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德即社会道德,它是在有知于道德的基础上,保持良好品德而待人接物以及循规蹈矩的善为做事,是几千年文化传承而至的一种传统美德。只有具备一定道德的人,才能懂得社会的公共道德。梁启超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总而言之,一个社会,社区的安定团结,和谐相处最要紧的不是法律而是公德心。
公德心是我们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与邻里间、同事间、友谊间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人类和谐相处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公德心如何维系我们的公共生活和调整邻里之间的关系?没有公德的人是大家都敬而远之的孤家寡人,哪怕你再伪善,也带着危害他(她)人的恶。

一个人如果连公德心都没有何谈道德?如果缺失了社会公德,那就是一种病,得治, 勿以“病”小而不治, ,它的内用药是:将公德牢记于心;外用药是,以文明规范言行,面对公德缺失的许多人,不仅要使用药方,还得开出罚单。最近半年有小区、楼道、大街上看见了随意放狗而成群,在住宅楼制造严重的噪音长期扰邻,公共场合音响放歌更是响彻云霄,栈道刚修好的玻璃被破坏,这些现象每件事看起来小,可放到一起问题就大了起来,因为他们都体现出这里很大一部分人缺少的精神文明——公德,公德与其他不文明行为相比,类似吐痰、抽烟、乱扔垃圾的恶习负面影响不大,是许多习惯性的“小恶”。一旦习惯性的累积让下一代或这样那样的方式被模仿与复制, “小恶”终将被形成“大恶”。因而,对于类似吐痰、抽烟、乱扔垃圾的小恶应充分遵循“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原则,不能因为是“小恶”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因为这些行为不但是肮脏的不文明行为,更重要的是扩大了病毒传播的途径。每一个人都应该恪守文明的底线,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像呼吸一样自然。如此,像吐痰、抽烟、乱扔垃圾这样的“小恶”才会远离公众的生活

有些公德那就不是小恶了,那简直就是违背社会道德的大恶,比如养狗,如果都需要像其他城市一样办理养狗证,在公共场合放狗也有标准和限制,也许就不会远见一群狗而不见其人的乱跑现象了。再比如住宅楼,它存在的性质本身就是居家,而有的人却偷偷地将家当成了加工厂、长期扰邻却无所事事,一个缺失了公德心的家庭怎能让生意走的长远?知道家庭作坊长期制造严重的噪音有多严重吗?如果相关部门拿不到证据没办法管理任其发展,它会毁灭性地导致邻居崩溃,这样的人哪怕再会伪装或掩耳盗铃,能善良与慈悲吗?一个人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伪善即恶,何谈久远?
道无形,是万物遵循的自然规律,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德有始终,根据所为而得其果,是必须遵守自然规律的准则,顺者昌,逆者破败而亡。由此可见,缺德的人注定命短!唯有道德才能使人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