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篇)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章汇编(一)(全文32392字)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章汇编(一)
目 录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
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
2.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陈嘉禾:
投资中的“危”与“机”
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
高效率发挥中央企业“稳经济”的重要作用
4.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
金融服务疫情防控应精准有力
5.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 首席经济学家徐高:
疫情经济影响的两条分析原则
6.周子勋:战“疫”必胜 经济必将化“危”为“机”
7.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研究员 冯柏: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8.广发银行行长助理、信用卡中心总裁林德明:
坚定信心:用金融科技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9.卓尚进:金融系统要统筹打赢“防控阻击战”和“市场稳定战”
10.“战疫”如何支持中小企业 苏州作出了好表率
11.打赢防控战是市场信心的基础
12.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威:积极应对疫情 促进经济继续向好发展
13.王静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14.战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彦臻 王霖 吴浩:
理性看待疫情对我国经济短期冲击
15.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会怎样影响中国经济?
16.受困企业金融服务要“三优”
17.佘颖:稳固企业信心也是战“疫”之急
18.刘晓忠:疫情之下企业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凤英
(2020年2月1日)

   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从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之前,国内不少媒体对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带来的经济影响众说纷纭,有的则是混淆不清、渲染夸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理性看待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又该如何努力应对?
   虽然当前与2003年SARS时期情况不同,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上行,如今则是经济增速放缓,但从目前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比SARS要低。而且,尽管对经济影响可能大于2003年,但如今中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已经具备, 只要应对及时得当有力,未来几个月大概率会控制住疫情。需要关注的是,恢复正常生活后,尽快恢复交通、物流,这样才能让生产和消费恢复。只要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每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灾难一定会过去的。因为, 中国经济实力这17年来的发展,给了我们最大的信心。
   而且,世卫组织的决定并不是“宣判”,从专业角度说只是一个评价,指出了疫情的严重性。一方面,我们要用平常心,客观、理性看待世卫组织的决定。毕竟,疫性高发期未过,扩散性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世卫组织已看到中国的决心、信心和能力,所以也建议其他国家不要和中国切断旅游和贸易关系。等14天的观察期过去,以正常的卫生防疫措施应对就好。一旦疫情得到控制, 世卫组织也会及时修改决定。
   从经济应对来说,首先,在一些小微企业和制造加工企业可能短时间难复工情况下,可帮助务工人员就地创业。原有的工厂不开工,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失业,很多人会在当地找寻就业机会。这也是拉动经济的一种方式。地方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倡导回乡农民工当地就业。目前,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已经出现,加之通信与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不少人自己在家乡创业的门槛。
   其次,去年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让被疫情暂时切断 的陆运、海运、空运恢复正常至关重要。无论是从进出口贸易,还是从拉动消费,增加投资来看,前提都是交通物流必须正常。第一步先让物流网络恢复衔接;第二步让我们的交通运输能力逐步达到正常水平,这样才能恢复和刺激国
   
内消费,拉动企业投资。
   第三,需要进一步采取降低税费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这样一些小微民营企业生产利润才能上升。当前,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实体经济的利润非常低,微小企业如果利润高了就可以稳定就业,保证务工人员有稳定的收入,才能刺激消费,毕竟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
   第四,投资需要跟上来,尤其是对特定地区和特定行业。这将给予一些企业和一些地方恢复经济的信心和动力,可能会发挥成倍的功效。同时,一些相关产业如医药卫生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会创造出一定的“破窗效应”。而且,在新经济方面,也需要补短板,尤其是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 或提前甚至大加投资力度。这对经济、就业、消费都是拉动。
   第五,注意恢复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长期以来,中国是很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世界经济第一大引擎。一方面,很多国家的产品需要出口到中国,另一方面很多国家也需要中国的商品。我们应该加强与国际机构、地区组织、周边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等沟通,互通相关情况,做到透明、公开、可信。尤其是,我们要加强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与沟通。与国际社会积极沟通密切合作,才能恢复贸易、投资、人员交流的正常化,赢得更多合作机会。这对我们重新找到经济发展的外部大环境来说不可或缺。
   
