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党务论谈汇编(25篇)

2023年7月党务论谈汇编(25篇)
目录

1.“点上发力”让流动党员管理“面面俱到” 3
2.“起承转合”让党员教育“有滋有味” 6
3.“三大套餐”让“三会一课”“走心入味” 10
4.“万有引力”牵引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13
5.把握“三性”上党课 烹出“色香味”佳肴 16
6.党课教育当“火”“爆”起来 19
7.党员教育要聚焦“需求导向” 22
8.给党课来一场“供给侧”改革 25
9.坚持问题导向:写好组织生活会“全篇文章” 28
10.建好党员教育这座“大厦” 32
11.解锁谈心谈话的“三重属性” 35
12.精烹“超燃套餐”拉满主题党日“热力值” 37
13.拉动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进度条” 39
14.烈日炎炎 党员教育有“良”方 41
15.民主生活会务必“箭无虚发” 44
16.念好“三字经”推动“三会一课”提质增效 46
17.农村党员教育要多些“定制套餐” 48
18.谈心谈话要坚持“心”导向 51
19.谈心谈话铸就“钢铁意识” 53
20.以“磁铁效应”激发“三会一课”新活力 56
21.以“制玉之道”打造精品党员电教片 58
22.用“心”把握谈心谈话“前中后”全流程 61
23.用好“连环招”力破党员教育之“困” 63
24.主题党日要“深”“实”“动”起来 66
25.抓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要精准 68

“点上发力”让流动党员管理“面面俱到”

    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紧迫任务。为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掉线”,各级基层党组织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实际,抓好摸底排查“支撑点”、强化教育引导“牵引点”、找准作用发挥“着重点”,“点上发力”推动流动党员管理“面面俱到”,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
    抓好摸底排查“支撑点”,建立信息动态“数据库”,确保流动党员“身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事先做好充足准备,才能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做好流动党员管理的前提是心中有数,台上有账,哪些人在流动、流向哪里、流向地区的党组织情况等基本信息就像考试的课本,只有实现流动党员情况清、底数明,才能答好流动党员管理的“基础题”。各级基层党组织要通过采取入户走访、电话排查等方式,结合智慧党群服务线上平台,摸清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流动时间、流出地点、流出单位党组织类别、流出地名称、党费缴纳情况、联系方式等,精准统计、不落一人,形成信息准确、实时更新的流动党员台账,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党员不管流出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能覆盖到哪里,使流动党员都能够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增进党员对家乡情况的了解,重大事项随时沟通,实现双向互动。
    强化教育引导“牵引点”,搭建深入传达“大讲堂”,确保流动党员“心到”。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尤其是在外务工的年轻流动党员,学习地点和时间难固定,在理论学习上容易“松懈”。各级基层党组织要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采取不定时推送学习资料、按时思想汇报、定时集中“补课”的方式,搭建起时时在线的“空中课堂”,确保流动党员教育不掉线、不脱节。建立起结对帮扶制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鼓励在职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互联定期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解决困难,了解流动党员日常思想状况,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打造“在线学习阵地”“线上互动云平台”,为流动党员进行基础知识、劳动技能、社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提升流动党员归属感、责任感,防止出现流动党员“失联”现象。
    找准作用发挥“着重点”,激发干事创业“锋力量”,确保流动党员“行到”。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流动党员的特长所在,鼓励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流动党员当好宣传员、联络员和带头人。灵活组织管理方式,可以按工作、行业等相近要素成立党小组,通过在流动党员中挑选优秀人员担任组长的方式来充实基层治理队伍,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开展党日活动、教育学习、党费缴纳等工作,确保组织管理有实效党员活动有保障。针对流动党员从业面广、流动性强等显著特点,鼓励引导流动党员争当家乡形象的“宣传员”、致富就业的“引领员”、联系群众的“服务员”、切实把流动党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服务优势,激活流动党员“红色引擎”。

