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篇)4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文章汇编(全文132006字)

4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文章汇编
(103篇)
目录
1.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人民观点) 3
2.来论倡导文明祭扫 8
3.人才帮扶助力对口支援(治理者说) 10
4.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人民时评) 12
5.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知) 15
6.谁在有意将冲突长期化?(钟声) 18
7.为世界和平进步作出中欧应有贡献(和音) 21
8.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今日谈) 24
9.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人民观点) 25
10.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民时评) 29
11.涵养“认真”的精神品格(金台随笔) 32
12.精准发力赋能先进制造业(治理者说) 34
13.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纵横) 37
14.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观点) 39
15.奋斗的人生闪闪发光(中国道路中国梦·追梦这十年①) 43
16.建设更加安全的韧性城市(新知) 46
17.以强监管规制电子烟(人民时评) 49
18.用双脚丈量“无穷之路”(暖闻热评) 51
19.发扬光大北京冬奥精神 53
20.来之不易的胜利弥足珍贵的经验 55
21.切实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钟声) 58
22.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61
23.追求绝对安全只会强化安全困境(钟声) 65
24.常怀敬畏之心 68
25.持续“升级”,共享单车更便利(人民时评) 70
26.发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强国强军力量 73
27.接续冬奥荣光激扬奋进力量 76
28.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望海楼) 78
29.让道地药材真正地道(现场评论) 81
30.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人民观点) 84
31.传递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暖闻热评) 88
32.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信用基石”(评论员观察) 90
33.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93
34.为鱼类资源利用开辟新路(微观) 96
35.整治形式主义,规范网络评比(人民时评) 99
36.“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 102
37.春雨滋润着红寺堡(中国道路中国梦·追梦这十年②) 104
38.促安全也是谋发展(人民时评) 106
39.冬奥盛会激扬中华民族精气神(人民观点) 109
40.聚天下英才,谱雄安新篇(现场评论) 113
41.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望海楼) 116
42.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民时评) 119
43.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来论) 122
44.民生政策重在惠民有效(来论) 123
45.太空旅游值得期待(新知) 124
46.胸怀大局,勇于承担使命责任(人民观点) 126
47.以人才活力续写“山海情”(现场评论) 129
48.给生活添一份诗意(金台随笔) 132
49.激发青年与城市双向促进(人民时评) 134
50.推动劳模本科教育再上新台阶(新论) 137
51.自立自强书写精彩人生(暖闻热评) 140
52.自信开放,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人民观点) 142
53.大力培养科学精神 146
54.解除超龄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人民时评) 148
55.让科技特派员制度更好助力茶产业发展(治理者说) 150
56.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现场评论) 153
57.迎难而上,为了胜利勇往直前(人民观点) 156
58.驰而不息奋力夺取夏粮丰收(人民时评) 160
59.善于发现沿途的风景(金台随笔) 163
60.为农村发展添活力(中国道路中国梦·追梦这十年③) 166
61.以数字化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新论) 168
62.追求卓越,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人民观点) 171
63.从小事小节上守起 174
64.共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观点) 176
65.激活社会资源的科普潜能(人民时评) 180
66.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声音) 183
67.下大气力选育好放心种子(现场评论) 186
68.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评论员观察) 189
69.驾驶证“买分卖分”须严管(来论) 192
70.为“小修小补”服务留空间(来论) 193
71.屋场恳谈会激发治理效能(治理者说) 194
72.在自贸港建设中充分发挥国企顶梁柱作用 197
73.最是书香能致远(新论) 200
74.巧用微生物,改善水环境(新知) 203
75.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人民时评) 205
76.推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制度化(新论) 207
77.新时代塑造新青年 210
78.音乐浇灌大山里的“马兰花”(暖闻热评) 213
79.中国经济韧性强,基本面长期向好(人民观点) 216
80.以信用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治理者说) 220
81.持续深化医改守护人民健康(现场评论) 223
82.改革创新活力足,开新局空间巨大(人民观点) 226
83.为废旧手机找好“归宿”(人民时评) 229
84.以政治引领推动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 232
85.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人民观点) 235
86.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望海楼) 239
87.坚定信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新论) 242
88.见字如面春风化雨(暖闻热评) 245
89.以生态环保督察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247
90.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当先锋作表率(声音) 250
91.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新论) 253
92.劳动成就闪光人生 256
93.让植物宝库绽放更多光彩(现场评论) 258
94.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人民观点) 261
95.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人民时评) 265
96.加快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论) 268
97.靠奋斗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人民观点) 271
98.推动医疗器械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人民时评) 274
99.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治理者说) 276
100.以工匠精神创造工作新业绩 279
101.勇于自我革命赢得历史主动 281
102.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今日谈) 283
103.在新时代勇挑重担、奋勇争先(人民论坛) 285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人民观点)
   “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奋进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
   
