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简易古诗助读·中唐诗歌(六)

高全成

王建韩愈 五首

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唐代诗歌

【文学常识简介·唐诗】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唐诗一方面继承汉魏以来的五、七言古体诗,并使之更为完善;一方面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唐代诗人辈出,灿若星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就是杰出代表。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地超越了前代。

中唐诗歌(六)

王建、韩愈 五首

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1、王建 新嫁娘词·其三

【作者简介】王建(约公元766年——约830年),字仲初,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县尉、司马等小官。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题意简释】新嫁娘:刚过门的新媳妇。词:此指乐府诗的歌词。这首的体裁实际是五言绝句。

【内容简介】这组诗描写一位新嫁娘的遭遇及感受,反映了新媳妇难当的社会现实。其中第三首诗通过描写新嫁娘用一个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的场景,刻画了一个聪明机灵的新嫁娘的形象。

【原文】

三日入厨下(1),洗手作羹汤(2)。

未谙姑食性(3),先遣小姑尝(4)。

【译文】

新婚第三天进入厨房,洗手之后制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先让小姑品尝(然后再调五味)。

【注释及有关提示】(1)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厨下:厨房。《水浒传》:“阮小七宰了鸡,叫阿嫂同讨的小猴子在厨下安排。”(2)羹汤:用肉菜等调和五味做成的汤。(3)谙(ān):熟悉。姑:婆婆,丈夫的母亲。食性:对食物的好恶。(4)遣:使,让。小姑: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诗句简析】

首句:点出特定身份的人在特定的时间进入特定的工作岗位。

次句:描写新嫁娘工作的程序及内容。

第三句:交代新嫁娘遇到不知婆婆口味的棘手难题

第四句:描写新嫁娘解决难题的巧妙妙法。

【阅读笔记·典型与真实】

黄生先生《唐诗摘钞》评论王建这首诗说:“极细事,道出便妙,只是一真。”此语堪称切要,我们从中领悟到两点:一是典型,二是真实。

生活中的“极细事”,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涌现或重复发生,但是大多都被时间浪涛淹没得难寻踪影,只有被关注度极高的事才能漂浮在时间的浪涛之上而不被淹没。而这其中又有很多令人感到索然无味的,只有那些典型的“极细事”才能攫住人们的心灵。新嫁娘要过的第一关是拜舅姑时“画眉深浅入时无”的问题。王建慧眼独具,捕捉到了新嫁娘要过的第二关——侍奉公婆的厨艺问题。而且,不只是厨艺优劣问题,更重要的是口味喜恶问题。这就是题材的典型性。

为什么“道出便妙”呢?原因“只是一真”。“真”,当然是真实,但是不等于实录,而是符合生活本质的艺术的真实。刚入厨下的新嫁娘,如何得知公婆久成习惯的酸甜苦辣咸调和后的口味呢?一般的方法是赌一把:把自己认为五味调和恰当的羹汤奉进公婆,万一正中公婆食性,那就赌赢了,往后的事就迎刃而解了。赌输了呢,那就垂首恭听婆婆数落后再做调整,而且不一定毕其功于一役。这位聪明的新嫁娘摒弃了“赌”这个笨方法,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自己正面对着公婆身边食性方面最好的“卧底”。若不用,那才叫黑瞎子叫门——笨到家了。于是新嫁娘不动声色地让小姑子先尝尝羹汤咸淡酸甜的味道。“卧底”尝好了,再奉进上去,岂能不合公婆食性!人们在为新嫁娘的聪明举措鼓掌时,也定会为诗人的精彩描写而喝彩。

2、韩愈 春雪

【作者简介】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称韩吏部;谥号“文”,故世称韩文公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很有气势,以文入诗,自成一家。有《昌黎先生集》。

【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长安。对北方人来说,新年(夏历)无芳华是正常的,但是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的春来得晚,于是挥动生花妙笔写下一首描写春雪的七绝。

【内容简介】此诗通过对见草芽的惊喜、特别对春雪故作春花的浪漫性描写,艺术地表现了作者对烂漫春色的热切盼望之情。

【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1),二月初惊见草芽(2)。

白雪却嫌春色晚(3),故穿庭树作飞花(4)。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了,(但是不论地上还是树上)都没有鲜花的踪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嫩芽。