“起承转合”让党员教育“有滋有味”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完善党员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工作,发挥着培基铸魂的作用,党员教育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道“命题作文”,需用好“起承转合”的行文技巧,起于“学思互动”、承继“清正党性”、转向“推陈出新”、合于“建立新功”,聚焦问题与需求的导向,让党员教育“有滋有味”。
    “起”于学思互动,以“学理论、悟原理”为基调,学深悟透为党员教育“本味”上添“苦味”。A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完备、用词精准、见解深刻、底蕴深厚,是党员干部实践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远征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制胜法宝”。各级党组织要想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掌握理论精髓,需以不怕“吃苦”的精神,走出“办公室”,以“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网络投票”等方式摸准党员干部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针对党员干部的具体需求进行“一类一策”的教育培训定制,引领党员干部以“不怕吃苦”的精神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党的政策方针等必学内容学深悟透,让党员干部在醇香理论的“本味”和“学思互动”的“苦味”中提升理论涵养。
    “承”继清正党性,以“听党话、跟党走”为方向,严抓严管为党员教育“党味”上添“辣味”。回首卷帙浩繁的百年党史,我们党风雨兼程、筚路蓝缕,观大势、谋发展、化风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下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历经风雨洗礼始终毫不褪色的就是“清正党性”。党员教育是为党员干部厚植“清正党性”的“摇篮”,各级党组织要将“清正廉洁”的种子植入党员干部心中,就要以“严抓严管”为原则,将“严管”与“厚爱”结合,在党员干部耳畔“长鸣警笛”,从思想上为党员干部正本清源,引领党员干部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筑牢思想防线,守住纪律底线,在党员教育的“清正党味”上增添“监管辣味”,锻造一支“两袖清风”的先锋队伍。
    “转”向推陈出新,以“线上宣、线下做”为形式,创新载体为党员教育“土味”上添“鲜味”。“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党员教育不能“老调重弹”,要“旧瓶装新酒”,让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各级党组织要不断丰富理论传播的载体,打造“微党课”“云课堂”“微宣讲”等线上理论阵地,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将“固定课堂”变为“流动课堂”,打造线下宣讲模式,要针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心理接受特点,精选素材,将“历史与人文”“案例与时效”“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书记讲党课”讲出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专家讲技术”讲出人们信服的“数据支撑”、“干部讲政策”讲出大家熟知的“典型案例”,把“精华理论”“精辟论断”讲出“土味”和“鲜味”,让党员干部能够听得懂、听得进,触及思想、触及灵魂,才能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合”于建立新功,以“察民情、解民忧”为宗旨,服务人民为党员教育“农味”上添“香味”。“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做”上。要想党员教育工作见真章、出实效,各级党组织必须答好“学”与“做”之间的“转话题”。各级党组织要突出“党建引领”的作用,聚焦“民生需求”,积极为党员干部搭建“实践舞台”,引领党员干部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企业生产一线、产业培育一线,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学习技术、增强实践能力,让他们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与人民群众的“亲密互动”中汲取“服务人民”的智慧。要在实践中对党员干部进行“听其言观其行”和“观其行察其效”,定期对其进行“效能考核”,强化实“党员联户”“党员量化积分”等机制,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将党员教育落到实处。

