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篇金融工作会讲话汇编(全文115018字)

目录
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4
在“强化公证服务金融领域工作推进我市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业务”座谈会上的讲话 12
创新贸易金融业务 共赢供应链“生态圈” 20
共促新时代汽车金融行业更上一层楼 27
金融科技赋能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32
瞄准前沿 研用结合 促进金融科技助力银行业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38
新时代银行业养老金融服务的探索之路 45
依法履约担当资产托管职责 为金融安全保驾护航 52
在全县经济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9
在财园信贷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77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84
加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 夯实金融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基础 90
在票据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 100
在全县企业发展与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03
在县委金融工作会议暨全县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 111
在全县经济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2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135
抓住金融科技机遇 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140
在全市招商引资 工业经济暨银企对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 144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49
在全区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163
在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167
在2018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讲话 175
金融业务一定要持牌经营! 180
在2018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讲话 186
善用供应链金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93
拥抱金融新时代 城商行创新发展在提速 198
在2018年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银企对接暨绿色金融政策宣讲会上的讲话 204
当好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的排头兵 213
在全县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19

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范一飞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今天论坛的主题之一是“融合创新”。围绕这一主题,我就金融业综合经营问题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请大家讨论,共同努力为我国金融业融合创新创造必要的环境。
第一,我国金融业要不要开展综合经营?
客观看,分业经营是管理规制,综合经营是行业选择。我国最严格的分业经营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银行时代,例如工商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来自不同的金融机构贷款。专业银行导致了市场人为分割和行政垄断,形成了低效率和高成本。最初的金融改革实际上秉承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精髓。商业化改革以后,银行从垄断转向竞争,服务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产品从信用中介转向资产管理,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但是金融业的跨业融合创新从来没有停顿?究其原因,是因为更为根本的金融改革目标是确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以及“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上述“四自
三性”实际上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开展服务竞争以赢得生存和发展。而综合经营往往是金融机构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服务更多更全更新,因而更具吸引力。自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相继提出“稳步”和“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以来,金融业综合经营步伐明确加快。目前,综合经营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允许开展综合经营,还是退回到分业经营,对此有一些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允许金融业开展综合经营是尊重市场的现实选择,而回归分业经营已无现实可能。
一是从尊重现实的角度看,综合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客观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银行、证券公司和主要保险公司都已通过设立、并购其他金融行业的子公司和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代表的交叉性金融业务,跨行业跨市场开展综合经营。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在快速发展,投资控股了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等机构的一些金融集团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已成为实质上的金融控股公司,一些地方政府也组建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在产品方面,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0多万亿元,与银、证、保金融业表内总资产相比,比例达到1:4,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货币供应量波动也产生了明显影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使得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化,一些互联网企业陆续进入金融领域,在支付、小微贷款、金融产品销售等方面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已构建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综合化金融平台。
二是从提升金融业竞争力角度看,综合经营是实现收益与风险平衡的创新方向。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缺陷是业务结构单一、经营方式粗放、金融服务水平不高,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金融业有效管控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压力日益突出。综合经营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和收入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更好地抵御周期性风险,提升跨周期经营能力。
三是从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看,综合经营是实现金融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要措施。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金融业肩负着以金融创新推动企业去杠杆、补短板的重大使命。从去杠杆看,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结构失衡,融资方式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要发展找贷款、要贷款去银行”造成企业债务持续攀升,杠杆率高企。在经济上行期,资产负债水涨船高,企业效益掩盖了债务压力;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杠杆则凸显为经济金融领域的突出风险。去杠杆需要创新思维。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等必要手段客观上要求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密切配合,联动创新。从近年来综合经营的效果看,一些金融机构整合不同行业子公司的优势,通过交叉销售、合作营销、联合投资等方式,满足了部分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有利于改变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状况。从补短板看,我国企业长期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土地和资源取得比较优势,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小微
企业发展缺乏后劲。补短板同样需要新思维。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殊性,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共同采取采取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方式,多渠道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引进大数据技术,在高效率管理风险的前提下补足银行在长尾客户服务方面的短板。实践中,部分金融机构也已通过综合开展银行、信托、金融租赁、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在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保障房建设、扶持中小企业、支持县域经济与“三农”等方面改进了金融服务。然而,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和现行监管约束,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总体上还停留在追求金融全牌照的层面,不同金融业务的相互补充和联动仍然有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储蓄资金向股权投资的转化十分不足。金融业通过综合经营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还需要大幅提升。
实践表明,金融业综合经营增加了金融产品、服务供给的多样性和竞争性,使企业和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也助推了金融业自身的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其间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监管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严重。但总体来说,继续发展综合经营符合金融业风险和收益平衡需要,也是当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尊重规律,敬畏市场,因势利导,应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二,国际上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步伐停滞了吗?