   去年全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全国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6.9万件;目前,全国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约57万个……一个个数字,折射着人民群众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真切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建设、布局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围绕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全面探索、开拓、创新、总结,形成***法治思想,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之一就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要论断,昭示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达到历史新高度,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阔步前行,为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编纂民法典,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长江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让守护母亲河从此有法可依;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近年来,从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引领推动国家发展,到积极回应社会热点、突出保障人民权益,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不断丰富,法治建设新红利不断释放。事实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法治中国的目标指引。实践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奋进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国家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需要法治保障。《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相继印发,铺展开一幅更加恢宏的法治画卷,映照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步伐。面向未来,以***法治思想为指引,凝聚众智、集聚众力,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砥砺前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我们必能迎来一个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1日05版)

来论倡导文明祭扫
   又到一年清明时。每逢清明节,人们习惯以祭扫活动缅怀先烈、悼念故人、寄托哀思。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倡导文明祭扫,避免因焚烧纸钱、人员聚集等行为造成安全隐患,也值得人们关注。
   祭扫活动,安全是头等大事,文明是行为准则。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避免祭扫人员聚集既是对自身安全负责,也是筑牢抗疫防线的现实需要。当前,多地创新管理,保障祭扫活动有序进行。如北京市推出“扫墓预约服务”,每日分时段实行人员预约祭扫,实现了人员错峰祭扫。与此同时,远程祭扫、网上祭扫、代祭服务、家庭追思、踏青遥祭等方式逐渐成为新潮流,既兼顾了安全防疫,也表达了哀思。
   绿色、环保、低碳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不妨以鞠躬行礼、敬献鲜花等绿色环保方式进行悼念,用自身行动营造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的清明新风尚。
   社区共同养老项目暖人心
   湖南常德市徐之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然而,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模式还不够完善,社区服务有限、基础设施适老性不足等问题,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优化提升居家养老水平,我国多地探索试点社区共同养老的模式。在宁夏银川市,社区共同养老项目为周边社区4000多名老年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文化娱乐等服务;上海将按照“15分钟服务圈”布局,在每个服务圈内至少建立1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类似的社区共同养老探索,为居家养老提供了更专业的服务、更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不仅有利于减轻家庭养老负担,还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也彰显着社会发展温度。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完善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居家养老的优势,定能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更好实现。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1日05版)

人才帮扶助力对口支援(治理者说)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近年来,山东把做好人才帮扶工作放在对口援青工作重要位置,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形式方法,坚持受援地根据实际提出需求、支援方精准选派人才、双方高效用好人才,推动人才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当地增强“造血”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紧盯需求精准选派。近年来,山东从文旅、农牧、工信等领域选派干部人才,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并组织山东的企业家、专家学者赴青开展活动共计36次。特别是针对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由教学为主向教学与教研并重转变,选派14名专家、教研员以及数十名教师到海北工作,协助建立覆盖全州的教研体系。既立足当地发展重点,又围绕民生利益关切,把用人需求落在实处,让人才与岗位相适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搭建平台汇聚人才。成立“山东援青人才库”,入库专家已有230余名;成立鲁青高原生态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山东200余名农牧专家通过驻站服务、云端服务等形式助力海北农牧业发展;创办“鲁青教育论坛”,邀请山东80多名教育专家传播新理念、交流好做法,海北教师参加活动1000多人次;选派59名医疗人才到海北9家医疗机构支医,其中有12名产科、儿科专家……一段时间以来,山东在援青过程中,注重聚焦问题、理顺重点、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为当地引入满足发展需要的专家人才。这提示我们,以平台聚人才,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实现各类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的目标。
   大力培养当地人才。在援青过程中,山东把培养当地人才作为检验人才帮扶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制度机制,创新形式方法,积极开展“传帮带”。在海北创办“山东援青讲堂”,邀请两地干部专家传经送宝,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开展“名师名医工作室”创建活动,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水平……近年来,鲁、青两省多地的相关领域专家人才,干在一起、融在一起,通过以干帮教、以干育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念、交流做法、总结经验,彼此都受益很大。实践表明,培养造就一批当地人才,提高受援地自身“造血”能力,是做好人才帮扶工作的长远之策。
   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当前,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口支援工作,都格外需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随着山东援青工作的持续深入,立足青海所需和山东所能,不断强化资源统筹、注重精准高效,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创造力竞相迸发,一定能把援青工作做实、做好,共同书写对口支援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1日05版)

