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看了一部国产电视剧《功勋》其中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更让我感到惋惜的是,于老已经于2019年1月16日逝世,而在此之前我居然对于老的生平事迹一无所知。
1952年11月1日,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爆炸,毛泽东主席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1961年冬日的一天,于敏被通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当他出来的时候,他放弃了美国留学的机会,放弃了原有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安排,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的生活。
中国对氢弹的研发完全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的,摆在于敏团队面前的道路有很多条,没有人知道哪一条是对的,只能一条一条去走去算去试,直到错了再换一条,这是天量的计算量,而当时全国只有一台5万次的计算机,而且95%的时候要给研发原子弹使用。即使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于敏带领他的团队,利用这仅有的5%的运算时间,甚至还用上了算盘、计算尺等工具,在数以万计的演算纸、运算带中,从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逐渐理出头绪,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原理到构型的基本完整方案。
从第一颗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中国仅用了两年八个月,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剧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我们每天绞尽脑汁地在这里算呐算呐,就是为了搞明白氢弹怎么样才能爆炸,但是等到研究出来之后呢又希望它永远不要炸响,那么我们制造氢弹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制造核武器是为了别的国家的核武器不爆炸。”是的,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手中有枪不用和手中没有抢是完全两个概念。我们拥有核武器,就是为了别人不敢再在我们前面叫嚣要对我们使用核武器!
最近在做退役军人信息登记时,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以前国内没有好的机械设备,开山洞挖隧道基本靠人力,有时发生垮塌事故,一个班就没了,即使活下来也很容易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伤到肺,他们那代人完全是在拿命建设祖国。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最近几年很火的盾构机。当年修港珠澳大桥时,德国公司甚至把盾构机叫价到7亿元人民币一台,机器出故障还要德国人来修,维修的时候还要清场还不让中国人看!2002年我们下定决心自己研制盾构机,同样是白纸一张。经过刻苦专研,我们花了6年时间研制出第一台复合式盾构机,而到了2017年,我们盾构机的销量已经是全球第一。
许多人对科技和工业的进步感受不深,不外乎现在的手机功能更强大了,网上买东西更方便了,网速更快了,还可以叫外卖了。殊不知,没有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实力,你在国际上说话都没有人听,别人想给你一巴掌就给你一巴掌,想占你的地就占你的地。
而科技和工业的强大,正是像于敏这样的人不断的努力奋斗,他们很多人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选择为中国的进步而奋斗,他们很多人默默无名,甚至是平凡的,但是他们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