从世界范围看,综合经营一直都是金融业的主要经营模
式。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导致了美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严格分离,但与此同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一直实行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ing)制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进行金融大爆炸(Big Bang)改革,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金融集团广泛出现。受其影响,日本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过立法,由此也带动了韩国、台湾等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业综合经营。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开展综合经营,标志着综合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彻底取代了分业经营。这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结构更加市场化,资本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很难完全不介入证券业务中;二是金融机构有追求规模效应、范围经济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允许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从具体模式看,相当多国家主要通过控股公司结构实现综合经营,同时,银行、证券、保险的业务和产品交叉情况也很普遍。
从最新发展趋势看,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金融业总体方向是优化综合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危机爆发后,有人认为金融业综合经营使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过于复杂,加剧了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难度,是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限制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但国际社会经过不断反思,认识逐步由浅入深,由直观转入理性。一些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讨论。
一是理性认识分业经营、综合经营与危机爆发的因果关
系。2009年5月,美国国会授权6名民主党成员、4名共和党成员组成了“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目的是调查美国本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该委员会走访了700余位证人,举行了19天听证会,给出的危机成因是:监管失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失败、过度借贷和高风险投资、应对危机准备不足与政策前后不一致、问责缺失、住房抵押贷款门槛过低、衍生品失控、评级机构失灵等八大原因,其中并无综合经营。实践证明,在金融危机的暴风骤雨中,相比单一化经营,综合经营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据麦肯锡公司统计,中小型单一业务银行占了金融危机中失败金融机构的绝大多数,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美国149家失败金融机构中综合经营集团只有3家。

二是优化综合经营格局。危机后,美国“沃尔克”规则、英国“威克斯规则”、欧盟“利卡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在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和高风险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目标是提高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并非禁止或限制综合经营。特别是,由G20引领、IMF和FSB等国际金融组织推动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更好地优化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顶层设计。危机后,一些金融机构也全面优化了综合经营格局。如花旗集团将保险、证券经纪等集中纳入旗下的“花旗控股”,以减轻资本金压力。摩根大通仍然保持多元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交叉销售和业务协同,降低投资银行经营成本。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在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后,重新树立起在投资银行领域的优势地位,摩根斯坦利还由此进入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目前国际前20大银行集团、前20大保险公司都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在此可以做一个比喻:假如洗澡水是风险管理失控,婴儿是综合经营优势,倒洗澡水而不扔掉婴儿就是各国兴利除弊的良好实践。
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危机后,各国并不否定金融业的融合创新,而是从如何解决监管失败的角度构建着力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管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新框架。宏观审慎管理制度随之建立并不断完善,在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方面正在构建一套更加清晰而严格的监管规则,金融业综合经营将遵循新的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
第三,在承认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的前提下,怎样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我们面临金融业融合创新的道路选择。综合国际实践经验、我国实体经济需要和金融业发展现状,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基本方向。可以按“集团综合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股权、子公司分业经营”模式设计并规范我国的金融机构跨业发展基本框架。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减少套利投机,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及内控机制和信息数据平台,提高持续的风险管控能力。
我们面临金融业融合创新的规制选择。必须承认,金融业综合经营使得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增加,对金融规制提出了挑战。如: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真空导致层层控股和整体杠杆
率上升,单体风险传染至整个系统,跨市场监管套利活动以及复杂而难以管理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创新而采取简单回归分业经营的监管“懒政”。建立面向所有投融资行为的功能监管以保证监管全覆盖,建立立足严格的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监管以确保创新负作用最小化,建立穿透式监管以确保杠杆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才是合理的规制选择。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监管问责机制。
***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为此,明确要求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要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通过不断的融合创新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三去一降一补”,努力防控风险,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持的方向。
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可以说,不论是经济还是金融,长远发展的动力都源自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都立足于鼓励创新。综合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设计合理的政策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必将藉此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流砥柱!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在“强化公证服务金融领域工作推进我市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业务”座谈会上的讲话
齐齐哈尔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葛 辉
(2018年10月30日)

    很荣幸邀请各系统的领导和同志们共同召开这次有关赋强公证的座谈会。召开本次座谈会,既是我市司法系统去年颁布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4条”的一个后续,也是我局今年上半年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的继续深化和实施具体举措的其中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我市经济和司法行政方面的现实状况,谈一下几点体会:
    一、赋强公证对三部门的益处
    (一)金融机构方面:
    1.政策支持
    从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力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开始,再到201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公证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服务银行金融债权风险防控的通知》的最新政策,18年间多部委针对金融机构、法院、公证机构三家部门关于赋强公证联合下文3次,扩大了部门间可以合作的财产标的范围,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鼓励和支持发展赋强公证。
    2.开源节流,提高资金效率
    201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的扩大了金融机构可以办理赋强公证的范围,潜在的扩大了金融机构的需求客户。一旦发生违约风险,赋强公证则可以从减少诉讼时效、避免公告送达、节约维权成本等多方面降低金融机构为追讨欠款所需要付出的资源成本。
    3.模式成熟、信息联网
    据我考察工作时得知,我市的赋强公证已经开展多年,而且成果丰硕。七区九县的各个公证处都开展了该项业务,已经累积形成了一套完备成熟的工作流程和应对方案。过去坐等证源上门,核实困难的情况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的“一网通办”打通后,将不复存在。
    (二)法院方面:
    1.政策引导,鼓励探索
    《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法院加强与公证机构的衔接,支持公证机构、公证员参与纠纷解决,为法院提供多元解纷服务和辅助工作。齐齐哈尔的公证机构也做为了试点城市和试点机构。从国家角度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司法行政资源的缺口,大力推进多元化预防和解决纠纷工作。2017年公证机构共出具执行证书44989件,可想而知这些纠纷进入法院起诉程序的工作量。
    2.从头防治,减少诉源
    强制执行公证使纠纷直接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减少从立
    案到判决的所有程序,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赋强公证还具备保证功能赋予调解和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我国法律规定了赋强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力的属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调解协议的执行力导致的问题。
    (三)公证方面:
    1.开拓市场,发展多元化业务
    我市公证机构业务多数来自于民事类业务,其中最多的就是不动产和存款的相关业务。这几年全国公证行业出现多起引起社会舆论的大事件,尤其是不动产类公证。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已经阐述了,继承公证书并不是必须的选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防患于未然。稳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开拓经济领域业务,多元化自身业务种类,深耕我市公证行业发展。
    2.提高职业水准,丰富自身