投资中的“危”与“机”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陈嘉禾
(2020年2月3日)

中国人常说一个词——“危机”,听起来似乎困难重重,但其中也蕴含了
“危中有机”的意思。对于那些并非永久性、暂时的灾难,正像冬天的寒冷孕育了春天的勃发一样,在危险之中,常常蕴含了未来的机会。在资本市场上, 投资者更需要有“危中有机”的思维。
   在资本市场上,危中有机、危险化为机遇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拿2003年的SARS事件来说,在SARS病毒泛滥的几个月里,香港市场一片凄风冷雨。伴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的余波,恒生指数一直表现不佳。但是,一旦资本市场看到了SARS病毒被遏制的苗头,恒生指数立即开始反弹,从2003年4月的最低8,331点一路上涨,在2004年的3月就冲到了14,058点的高峰,上涨了接近
50%。
   而在同期的A股市场,尽管由于2000年科技股泡沫带来的估值太高,整体市场在2003到2004年仍然保持了低迷,但是当时估值更为合理、基本面也更优秀的一些蓝筹股,却在2003年
   展开了历史上称为“五朵金花”的行情。在整个2003年里,中国石化、宝钢股份、国电电力、上汽集团、招商银行、海螺水泥等公司的股价,分别上涨了69%、78%、64%、107%、34%和80%。如果A股和港股的投资者们,在2003年被
SARS病毒吓倒,不再进行股票投资,那么以上所说的投资机会就会与他们无缘。今天,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投资者们应该选择面对“危”的恐慌呢,还是面对“机”的理智?
   “危中寻机”绝不是等到一切都恢复平静再动手。这也是沃伦?巴菲特所说的“如果你等到知更鸟唱歌再找春天,那么春天也就快结束了”。投资者必须抢先一步,预测、猜测、乃至于在危险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结束,然后在市场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提前动手,才能捕捉到“危中之机”。这种抢先一步的能力,其背后的长周期逻辑,来自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科学、经济、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科研、人文、乃至道德品质上的不断进步。
   以当前肆虐在中华大地上的新冠肺炎来说,病毒本身在几千、几万年、乃至几百万年以来,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从病毒学的角度来说,病毒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异,可能变得更加耐药、更加具有传染性,但是病毒并不会变得能够突破塑料防护服,并不能够对抗消毒剂、酒精、高温的消毒,也并不能离开宿主的飞沫、分泌物进行化学武器式的远程传播。也就是说,在这场军备竞赛的一方,其破坏能力仍然近似于原始时代。尽管这种破坏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聚集、超大型城市的出现,其破坏得到放大,但其本质上和几万年前的病毒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在军备竞赛另一方的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直到19世纪中叶才发明塑料,在此之前想制造今天的防护服几乎不可能,而今天的塑料生产能力是一百年前的无数倍。今天的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尽管是南宋时期的十倍之多,但是今天城市的组织动员能力,却是当年的百千倍。今天的经济和科研能力,也远非当年的社会可比。
   在这场双方力量悬殊的较量中,原始的一方必然输给科技文明高度进步的一方,这是历史的自然规律,也是在危险中寻找机会的价值投资者,所依靠的最重要的逻辑。而在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中,那些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中大幅下跌、估值优异、基本面健康的股票,必然呈现一个优秀的“危中之机”, 给敢于逆向而行的价值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
   
高效率发挥中央企业“稳经济”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甄新伟
(2020年2月3日)

   2020年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着力做好“六稳”工作,积极推动高质量增长, 是确保今年经济发展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前提。中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应更加积极作为,攻坚克难,高效率发挥“稳经济” 的重要作用。
一、中央企业天然具有“稳经济”的重要职责
   2019年,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99.09万亿元,增长6.1%,保持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也要看到,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可小视。
   另外,预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将对我国经济稳增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关乎人民生命和社会大局稳定。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过程中,很多地区采取了隔离措施,预计将对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消费增长,产生影响。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接近60%。如果疫情对消费冲击过大,需要及时出台稳经济增长措施。
   因此,今年落实“六稳”的重要性依旧十分突出。在落实“六稳”相关重要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稳经济”的重要作用。
   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涉及我国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等基础性行业,具有行业主导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命脉。中央企业除了具有经济责任外, 还具有十分重要社会责任,中央企业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经济决策部署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在遇到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时,中央企业应更加义不容辞。高效率发挥“稳经济”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中央企业责任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央企企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二、中央企业拥有“稳经济”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优势
   经过长期改革发展,我国中央企业均已建立公司制,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2019年,我国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6%,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中央企业实力雄厚,能够在稳经济
   
