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的光辉永远明亮(全文3573字)

理想信念的光辉永远明亮
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批革命者面对过像长征这样的历史条件、客观环境:空前强大的敌人,悬殊的敌我力量对比,严重的“左倾”路线,严酷、恶劣的生存境遇。  这一切历史条件、客观环境,就如同一堵无边高墙矗立在那里,它以铁一般的事实昭示着:长征,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是革命意志的赞歌。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说过,人类的目的在于自我意志的实现,在于把身体与精神能力发挥到极致。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1934年7月23日,在通宵开会后,毛泽东于黎明时分登上了会昌城外的岚山岭,写下了《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正像当年凝视着井冈山一样,此时的毛泽东凝视着苍茫的南粤,他知道,红军将去往完全陌生的地方,只能依靠红军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  诗人后来自注云:“踏遍青山人未老: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主力就这样离开了苏区。当时的情景,据说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千军万马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歌词中更为悲凉、也更令人肝肠寸断的是它的开头:“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心间……”  30年后的1964年,当有人提议把这首《十送红军》编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恩来却伤心地说:不好吧,当年红军离开苏区,哪有这么有秩序的送行啊,那是撤退和突围啊!  实际上,长征是在秘密和极端仓促的情况下进行的,别说苏区百姓,就是广大官兵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教条主义破灭了,在教条破灭的地方,教条主义者们终于不得不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残酷局面,一种苏联红军从来没有经历过、想象过的局面。  毛泽东后来这样一语中的地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长征的伟大,首先在于它使中国共产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被逼迫着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长征一开始,红军所陷入的,正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敌机轰炸,行动意图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最不利的局面。  而在突破了三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在第四道封锁线上付出了惨痛牺牲——这便是湘江战役。  红军血战湘江,彰显了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精神  当时,国民党的各路军队是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蒋介石是想借湘江战役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消灭红军,同时削弱桂、湘军队的实力。  桂系白崇禧则断定红军只是路过广西,所以其策略是:既要反共,也要防蒋,对红军只能追击、不能堵击,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盘。  而湘军的何键曾经领教过红军的厉害,所以采取了“送客”的策略。  面临和红军交战的关头,桂系军队本着之前的策略,撤离了湘江防线,实际上是为红军留出了一条通道。  指挥红军的李德,是一个在巴伐利亚领导城市暴动的德国人。就在这紧要关头,李德却做出了几乎致命的错误决定:红军应该放弃立即渡江,而从全州南部绕过去,然后再渡过湘江。  在独自观察了全州的地形之后,毛泽东强烈反对李德的建议,他主张趁敌人兵力不足、立足未稳,立即在此渡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毛泽东的主张被拒绝了,最后的一线希望破灭了。  犹豫不决、拖延时间,这对红军的命运是灭顶性的。正是因为红军部队绕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9668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