“三大套餐”让“三会一课”“走心入味”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完善党员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三会一课”作为党内基本组织制度,发挥着党员教育主渠道作用,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形势下,各基层党支部要创新形式、丰富内涵,通过打造思想淬炼“标准套餐”、特色实用“营养套餐”、结果运用“提神套餐”等“三大套餐”,真正让“三会一课”发挥党员教育主渠道作用。
    精烹思想淬炼“标准套餐”,让“三会一课”党味更纯。“三会一课”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各级党组织在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时,在政治属性上要突出“党味”。“三会一课”是党员进行思想淬炼的“必修课”,要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战略和创新理论作为“三会一课”的根本,把好党性关口,确保“三会”开得实、党课讲得好。要加深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创新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补钙”“充电”中牢记党员初心和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做细特色实用“营养套餐”,让“三会一课”趣味更浓。紧跟新时代新要求,通过探索新方法、新举措,让传统的“三会一课”鲜活起来。要根据组织要求、事业需要,让“三会一课”贴合“受众口味”,根据行业特点、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等差别,注重按需授课、分类讲课,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要创新讲授方式,引导党员从“课桌后”走向“讲台前”,变“念文件”为“趣味学”、变支部书记的“独角戏”为广大党员讲的“群英汇”,让广大党员有更多的“参与感”。同时,要掌握学员想听的热点、难点、焦点,拟定切合实际的“三会一课”主题,给予针对性的“解题思路”,提升“三会一课”趣味,让党员听得津津有味,学有所获。
    突出结果运用“提神套餐”,让“三会一课”辣味更足。要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的督促、检查,不仅“听其言观其行”,还要“观其行察其效”。对无故不参加的党员经常拉出来“晒一晒”,让其“红脸出汗”,并作为年底党员评先选优、民主评议党员的依据,在从严治党和落实民主集中制中提升“三会一课”质效。同时,要坚持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终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并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进“三会一课”智能考评,由年终一次性考核评价向日常考核评价转变,由软件资料考核评价向效能考核评价转变,真正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万有引力”牵引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时代里,伴随着社会人员广泛而密集的流动,而各地区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去向难掌握、教育难引导、活动难组织”等党员队伍的建设难题,就好比游离的物体一样飘忽不定,因此各地区当运用“万有引力”做牵引,让流动党员始终与组织保持着相互的引力,无论走得多远、扎根何处,都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真正让流动党员变成一面面“流动的红旗”、化为最硬核的流动资源。
    “思想引力”导航“高飞的风筝”,徜徉世界仍不忘“志向所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政教育一直发挥着固本培元、凝心聚力、赋能提神的重要作用,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主题”,亦是建设干部队伍的“思想利器”。犹记得各地区的流动党员收到党组织寄来“红色家书”的喜悦和感动,从内涵丰富的“理论套餐”到力透纸背的“学习箴言”,他们细细翻阅如“珍宝”怀抱于怀,他们深深品读如“甘泉”沁润于心。各地区当善用“思想引力”导航“高飞的风筝”,让流动党员无论走在哪里、无论扎根哪里,都能汲取到“精神钙质”、都能感受到思想“加油站”源源不断地输出,真正通过一次次党群组织的“培训会”“线上学习课”“视频交流”等,打破“距离圈”感受“磁吸力”,在徜徉世界时仍不忘“志向所趋”。
    “关怀引力”带走“异乡的愁绪”,百感交集仍不失“幸福归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流动党员长期在外,既要面临语言关、融入关、民俗关等客观困难,也会因“漂泊”失去归属感、参与感、价值感和荣誉感,如果再经历一些事业上的不如意、生活上的不顺心,就会备受打击,甚至产生意志“摇摇欲坠”之感,若“暖意”太散太少,就难以捂热“冷掉的心”。所以,基层党组织当用“关怀引力”带走流动党员“异乡的愁绪”,在云端建立起“流动党员之家”、形成真实可靠的“流动信息”,让每一位流动党员都清晰看到“牵引回家的线”,能够将自己的苦闷也好、难题也好倾诉出来,知道“坚强的后盾”永远都在,在感动之余更能燃起坚定之心,在百感交集中永远不失“幸福归属”。
    “奋斗引力”燃起“追梦的斗志”,风雨兼程仍不负“使命担当”。“隔山隔水不隔乡,离乡离土不离党。”有了责任、有了定位、有了奔头,才会“人散心不散、人散力不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了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而激荡的奋斗力量,也看到了为“反哺家乡”一些流动党员作出的突出贡献,亦听到了为“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建议和金点子,这些都是擦亮流动党员“价值名片”“奉献名片”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党员“就位”的引擎所在。各级党组织当用“奋斗引力”燃起“追梦的斗志”,既要充分结合当前发展重点、基层难点等,形成“实事清单”、开办“志愿活动”,引导和组织流动党员“就地参与、贡献光热”,更要主动搭起梯子、铺好路子,鼓励流动党员到奋斗舞台上成长成才,真正做到风雨兼程仍不负“使命担当”。