    公证员不能局限于《民法总则》或者《公证法》赋予的书面内容,应该解放思想、结合法规法条,向全国一线公证处学习、看齐,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出在我市有市场前景,符合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公证业务。在钻研进取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做一名民法公证员,做一名通法公证员。
    3.铸就形象,扩大影响力
    公证机构既是国家司法服务为民的一种体现,又是开门迎接百姓的窗口单位。因此应该积极开创自身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形象,积极提高自身公信力和服众能力,赢得公证即是
    公平正义的好口碑。
    二、推进落定工作
    (一)筹建协调委员会
    1.本次关于 “推进赋强公证进展协调委员会”将由市司法局牵头,由银监局、法院、各金融机构组成,并将在协商后出台协调制度,设立办公室(协调室),负责具体协调工作。
    2.推进赋强公证进展协调委员会的任务和主要职能:推进赋强公证进展协调委员会由金融机构、公证机构、法院三方共同组建的协调机构。其任务是一个为了推进赋强公证深入我市日常经济发展,协调和沟通三方工作相关政策,彼此配合。其主要职能是:组织研究制定我市赋强公证如何宣传推广、金融机构业如何从赋强公证中开拓业务以及如何与法院执行庭快速对接问题。
    3.近期工作:由三方在会后选出适合负责此事的成员调配人手并共同磋商推进赋强公证进展协调委员会筹备细则,协调各方诉求后共同向社会推出。并由市司法局设立专门办公室和其他配备支持委员会的成立和日后工作。
    (二)统一组织工作
    1.全市公证系统进行培训任务
    (1)是组织全体公证人员学习赋强业务的业务办理流程。并在学习后挑选部分人员赴外地以及本市有经验的公证处跟班学习办证流程。
    (2)
    是要针对金融机构进行宣传公证业务,并进行举办交流研讨会,将公证思维与金融机构务融合,结合“互联网+”为金融机构切实带来发展契机。
    (3)协调本地司法资源。与法院沟通对接,确保执行证书能够得到管辖权法院的执行。
    2.分派人员驻点合作机构
    由市司法局系统内的各个公证处分别派人派驻合作金融机构、法院进行对接。了解其他两家合作单位日常工作模式、痛点,将情况进行汇总,由局党委牵头其他两部门进行汇报总结,进行研讨,找到解决方案,呈报给协调委员会备案通过。
    3.预防矛盾,扩大影响
    (1)首先解决人员问题。解决部分公证机构办证人员少,分工不明,办证出证不及时的问题。
    (2)其次,尽快制定完善的办证程序流程。另外就是规范操作及收费,严格按照指导意见和程序规则,重合同,讲服务。
    (3)是与时俱进,提高服务质量。公证法律服务水平适应金融环境和产品的不断变化,适应金融业竞争的大格局,优化流程设计,提高办证效率。
    (4)证后追踪,做好证后服务与追踪,确保公证产品与司法实践的统一。
    4.注重沟通,互通有无
    
    在推进和推广赋强公证的落地遇到问题时,由各自部门收集各自情况,上报赋强公证进展协调委员会进行登记备案,并进行信息交换,各部门进行内部研讨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无法化解的问题及原因后进行交流沟通并登记在册,由委员会进行不定期检查问题解决情况以及衍生问题。
    三、赋强公证对外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由齐齐哈尔市司法局牵头,金融机构与法院配合,共同制定出符合两部门实际情况的宣传产品、形式、渠道和内容。
    (一)宣传对象
    赋强公证的宣传对象包括七区九县辖区内所有需要以及有潜在需求的金融机构、符合赋强办理条件的金融机构、法院以及个人。
    (二)宣传手段
    1.宣传形式:
    针对金融系统,首先由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公证机构、金融业界同仁以及其他地市优秀公证机构和金融业界专家和法律界人士进行座谈会,设计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并研讨以公证作为新开端,打开我市金融业发展新途径。
    针对法院系统,进行上门服务,坐班了解法院执行厅工作流程,将公证工作嵌入法院工作系统,并为法院开通保全证据、现场监督等公证事项的绿色通道。
    针对金融机构以及个人采取小区宣讲以及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宣讲和告知。
    2.宣传渠道:
    采用传统宣传渠道与新兴宣传渠道相结合的模式,如独立广告牌、短视频软件、微博、微信公众号、有奖知识大赛、出租车副驾驶内饰等形式推广。
    3.宣传内容:
    内容注重赋强公证为金融业、法院、个人和社会稳定带来的效益。展现公证机构携手金融业界、法院系统共同推进我市发力 “十三五规划”的决心和形象。
    4.宣传经费:
    由司法系统、金融系统、法院三部门进行意见搜集采纳汇总后交由推进赋强公证进展协调委员会审核讨论。宣传产品形式等通过审核后进行费用预算评估和市场调研,调研后由三部门相关机构进行协商经费分配,并公示。
    四、阶段性总结部署
    (一)是推进工作上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调整和完善,要以先进生带后进生、共同进步的方式,在工作模式上合理创新,对推进工作较好的、目标落实到位的要在全局系统内进行个案分析学习,对工作推进不力、解决问题不实在的要督察教育工作;注意抓与其他两部门的配合工作、协调工作和收集反馈工作。
    (二)是注重推进和落实赋强公证期间公证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的监管,防范因新任务、新挑战、新局面的出现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完成日常接待、受理等工作,冷横硬冲之风再起。
    
    (三)是抓好赋强公证专业知识的学习、公证机构间的业务交流合作、组织培训规模性公证员、公证员助理培训的工作。化解和防范异地受理赋强公证产生的矛盾等问题的产生,严格落实合作共赢共同推进的精神。
    (四)是加强各公证机构面对同一阶段出现大批量赋强公证业务办理时保证日常工作稳中有序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为金融机构出具赋强公证公证书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五)是配合法院进行执行工作,尽快尽好的出具执行证书,并与法院积极沟通,反馈结果,进行数据收集。
    各位领导、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为我市经济进步的努力我们一直要坚持。下一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坚决落实和执行本次座谈会的部署,向党和人民描绘一幅法理与经济紧密融合蒸蒸日上的新画卷。

创新贸易金融业务 共赢供应链“生态圈”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商贸物流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
(2018年4月1日 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阳春北京、万象更新;大咖满座、胜友如云。非常感谢主办方郑州银行的邀请参加此次论坛。首先,请允许我受潘会长的委托,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商贸物流银行发展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银行业防范风险和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由衷的敬意!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及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项重点任务。郑州银行牵头组织召开的此次论坛正当其时,契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助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体现,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有益探索,也是促进产融合作的创新实践,很有价值、值得点赞。借此机会,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结合论坛的主题就贸易金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探讨交流,请批评指正。
一、新时代呼唤贸易金融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金融科技方兴未艾,正在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流程改造、模式创新、服务升级,并且在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延伸触角,促进金融领域更普惠更绿色更好做到产融结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新时代需要商业银行供给金融新动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对银行而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贸易金融服务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发展贸易金融解决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方面做了很多有效探索,包括信用证类、保函类、应收账款类、池融资类、供应链融资类、大宗商品类等,多方共促贸易金融创新发展无疑是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贸易金融如供应链金融创新,可以通过对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供应链进行整体评价,运用灵活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征信、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科技手段,并以企业交易形成的能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以闭合化的运作模式为供应链生态各交易环节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贸易金融创新发展能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等合一,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银行面对我国整体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加剧、直接融资体系深入发展、同业及非银行机构竞争加剧等叠加挑战,积极寻求贸易金融业务组织管理构架优化。如中国银行成立了贸易金融部,通过事业部制的组织管理形式,形成了对业务前、中、后台整体条线管理;有的银行还探索向交易银行转型,如招商、浦发、民生银行成立了交易银行部,将结算、融资、担保、结售汇、现金管理等产品和服务均涵盖,形成了集产品、客户、渠道、服务四位一体,前、中、后台相融合的交易银行构架,是较好的尝试。郑州银行自2016年以来坚持将商贸物流银行作为自身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方向,搭建云交易、云融资、云物流、云商、云服务“五朵云”平台,打造了22家商贸物流重点标杆支行,截至2017年末,商贸物流类贷款占比高达33.9%,成效明显。
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有所上升,全球贸易量有较大波动或下降,各大型国有银行国际及国内贸易融资逐年下降,2015及2016年降幅约10%-70%不等。2017年经济形势好转,外贸需求旺盛,国内外贸易融资量得到一定回升。但是进入2018年3
月,中美可能爆发贸易战又让全球贸易充满不确定性。但随着企业综合化贸金服务需求的增加、国内消费转型升级、大宗商品贸易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畅通及设施联通发展、科技变革进步、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等,贸易金融业务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贸易金融创新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主要作用如下:
一是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针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过程中的供应链管理专业性较强、跨境交易环节较为复杂、参与主体多等特点,有的银行探索开展“边贸互市供应链服务”业务,推出了涵盖采购公司、境外商户、边民合作组、边贸结算中心的全流程供应链业务,在该业务链条中匹配边民互市卡、非居民账户、边贸跨境结算、互市贸易信息线上传递和报送以及小额扶贫贷款等金融产品,为边境口岸的边贸结算和融资提供便利化的综合服务。
二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供应链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信不高等原因,导致其往往面临融资约束困境。针对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使用率低的“痛点”,徽商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人民银行合肥中支、奇瑞汽车合力打造“核心企业+平台+银行”的全流程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通过应收账款抵质押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且具有数据交互快捷、准确,融资申请审批简单,有效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提高效率等特点。截至2017年底,奇瑞汽车已引导24家供应商接入该平台,通过平台确认账款为供应商获得授权提供支撑,共帮助上游16家供应商融资335笔,金额53.5亿元。