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人民时评)
   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网红面包、网红书店、网红小镇、网红咖啡厅……如今,“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网络直播受到关注、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数量众多的粉丝、自带流量的话题、可观的商业价值、日益延伸的产业链……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
   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红经济,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催生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已超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前段时间,税务部门依法对一些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等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规范网红经济发展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红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也是一种信任经济,网红经济从业者的影响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行为。但在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知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堪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让消费者难以在购物中安心、放心,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
   也应看到,网红经济从业者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就决定了网红经济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在“流量至上”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从业者为博取眼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红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公开出镜发声机会,彰显了鲜明导向。这提醒每一位相关从业者,在获得公众关注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
   事实上,推动网红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努力从未停歇。从整治“刷单”“刷好评”黑灰产业链,到明确直播营销活动从业者的年龄限制和行为红线;从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网红行为,到将直播活动的各主体纳入管理范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治轨道。以雷霆手段治理乱象,以建章立制护航发展,确保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之网正日益细密。
   网红经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前景广阔。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1日05版)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围绕如何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文章,和读者共同探讨。
   ——编者
   
   【现象】步入社区,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车辆管理无人值守设备、智能安防系统“各司其职”;线上办事,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安全缴费、电子证明等事项“一站式办理”……如今,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斐然、前景广阔。
   【点评】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决策运行,城市有多“聪明”,人们的生活就有多便利。
   某种程度上,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广东深圳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数据的有效连接与智能交互打破了不同部门、领域之间的壁垒,破解了治理碎片化难题;上海徐汇推动“一云汇数据、一屏观徐汇、一网治全城、一人通全岗”,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城市运营管理推动数据联通、服务联结、治理联动。实践充分证明,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既连接起经济、生态、交通、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信息数据,也能打通司法、安监、消防、环保等业务系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的栖息地,也是展示发展成果的全景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要求,不仅包括更前沿技术、更先进设备的投入,让城市更智慧更聪明,也意味着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更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时,也必须冷静思考、周密部署。一段时间里,受到极端自然灾害的影响,有的城市遭受不小考验。当基础设施供应不足或者受到损坏时,移动支付无法使用,新能源设备应对不足,数字生活容易“寸步难行”。这无疑是一种启示:既要关注城市“中枢大脑”的建设,也要留意“神经末梢”的需求;不仅要有技术进步的“面子”,更要有民生保障的“里子”,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座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慧城市,必然是能为居民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服务的城市。立足科技进步,兼以人文关怀,智慧城市必将让生活更美好。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1日05版)