中直接发挥巨大作用。此外,中央企业具有行业核心或龙头地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拥有较丰富无形资产,更加有利于发挥乘数作用和稳经济的示范作用。
三、高效率发挥央企“稳经济”作用的主要建议
   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将努力保持稳中有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中央企业在以下领域发力,高效率释放“稳经济”的重要作用:
   第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央企主业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才能突破传统方式的发展瓶颈,打破路径依赖。中央企业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到治企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全面深化改革,融入到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重要保证。中央企业要抓住历史契机,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和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先锋,要带头促进高质量发展,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积极推动产业改革升级,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标杆。另外,央企应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做强做精央企主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将国有资本更多配置到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完善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提升央企机构内部效率。切实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落到实处,切实通过三项制度改革,解决束缚员工创造性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减少行政化干预,强化内部管理流程化、制度化、标准化,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 强化央企的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打造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实现央企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升。三项制度改革永无止境,要真正激发中央企业内部的队伍活力,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要将中央企业内部优质人力资本的价值充分释放出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创造对中央企业业绩增长的贡献度。
   第三、加快央企数字化转型,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数字化是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只有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央企业才能在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发挥更大作用。当今时代,数据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新方式、新手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央企业无论是涉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还是服务外部客户,拥有海量数据待挖掘。中央企业应当积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将中央
   
企业重要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增强与社会连接,为我国经济数字化发展赋能。
   第四,加速央企混改工作,发挥混改作用。中央企业混改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大幅增加,要注意破解混改的积极性问题, 以及参加混改的央企或央企成员单位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与混合所有制相适应问题、员工持股问题等。应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加快步伐,锐意进取,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涉及的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政策措施,切实通过混改转变经营机制,提升中央企业的经营管理效能。带动社会资本和外部企业共同发展,释放协同效率。
   第五,提升央企融资效率,优化融资结构。中央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资源优势明显,但是,中央企业应当注意保持杠杆水平,不可一味提升负债率,应当更多运用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提升股权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的期限、利率、币种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中央企业可以用自身信用实力,积极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民营企业和合作伙伴融资,弥补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最后,中央企业在落实“稳经济”工作过程中,也要注意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坚持底线思维,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掌握发展战略主动权,避免战略失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金融服务疫情防控应精准有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董希淼
(2020年2月3日)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这将为金融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支持,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协调和指导。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 金融支持服务疫情防控,既要坚定有力,也要精准有效。
   从短期来看,由于疫情蔓延,出行人员明显减少,住宿、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对道路运输、航空等行业也有直接影响。同时,这段时间正好是春节前后,预计最终消费将受到影响。为防控疫情,春节后企业开工日期推迟、返乡群体延后返工,基建、房地产等项目工期还将受到影响。因此,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将会有一定影响。不过,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我国经济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发生后,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支持和服务疫情防控工作。这些措施及时有力,针对性强,在资金汇划、信贷供给、财物捐赠等方面有效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了全社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也彰显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的担当和精神。当然, 为做好对疫情防控的金融服务,部分银行在短时间内降低了准入标准,提高了审批速度,加大了信贷投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需求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这将可能对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对个人贷款、信用卡还款等方面放松要求,也可能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
   下一步,我们应采取多方面措施,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疫情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一方面,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减税降费工作要继续深入实施,赤字 率还可考虑适当提高。特别是要对受到疫情直接冲击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有针对性地给予补贴或减免税费。同时,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特别是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