三是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部分银行根据企业资金流向,结合企业财务端与业务端的资金需求,构建服务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系统平台;部分银行通过与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合作,依托核心企业的实力、资信状况等,积极拓展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集群的金融服务。如中信银行建立了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于2014年上线了专门服务海尔下游经销商企业的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提升了核心企业的产销衔接能力与经营效率,实现了海尔、经销商、银行多方共赢。
四是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通过贸易金融创新,运用金融科技,共享信息,加上可以组合运用各类避险工具,使得银行和企业能较大程度上规避或减轻自身承担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通过银行提供的担保、汇率/利率衍生业务、信保融资等产品和服务,能有效规避或减轻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别风险、政治风险及自身的汇率风险等,实现贸易项下风险规避和资产保值增值。对于银行而言,贸易金融具有低风险、期限短、自偿性的特点,即银行提供的每一笔融资都有与其相对应的贸易项下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现金流的闭环,将违约损失概率降到最低。
二、新征程需要供应链“生态圈”合作共赢

今天,郑州银行联合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知名电商、物流企业、供应链龙头企业及独角兽企业,自愿共建商贸物流银行联盟,自主共商推动贸易金融平台化发展,自由共享贸易金融发展创新,是不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牢记“构建平台合作共赢”使命的好事。中银协乐看这样的产融结合、合作共赢的行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好事要办好办实办出成效办得可持续也非易事,尤其在新征程中要有新作为,需要供应链生态中多方合力,发挥“朋友圈”中各自优势,才能合作共赢,行稳致远。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依托联盟深入研发,助推高质量发展。推动联盟多方实现跨界合作、产融结合、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可考虑在联盟下设几个小组,对业务发展前沿问题和国际监管及国家支持政策包括国际巴塞尔委员会BasleⅢ、反洗钱以及国内出台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和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探讨贸易金融、供应链“生态圈”发展中的难点、痛点、热点等问题;定期出版发布贸易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助推我国贸易融资、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动平台融合发展,提升银行市场竞争力。联盟、跨境电商平台等平台中有中小银行、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供应链龙头企业等,每一类型机构均有自身的优势,应通过联盟、跨境电商平台等合作融合发展,实现信息、产品、技术、培训等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为5.4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均为20%,2021年交易总额将至20万亿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26个国家的销售额同比增30%
以上。发挥优势,补足短板,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构建新的激励考核机制,从实际出发寻找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银行整体供给能力和质效,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促进各方善用金融科技,助力生态圈可持续发展。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征信、移动互联等金融科技手段的快速迭代和应用,为政银企产学研各方的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金融科技将真正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构建出新的生态,朝着线上线下结合、便捷性移动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各方特别是有实力的头雁银行和企业要加大投入和实践。比如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在贸易金融领域应收账款上下游企业率先试点(浙商银行上线运行应收款区块链平台,应收账款融资池资金已达2600亿元);又比如用大数据分析增加传统“三表”外的多维判断,实现对客户精准画像,做到秒审秒批秒放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极大提升服务效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善用金融科技需要各方而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就可以做成的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多方互动、共建共商共享的生态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可持续发展。
最后,作为银行业自律性社会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发挥联系监管部门、银行、企业及各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责,为银行业及各方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共赢平台,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共促新时代汽车金融行业更上一层楼
——在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换届暨表彰大会上的致辞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中
(2018年3月22日 北京)

各位同仁、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值此全国“两会”刚刚胜利闭幕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之际,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北京,举行中银协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换届暨表彰大会。在此我谨代表中银协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获得表彰的单位及个人表示由衷的祝贺!向主任单位以及全体成员单位一直以来为行业发展的辛勤努力以及给予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体会建议,供大家分享。
一、充分肯定第一届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汽车金融专委会自2014
年成立以来,在监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第一届主任单位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付出和努力下,在成员单位的协同下,紧跟监管导向,聚焦行业热点,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强化行业自律,签署了自律约定,连续四年编布行业发展报告,促进了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二是开展汽车金融业务专题调研,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提出促进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为行业争取政策支持。例如就汽车金融公司贴息相关税务处理问题、营改增及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汽车金融公司影响的问题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以及《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的修订等都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并报送有关部门进行参考;三是及时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例如就中消协公开呼吁停止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加强车辆合格证管控、支持消费升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等;四是加强组织建设,吸纳新会员。至今,专委会已经实现了全国25家专业汽车金融公司全覆盖,进一步扩大了委员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外,委员会为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截至2017年末,行业总资产规模已接近7500亿元,贷款规模超过6600亿元。在业务蓬勃向上、盈利能力较好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仍保持0.25%的较低水平。中国银行业整体平均不良贷款率是1.74%,这与国际同行相比,已是很骄人的成绩。所以,这些成绩与第一届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所做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二、十分期待汽车金融行业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一)2007年我国汽车的销量是800多万辆,2017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则达到2800多万辆,年均增长两位数。去年的二手车交易量达到了1200多万辆,据预测2018年二手车交易量将达到1500万辆,预测全年增长率达到15%-20%。
汽车金融市场的规模2017年达到八千多亿,据预测2020年市场规模可以突破两万亿左右,这意味着汽车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从汽车销售市场来说,客户群体也在转变,90后购车群体已经达到了18.1%,正在逐步上升。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与转变为我们汽车金融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2017年11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新版《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汽车金融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办法》采纳了汽车金融公司长期以来呼吁的政策诉求,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与时俱进地紧跟国家战略要求,落实国务院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推动了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汽车金融公司及汽车金融行业进一步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新政策既有力地推动了汽车金融行业的稳步发展,同时也对汽车金融行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汽车金融业务也面临着外部市场竞争激烈,恶意欺诈案件时有发生,还有汽车金融公司内部风险防控手段不够等挑战。汽车金融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风险防控措施与制度建设,提升业务发展的规范性与稳健性,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全方位完善风险防控技术手段,促进汽车金融业务良好有序向前发展。
(四)今后汽车金融公司要积极探索,加大力度,在合规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创新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业务创新,比如“附加品融资”
