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会计电算化报表实训报告)

这几年有一本书,特别热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讨论,很多读书博主都在推荐这本书,当我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被这个书名打动了,这本书叫《我的二本学生》。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会计电算化报表实训报告)

首先,讲一下,我为什么说被书名打动,因为我自己就是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书中所讲的广东F学院是财经类学校,而我正好的财务管理专业出身,虽然书中黄灯讲的是汉语文专业和中文课学生的事情,但是书中二本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出路的讲述让我感到非常亲切。那下面,我将从二本学生的角度来谈谈这本书和这个群体。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太真实了,很多事情也是我正在经历的,比如就业和考研,比如家庭环境的影响等等。

黄灯的这本书里,一直离不开她的大学时代和2006年到最近这十多年来的大学生之间的对比,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黄灯在书中反复提到的教育市场化。

中国的教育市场化是与高等教育扩招同时展开的,在那之前,中国的大学不多,本科生对于社会来说是非常稀缺的,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出现了一位本科生,那么他和他的家庭也许会发生很多变化,工作包分配,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是看得见的,几乎是当你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你的人生道路就会变得清晰明了。

而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展开,一批像广东F学院这样的二本院校,通过地方高等专科学校的合并、升级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大众的面前,考大学似乎成了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到了今天,如果把专科算在内,很多省市的高考升学率已经超过了90%,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你参加了高考,你就能读大学。

而面对日益膨胀的大学生群体,我们的就业市场供给端大体上从过去的“荒芜”变成了现在的“泛滥”,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大学生就业市场,我们看待今天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供已经远远大于求了。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会计电算化报表实训报告)

202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909万

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发现这几年考研、考公和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但是说实话,这依旧解决不了二本学生的就业压力。

在书中,黄灯讲了这样一段话,因为专业培养涉及的学科门类太多,大部分课程只能蜻蜓点水,没有太多专业含量,学生上课压力极大。就算如此,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他们不得不涉猎更多的信息,以致修第二学位,成为学生无可逃避的选择。放眼望去,大学考证成风,学生无所适从,焦虑迷茫,盲目跟风,被各类考试牵引,学生根本没有条件获得更多闲暇时间,去好好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二本院校的大学氛围,在极其强烈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像职业院校。

一方面,作为本科院校,二本院校的教育没有脱离本科教育,一些综合性的课程、庞杂的通识课程占据着学生的时间,同时又为了就业,二本院校的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中挤出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技能培训。

以我的同学为例,作为财务管理的学生,我的同学在大学四年里参加了各式各样的考试,如计算机、英语、会计、证券、基金、银行、教师资格等等。凡是以后可能对工作有帮助的证书全都去考,很少有人去找准一个方向,沉下心来钻进去好好学习的。这就导致大部分人到毕业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懂一点,但真正深入到工作里去,又发现什么都不会。到了毕业,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考研、公务员、银行这种需要复习考试才能进的发展途径。

今天,好像关于高等教育的光环都出现在了985、211这些院校上,出现了所谓的学历歧视,但是很多人都忽略掉了为什么普通本科的学生没有光彩的一面,很多人都喜欢拿成绩说事,我承认成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还有其他事情也在影响着二本学生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每一个大学新生,在来到大学时都会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期待,要去学会什么,要去拥有什么,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因为地域、层次等造成的条件差异给大学生们造成了不一样的冲击。

以我为例,我进入大学后,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都是在学通识课程,我直到大二下才接触到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这一年半的时间其实已经磨掉了很多人内心对这个专业的期待和兴趣,当他们拿起专业课本的时候,其实心里面早已失去了学习的耐心。

而面对就业的冲击,很多人只有两年的时间去一边学习专业,一边准备证书考试,对于那些要考研的人来说,早就没有了考证的时间,很多人最后也选择了其他比较容易的冷门专业作为考研目标,他们大学虽然是财务专业,但是财务却离他们非常遥远。

同时,我的大学位于四线小城市,当浙大开设智能财务课程的消息传来时,我的专业才刚刚开始教会计电算化,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去一二线城市工作,我们所学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当地的市场需求了。而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又恰恰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所以很多二本学生无奈,只好选择了三四线城市的公务员或者银行工作。

黄灯也在书中讲到,顶级大学对应的是全球最好的城市;重点大学对应的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大学对应的是中小城市、乡镇甚至乡村。一层层,一级级,像磁铁吸附着各自的隐秘方阵,干脆利落,并无多少意外发生。

就像工作包分配的年代一样,二本学生大部分人的命运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也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未来不在繁华的大都市,而是在普通的小地方,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未来不属于某一个专业,而是政府的某个部门和家乡的某家银行,所以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活来说,学习不是最主要的,享受远离家乡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青春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并不是玩物丧志,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除了上文所谈到的大部分二本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回家乡考个公务员,考银行或者去中小学当老师外,也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他们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闯劲和冒险精神,选择了大城市,就像书中所谈到的广东F学院的毕业生,也有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广州打拼,这当中有的人最后扎根在了广州,找到了好的工作,有的人在广州创业开店,也有的人最后还是离开了广州,回到家乡,考上公务员。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拿着二本文凭在大城市找到好的工作,扎下根,在文中,黄灯举了两个女生的例子,我印象很深,这两个学生的家庭都是经商的,其中一个学生的父母的经商经历给孩子带来了勇敢、冒险的精神,大学毕业就出去闯荡,靠着闯荡来的收入在广州买下了房,随后房地产的红利时代到来,她的家庭资产瞬间在几年内翻了好几翻,生完孩子后,她主动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责任,在家照顾孩子,但是依然每天不停地在学习,找下一个投资目标,让自己的资产不断升值。