要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鼓励中小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和小微企业。监管部门应适时调整相关监管指标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机构后顾之忧。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对疫情防控等工作的金融服务,特别要加大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和医药等重点行业的支持。
当然,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我国货币政策不应滑向宽松,不应搞
“大水漫灌”。总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针对疫情变化实行灵活适度、定向精准的调节。金融机构在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应更加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在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的同时,金融机构应将金融资源聚焦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同时,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如对假借疫情名义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应及时纳入征信系统。对于老百姓而言,应更多选择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以及客服电话等电子渠道办理金融业务,减少金融机构服务压力。

疫情经济影响的两条分析原则
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 首席经济学家 徐高
(2020年2月3日)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个对经济运行影响巨大的事件。目前,疫情仍在发展阶段,尚难以对疫情最终的走向做出精确判断。相应地,此时对疫情经济影响的分析一定是初步而粗糙的。不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预判,正是研究的价值所在,也是应对疫情所需要的。笔者相信,在目前强有力防疫措施的作用下,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能够在今年2月得到有效控制。湖北省疫情发展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但也只会带来区域性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假设,目前初步估计今年1季度GDP增速有可能因为疫情的爆发而降低约1个百分点,但全年GDP增速受影响的幅度则相对有限,大概在0.2个百分点。
一、分析疫情影响的两个原则
   对于疫情影响的分析,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数量结果。但在分析的过程中,有两个原则应该是大家都能同意的。
   原则之一,分析时要把政策对疫情的应对纳入考虑。面对疫情的爆发,人类并非束手无策,而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的防疫措施、春节假期的延长,都是面对疫情的针对性举措。对疫情走势的估计自然需要把这些应对措施纳入考虑。类似地,面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宏观政策也会做针对性反应。所以,在分析疫情的经济影响时,诸如宏观政策应该怎么做、会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问题,是必须要想到的。脱开对政策应对的考虑,只是机械地估计哪些经济活动受到了疫情多大程度影响, 难免得到刻舟求剑的结果。
   原则之二,分析时要区分疫情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疫情在短期内已经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冲击。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在春节期间的萧条大家都看在眼里。但短期冲击并不等于长期影响。不应将短期影响简单外推到长期。基于两个很容易想到的原因,疫情的长期影响一定会显著小于短期冲击。其一, 疫情的爆发终究只是一个短期现象。疫情就算在2月份还没能得到控制,按照
2003年SARS的经验,在入夏之后也会明显减弱。
   因此,放在一年的维度里来看,疫情期所占的时间比例不会太长。这意味着尽管疫情的短期冲击可能比较猛烈,它对整年经济运行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其二,疫情并不是完全消灭了经济活动,而很大程度上带来经济活动的形式转换和时间转移。在外面的馆子里吃得少,不代表大家就不吃饭了,而是会更多在家里吃。春节期间没出去旅游,不代表就不旅游了,而更可能会改期到以后再去。在疫情过去之后,被抑制的经济活动会焕发出来,形成恢复性的反弹。也就是说,在疫情爆发的1季度,经济活动应该会明显弱于正常,但疫情缓和之后其他季度的经济活动可能反而会强于常态,一定程度上弥补1季度经济留下的缺口。
二、疫情短期和长期影响的区分
   但疫情带来的影响未必一定只停留在短期。对长期和短期的判断,一方面取决于对经济状态的研判,一方面取决于政策的应对。2020年是闰年,总共有
366天,天数不会因为疫情的爆发而变化。目前,全国已经将春节假期延长到了
2月2日,还有部分地区将节后复工日期推迟到了2
月10日。这些因为疫情而放掉的假是很难在未来补回来的。
   不过好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是需求不足的约束,而并非供给瓶颈。事实上,从前期偏低的产能利用率数据,以及偏弱的就业市场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产能和劳动力并未处在充分利用状态。更通俗地说,在需求不足的约束之下, 我国并不是一年从头到尾都在满负荷地生产,生产计划其实并不饱满。因此, 尽管今年因为疫情的爆发而损失了一些工作日,但这些工作日的产出可以在未来的工作日中通过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来弥补。这是疫情对长期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的重要原因。我国拥有的富余产能为将疫情影响局限在短期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但这个条件能否发挥作用,还取决于宏观政策能否妥当应对疫情的负面影响。
三、疫情需要用恰当宏观政策来应对
   疫情虽然终归会过去,但如果活不到疫情结束,则一切休提。这个道理对人成立,对企业也成立。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是不可低估的。小微企业因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这种冲击中可能会面临不小困难。其中,资金链的接续性是最大风险所在。因此,在实体经济中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尤其保证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是面对疫情当有的宏观政策应对。在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时,融资的数量比融资的价格更为重要。
   因此,货币政策有必要通过降准等手段投放充裕的基础货币,并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向实体经济投放融资。这样做的核心目标是增加实体经济中
   