谁在有意将冲突长期化?(钟声)
   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军工企业股价大幅上涨。谁在大发战争横财?谁在有意将冲突长期化?不言自明
   乌克兰危机的发生让本已负重前行的世界经济承受更大压力。然而,据美国国防部前官员披露,在华盛顿,不少游说公司、军工企业和国会大厦里的人,却在悄悄开香槟庆祝。美国股市数据显示,2月24日至3月28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上涨超过13%,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上涨超过13.4%,通用动力公司涨幅超过10%。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军工企业股价大幅上涨。谁在大发战争横财?谁在有意将冲突长期化?不言自明。
   美国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一书中指出,战争需要有人来准备和“烹制”,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推动,战争根本不会发生。美国政治中就有一个嗜好“烹制”战争的“怪兽”——军工复合体。这一由军事部门、军工企业和部分国会议员、国防科研机构、智库等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不断将美国的对外政策往战争方向推,通过制造战争和冲突、挑动军备竞赛来追逐巨额利润。西班牙《起义报》网站近日发表《美国及其对战争的热爱》一文指出,对于美国及其媒体,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该国的军工复合体来说,拥有一些制造出来的、可操纵的和令人信以为真的敌人至关重要。
   挑起俄乌冲突并从中渔利,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如意算盘。它通过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对外政策,不断挑战俄罗斯底线,并通过渲染俄罗斯“军事威胁”,兜售安全焦虑,夸大欧洲国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强化“军事威慑”的必要性。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自2014年以来,美国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超过27亿美元的所谓安全援助,2017年还同意向乌方提供致命性武器。美国国务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仅过去一年美国对乌克兰的所谓安全援助就超过10亿美元。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军工复合体将其视为武器的“大卖场”和“广告会”。德国、芬兰、波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宣布提高国防预算,并向美国提出数额庞大的军备采购计划。美国军工企业是这些采购合同的最大受益者。
   早在1961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告诫美国民众要警惕军工复合体对美国的危害。然而,60多年过去了,没有人能控制住这头“怪兽”,它更加肆无忌惮地操纵着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外交、军事政策。据美国“公开的秘密”网站揭露,过去20年,为影响国防政策,美国军工企业仅游说费用就花费25亿美元。美国社会中的政商“旋转门”更是不断助推军工行业发展。2014年至2019年,美国前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等千余名国防部高级官员、采购官员跳槽到军工企业,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军工企业拉生意。
   透过军工复合体这头“怪兽”,更能看清美国热衷发动战争、军费长期高居世界第一的根源所在。2022财年,美国国防项目支出将高达7820亿美元,比2021财年增加420亿美元,比非国防项目支出多520亿美元。近日,美方又提交约8130亿美元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草案。有统计显示,美国军费至少有1/3流到军火商口袋里。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日前发表的全球军售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球武器交易量与2012年至2016年相比下降4.6%,但同期美国武器出口却增长14%,全球占比从32%上升到39%。可以说,世界上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美国武器,就有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影子。只要战争不止,巨额利益就源源不断流向军工企业。
   美国长期以“民主灯塔”自居,近年来更是极力渲染“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然而,美国国内抗疫资金经常找不到着落、军工企业却赚得钵满盆满的强烈反差,以及美国在世界各地到处制造战争和冲突的斑斑劣迹,早已把美国所标榜的民主、人权的“里子”“面子”侵蚀得百孔千疮。被军工复合体等利益集团绑架的美国,就是一辆被金钱腐蚀的霸权战车,带给世界和本国普通民众的,只有动荡和危害。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2日03版)

为世界和平进步作出中欧应有贡献(和音)
   中欧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相互认知,坚持相互尊重、对话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为世界和平进步作出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应有贡献
   