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穿越庭院的树扮作飘飞的花。

【注释及有关提示】(1)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都(dōu):范围副词,全。芳华:香花。华:同“花”。 (2)初:才。惊:新奇,惊讶。(3)嫌:厌恶,不满。(4)故:故意。

【诗句简析】

首句:用紧缩的转折复句,表现春色晚的状况及作者对此的不满情绪。

次句:描写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喜心情,同时也表现出春色初现的状况。

第三句:用拟人手法让一个嫌春色晚的角色——“白雪”登场。转折连词“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春色已经初现(承上),但是白雪仍嫌其姗姗来迟(启下)。

第四句:描写“白雪”的实际行动——故意扮作春花满院飞舞。

附:自圆其说的练笔两则

一、【言此意彼的艺术】

说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这是对此诗“言此意此”的理解。实际上此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言此意彼”。搞清了这一点,也就基本搞清了此诗所抒发的情感了。

此诗的“言”是什么?就是“春雪”。这大概没有争议。而此诗的“意”是什么呢?说是“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则是对此诗的阅读尚欠仔细所致。

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这分明是诗人直抒胸臆,嫌春来得晚,正面说就是希望春早点来。

次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这是表达诗人对初现的春色的惊喜之情。

第三句“白雪却嫌春色晚”,这就使诗歌平添了很多趣味。本来是一个(或一些)文人雅士在饮酒(或饮茶)赋诗:嫌怨芳华迟迟不现,热盼百花早日盛开;而白雪,与文人雅士感同身受,她也嫌怨只“见草芽”未见百花的“春色晚”。

末句就更耐人寻味了。“新年都未有芳华”的直接原因就是春寒,而春雪又是春寒的重要表象之一,然而她“却嫌春色晚”。那么,她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她既然是雪,就理所当然隶属于寒;而她又是“春雪”。那么,她在四季轮回的演进中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呢?原来,她是站在寒暖递接部,给寒画上句号,给春画上冒号的重要角色。诗人盼望春天百花盛开的愿望暂不得实现,就驰骋美丽的想象,让春雪仿拟春花穿飞于庭院将要泛绿的树枝之间,权且得到春花烂漫的审美享受。

诗人借初现的草芽、似花的春雪表达盼春的心情竟是如此曲折巧妙!由此明悟:此诗的“意”,不是“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而是作者对鲜花盛开的春色的热且盼望之情。

二、【善解人意的春雪】

韩愈《春雪》的主旨是赞颂春雪,还是期盼春色呢?二者在诗中并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辅之分。通观全诗得知:主,是赞颂春雪;辅,是期盼春色。或者说,以期盼春色的情感为衬托,赞颂了春雪填补审美空白的应急之举。诗人盼春越急切,春雪“嫌春晚”的态度就越扣合诗人心情;诗人盼春越不得实现,春雪及时扮花穿树飘飞的举措,就越有价值。

该诗首先直接表达作者对不见“芳华”的不满情绪,然后在首句的铺垫下抒发初现的草芽给人带来的惊喜之情。继而陡转笔锋,描写白雪:她在已有嫩草发芽的情况下,不仅在思想上仍嫌“春色晚”,而且在行动上,主动地故意地扮作春花飘飞在庭树间,为自己、为他人装点出一派春色。这难道不正是春雪的可爱之处吗!诗人明知北方的春较南方的春来得晚,却又耐不住盼春的心情,在这种审美需求提前的心理下,善解人意的春雪就应时而至了,所以说,以巧妙的铺垫方法赞颂春雪,才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3、韩愈 晚春

【题意简释】《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内容简介】此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出一幅暮春百花图:百花得知春天将归,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杨花榆荚不甘示弱,作雪飞舞展姿争春。诗中蕴含抓住时机,努力进取之意。

【原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1),百般红紫斗芳菲(2)。

杨花榆荚无才思(3),惟解漫天作雪飞(4)。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不久就归去,(于是)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花草(在这将尽的春光中),尽展风采,争奇斗艳。

