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2月3日,昆明市举办了一场宣讲报告会,旨在弘扬“西畴精神”。这场报告会吸引了来自省直单位的代表参加。

报告会以“传承‘西畴精神’ 做好实干家”为主题,谢成芬、刘超仁、刘丕荣、张贵相、张弦、黄明勇6位同志组成的宣讲报告团,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生动地介绍了他们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践行“西畴精神”的先进事迹。

在报告中,谢成芬同志分享了她在工作中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西畴精神”。刘超仁同志则重点强调了实干的重要性,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西畴精神”的价值。

刘丕荣同志则从团队合作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他如何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并通过这种团队精神践行“西畴精神”。张贵相同志则分享了他在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来践行“西畴精神”。

张弦同志则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他如何用心倾听群众需求,积极解决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真心实意的服务来践行“西畴精神”。黄明勇同志则强调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西畴精神”的价值。

通过这次报告会,大家深刻认识到了“西畴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受到了这些先进事迹的启发和激励。大家纷纷表示,将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践行“西畴精神”,做好实干家。

“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是“西畴精神”的核心要义,是西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改善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开展脱贫攻坚和深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时代精神,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云南的生动实践。会议呼吁,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弘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只争朝夕、苦干实干,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团结一心”的“西畴精神”,将“干”字作为弘扬和践行“西畴精神”的核心理念,成为先锋和表率,走在“第一方阵”,成为优秀的实干家。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会议要求,省直各单位党员干部要增强行动自觉,当好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实干家。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韧劲,当好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实干家;要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当好只争朝夕、狠抓落实的实干家;要抢抓机遇、补短板强弱项,当好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实干家;要坚持以学固本、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强能,当好勤学善思、本领高强的实干家。

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机关及省直各单位共600余人参加报告会。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谢成芬:“拼命三娘”拼了三次命

●党的二十大代表、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长箐村党总支党建第一书记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我叫谢成芬,大家都叫我“拼命三娘”。我从来不认命,这一辈子,我拼了三次命。

我的“第一拼”,拼命活着创造生命奇迹。在修进村路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中晚期,医生说我最多活不过三年。如果我倒下,修到一半的路怎么办?于是我只住了一个星期的院,就毅然踏上回家的路。

那段时间,我非常害怕自己倒下,忍着身上的疼痛继续带领大家修路。经过4年的苦干,终于贯通了8公里长的水泥路。路修好了,我去医院复查,医生惊讶地说:“真不敢想啊!你的癌细胞竟然控制住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生命真的有奇迹,病魔居然被我干掉了!

我的“第二拼”,是要拼激情当好“宣传员”。路修通了,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也成了一名“西畴精神”宣讲员。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我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宣讲,珍惜每一次为家乡代言的机会。到现在,我已经讲了50多场,十多家中央媒体都采访过我。我要把党的声音传达到边疆儿女的心里,把总书记的嘱托传递到千家万户。

我的“第三拼”,是要拼思路推动家乡的发展。我现在是长箐村党建第一书记,已跑遍长箐村41个村小组,一边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边了解各村的情况。如何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找到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下一步要“拼”的目标。

刘超仁:一心向党,共筑乡村振兴梦

●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党支部委员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我叫刘超仁,今年76岁。1999年,我从教师岗位退休,回到江龙村生活。当时,得知全村年人均收入不到600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想为乡亲们做点事。

我动员群众发展产业,但教群众比教学生还费力,任你苦口婆心,群众就是不愿意。我就想,如果我是党员,大家就都会听我的话了。于是,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我58岁那年,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当得知江龙村的气候适合桔子生长,经过我反复动员,有8户村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桔苗种了下去。三年后,桔子树挂了果,果大汁多又甜,卖了个好价钱。乡亲们看到希望,很激动,都争着抢着要种桔子。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还想把江龙村列为小康村建设。于是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江龙村率先在全县轰轰烈烈掀起了自建小康村的热潮。昔日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生态村、富裕村、文明村。

今年我76岁了,20年前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回到贫瘠的家乡,同乡亲们一道治石漠、战贫困;20年后的今天,我同样选择和乡亲们一道,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机制,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朝着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奋进。

刘丕荣:离不开的“三光”

●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党总支书记、主任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拉孩村在三光片区,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曾经是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条件十分艰苦。

90年代,我就是村里的致富能手,经常开车帮乡亲们运送物资,给村里出钱修路。2000年,因为孩子上大学,我离开了三光,但我一直牵挂着乡亲们。

2010年,我再次回到三光。回村第一件事,就是石漠化治理——向石头要地!七年时间,我们完成了所有石漠化土地的整治,土地面积人均增加了1亩以上,18个村小组进村道路全部硬化。

