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读后感20字左右(琐记读后感100字左右)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似乎以前从未留心,今年被困家中,幸得老师带领,坚持读书打卡,才留心这个日子。

当手捧书时,偶然想起这十几年间琐事桩桩,不亦乐乎。

我识字、写字都很早,奶奶说最早是有一些印着诗的小卡片,她教我读,我便很快“背”下来。想来当时也是不求甚解,似鲁迅先生般钳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词句。

稍大一些,我便很愿意地在纸上“画字”,这便是我的第一本“书”的功劳了。

六岁,我上小学,备品之中有一项便是《新华字典》,这是爸爸买的。自此,爸爸就再也没有告诉我某个字的读音,而是教我去查,甚至还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和奶奶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被奶奶批评了<偷笑>)。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开始看那些文多图少的书。

第一本让我沉浸的书,是《西游记》。还小的时候,我会等着盼着电视上播西游记,学着爸妈的样子在电脑上找其他版本的,天知道我怎么那么小就会用电脑!而后,当我有了足够的识字能力,我就开始读少儿版的西游记。我幻想自己是孙悟空,学着电视上的那只猴子舞着棍子。我愿意看各种孙悟空的影视作品,开始卖各种关于西游记的“周边”,似乎《西游记》让我变成了孙悟空的小迷弟,但同时也让我变得勇敢,变得开朗。我愿意给别人讲故事,愿意分享我发现的影视作品和改编书籍之间的矛盾与不同。

后来,认识的字更多,我开始真正开始沉浸在书的海洋。

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只要我说出一本书,他们一定会买来给我读。在我看来,当我读《水浒传》《小王子》,沈石溪的一整套动物小说,曹文轩的青少年读本,这些他们觉得品质有保证的书,没必要管制。

于是,我越读书,认识的字越多,我开始读一些长篇的小说和散文。爸爸有好多书,很多是铁路、计算机这一类的专业书籍,但也有一些小说,诗词,故事,我便会连着几日茶饭不思。奶奶当时有句笑言:“你要看起书来,做好饭都不动地方。”是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都“勾引”不了这个小胖子,精神食粮的作用可见一斑。

我的读书之路是很平坦的,妈妈上班的社区二楼是一间活动室,连绵着六七个书架,有名家的诗歌散文,有神话武侠,有民间故事,有科普文学,这些书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带领我认识这个世界。我常常放学后到妈妈的单位,直奔二楼,快速的写作业,然后就会读到妈妈下班。我从一个懵懂的,天真的,无知的,浅薄的稚子,渐渐变得愿意思考,变得开朗,变得有知识,变得深刻。好像丢掉了童真,可天真的我似乎又童稚可嘉。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书也越来越多,我开始读《白鹿原》,读《平凡的世界》,读《巴黎圣母院》,读《雾都孤儿》。我开始广泛地读小说,或者说是文学作品。可随着20年疫情的到来,我开始上网课,开始学着使用网络了解世界。似乎它更方便,不需要正襟危坐,不需要大把的时间,甚至能让我知道得更多。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变得很少读书:一方面是快节奏的网络让我学会的比读书要来得更广泛,另一方面随着小升初的“压力”,课业渐重。我开始与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驰,脾气变得暴躁,性格变得骄傲,做事情浮皮潦草,思维方式变得浅薄,以前自诩读书人的小小的我,就好像迷失了追逐梦想的方向。

很快,我上了初中。

我遇到了我的精神导师(不知这样说是否恰当)——金老师。在我眼中,她是个读书人,自诩读书多的我甘拜下风,五体投地。我看到的读书人的风趣,懂得了自己的无知的哗众取宠算不得幽默。我开始收敛,开始学习在此拿起书,而这次,在她的带领下,我开始了另一种读书的方式。

我们在学校午休时一起读《小王子》,重这本书,我想到了更多,开始愿意逐字逐句的品味而不是泛泛而读,泛泛而论。我开始觉得读书和看书是不一样的,开始愿意去读其他风格的书,比如《哈利波特》,比如《基地》,即使它们也是小说。

我好像又变回了那个天真的,爱看书的小胖子。

可是,我开始变得沉稳,变得深刻,似乎“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传说,似乎读书真的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

又是疫情,我又被困在了家里。

与上次不同的是,在金老师的号召下,我开始“读书打卡”,我开始愿意真正地了解一个人,我愿意读书后和大家分享,我愿意去问老师我的困惑,我愿意听我的师伯们的教诲。我开始专攻一点,全方位地了解苏轼,了解与他有关的王安石、欧阳修。我愿意去了解那样一个时代,愿意通过对比找寻历史的变迁与发展。我又开始读王小波,愿意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渊源扩展到整本书、整套书、整个人、整个他的家庭。我认识了一个在美国转行的王小波,认识了一个齐心研究社会学、人类学的两口之家。再后,我开始读一本尘封了很久的外国小说。以前我总是被冗长的人名所迷惑而不愿去读,而现在,我愿意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读西班牙的精神骑士的传奇,一点一点的了解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个个小家庭,小人物的雨过天晴。

以前读书给我带来了超过同龄人的词汇,句法和学养;而现在,我更愿意相信,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洗涤着我的思想,让我不是懂得更多而是更深,给予我求知的欲望,让我学会自主地探寻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段过往,一份情谊,一些社会的现象,甚至是人性的本质。但我深知,我的思考,对于我想知道的还是冰山一角。那一本本书就好像一丝丝微弱的光,散发着热量,照亮了我探寻的路,也在一点点蒸发着冰山周围的海洋,让我一点点看到冰山的全貌。

而快捷的网络,在现在看来,也就仅能提供沟通,提供我所需要的数据与信息。

想来,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在六年级时与我的书们分道扬镳。因为那以前,我看书所想要得到的是知识,准确来说是知识的广度,而网络可以提供当时的我的需要,而且似乎更快,更多。而现在,我更想要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让别人代替我去思考。

所以,愿此生有书为伴。

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胡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795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