杨花榆钱没有天然的美姿也没有聪明的办法,只知道漫天像雪花一样飞舞。

【注释及有关提示】(1)不久归:很快就要过去了。(2)百般:各式各样。红紫:借代各种颜色的花草。斗(dòu):争。芳菲:花草芳香美盛。(3)杨花:柳絮。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气和思路。(4)解(jiě):懂得,知道。

【诗句简析】

首句:点明草木知道自己面临春将归去的困境。

次句:描写百花应对困境的积极态度——奋身而起,争芳斗艳。

第三句:点明杨花榆荚的客观状况——无才思。

第四句:展现杨花榆荚的主观精神——不甘示弱,奋飞争春。

【艺术特色简介】

(一)全诗使用拟人方法。

(二)场面描写别开生面。写暮春,一反惯常的伤感之情,笔下不是百花凋零的颓败之象,而是百花争艳的盎然之景。

(三)寓理于景,寓意含蓄。

【阅读笔记·杨花榆荚何寓也?】

对“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两句诗的理解,历来见仁见智。一、无甚托讽,不过是随寄一点幽默而已。二、表达对一些庸碌无为者的嘲讽。

笔者认为这两句诗绝然不是随寄幽默。从字数限制看,不是唐传奇,也不是散文,只是仅有二十八个字的七绝,大文豪、大诗人不会不懂得惜墨如金的道理,不会在一首小短诗中随寄幽默。当然,幽默是有的,却不是占用一半篇幅随寄的。

笔者还认为这两句诗似乎也不是嘲讽庸碌无为者。首先,作者对杨花榆荚自身条件的定位是“无才思”。诗中“无才思”的肯定说法,差不多是“庸碌”;但是“庸碌”不等于“无为”。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不仅不是“无为”,而是“有为”,而且是大“有为”的。

其次,从范围上看,是“漫天” ,其他的还有比“漫天”更大的吗?

再者,从扮相上看,是“作雪”,这也是“有为”的一种积极态度吧。

最后,从动作行为上看,是“飞”,多么起劲,多么努力啊!

令人费解的是:作者用的“惟解”一语,是嘲讽;还是批评其不足,鼓励其不要“惟解”而要再“解”点别的,“解”得更多一些呢?

仔细想来,后两句诗,似乎是作者用揶揄的语气赞扬杨花、榆荚傻乎乎的表象下的有作为、有勇气的精神实质,从而寄托作者对“晚春”中一些“无才思”而又积极作为之人的深沉感慨。

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4、韩愈 听颖师弹琴

【题意简释】颖师:唐朝有一个从天竺(今印度)来到中国的和尚,名叫颖,善弹琴,人们尊称他为颖师。

【背景简介】颖师弹琴后,一些诗人应邀写诗品评,李贺写了《听颖师弹琴歌》,韩愈写了这首《听颖师弹琴》。

【内容简介】此诗主要用视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颖师创造的音乐形象,又以自己听琴的各种反应,形象地烘托出乐声强大的感人力量。

【原文】

昵昵儿女语(1),恩怨相尔汝(2)。

划然变轩昂(3),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4),忽见孤凤皇(5)。

跻攀分寸不可上(6),失势一落千丈强(7)。

嗟余有两耳(8),未省听丝篁(9)。

自闻颖师弹(10),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11),湿衣泪滂滂(12)。

颖乎尔诚能(13),无以冰炭置我肠(14)!

【译文】

(轻柔缠绵的琴声),犹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之私语,如同互称尔汝的亲热、嗔怪之声。

(正当人们沉浸在柔情蜜意的氛围中时)(琴声由柔转刚)忽然变得高昂,就像勇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一样。

(正当人们激奋不已时)(琴声又由刚转柔,忽然),像无根无蒂的浮云和柳絮在高阔辽远的天地间随着和风轻柔自由地飞行。

(蓦地,琴声像)百鸟聚集发出大而嘈杂的鸣叫声一样,忽然一只凤凰出现(在百鸟中,引吭长鸣)。

(琴音又像)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凤凰一分一寸地向上攀,却不能上去;失势跌落千丈还多。