   4月1日晚,***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主席立足中欧关系发展全局,深刻指出中欧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并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四点意见,为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引领、指明方向。
   2014年3月,***主席对欧盟总部进行历史性访问,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赋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战略内涵。中方的这一愿景至今未改变,当前形势下更有现实意义。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双方应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以中欧开放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欧是全球两大独立自主的力量,有着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对话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主导面,互利共赢是中欧合作的主基调。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双方的共识。中欧双方要从更广阔的战略维度、更深邃的历史视野看待中欧关系,带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思维复活、反对制造“新冷战”,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关键性作用。欧方应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
   中欧双方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合作领域广泛,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国已连续两年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1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中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航空航天、生物、光电、电子等领域贸易增长显著。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助力更多特色优质名品进入彼此市场,不断跑出“加速度”的中欧班列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欧盟各界人士积极评价中欧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认为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中欧经贸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不仅有利于各自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欧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从携手为达成《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到共同引领生物多样性合作,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相互支援、共克时艰,到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消除全球免疫鸿沟,中欧在全球层面加强合作有着广泛的基础。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欢迎欧方支持和参与,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欧为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作出努力,将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重要智慧和力量。
   乌克兰局势攸关地区与世界安全稳定,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主席阐明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提出要坚持劝和促谈、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等四点意见,充分彰显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为捍卫世界和平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大国担当。支持和平谈判,推动局势降温,预防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控制危机外溢影响,是中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共识。双方都不希望世界走向分裂,更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
   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相互认知,坚持相互尊重、对话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为世界和平进步作出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应有贡献。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3日03版)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今日谈)
   前往烈士陵园,向英烈敬献鲜花;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先辈的故事;通过网上纪念堂,为英雄献一瓣心香……清明之际,各地纷纷开展缅怀英烈活动,人们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不会忘记,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是革命先辈高擎信仰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踏上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身上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对革命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英雄烈士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这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5日01版)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人民观点)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发展安全之基
   以***强军思想为指引,向着胜利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不断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2021年7月1日,首都北京花团锦簇、旌旗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71架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向党送上生日祝福;100响礼炮响彻云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旗护卫队的护送下行进至升旗区;联合军乐团奏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来自不同部队的官兵展现了一心向党、矢志强军的精神风貌,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兵者,国之大事”。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其中之一就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战略决心和深远考量,激励我们不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面对千山的关隘、万水的激流,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就不能实现党的意志、党的主张,就没有富强的支撑、复兴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发展安全之基,标定了人民军队作为大国军队、强国军队的样子。
   思想就是力量。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人民军队最高统帅,***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战略智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筹划,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领航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事业,开辟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郑重宣告“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突出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反复提醒“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明确要求“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谁指挥、怎样铸牢军魂”“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等基本问题,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思想和方针原则,指引着人民军队的强军新征程。
   十年砥砺奋进,强军事业在***强军思想引领下阔步前行。扭住忠诚于党、听党指挥强基固本,我军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适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深化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聚焦能打胜仗强化练兵备战,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围绕永葆人民军队本色正风肃纪、厉行法治,人民军队实现浴火重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构建,建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国防动员更加高效,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提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确立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制定到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蓝图已经擘画,奋进正当其时。新的征程上,全面贯彻***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人民军队必能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军要抓紧抓实备战打仗工作,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国家安全稳定,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以***强军思想为指引,向着胜利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不断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7日05版)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民时评)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简单的户籍变化,也不只是人口有序流动的问题,还要有支撑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场景转换的体制机制
   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比上一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83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这是“十三五”以来两个城镇化率首次缩小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得益于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不断完善,比如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民化配套政策有序实施,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不久前印发了《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完成好这些任务,对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简单的户籍变化,也不只是人口有序流动的问题,还要有支撑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场景转换的体制机制。对来城市打拼的人而言,“进城”的内涵发生着变化。过去看重的是“挣钱有门路”,如今人们还希望“权益有保障”。从人口流动的角度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蕴含着一个深刻变化,即从个体进城谋生变为家庭化迁移。这意味着,从“一人闯天下”逐渐向“拖家带口一起走”转变。伴随而来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比如,工作收入稳不稳定、住房租赁便不便利、随迁子女上学问题能不能解决……处理好这些关切,是新市民安居乐业的客观需要,也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当前,各地瞄准农业转移人口的新需求,在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出台各种配套措施,让他们无忧打拼、安心奋斗。浙江温州开发上线“浙里新市民”应用系统,新市民在手机端就能完成居住登记、电子居住证申领转换、健康证明等高频事项的办理;山东济南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一站式精细化服务……限制少了、门槛降了,配套全了、保障多了,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更省心,也更安心。
   也要看到,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依然任重道远。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仅要让他们在城市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还要让他们看到长久的希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逐步扩大范围。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只要我们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就能使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7日05版)

涵养“认真”的精神品格(金台随笔)
   “出手就出色、完成就完美”,获得“一级航天功勋奖章”“八一勋章”“改革先锋”等荣誉的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如是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面对九大本、上百万字的操作指南和飞行手册,景海鹏反复背记、烂熟于心,并一遍遍地练习、推演,使数以万计的指令内化为习惯动作和肌肉记忆,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无误地全流程操作。
   “练,练到有肌肉记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的高级技师丁照民如是说。薄铝类金属焊接难度高,极易焊穿,而在他手中,厚度不超0.3毫米铝制品上的小孔也可以实现气焊焊补。丁照民三十余年如一日,钻研技艺、博采众长、攻克难题,练就了精准焊接的高超技艺。
   长期坚持、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相关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本职岗位上担当尽责、热忱投入,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这映照着他们对工作的意义、价值、责任的体认,也彰显着一种作风、一种操守、一种境界。
   对工作极其认真、高度负责、积极投入的态度与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事实上,在我们身边,从来不缺乏类似的典型。在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熠熠生辉、促人思考,印证着“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草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并将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杨善洲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至今仍留存在当地百姓的记忆深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3岁时便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现实中,失于一物之细,疏于一事之微,常常可能带来更大的后果。党员干部若是在理想信念上“不认真”“开小差”,就容易导致信念滑坡、理想动摇;若是在干事创业上“不认真”“混日子”,就只会虚度光阴、荒废事业;若是在修身律己上“不认真”“无所谓”,就可能突破红线、失守底线。可以说,认真既是一种作风,又是一种价值观。培根铸魂、修身律己、干事创业的认真,说到底来自于对事业的信仰,来自于对人民的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涵养“认真”的精神品格,才能更好履职尽责。
   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来说,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管岗位怎么变动,优良传统不能忘,好作风不能丢,精气神不能改。坚定信心决心,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方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7日05版)