有了土地,我们开始发展种养殖业,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如今,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如今的20000元,增加了10倍;村集体经济也从0元突破到10万元。

如今,“三光”变成了光荣脱贫、光彩夺目、光明前景的“新三光”。2022年,村委会推行乡村振兴党建大联盟,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口清”的工作思路,为18个村民小组制定了发展蓝图。对于未来,乡亲们还有更多的盼头。

张贵相:怒放在石漠的生命之花

●文山州西畴县新马街乡坪坝村村民、西畴县贵相维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我叫张贵相,是西畴县新马街乡坪坝村人。成家后,我有2个孩子,但女儿出生时缺氧,医生告诉我是脑瘫。2013年,在带女儿去治病的路上,我出了车祸,颈椎严重受伤。从昏迷中醒来后,医生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能站起来了。

家里有了两个“废人”,丈夫一人挑起重担,看着他精疲力尽我却无能为力,我绝望得想放弃。但在丈夫的鼓励下,我开始每天坚持在家自己用绳子、绷带做康复训练,很难、很痛,但我没掉过一滴泪。一年半后,我扔开拐杖,奇迹般地靠自己的力量站了起来!

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我考虑怎么才能把治病欠下的债还清。看到周边群众种草莓能挣钱,于是我和丈夫贷款5万块钱,从网上买了一批苗,但苗寄到时,大部分都坏了。第一次创业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随后,妇联的同志帮我申请了10万元免息贷款,支持我继续创业。为了避免再次失败,我和丈夫决定先到四川学习技术,了解行情,实地买苗。有了经验和技术,我们扩大了种植面积,草莓获得丰收。于是,我发动周边群众成立了贵相维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免费培训,吸收会员50人,带动200多名妇女脱贫致富,有10名残疾人在基地做工,每年向他们支付劳务费10多万元。

如今,我的女儿12岁了。十二年时间,我从人生低谷到创业成功,尝尽酸甜苦辣。但我相信,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只要奋斗,日子会越过越好!

张弦:绿色铝谷“拼”出经济发展主引擎

●中共砚山县委副书记、砚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等不是办法,拼就有希望。”砚山历届县委、县政府把“西畴精神”融入到抓工业、抓发展上,“一天当三天用,一年干两年活”,将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用到了极致。

无中生有,我们拼出新机遇!尽管知道像魏桥集团这样有实力的大企业落户砚山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用十二分的态度和精力去争取。最终,魏桥集团被文山发展绿色铝产业的迫切愿望深深打动,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暨203万吨绿色铝项目,于2019年10月落地砚山。

大干项目,我们拼出新速度!我们创造了5天完成园区征地5200亩、99天完成4公里成品油管道迁改、云南宏泰公司一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95天,所有工期比正常工期节省近一半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魏桥砚山新速度。

继续拼,我们再创新奇迹!今天的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7家,开工建设项目15个,建成投产6个。园区建设虽然取得突破,但远远没有达到省委、省政府“不让高耗能环节留在云南”的要求。我们不敢懈怠,更不能停步!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2022年,砚山县GDP同比增长15.2%,增速排全省县(市、区)第一位。我们有一个梦想,再通过10年的接续奋斗,力争迈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黄明勇:从“西畴精神”到“两个革命”

●中共西畴县委书记

西畴精神,西畴文化?

8年前,组织安排我到西畴工作。一踏上这片热土,我就被西畴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所打动。在“西畴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治石漠、战贫困,兴产业、抓发展,见证了西畴一步步向美向好的巨大变化。

荒山变绿了,我们把“生态”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义无反顾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在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西畴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曾经望而却步的“石旮旯”,已变成发展致富的“金疙瘩”。

群众变富了,我们把“脱贫”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西畴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懈怠,没有地,就炸石造地10多万亩;没有路,就组织群众修建农村公路3000多公里;没有水,就建库引水。通过精准施策,率先在全州脱贫摘帽。

产业变强了,我们把“发展”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突破。山大石头多,我们就积极发展石材产业;耕地少不连片,我们就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山清水秀,我们就积极发展康养旅游……

城乡变美了,我们把“梦想”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2019年,我们举全县之力争项目筹资金,打响“美丽县城”建设大会战。2022年在全州率先获得“云南省美丽县城”命名。

为什么奇迹总在文山、在西畴这片土地上诞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做到了“三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干出来的奇迹;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创出来的奇迹;始终坚持不懈奋斗,闯出来的奇迹。

我们坚信,让永不过时的“西畴精神”永放光芒,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必将促进工业大发展、经济大进步,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山新篇章!

策划:刘晓颖

撰文:邓清文 姬祥虎 翟芯冉

摄影:陈飞

海报:鲍子仟

编辑:翟芯冉 郭晨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37697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27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