可叹我空有两只耳朵,不懂得(如何)听(音乐)。

亲自听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尽管自己是个乐盲,也被感动得)在一旁起坐不安。

用手推他阻止他:(你快别弹了,再弹,我就支撑不住了);(你看我,已经是)泪水滂沱,沾湿衣襟了。

颖师啊,你的确有能为,(请你)不要把像冰与像炭一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同时放在我胸中,(我简直要受不了了)。

【注释及有关提示】(1)昵(nì)昵:亲热的样子。开篇就写琴声,单刀直入。(2)恩:恩爱。怨:埋怨、责备。(3)划然:忽然。轩昂:形容音调高昂。(4)喧:声音大而嘈杂。啾(jiū):象声词,此指鸟叫声。群:会合,聚集。(5)见(xiàn):出现、显现。凤皇:即“凤凰”。(6)跻(jī )攀:攀登。(7)强(qiáng):有余,略多。(8)嗟(jiē):叹息。(9)省(xǐng):懂,理解。丝篁(huáng):犹言丝竹。丝竹,弦乐器竹管乐器,也泛指音乐。(10)自:自己。(11)推手:即“推(之)(以)手,亦即“以手推之”。遽(jù):急忙。(12)湿衣泪滂滂:因果倒装,即“泪滂滂湿衣”。滂滂(pāng),犹言滂沱(字眼活用,与押韵有关),雨大的样子。也指流泪或流血之多。(13)诚:的确。能:有才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先帝称赞他说,有才能。” (14)无:毋,不要。冰:借喻像冰一样令人忧惧悲苦的东西。炭:借喻像火炭一样令人欢喜高兴的东西。

【阅读笔记·(1)冰炭同炉的艺术】

冰和炭不可同炉 ,但是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把人抛入悲苦的地狱,就好像同时把冰和炭置于听众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强烈震撼。这种弹奏艺术真是高超绝伦。

【内容及结构简析】

第一段(前十句),每两句一意,正面描写音乐境界的瑰丽多姿。

【第一联】以儿女私语之声比喻轻柔的琴声,显示琴声轻轻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移动了人们的儿女之情。

【第二联】以勇士赴敌之画面比喻高昂的琴声,显示琴声重重地叩击了人们的心扉,移动了人们的英雄壮志。

【第三联】以浮云柳絮随风飘扬之画面比喻轻柔婉转的琴声,显示琴声移动了人们开阔恬适的心情。

【第四联】以一副“百鸟朝凤”图,比喻各种像鸟叫的声音中有一种更高亢、更嘹亮、更动人心魄的乐声。

【第五联】以凤凰缓慢攀登却一落千丈的情景,比喻跌宕起伏的琴声。

第二段(后八句),写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侧面烘托乐声的巨大感染力。

【第六联】以自谦不懂音乐,为下文所写(还是被深深打动)作好反衬性铺垫,并兼有总领下面三联的作用。

【第七联】叙写自己起坐不安的样子,反衬琴声令人焦灼的感染力。

【第八联】叙写自己泪水涟涟的样子,反衬琴声令人悲伤的感染力。

【第九联】用冰炭同炉的比喻,把琴师演技的绝妙推进到最高点。

【艺术特色简介】

韩愈此首《听颖师弹琴》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清人方扶南同赞为“摹写声音至文”(“描摹声音的最佳文辞”)。韩愈此诗的突出特色是化听觉为视觉,变抽象为具体。

【阅读笔记·(2)曲中曲外各臻其妙】

欣赏韩愈这首诗,还要注意他独辟蹊径地创造的两个犹如并蒂花般艳丽的境界。一个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节奏所构成的境界:由窃窃私语之柔到冲锋陷阵之刚,再折回到浮云柳絮般轻盈,又推进到高亢响亮的顶点,忽然一落千丈,跌入低谷。琴声高低相衬,急徐相映;意境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再一个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自己)身上的反应:开始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一会儿移动了豪情壮志;一会儿又进入到开阔恬适的境界;一会儿手足无措,局促不安;一会儿泪水滂沱,沾湿衣襟;到最后,胸中既装着冰块,又塞进火炭,荡气回肠,难以自已。