的流动性数量,保证企业资金链的接续。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宽松不足的危害大过宽松过度。宽松过度,无非是短期内流动性泛滥,接下来流动性投放少一点就好了。但如果宽松度不足,则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接续出问题,危及企业的生存。至于降息这种价格型的工具,其紧迫性则不如数量型宽松工具那么强。除了威胁企业生存这一条渠道外,疫情短期冲击长期化的另一条渠道是预期。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大家对经济前景抱有悲观预期, 那么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都会萎靡,从而令当前的经济活动就走弱;而经济活动的走弱反过来又会助长悲观预期。为了防止这种悲观预期的自我实现,疫情过后,“稳预期”应该居于宏观政策的核心地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小康社会目标是稳定预期的重要“定心丸”。
   此时,尤其要避免用疫情爆发为借口来为经济增长下滑做辩护。疫情当然会带来短期经济增长的下滑。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决策者完全有能力在一年的时间维度上,将疫情负面影响大部分对冲掉。此时利用疫情来鼓吹经济降速, 无异于拿灾害来当无所作为的借口,既不利于维护政策的声誉,更不利于稳定预期。稳预期除了要释放政策信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在举措。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今年的宏观政策要“稳字当头”“动态调整”。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稳增长的政策力度需要动态加大。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更为宽松,尤其保证社会融资的合理增长。更多的融资投放既可以保证企业资金链的短期接续,也可以给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同时,财政政策也要积极发力。在疫情爆发的短期,财政有必要针对性地增加开支,为抗疫措施提供财力支持。此外,还可以对那些受到疫情明显负面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减免税收,帮助相关企业渡过难关。而在财政增支和减收压力都加大的时候,财政赤字必然需要扩张。此时没有必要拘泥于3%的赤字率,可以让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3%。毕竟,3%的赤字率并非财政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对于我国这么一个增速较高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
四、接下来的关键观察点
   当前仍处在疫情的发展期,对疫情经济影响的分析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随时更新。对于预判来说,需要高度关注以下一些观察点:
第一,疫情本身的发展情况。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在2月份能否受到控制。第二,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宏观政策需要妥善对冲疫
情带来的短期冲击。

   第三,疫情受控之后的经济政策导向。如果政策能够给市场定心丸,那么疫情之后的经济反弹是可以预期的。
   第四,疫情过后,宏观政策能否更积极地转向稳增长,弥补疫情期经济留 下的缺口。如果相应的政策能够落地,那么市场对经济触底回升将会有很强的预期。这样的预期,再加上疫情爆发前我国经济向好的趋势,将会让疫情在经
   
战“疫”必胜 经济必将化“危”为“机”
周子勋
(2020年2月3日)

   鼠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在战“疫”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充足资金投入已然成为当前头等大事。
   央行等五部门2月1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重点是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财政部等三部门也在2月1日发布公告,扩大免税进口范围,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同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告,对按照防控疫情进口物资免税政策进口且原产于美国的物资,不实施对美加征关税措施。一系列财政金融新举措的出台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此次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将是一个新变数,对今年稳增长将带来一定影响。2019年我国GDP已接近100万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3.92%。
   疫情对2020年我国经济开局带来了严峻挑战,尤其对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影响更为明显。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9年已占我国GDP的57.8%。疫情对服务业消费的影响势必对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核心数据带来不小冲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全国一盘棋、全局系统性”的联防联控机制有序高效运行,举国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期,确保重点医疗物资和药品的充足供应是科学有效防控的基本条件。对此,多个经济部门及时出台新政策,包括延期还款、适当下调贷款利率、降低收费标准、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降低涉及疫情防控的重点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定向缓解企业租金等。这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金融支持,可谓有的放矢。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整体向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在增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在增强,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在激活等。这些都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
   