、弹性还款等,还可围绕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进一步强化管理创新,包括经销商关系管理创新等,更有效地实现经销商伙伴全方位的培训和沟通,满足了经销商伙伴的多样性需求;三是进一步优化融资方式创新,将ABS及金融债逐步发展成汽车金融公司常态化的融资方式,力促成为除银行借款之外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四是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创新,面对新能源、智能化、金融科技、共享经济的浪潮,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等跨界合作,借助其客户资源优势、软硬件优势及互联网运营思维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真诚希望第二届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能够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与汽车金融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国外同业的先进经验相比,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汽车金融公司对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居民消费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即将上任的第二届汽车金融委员会而言责任更加重大,要勇于担当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在主任单位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单位要继续努力,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在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共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紧紧围绕促进汽车金融业务发展,更好地带动行业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
新;二是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满足汽车共享市场参与者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持续维护委员会微信公众平台,针对行业前沿、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分享与交流;四是有效地服务全体成员单位,做好监管部门的参谋助手;五是进一步加强业务、政策的研究,抓好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工作,共促汽车金融行业不断创新,促进汽车金融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迸发新的活力,开启新征程,努力新作为,更上一层楼!
最后预祝本次汽车专委会换届暨表彰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金融科技赋能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上的致辞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展蓝图。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值此新年迎新之际,2018首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召开,可谓正当其时。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峰会的支持单位对本次峰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办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还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为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业及产业发展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使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变得更加灵活、便捷、智慧。金融科技也成为驱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动力,金融科技正在赋能银行业,推动着数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借此机会,我结合峰会的主题及银行业的实际,谈谈以下四点体会,供大家分享参考与批评指正。
一、银行业加快落实数字中国战略,促进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17年12月8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的第二次集体学习上,提出了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银监会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对银行服务的赋能创新效应,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针对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组织编制了《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提出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规划中明确支持开展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场景,积极拓展培育跨境、跨领域、跨行业的服务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农行与百度,工行与京东,建行与阿里、中行与腾讯,交行与苏宁等都启动了深度合作,银行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深度融合过程中,银行机构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脱虚向实,把创新作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依托各类创新载体,推动金融领域科技创新,切实担当社会责任,为实体经济注入正能量和新动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更多中小企业获得了良好发展机遇,质效不断提高。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力度加大,均衡性提高,2017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1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5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5.2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继续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投向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文化产业的贷款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434亿元和624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涉农贷款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4%,44.2%、10.8%和16.4%。
二、银行业聚焦发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科技更好解决发展中不平衡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深度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先进技术让金融更好、更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科技赋能金融,补充和重构着金融业态,更好地推动着普惠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小微信贷、移动支付、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渠道变革、数据安全、风控等方面都推动着创新性的发展和变革,金融科技不但要加强与传统金融业应用场景的贴合,更要加强与互联网时代不断派生的生活生产场景相契合,致力于场景化的需求与服务,借助先进的技术可以越来越好地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不平衡的问题。如交通银行在零售、银行卡及客户服务领域中,已有六大类108项业务通过金融科技智能化改造完成了线上和数字服务迁移。又如中国建设银行通过改进服务流程,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构建多样化的场景服务形态,投放智慧柜员机4.3万台,平均每天开户10万笔,手机银行业务交易20万笔,解放了3万余名柜员的生产力。这些在银行业中科技应用有效实现了服务的自动化,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帮助更多客户能够享受各方面的金融服务。
三、银行业高度重视风险防范,运用金融科技更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在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技术条件下,很多风险还是都是局限于某一局部客户或局部领域等,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应用,除了传统的风险因素,也会带来新技术应用所衍生的风险隐患。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下,各类风险因素的传导机制及其复杂演变变得更为敏感而广泛,借助网络各类风险可以迅速传导到其他领域,可能加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容易引发跨界传染的风险,所以必须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深刻认识到确保安全永远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生命线,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也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带来越来越多新的风险防范模式和手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对大数据的全面挖掘和深度分析,可以强化反欺诈、风险预警等风控水平,实现从“凭经验判断”到“用数据说话”的转变,进而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和能力,更加精准地画像客户和识别风险,提高预警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及时排雷,从而有效保障银行业稳健健康运行。
四、银行业注重消费者保护,融合金融科技更好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金融科技在增强金融产品供给多样性和多层次的同时,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将大量的长尾客户纳入服务半径,使得更广泛的人群便捷安全地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手机金融服务。同时,在普罗大众中,很多人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薄弱,消费者的保护和风险教育也亟待加强,这也正是融合金融科技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金融科技要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挑战为导向,运用新技术去解决薄弱领域和环节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浦发银行通过建设多样化途径,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金融消费者教育系统,在互联网渠道实时更新发布最新的案例集,通过真实案例宣贯金融安全的相关信息,正确地面对客户需求,引导其消费正规的金融信贷产品,并且在其整个贷款额度及期限中控制风险,有效通过融合金融科技,给客户带来了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匹配个性化需求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质量、效益和实力,以及我国对科技创新及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在未来,我国银行业与金融科技一定会更加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金融、服务风险防控、服务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既当好监管助手体现监管意图,又为银行呼吁反映行业诉求,是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与银行业及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与转化,促进银行业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我们也筹建了银行业金融科技实验室,希望能够为监管科技、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内外的应用、创新、融合、发展做些服务工作,共同为我国银行业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最后,预祝首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瞄准前沿 研用结合 促进金融科技助力银行业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前沿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中
(2018年6月28日)