把握“三性”上党课 烹出“色香味”佳肴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途径,对于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强化党性修养、激发先进意识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课授课者在烹调党课这道精神大餐时,要善于抓住听课者的需求与兴趣所在,不断突出党课的政治性、创新性、长效性,让党课菜肴“有滋有味”。
    精选“政治性”原料,让党课菜肴“本色”更纯。党课姓“党”,必须围绕“党”字立意,要扣紧“党题”,彰显“党性”。听党课是提升个人理论知识的良好渠道,也是普通群众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知识、领悟思想、提高觉悟的重要途径。因此,党课要以增强党员的党性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讲,让党员干部原汁原味学深悟透,成为“通晓政理”的“行家里手”。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升华并磨砺自己的理想信念,认清“我是谁”的问题,承担好相关使命职责、投身重点任务攻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刻感悟实践力量,准确把握精神要义和科学内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
    巧用“创新性”烹艺,让党课菜肴“香气”更浓。面对新时代党员群体思想活跃、需求变化的客观现实,要及时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创新开发灵活的培训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网络+实际”“情景+体验”等模式,开设网络课堂、情景课堂等方式,以便灵活的平台载体、生动的文字风格搭建党课新园地,全方位激发党员听众兴趣,让党员听众感同身受,增强实效性和感召力,在听党课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淬炼党性。同时,要邀请领导干部、身边典型、“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人士进行授课,挖掘“身边人”“身边事”等典型素材,通过党员“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的语言把知识“讲具体、讲生动、讲实在”,拉近讲者与听众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促使听众听得懂、消化快、掌握牢,真正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掌握“长效性”火候,让党课菜肴“回味”更甘。党课教育最终落脚点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党课要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实事求是地查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善于运用新思想、新理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善于用“学习之箭”来射“实践之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始终坚持主动出击、开拓进取,不断在基层一线学思践悟,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推动党课教育“余音绕梁、润物无声”,让大家在互动中思考、在奉献中凝心、在回味中奋发。

党课教育当“火”“爆”起来

    党课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加强党性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本途径。党课的质量高低、有效与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党课是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授课者要点燃“信念之火”“奋斗之火”“赤诚之火”,教育党员干部“爱国热情爆棚”“拼搏热血爆腾”“为民真情爆满”,推动党课教育真正见行见效。
    点燃“铮铮铁骨誓不变”的“信念之火”,让拥党爱国的“热情爆棚”。党课姓党、党员信党。讲授党课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教育和典型引导,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讲好党课,一定要把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情、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生动实践经验讲清、讲实、讲好,用党的丰富经验教育全党、启迪干部、引领人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党性和政治理论教育,突出正面和典型案例引导,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历史教化人心,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身边人,以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注重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和实效,不断提高党员遵规守纪的自觉性,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和不忘初心的坚定性。
    点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之火”,让拼搏进取的“热血爆腾”。A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清除“两面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是“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大问题”。对此,党课教育要从政治上、行动上、道德上解决“两面人”问题,以真对假,以实应虚,教育党员干部为人老实,对己诚实,对党忠实。党课教育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树立起求实务实的工作理念,从小处努力,把小事力好,工作说了就办,定了就干,件件有着落,事事出成效,做一名务实的干部。党课教育也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拼劲,有朝气、有激情、 有魄力,工作上要放开手脚,发挥优势,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破敢立,直面难题,敢抓善管,敢担责任,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这样才能去伪存真、除虚务实,才会言行一致,才能点燃敢于拼搏的“奋斗之火”。
    点燃“赤心相待披肝胆”的“赤诚之火”,让不负人民的“真情爆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课教育不能“居庙堂之高”,必须把群众“火种”种在党员干部的心中,授课效果怎么样、工作干得怎么样、问题出现在哪里,群众最有发言权。“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当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作秀式授课”成了“规定动作”,脱离了群众基础,党课教育也就陷入搞花架子、形式主义的窠臼,教育出的党员干部又怎能爱民亲民,面对“疑难杂症”时,就只能给“给病人化妆”自欺欺人了。邀请农村老党员、热心群众、退休干部讲群众事、述群众难、说群众想,从群众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做法,让党课内容更切实际,更加贴近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生活,充分引起党员干部思想共鸣,让党员干部把“爆满”的真情献给人民。