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5、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题意简释】呈:恭敬地送上。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他时任水部员外郎,在其兄弟排行中位居十八。员外:正员之外的官员,可用钱捐买,故旧时小说戏曲中常用以称有钱有势的豪绅。唐朝之后至明清,各部均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后。

【背景简介】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的早春时节,韩愈写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七言绝句 送给张籍。第一首“天街小雨润如酥”,广为流传。

【内容简介】作者凭借超凡的敏锐力,感知到独具特色的早春美景,以高妙的技法展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朦胧美。

【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1),草色遥看近却无(2)。

最是一年春好处(3),绝胜烟柳满皇都(4)。【译文】

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稀稀

疏疏地连成一片,近前,却看不出草色。

(早春)是一年中景色最好的时候,它大大超过翠柳葱茏满皇城的暮春时刻。

【注释及有关提示】(1)天街:京城街道。酥:酥油。这里比喻春雨。(2)草色遥看近却无:即“草色遥看(有),近(看)却无”,蒙后之“无”省略“有”,承前之“看”省略“看”。

【阅读笔记·(1)“草色遥看近却无”之双绝】

清人朱彝尊《批韩诗》中赞《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景绝妙,写得亦绝妙”。朱老先生所说的韩愈此诗的绝妙之景,大概主要指“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景;所说的“写得亦绝妙”,大概也是指对此景的独特巧妙的描绘。

韩愈笔下的早春草色这种美,不是绚烂之美,而是清淡之美;不是明丽之美,而是朦胧之美。这大概就是朱老先生所赞的“景绝妙”。此种绝妙之景,不一定能引起多少人关注欣赏;即便能引得一些人流连忘返,也不一定能激其大发诗性,即便能引得一些人大发诗性,也很少见到如韩愈之绝妙描写的。

韩愈所写远与近所见之结果对比,乍看不合常理,仔细品读,越咂摸越觉得有滋味,越吟咏越觉得美妙。远望的不是一棵一棵的小草,而是小草生长的地方——微微泛出绿色的一处处——“遥看”就是一片“草色”了。近观,刚冒出地面的草芽又小又细,而且是疏疏朗朗地分布着的,所以看不到整片的“草色”。这大概就是朱老先生所赞的“写得亦绝妙”之所在。

(3)最:极。是:表示肯定判断。一年春:一年中之春季(中)。 处(chù):时间,时刻。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阅读笔记·(2)“一年春”如何理解?】

要准确理解“一年春”的意思,不妨先把它“代入”到原句中直译检测一下。有三种译法:(1):(早春)是一年中景色最好的时候;(2)(早春)是春季中景色最好的时候;(3)(早春)是一年四季的春季中景色最好的时候。

可以看出:译文“(1)”,漏掉原句中的“春”;译文“(2)”,漏掉原句中的“一年”;译文“(3)”,虽然“一年”和“春”两个信息都兼顾了,却有啰嗦之弊,症结是把“一年”带入到译句中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理解“一年”与“春”之间的关系呢?假如原句不说“一年”(或换成别的说法),只说“春”,则不仅诗句简洁,且与下句(说暮春)逻辑关系紧密。

问题又来了,“一年”也不是诗人为凑字数而随便加上的。反复阅读后明白:独特的艺术构思决定了独特的表达形式。

原来,诗人用了以美衬美的方法:一年中春季是美好的,春季中早春是最美好的。而要用七个字把这个巧妙的方法表达出来,在句式上的选用上就颇费匠心了,自然显现的是紧缩的并列复句。

(4)绝胜:远远胜过。绝,极,非常。烟柳:柳树长出嫩芽后,如云如烟。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诗句简析】

首句:精妙地描写天街小雨无比润滑的特点。

次句: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出雨后的草色远有近无的奇妙景色。

第三句:用层进的方法,加倍赞扬早春的美好。

第四句:用比衬的方法,再进一步强调指明苍翠葱茏的暮春景色远比不上隐约朦胧的早春草色。

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作者简介

出师表原文带拼音断句(出师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高全成,男,高级教师。1952年8月生。从1975年至2012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37年,先后任教于淄博五中、原淄博三中、淄博一中等学校,曾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1987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光荣退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973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1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