尊敬的王瑶琪校长、康华平书记、王素珍副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盛夏北京、骄阳似火;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非常高兴应中央财经大学的邀请来参加2018中国金融科技前沿论坛。首先,我受潘会长委托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2018中国金融科技前沿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成立国内首个金融科技系并与兰州银行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各界同仁致以由衷的敬意!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实体经济、科研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2018年3月参加广东代表团座谈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7.5%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及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紧密,银行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防控金融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银行业借助固有海量的数据积累成为应用先进科技成果的重要行业,同时对金融科技有着内在的需求。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借此机会,结合论坛“银行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及银行业实际,我谈几点认识,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银行业运用金融科技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最新定义,金融科技指的是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它涵盖了各种新型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并对金融市场、机构、金融服务提供商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对传统金融环境带来全新的机遇与冲击,在我国银行业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新形势以及风险因素交织、外部不确定性环境增多等一系列挑战下,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创新视为融合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民生银行中关村金融科技旗舰店本月27日开业,北京银行成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招商、平安在2017年报中分别将自身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和“科技公司”;中行、建行、中信等银行在战略布局及未来发展重点上,都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力。我国银行业在运用金融科技谋求高质量发展及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积极而深入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拥抱金融科技,
在银行构架、业务模式等方面积极发力。一是对大数据的应用。当前众多银行已推出了大数据风险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各行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如工商银行通过整合行内外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客户信用风险画像。二是对区块链的应用。据White&Case公司统计,2022年之前,区块链每年可以将全球银行基础设施成本降低150亿至200亿美元。传统金融机构采用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的方式积极布局和推进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民生银行搭建了区块链云平台,招商银行将区块链应用在直连清算系统,微众银行区块链属性的联合贷款结算和清算业务落地。三是对人工智能的运用。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正在不断落地,包括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各大银行智能机器人悉数亮相,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四是对云计算的运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云计算,以一种更便捷、灵活的方式聚合,依赖计算资源运作业务,并按需分享,实现更高效、紧密的多方协同,2017年9月,16家金融机构组建金融云公司,用于承接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批量上云的服务,银行业金融云实力逐步增强。
第二,持续构建金融生态。银行业依托金融科技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一是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跨界合作融合。2017年,工、农、中、建、交分别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苏宁达成了战略合作,在大数据风控、用户画像、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了合作。二是实现场景布局,“金融+
”服务渗透。在管理层面,商业银行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了组织机制的变革;在业务层面,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逐步实现了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三是构建多元渠道。银行业运用金融科技进行渠道优化升级,在自助渠道、电子渠道等设施发力,以“线上+线下”、“人工+智能”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截至2017年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交易笔数分别为1171.72亿笔、969.29亿笔、6.71亿笔,同比分别增长32.77%、103.43%、134.93%,全行业从2010年平均45.2%上升到2017年的87.58%。四是搭建金融科技研究室、实验室等平台深入研究。强化政产学研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如平安银行将较为前沿的金融科技引入了实际生产,并且与Salford Systems、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先进的大数据研究组织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带动业务稳健发展。
二、促进金融科技助推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及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下一步,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应该怎样借助金融科技的强大赋能,助推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此,我提几点建议如下:

一是促进金融科技在监管领域的应用。科技进步滚滚向前,技术迭代生生不息,金融市场的变化始终先于监管措施,但是,监管是规范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引领力量。因此,加强监管科技的实施与应用十分必要。全球范围内,英美等国在监管科技领域起步较早,欧洲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我国监管科技的应用也在加快步伐: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明确提出加强监管科技的实践应用,提升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2018年两会期间,北京市宣布用区块链加强北京信用体系监管;贵州省贵阳市通过搭建“数控金融”平台,将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金融监管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监控金融风险,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层面与监管层面的实时交互对接,提高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效率。
二是推动金融科技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开放协同,合作共享。创新驱动发展,合作共赢未来。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深入贯彻创新、绿色、开放、协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保护好数字化过程中个人隐私的同时,树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开放思维,积极推进银行机构间、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银行机构间的合作,加强行业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2018年6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授信信息系统共享机制,遏制多头融资、过度融资行为,从监管角度推动数字化信息开放、开源、共享理念的实施。
三是加强金融科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人才的培养。我国历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科技部2017
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加快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银行业应当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金融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中央财经大学是著名财经类综合性大学,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了大量人才。现在又敏锐地站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前列,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较早响应国家人才战略,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系,今年又与兰州银行达成共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协议,为培养金融科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人才迈出坚实的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科技系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四是加强前瞻性、全球化高质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强化教学相长,研用结合,引进国际领军人才作为师资力量,招募有志愿、有情怀数理基础好的年轻学生埋头苦学,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争取建成国家级实验室;瞄准前沿,将金融科技在底层技术、精工制造、科学原理、工匠精神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国际一流创新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银行业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夯实银行发展的基础,助推我国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道路上不断迈进。中国银行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发挥联系监管部门、会员银行、企业及各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责,为推动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作出新贡献。
最后,希望与会各方畅所欲言,奉献真知灼见。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时代银行业养老金融服务的探索之路
——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8年北京峰会上的主旨发言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
(2018年3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非常荣幸值此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应邀参加本次峰会。这是继去年9月23日,我就第三支柱作主旨发言之后,第二次参加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组织的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银协对会议的召开、研究成果的展示和养老金融服务品牌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向支持银行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结合本次峰会的主题,抱着学习交流态度,在深受各位精彩演讲思想观点教益的同时,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从银行业角度对老龄事业,以及银行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新时代养老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考,供大家分享指正。