党员教育要聚焦“需求导向”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类型党员培训特点,聚焦需求导向,在培训组织、课程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聚焦“培训内容需求”下好“先手棋”。注重从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工作实务、典型事迹等类型优秀党员教育师资中择优遴选,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知识技能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党员教育师资,分级建立党员教育师资库。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网络媒体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培训群体对师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精准分析不同党员群体类型特点、培训定位,“一类一策”分别制定培训方案,按照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管理等类别制定培训质量评估表,培训结束后组织参训党员进行评价打分,质量评估得分情况作为调整师资和课程重要依据,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谋深谋细。
    聚焦“特殊群体需求”打好“组合拳”。针对农村老龄党员群体,整合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网格员等力量,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开展走访上门送学,确保农村老龄党员学习教育“不缺课”。针对流动党员群体,协调流入地党组织灵活抓好流动党员就地培训,流出地党组织利用“春节”“五一”“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节开展培训,或者采取发放“学习大礼包”、信息化手段灵活培训,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针对两新组织和新业态新就业党员群体,在车间班组、商圈楼宇、产业链条等一线开设党员教育微课堂,通过党员微课、周末讲堂、夜话沙龙等形式开展培训,确保党员教育在两新领域走深走实。
    聚焦“形式载体需求”用好“新手段”。动员和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学者、老党员、驻村第一书记、返乡创业农民工党员运用身边事例、采取多种方式讲党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光荣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传达到基层、传达到每名党员。探索采取送课到基层,打造党员教育培训“样板课”的方式,以“主会场+分会场+直播”的形式,示范带动基层党委兜底培训全覆盖,推动基层党委兜底培训规范化标准化。深入挖掘各地红色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特色资源,串珠成线打造主题鲜明的党员教育基地和教学点,采取课堂研讨式、互动式、情景式和现场观摩式、沉浸式、体验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给党课来一场“供给侧”改革

    党课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关键举措。要打造高质量党课,就要来一场党课“供给侧”改革,在去“照本宣科”、去“纸上谈兵”、去“束之高阁”上下功夫,让听课者“听得进”“做得到”“用得上”,让党课实实在在上进党员干部心里。
    切忌“照本宣科”,锚定“听得进”的授课导向,增强党课的生动性、灵活性。成功的党课犹如“磁石”吸铁,能够让人聚精会神、引人入胜。上一堂党课容易,上好一堂党课则比较难,需要讲课人用心备课、用情讲课。对此,授课人要杜绝“照本宣科”,要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对机关管理人员讲管理人员的话,对企业技术人员讲技术人员的话,对社区居民党员群众讲他们都听得懂的话。要分层级备课,因材施教,不搞“上下一般粗”,坚决杜绝把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原封不动地照搬照讲,要多采用开放式、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授课方式,把鲜活的党史、精深的理论与案例、资料、图表等结合起来展现,增强党课的生动性,让课堂活起来,真正将“真情实料”传递给听众,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共鸣,打动人心,让大家喜欢听、听得进、记得牢。
    切忌“纸上谈兵”,锚定“做得到”的授课导向,增强党课的启迪性、教育性。讲党课通常是传精神、讲道理、提要求,进而引领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不能“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把目标定得过高,把精神谈得太远。要深刻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党课中做好延伸讲解,以“做得到”为导向,让党员干部“跳一跳,够得着”,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要言之有理,让故事来讲理、让事实来说话、让事例来说明。深入浅出地诠释大道理、讲清小道理,真正让党员干部感悟到铭刻于革命前辈骨血中的初心使命,切身体会到顶层设计、决策部署是如何推动本单位本部门开展工作的,使人“愿意信”,要言之可行,真正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情感,不搞“空对空”的清谈,以“做得到”为授课导向,增强党课的启迪性、教育性。
    切忌“束之高阁”,锚定“用得上”的授课导向,增强党课的实践性、有效性。“文以载道,以用为贵。”党课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若是停留在纸面文章、保存在档案盒里,成为迎检材料,就会沦为“教育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变成“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为此,党课教育要引导党员从历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思考当代党员的使命任务。要密切联系实际,把授课对象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党员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现实问题、中心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公开讲话”,帮助党员干部消除理论困惑、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写好组织生活会“全篇文章”

