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简短(银行工作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

个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银行业从事IT研发工作,中小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都有相关工作经历,对于银行业的IT研发现状还是比较了解的,有一些个人观点和相关从业者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共鸣。

银行IT人员研发水平远差于互联网IT从业者

当然,这只是一个普遍的大多数现象,肯定不适用于具体的某一个人。我自己长期从事项目管理开发工作,对于开发人员水平有着较多的感受,多数人员的技能停留在会使用某个框架或方法,至于使用的范围、边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清楚,就其原因通常在于开发者把使用的框架或方法长期当一个黑盒子来看待,不明白其中原理和工作机制,也不愿意(很多时候我发现也存在认知能力问题)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我先来谈一谈银行IT普遍的研发体系(由于银行业是金融体系中系统生态和复杂度最高的分支,其它证券、基金、保险行业可以类推)。我在中小银行工作时,IT组成通常是这样的,约100-200的人员规模,其中,约有30-50人是数据中心的,就是搞基础设施和运维的团队,剩下的约有20-50人是搞项目管理的(即PIO,是流程和职能,并不参与实际项目管理)、安全的、综合的等,生效约一半也就是50-100人就是真正的开发、测试、架构方面的工作。那么一家中小银行内外部一共有多少套系统呢?200-300套!所以真正的开发人员与系统比可能连1/4都不到,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人员系统占比,一般是怎么做的呢?外包!通过项目外包、通用人力外包两种途径,补充个100人左右的外包规模进行迭代开发。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自有IT人员的工作形式就非常有趣了,通常写代码的时间非常少,大多扎根在了谈需求、制定项目计划、协调项目、汇报项目、搞文档、提流程、管外包等一堆流程性工作上,长此以往,技术能力就很难上来(自己不利用班余时间学习,基本就是废掉了),尽管其实学历都还过得去(本人校招进入中小银行IT研发部门时,那一批同行者都是985)。

那么进来的外包人员呢。由于行业原因,这批从业者多数学历不是太好(为什么?因为软件外包在中国是一个绝对的红海,说死海都不过分,价格杀到极限,亏本赚案例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都是低成本运营,赚不到多少钱。如果你有买股票,我建议远离以软件外包为主业的公司,哈哈哈~开个玩笑,本人不荐股),但又成了银行IT软件开发的实际研发主力,这就有了一开头我谈到的研发人员水平问题。

那么大型银行会好一些吗?会好不少。比如某大型国有银行就是通过自有人员研发和稳定IT架构和公共服务组件(比如通信、加密、文件传输等),仅仅将业务逻辑放给第三方外包人员编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软件质量。在大型国有银行,通常软件研发人员在1万人左右(除去基础设置与运维那部分),内外部系统数量约在3000-4000,真正的研发人员与系统比约为3:1,研发人员相对可以聚焦到部分软件工作上来。

银行软件质量远低于互联网

当我们使用支付宝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体验还是很OK的,可是一旦使用银行业的手机银行,就会明显感到落差,视觉效果差、过渡生硬、软件死角多(比如两个字重叠在了一起,嘿嘿~)、加载慢、人文体验糟糕(你一定有过那些填了一大堆信息最后因为某个原因没法继续下去却无法暂存要重头来过的骂娘体验),中小银行的手机银行还不时来个停服务。

那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局面呢?首先是第一点中提到的人员水平差带来的结果差,这好比你不能要求中国足球踢出美轮美奂的足球一样,实在是实力不允许;然后是研发体系我认为需要改良,银行IT人员的业绩主要在于项目成果,完成需求数量。很多时候业务成果会反哺到项目成果的计算上来(例如推出一个社保卡转户功能,可以将其它银行的社保卡转过来,某段时间业绩就不错),对应的IT团队也会加鸡腿,但实际开发效果和质量并没有放到绩效中来反映;银行IT研发体系并没有浓厚的技术氛围,缺乏技术为上的自豪感,所以你也很少能见到银行IT人员在开源社区发挥中坚力量。

有什么解决办法,我的建议

有的放矢,不贪多贪大

对于银行IT人员,特别是中小银行,要避免满树开花的黄粱美梦,不要贪多贪大,做好手机银行、网银、支付平台、信贷系统与核心系统就抓住了关键少数,这些关键少数要完全由自有人员进行迭代开发,将其它非关键系统尽可能释放出去给外包管理。一方面自有人员素质更好些,更关键的是其职业立场是不存在道德瑕疵,而外包则有着明显不一样的职业立场,通过更好的素质和职业立场打磨成一个更好产品,同时,对于自有人员的成长也是极好的。

奖励技术能力与创新

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氛围,可以通过公费为自有开发人员安排培训课程,公费为自有人员技术认证考试买单;组办内部的技术知识竞赛;奖励外部的开源技术贡献或技术比赛。

革新研发体系

“大象是不能起舞的”,当前银行软件研发体系对于项目和系统的研发工作管理过于笨重。一个深切的体验是本人对繁复的技术文档价值的质疑越发严重,我们经常发现这些文档在提交后很少被人阅读和使用,一方面是需要干活的人根本不需要再阅读这个文档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文档太静态化,和实际业务代码逻辑等有偏差有时甚至是错误,如果我们花了大时间确换回低价值,那是应该要反省一下的,而不是惯性而为继续做下去。这方面,我十分赞同DDD的领域建模思路,将业务实体、逻辑实体以最佳的方式凝结在代码里,通过适当的备注,通过代码来完成培训交接工作是合理的,这避免的信息差和巨大的精神时间消耗。

谣言:银行技术老化,是因为银行不需要新技术

最后再来辟个谣吧,这种观点还比较多,认为银行技术相对比较老旧是因为银行追求的是系统的稳定性而不是创新和前沿性。首先技术前沿和系统稳定并不一定冲突,从本质上讲,银行系统一样追求新技术带来的体验优势、效率优势、信息处理能力优势、量级优势等,这会正面影响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个新技术要验证其稳定性,过个一年半载就足够了,非得等个十年八年吗;所以,根本还是在银行的研发体系上,太逼近于成为一头大象而不是一只小松鼠。

话题还是比较大,聊得不够细,例如我们还可以再聊聊“银行IT人该如何成长”、“如何增强行业人员存在感”、“银行业数字化成果”等话题,希望有同行者留言一起交流交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086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5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