一、深刻把握老龄事业新使命
(一)我国养老保障改革取得了新的重要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养老保障改革成就卓著,养老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养老保障有力地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群众福祉、维护社会公正,为稳增长、促改革、保民生作出巨大贡献。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种愿景如今已逐渐成为现实。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形成“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制度平台。截至2017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9.15亿人,积累基金4.6万多亿元,“全覆盖、保基本”的目标逐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三连调”,1亿多退休人员受益;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已有北京、安徽等10个省(区、市)签署了4400亿元的委托投资合同,2831.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作为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规模,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近8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到了2300多万人,积累基金近1.3万亿元;职业年金正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今年2月6日,人社部、财政部召开会议,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工作,这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老年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障更多、覆盖更广、焦虑更少,正因这些长足进步,让我们有信心迎接老龄化社会,甚至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二)我国老龄事业必将为正在拥抱金融科技的金融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有数据显示,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显示出超老龄社会的罕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进一步加大了养老服务供给的压力。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保障的水平较低;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不断提高,而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这是“灰色海啸”“银发浪潮”带给我们的新课题,也是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养老领域的典型呈现。纵观社会,不论是90岁还奋斗在投资界一线的李嘉诚,还是88岁还活跃在资本市场的股神巴菲特和索罗斯,83岁还被阿里40万年薪争抢的清华奶奶,74岁还开始创办公司的褚时健,都是老当益壮,越老越睿智;还有更多的老人主动创造价值,用积累的财力和经验,继续工作。我们刚才看到,美国信安给出的数据预计,2030年40%的群体退休以后还要靠就业增加收入来源,这颠覆了过去的认识。老年人退休以后还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他们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众多老人还是未来社会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在住、行、购、娱、学等领域存在消费升级需求。因此,老龄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没有休止符,更需要以跑步姿态打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升级版,满足好数量庞大的老龄群体包括其自我价值实现在内的多方面需求。
中华民族传统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传承并弘扬善老慎终的文化,为老龄事业大有可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十九大报告也特别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作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老龄事业路线图,十九大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指明了方向。所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要面对新的特点、新的变化,来设计新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路径,形成新的增长点。这与十九大提出的方向完全匹配。当下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关于养老的剧烈变革,不仅谁来养老、在哪里养老、如何养老面临观念转变,怎样看待年老、以什么理念指导养老事业、如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值得深入思考。不容忽视的是,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我们银行业正在积极的拥抱它、运用它、探索它,我们拥有了更新的技术方式来改进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老龄事业将不仅为老人和家庭带来欢乐,还将为正在拥抱金融科技的金融业未来带来新的增长点。
二、奋力开拓养老金融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要适应这些新的要求,不断提升社会价值。养老涉及方方面面,但都离不开金融的资金融通作用。可以说,养老金融是指围绕社会成员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商业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如何掘金银发经济,将历史机遇落实到实际的业务模式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期待政府及监管部门更多的政策支持。对此,结合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我提几点建议。
(一)全方位支持老龄产业,构建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在新时代,体面养老不仅要求让老年人活下去,还希望他们能够活出品质、活出精气神。老龄服务不再是单纯的医疗和保健,更需对个性化、多元化的老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金融业如何精准支持差异化需求成为更高要求。然而,我国养老金融业务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养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单一,养老资产管理的理念和机制比较滞后,养老金融业的服务模式比较粗放,与居民对养老服务主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商业银行要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包括旨在增加个人财产性收入的保障性金融产品;支持老年医疗、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发展的创新性消费信贷和信托产品;提高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的代际养老、预防式养老、第三方付费养老等养老模式和产品的探索。由此可以不断丰富、延伸产品线和价值链,满足各类群体在各生命周期中的多种需求,致力于成为覆盖人们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二)明确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战略,完善养老金融组织结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银行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各行经营模式和发展目标也在逐渐发生分化。有的已经从最初的“跑马圈地”到逐渐追求收入利润乃至社会价值考核,而有的仍以扩大业务规模为主要目标,还有通过向个人业务条线转移或公司化运营寻求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应顺应国家养老保障体系改革趋势,着眼长远,以战略眼光制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规划,重点把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践行普惠金融和推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三大方向,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老龄产业金融三大主线,在养老基金投资管理、老年综合金融服务、养老产业投融资等多个领域加紧布局。在组织架构方面,可以考虑采取养老金融事业部模式,并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特别是银行系养老金管理公司的试点推开,可考虑逐步转向养老金专业公司模式。
(三)发挥各类机构专长,推动合作共赢。
随着我国超老龄社会的来临,逐步建立起多层次(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迫在眉睫,各方正在积极行动。养老金融业务作为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新兴战略业务,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期待监管部门为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如强化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积极引导和扶持养老产业发展,使市场参与者有章可循,使养老金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加快金融改革,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养老金融创造条件等。近年来,保险业和基金业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发展,不断创新产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银行业也期望能够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增强并发挥比较优势,借助自身丰富的养老金业务管理经验、重要的养老产业融资渠道和较强的客户影响力,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深入参与新时代基于全生命周期研究开发的养老金融服务的实践探索和市场创新。
(四)凝聚行业力量,发挥中银协平台作用。中银协将充分发挥好联系各方的桥梁纽带平台作用,也正在组织成员单位,深入监管部门和金融同业,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和包括基于金融科技在内的业务探索,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做法和现有业务分工和流程,助力银行业与各类金融机构,立足专业,共同努力推进新时代养老金融创新发展。
此次会议承办方之一——兴业银行的总行位于福建,此地民众常说,“爱拼才会赢”。这其中蕴含着一种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我相信,只要各界共同努力,老龄事业必将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行稳致远。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依法履约担当资产托管职责 为金融安全保驾护航
——在2018年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致辞
中国银行业协会 黄润中秘书长
(2018年7月31日 下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立秋将至,暑意正浓,在这如火如荼的7月,非常高兴借建行宝地,与托管行业相关的朋友们在此欢聚一堂、共襄盛举、畅叙发展。首先,请允许我受潘光伟专职副会长委托、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向百忙中拨冗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来宾、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资产托管行业发展的各有关单位和同仁们致以衷心的谢意!同时,感谢中国建设银行承办本次年会和牵头编撰《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8)》!感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13家课题组成员单位在《报告》编写过程中的担当与奉献!
