方向,围绕部队训练立项新课题,更加注重兵种作战、无人作战等创新团队建设,着力提高对部队训练贡献率。
    坚持教战为本。努力为教员创设更多更好的实践平台、渠道和机会,通过参与部队作战演训和技术服务,领受作战条令编修、战场环境建设等任务,促进专业理论与军事实践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模式创新能力,聚力破解技战融合问题,持续推进技术战术相融合、战术指挥一体化的教学训练模式,将院校教学有机嵌入演训活动,打造“一线教室”“战场课堂”。
    把握条件驱动规律,强化“研战促教”支撑
    教学条件建设关系到实战化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支撑条件上不去,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打折扣。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要着力强化教学条件建设,创设紧贴实战的环境氛围,进而锻造全面过硬的军事人才队伍。
    改进课堂教学条件。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升级运用,完善智能化作战教学条件,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广泛进入课堂教学,突出智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有机衔接,加快构建信息资源实时共享、教学训练动态感知、管理服务高效快捷的软硬件平台体系,推动教学训练革新。
    完善模拟训练条件。紧盯战场需求和部队装备建设发展方向,加大实战化训练环境条件建设投入,加强教学训练的信息化条件建设,突出战役战术模拟需求,坚持研制开发、整合改造、动态发展结合,建设功能齐全、具有专业特色实战化要求的模拟化训练系统,打造贴近战场、贴近部队的演训环境和软件设施,提高教学训练环境的科技含量。
    升级实兵演练条件。按照“仗怎么打,演练条件就怎么设”的要求,突出实战化要求,将地形条件、信息要素、战术素养、战备基础等纳入教学环境的构建范围内,按实战要求练指挥、练协同、练技能、练保障方法,实现“让学员走进战场,在教与学中学会打仗”的教学环境创设目标。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安全大局,对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强国强军伟大事业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主席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部署,擘画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一体推进的发展蓝图,我们必须从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加以深刻领悟。
    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大部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大力优化国家战略体系和提升国家战略能力,才能统筹应对外部威胁和内部隐患,有效融合各领域战略布局,科学整合各方面战略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力量,从而最大限度汇聚起国家战略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彰显宏阔的战略视野,饱含卓越的创新智慧,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谋划,是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重大部署。
    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战略设计。发展和安全始终是国家战略的永恒主题,二者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应对的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发展保安全,又以安全促发展。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既是从战略高度对发展和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体现了我们党在新发展阶段争取主动权、夺取新胜利的战略运筹。
    统一富国强军两大目标的科学决策。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当前,国家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密,现代战争集中体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的系统整合,谁就能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可以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这一深远考量和科学决策,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应对时代之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一贯追求,必将为强国强军伟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二
    善治者谋局,善谋者致远。习主席站在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对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了根本指导。我们要深刻领悟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掌握精髓要义,把握原则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一体推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根本的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一体推进。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国家改革和军队改革统筹衔接,加大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加强国家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必须从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发,正确处理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关系,大幅提升国家战略能力,并紧跟国家现代化进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共同跃升,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抓好重点突破。作为一个有机协同的战略系统,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涉及领域宽、范围广、内容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加以巩固提高。既要树立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强化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又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带动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发展。习主席强调要突出抓好科技协同创新、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国防科技工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国储备体系等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军地通用性、互补性强,融合潜力巨大,利国利军利民,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点领域、主攻方向,也是衡量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只要我们坚持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有效统合力量、统筹资源、统一行动,就一定能推动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相互促进、同步增长。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当前,在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上,依然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乏力、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矛盾问题,迫切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来处理解决。习主席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根本出路。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清除利益固化藩篱,大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破除一切不利于资源双向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持续创新完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体系,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供强劲动力、持久活力。
    坚持同心同德,汇聚奋进力量。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只有积极调动全党全国全军力量,以“一起”促“一体”,才能实现军地“一盘棋”,画好“同心圆”。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政治保障。要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不断增强军政军民向心凝聚力、团结奋进力。人民军队要践行根本宗旨,在圆满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支援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更好地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汇聚强大力量。
    三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担当、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以高度思想自觉凝聚意志。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既是兴国之举,也是强军之策。贯彻落实好习主席决策部署,要求我们重点领悟蕴含其中的价值导向和时代意义,科学把握内在规律,深化创新战略指导,把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为争取主动、实现超越的战略途径,不断将擘画的“目标图”、下达的“任务书”转化为强军打赢的“军令状”。
    以强烈担当精神锐意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也是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聚合国家整体资源打造军事力量体系。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只争朝夕、紧抓快干。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大力革故鼎新,既要敢于较真碰硬、直面困难,又要积极趟路子、辟新径,善于下先手棋、打主动仗,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以更优策略、更高效益、更快速度向前推进。
    以真抓实干作风勠力前行。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重大的战略工程,也是长期的艰巨任务。当前布局已定,重在抓好落实。我们要科学把握战略基点,秉持谋大局、思长远的发展理念,科学有效、切合实际地确定发展思路、制订工作举措,坚决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上来。要不断强化战略引领,强化重点突破,强化法治保障,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质量标准,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确保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把该执行的规划落地落实,把该承担的任务高标准完成,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应有贡献。

聚焦备战打仗 优化人才供给
——锚定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奋进⑧

    军人向战而生,人才为战而育。我军人才工作说到底是为战争准备人才。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跟战争形态演变趋势,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人才建设必须服从备战打仗第一需要。实践证明,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正在快速演进,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快吃慢、以明制盲、以远打近、以点瘫体等成为新的战争规则,这对聚焦备战打仗培养和使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决胜未来战争,关键在人才,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如果没有人才、人才不足或人才质量不高,是打不了胜仗的。
    任何时候人才方阵强了,底气就足、腰杆就硬,制衡强大对手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坚持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什么人才管用就建强什么队伍,人才培养重心聚焦能战,人才建设重点指向善战,人才选用标准突出胜战,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彻底扫除与备战打仗要求不符的和平积弊,不拘一格选贤任能,能战者留、善战者用、胜战者上蔚然成风,立起了标准导向,归正了育人重心。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未来5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使命如山,任重道远。这对我军人才建设提出全新要求,时间之紧、任务之重、挑战之大前所未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人才抓建必须只争朝夕。面对国际战略竞争新形势,面对战争形态演变新态势,面对强军事业发展新情况,我们只有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围绕备战急需,加大人才供给,全力跑出人才强军的加速度,才能确保我军人才能够驾驭现代战争、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昨天的战争背影不远,今天的战争面貌一新,明天的战争雏形已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今天的人才布局,决定着明天的人才格局、竞争态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机械化时代的人才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在能力结构需求上虽然有一定共性,但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我们必须围绕备战打仗确立人才工作目标,依据打仗标准检验人才工作成效,更好发挥人才对强军打赢的关键性作用,有效推动人才供给侧与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特别应加速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推动军事人员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关键领域人才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我们应准确把握军事职业特点和军事人才发展规律,聚焦备战打仗急需,研究破解制约我军人才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推进识才、聚才、育才、用才等各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实现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综合运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人才培养链路,创新教为战、研为战、练为战的育人模式。坚持按照打仗标准选人用人,把打仗能力作为人才选拔任用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要素,对那些一心钻打仗、谋打仗、练打仗的骨干人才重点培养和大胆使用,扎实做好军事斗争人才准备,牢固立起人才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
    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才制度政策的竞争。我们应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推进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体系优化,加强政策制度配套建设,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配置体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让人才建设“准星”始终对准打仗“靶心”。

凝心聚力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十一个明确”的新概括。其中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8235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