精准发力赋能先进制造业(治理者说)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如今,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首位,要继续攀登,就要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湖南湘江新区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一直以来将先进制造业放在突出位置。当前,湘江新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0家,实现产值4421亿元;上市企业45家,占长沙市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85%。“十四五”期间,湘江新区将做强支柱性先进制造业集群,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精准施策、精细治理的思路为先进制造业赋能。
   研发端精确发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岳麓山下汇聚了20多所高校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10余万名科研人员、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这是湘江新区谋划创新发展的宝藏。近年来,湘江新区实施以工程机械领域“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的科技研发招标揭榜制,加速“三智一芯片”领域创新突破,推动制造业加快升级;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在国家级新区中保持领跑态势,不断释放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进一步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健全“产学研金用”联动转化体系,从而有力助推更多科创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
   孵化端精心搭建,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紧密围绕岳麓山大科城,加快建设湘江科创基地(一期)、中南大学科技转化基地、湖南大学创新转化基地等科创基地;用活用好国家(长沙)超算中心、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700余个重大创新平台;谋划布局智造谷、锂电谷、基因谷、数字谷、科创谷等创新载体,打造湘江西岸科创走廊……通过加快重大科创平台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创新资源集聚,形成合力,为持续积蓄创新动能提供重要支撑。
   转化端细化路径,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必须精准筛选科技成果、精准识别企业需求、精准提供要素保障。湘江新区充分发挥经济功能区优势,建设专利大数据平台,引入知识产权法庭,引导高校、企业更快掌握行业政策、找准研发方向、提升技术研发水平。目前,湘江新区拥有3个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为科创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依托湖南金融中心、湘江基金小镇进行“金融活水”灌溉,设立子基金39只,累计完成返投新区项目87个,返投金额达37.4亿元。从政策支持到优化环境,再到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鼓励相关单位、机构打通成果转化难点,以一流的创新生态涵养高效的科创转化,更好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当前,湘江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实施强省会战略,永葆“闯”的精神,保持“创”的劲头,强化“干”的作风,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勇挑重担,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高地中大展作为,朝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7日05版)

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纵横)
   不久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聚焦促进粤菜产业、家政服务业发展等一批“小切口”立法规划引发关注。
   “小切口”立法是近年来地方人大立法改革探索的新趋势。直指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鼓励和规范现场救护行为的《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旨在提升母婴健康水平的《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着眼建立科学、严格监管体系的《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这些仅凭“关键词”就足以窥见其主题特色的地方立法,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填补了全国性立法落实到地方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体现了地方立法方面的创新作为,为地方改善民生,提升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书记指出:“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站在提升地方治理水平的角度,“小切口”立法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试验性作用。国家立法往往侧重于从全局性、全国性的宏观角度作出规范,将这样的上位法落实到地方、付诸实践,往往需要一些实施性、补充性的微观制度安排。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新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新的社会关系引发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治理新问题。“小切口”立法可以充分发挥“快而灵”的优势,为相关部门有力应对新问题提供遵循,为宏观的国家层面立法积累经验。
   “小切口”立法,关键在于“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首先在立法主题的选定上,要切合地方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比如近年来,广东提出“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特色民生工程,发力“稳就业”,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广东省人大立法工作突出重点,计划审议制定推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条例,体现了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其次,在立法内容的重点上,突出明确和细化相关主体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突出提供相关服务、实施相关监管等流程、环节的协同规范,进而提升相关条例、规定的可操作性。
   通过“小切口”立法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为提升地方尤其是基层治理水平赋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创新之举,也是地方人大强化自身职能、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值得积极作为。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以“小切口”立法赋能提升治理水平》)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7日05版)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观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向前,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片片写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小雪花”汇聚为一朵“大雪花”,演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念,让世界看到中国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共享未来的努力。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奏响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外交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之一就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总书记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判断国际形势走向和我国所处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精辟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形成了***外交思想。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家间互动愈发频繁,国际关系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给出中国答案。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向前,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责任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无论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还是推动新冠疫苗成为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抑或是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肩负起大国责任……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引领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6530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7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