今年恰逢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20周年,而今天年会的主题“深耕廿载
筑梦未来——金融风险防控下的资产托管行业发展”,颇具现实价值且指导意义。十年磨一利剑,二十载一代人。20年来,我国的资产托管行业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新时代托管行业发展任重道远,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借此机会,不揣浅陋,我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分享和指正。
一、发挥托管机制内生作用,促进资管行业稳健发展
20年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发展,进入到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际、从银行专营到多行业经营等多方面的转变,托管规模不断增长,由1998年托管行业发展初期的123.5亿元到2017年底的141.5万亿元,增长了10,000多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托管行业日益彰显出广泛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业务表现。
20年来,托管机制在塑造行业信任、提高交易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托管人角色的介入,使得投资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与保管权三权分立,形成了科学的治理结构,有效地保障了资产的安全性。二是托管人接受管理人和投资人双重委托,既服务于广大投资人,保护投资人的权益;又服务各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管理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提示和报告,发挥监督和制约作用。三是托管人通过核算估值、与管理人建立对账与信息披露机制,充分运用专业智慧和专业能力,增强信息准确性与透明性,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助力资管行业稳健发展。
二、顺应行业发展新趋势,迎接托管行业发展新机遇
2017年可谓是金融业“强监管”元年,一系列金融治理、规范市场秩序新规的出台,拉开了金融回归本源、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序幕。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而托管机制在本质和功能上十分契合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和强化金融安全形势要求。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要求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托管机制成为各类资管产品运行中的基础制度。这些都为托管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是托管人保管资产并监督管理人运作,托管机制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接受投资人的委托,保护投资人利益,实现对投资资产的避险、保值和增值。资管新规为托管全面嵌入各类资管产品、切实发挥第三方独立监督职责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弱托管和无托管模式下的资管产品规模近百万亿元,贯彻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从无托管走向有托管、从弱托管走向强托管,将促使百万亿级的资管产品转为“强托管”模式。同时,随着各类监管细则的不断出台,势必进一步凸显托管的独立监督职能。

二是资管行业不断创新,促使托管业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托管业务扎根于资本市场、服务于资管行业。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全面提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资本市场活跃度,丰富产品、服务以及工具类型,提升市场深度以及有效性,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增强产品创新力度。同时,资产管理范围从股票、货币、债券、期货等市场,将逐步拓展到境内外不动产、外汇以及境外资本市场。不同交易策略与收益模式的结构性产品不断涌现,资管产品投资工具运用的创新发展,都必将推动托管业务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
三是风险防控不断趋严,促使托管服务内容不断拓展。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风险防控要求日趋严格,促使资管机构不断改善产品设计,进一步夯实投资人权益保护。例如,资管新规针对资金池、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期限错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规定,要求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穿透监管、消除套利等,在此政策支持下,托管行业的服务内容势必不断增多,将全面、深入履行交易监督、估值核算等职责,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监督作用,切实维护投资人权益。
三、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助推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中国资产托管行业砥砺前行的第20个年头。下一步,托管银行要以促进金融回归本源和防控风险为己任,在宏观及微观层面上为金融资产安全筑牢防线,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助推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风险防控为第一要务,加快托管服务从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大背景下,资管机构要转型主动管理业务,这就要求托管银行在专注基础托管服务、做好回归本源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综合型金融服务,进行托管业务纵向延伸,进而涵盖客户的整个投资过程,将增值服务作为托管业务发展的重心。
从全球托管银行发展趋势看,提供绩效评估与风险控制服务将是增值服务发展的主流方向。托管机构根据管理人历史业绩、投资管理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对托管产品进行绩效和风险分析,为管理人资产配置提供优化建议。同时,托管机构提供金融数据分析、注册登记、信息平台、日间透支、基金行政、现金管理、外汇买卖等高附加值、综合型的投资者服务,也将有助于托管机构提升托管服务品质和价值,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加强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助力托管行业转型发展。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和产品。托管行业历经20年的发展,托管业务品种已从单一走向多元,产品复杂度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都离不开强大的托管业务系统和技术平台支持。因此,托管机构要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探索金融高新技术在托管行业中的应用,建设集信息交互、业务处理、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托管系统平台,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托管运营商转型。
(三)依法合规履行托管人职责义务,助推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银协托管委员会2017
年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业务自律公约》,资产托管业务是指为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托管机构基于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资产保管职责,办理券款清算与交收、会计核算与估值、投资监督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业务。在资管新规严格破刚兑背景下,需严格区分托管人和管理人的角色、职责边界和责任承担,特别是需要破除私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的银行和券商信用,托管银行所承担职责主要是合同约定的资产保管、资金清算、核算估值、投资运作监督、信息披露、独立建账、资料保管等事项。只有各市场主体尊重法律法规和契约精神,才能促进托管银行更好服务资管机构,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共同推动资管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四)充分发挥托管委员会职能,为托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中银协托管委员会成立近十年以来,在有关监管部门和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下一步,托管委员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耕细作:一是引领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业务自律公约》等行业规范,依法合规经营、审慎业务准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切实履行托管人职责义务,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机制;二是搭建顺畅、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既当好监管助手贯彻落实监管政策意图,又服务好会员银行,积极向有关各方反映银行业合理诉求和建议,维护银行业合法权益,助力托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促进成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结合托管业务发展需要,开展务实、前瞻性课题研究和专题调研,凝聚成员单位共识,谋划托管行业转型发展新方向;四是做好托管行业发展报告发布、数据统计分析共享等服务工作,向社会和有关机构展示中国银行业托管行业发展成果,扩大托管行业公共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为营造托管业务稳健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鼓与呼。
七千日风雨成劲旅,二十年汗水铸辉煌!回顾过去,锐意创新和亘久努力成就了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的二十年功名。一切过去皆成序章,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资产托管业务将以其独特的制度安排、专业的服务能力、先进的托管系统、勤勉的履约践诺、严格的风险防范,架起有效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展现新时代资产托管行业发展的新画卷,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最后,预祝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在全县经济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 梅时雨
    
    全县经济暨金融工作会议,是继县“两会”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县性重要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全县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2018年经济工作和金融工作。下面,围绕全县经济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实事求是、突出亮点,客观总结2017年工作
    2017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一个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和“三地一心一城”建设任务,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这一年,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稳居渝东北区县前三、十二县第一;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控制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一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项目开工、在建、投产35个,五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0.3%
,天圣制药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垫江晚柚、蜜本南瓜、晚熟柑橘等特色产业持续巩固;“中国石磨豆花美食之乡”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加快建设,牡丹樱花世界4A级景区创建有序推进。这一年,城乡建设亮点纷呈,征地拆迁强力推进,东部新区建设加快,城市“二环”全线贯通,五大工程有序实施;沙坪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创建成功,高安镇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这一年,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水、大气、噪声、土壤污染治理有效,龙溪河流域生态持续向好、六剑滩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这一年,发展动力切实增强,完成城市管理、乡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县属融资平台公司改革重组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重庆钟表、远东门窗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阿里巴巴、猪八戒网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化与长寿、梁平以及川渝“两地四方”合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领域合作共建纵深推进。这一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实现865户2872人脱贫越线;新增就业7263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2502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