另外一位女生,家里父母和亲戚都是经商的,从小她的阿姨就带她进出各种生意场所,使得她早早地掌握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她的阿姨带着她见过广州各大企业的老板,实习的时候就进了一间大的企业,最后靠着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毕业没多久在广州也扎下了根。

但是与之对比的,还有黄灯接触到的家境普通的学生,例如在潮汕地区,即便存在着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还是生了三四个孩子,父母为了照顾家庭在外经商打工,很多人小时候都留守在家,和爷爷奶奶长大,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心,在乡村学校成长,知识面和视野没有城市里孩子那么开阔,对于他们来说,考入一所二本学校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和城里孩子相比,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有很多路要赶。

教育市场化后的二本学生,他们的出路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人最后回到小城市成为了普通的公务员,有的人在北上广扎根买了房,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不同。

在书中,黄灯每介绍到一个学生,就会详细地介绍他们的家庭出身,通过这些学生家庭的对比,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再讲一下我的二本生活和二本同学,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我的同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准备考公、考研,而有的同学却在计划着毕业旅行,到了寒假,一些同学在外找工作,投简历,或者是参加完国考又回家参加省考,而有的人依靠家庭的优势,已经在企业上班,上班在朋友圈吐槽打工人的一天,下班在朋友圈吐槽堵车的烦恼。

在本书的序言部分,黄灯就用过这么一段话介绍了她的二本学生,大多出身平凡,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走出,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和一排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务农、养殖、屠宰、流连于建筑工地,或在大街小巷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父母常见的谋生方式,和当下学霸“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的高配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在高校的金字塔中,他们身处的大学毫不起眼,但对于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可能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寂寥村庄的最亮光芒和希望。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入到名校的时候,我想我们社会有必要重新再去审视二本和二本学生。随着高考改革新政的逐步落地,我们发现高考考卷的难度在缩小,而高考的难度却在不断加大。

强基计划、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等等各种各样的招生政策层出不穷,还有各大名校推出的夏令营、冬令营计划,看似我们进入名校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普通人家而言,我们其实连参加这些计划的门槛都迈不过,所以二本院校将越来越聚集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

但是如同上面所讲,今天的社会又极为看重学历,在某些行业和企业招聘中,存在着明显的学历歧视,普通家庭的孩子在二本学校读书,也许他曾经是想要好好学习的,但是又因为二本学校一些繁杂的课程设置和没用的项目建设,磨掉了他大学要好好学习的信心,毕业时他和其他二本毕业的学生一样,什么都懂一点,但是什么都学不精,最后去好的企业被人嫌弃,去差的企业又不甘心,还是拿起了考公的书,在小城里过个安稳日子。

今天,也有很多政策落地开始改变二本的现状,比如一些二本开始提出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口号,一些职业学院开始升为本科,他们的学生接下来将会受到较为系统性的职业教育,同时他们也能拿到本科的毕业证书,出社会时,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职业技能,也许不会再像一些二本毕业的学生那样,什么都懂一点,但工作起来又都不会。

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欣喜的转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见今天的二本院校也存在大量的弊病,统一的考核制度,导致一些院校为了科研资金,为了升格资格,脱离了实际。三四线小城的地方高校搞起了如火如荼的双创运动,在没有优质本地资源的情况下,鼓励或者是强制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学生受制于本地的经济条件,其实很难和一线城市的学生同台竞争,创业不是潜心钻研,它需要丰富的市场数据,合理的商业规划,还有有力的资本支持,这些在小城市都没有,但是为了能够多评几个荣誉,拿到更多的资金和升格资格,小地方的高校又不得不去搞这种项目建设。

又例如我们的思政教育,很多学校确实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有限的问题,上课枯燥难懂,却又怪学生不思进取,思政教育本应该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教育,是影响社会发展大局的教育,但是有一部分老师却是在完成任务似地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了解,把开卷考改为闭卷考,让学生多背几段话,只改形式,不改实质。思想政治应该更侧重理解才对,但是很多学校依旧强调记忆背诵,学生运用回实际问题,什么都不知道,今天很多年轻人在考虑问题时依然是很简单,也有很多年轻人在走出社会,遇见996后,开始重读马列,重读毛选,但是这本身应该是大学思政教育所赋予的任务。

除了思政教育,也有很多课很水,前几年教育部提出给本科生“增负”,社会上有叫好的,但是就学生自己而言,我们今天之所以会逃离课堂,上课玩手机确实是与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无语举措脱不了干系。很多老师上课照本宣科,下课布置完作业寻不见人影,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找不到老师解决。很多专业知识如蜻蜓点水一般教过,偏僻的学校根本获得不了有质量的数据,却要让学生写出优质的论文,接下来还要搞抽查,这明显是脱离了实际。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会计电算化报表实训报告)

很多名校毕业的博士基本上选择了留在本校或者经济发达的地方任教,能到二本学校,尤其是三四线小城市地方院校教书的,大部分也是普通高校走出去的研究生,他们的水平基础也是受制于自己的学习基础,我之前看到一个消息说鼓励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先去企业工作几年再回去教书,我认为我这个方法就比较好,应该值得推广。

中国的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很多事情并没有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复杂的利益牵扯和人文环境,导致普通高校难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在这其中的学生也难以从千篇一律的二本院校,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中获得什么真材实料,真正能够走出困境的只有靠一股毅力,而对于今天大部分的二本学生来说,真正可以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只有考研一条路,而且也不是说考个研究生那么简单,必须要考进名校,遇见好的导师,也许只有这样,普通家庭出身的二本学生才能真正实现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551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3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