    A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开展好问题查摆和整改落实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福祉尤为重要。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好组织生活会的宝贵契机,既要写好“如何开好组织生活会”这一“前半篇文章”,又要写好“如何抓好对应整改落实”这一“后半篇文章”,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写好组织生活会的“全篇文章”,才能交出“为人民服务”的“高分答卷”。
    写好“查”字文章,以“红红脸”为目标查摆问题。组织生活会是基层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利器,广大基层党组织必须抓实抓严抓细,充分利用组织生活会的宝贵契机查摆清楚现有问题。在基层党组织生活会中,“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其实是“假团结”,“一针见血地下狠手”的“辣味十足”才是真爱护。A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支部委员之间、党员与支委之间要进行透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党内同志,都要直戳“痛处”、够“辣”够“味”,才能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四必谈”要求,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上门走访、电话交流等方式,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经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式,把问题和意见谈透谈开,进一步梳理和查找存在的问题,问题检视才不会“缺斤短两”。
    写好“检”字文章,以“把把脉”为思路检视原因。“红脸出汗”不是最终目的,“把脉溯源”方为苦口良方。检视问题真不真、实不实,原因剖析深不深、准不准,直接影响到组织生活会的质量和成色。一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会,绝不是“蜻蜓点水”式地查摆问题,而是要敢于用自我检视这把“利刃”,坚持问题导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开展对照检查要敞开心扉、直面问题、开诚布公,坚持有缺点直接谈缺点,有意见直接讲意见,真心实意、实事求是地找准自身工作的“不足”与“短板”,真正让对照检查、原因分析落到实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关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迈上新台阶,只有找准“老大难”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而“药到病除”“决痈溃疽”。
    写好“改”字文章,以“钉钉子”的精神整改到位。组织生活会开得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通过整改落实的成效来检验,落实整改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症下药”,真抓实干,才能做到有一项改一项,改一项成一项。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过程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创新基层工作方法、机制、模式,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好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整改过程中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敢于较真碰硬,防止变形走样,杜绝敷衍塞责,让问题破解转化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提升。对于能立行立改的问题,要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闭环式”操作,做到目标明确、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于不能立行立改的,要有针对性地把脉问诊、开出“药方”,为科学决策提供现实依据,真正把问题整改的成效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建好党员教育这座“大厦”

    党员教育工作致力于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建好党员教育这座“大厦”,让党的“肌体细胞”强起来,充分释放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成效让百姓“俱欢颜”,还需打好基础、筑牢梁柱、建强主体。
    打基础、夯基石,标定政治标准“底部基线”。 欲筑其室,先筑其基。政治标准是党员的第一标准,是党员教育的“基准线”。加强党员教育,要锚定这一基准上好“思政课”,科学设置党章党规党纪“必修课程”,围绕政治理论、党规党纪、形势政策等内容,分层分类、分批分期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划重点、抓关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守政治标准,涵养过硬政治品格。要不断丰富党性教育载体,持续深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标准化、规范化落实,采取实化、具化“大道理”的方式,将党性教育、政治修养融入工作日常,贯穿党员教育全过程、各阶段,不断引导广大党员自觉修好共产党人“心学”。要明确党员政治素质“负面清单”,标出行为规范“红线”,为党员教育规范提供“可视化”参考,以“硬杠杠”开出“处方药”,增强广大党员政治免疫力。
聚资源、强供给,筑牢教育培训“四梁八柱”。党员教育培训“单向输出”往往不能达到“供需”精准对接的效果,把“节奏”踩在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34483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3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23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