形成重要支撑。应当坚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一定能尽快遏制,疫情对于经济冲击只是一个“小插曲”,不会影响我国发展大局。
   随着疫情彻底消失之后,一些被迫推延的企业间商务活动会被集中启动, 一些被抑制的居民消费活动也强力反弹,一些被迫停顿的投资活动也会逐渐恢复投资进度。由于我国市场容量大、潜在机会多等优势,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研究员 冯柏
(2020年2月3日)

   我国经济长期具备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肺炎疫情”)等短期扰动因素对经济产生影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并顺利完成抗击疫情, 应重新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出台针对性政策,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经济企稳迹象逐渐显现
   在一系列逆周期政策调控下,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企稳迹象逐渐显现。然而,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超预期扰动,影响经济景气恢复。综合考虑各方面信息,预计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将有一定程度回落。疫情结束后, 逆周期政策将加大力度促进经济回升。因此,与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不同,2020年我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物价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国CPI仍有结构性上涨压力。一方面,翘尾因素将继续对物价上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受肺炎疫情影响,生活必需品、医药健康用品等商品的生产和运输环节受阻,一些地区物价高于往年同期。二季度以后,猪肉供需将逐渐平衡,带动食品价格下降;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逐渐回归正常,商品供给充足,CPI中枢将回落。
   人民币汇率方面,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以双向波动为主。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平稳,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境外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较强烈,跨境资本流入规模增加,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升值。总体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仍将是多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
二、逆周期调控更加灵活适度
   为确保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建议宏观政策坚持“改革为体、调控为用”。一方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释放改革红利,保证经济中长期行稳致远;另一方面,要强化逆周期调控,短期内政策调控重点转向支持肺炎疫情的防控,有针对性出台政策,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和短期扰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巩固提升“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着力提高要素供给质量。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各类微观主体活力。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突出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逆周期调控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提升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协调发力,短期内政策重点要转向支持和保障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长期仍要坚持重点支持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持续激发内需活力。
   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重点聚焦以下方面:一是适度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为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为疫情结束后重大基建项目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强化基建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二是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肺炎疫情对部分行业、企业带来冲击,要对受疫情冲击较重的领域实行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 保障“基层工资、运转、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
   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重点聚焦以下方面:一是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做好LPR形成机制改革的后续工作,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水平,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根据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和经济增长的需要,建议央行及时定向和普遍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利用MLF、
SLF、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 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 并加大对防控肺炎疫情的关键领域及受肺炎疫情影响严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通过下调MLF等政策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加快推进金融机构资本补充,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机遇大于挑战
   我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虽然短期面临肺炎疫情的冲击,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前景可期,存在较多市场机遇。资本市场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促进直接融资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股票市场短期受到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受到冲击,但长期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估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提升空间,结合改革转型方向,可聚焦两条
   
主线。一是科技线,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5G、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二是消费线,围绕消费升级,聚焦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消费领域,医疗保健、育儿养老、文化娱乐、汽车消费、体育健康、财富管理等。
债券市场收益率将延续震荡下行走势。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债券市场形成利

坚定信心:用金融科技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广发银行行长助理、信用卡中心总裁 林德明
(2020年2月4日)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不断传播的疫情也给金融系统有序运行带来挑战。面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快速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于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全面部署金融支持防控肺炎疫情的相关工作和要求。本次疫情波及面广。作为金融机构,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经济长期
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级政府的强有力应对措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医疗体系、军队都迅速集结专业人员和物资支援湖北疫情重点防控区域,同时各行各业也积极发挥优势支援疫情防控前线,为救援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经济发展层面,不管从内部还是从外部来看,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发展的内在韧性不断增强。具体到金融市场方面,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年攀升,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即便是当前正在经历疫情的特殊时期, 居民消费特别是线上消费持续走高,充分显示了消费者对于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的信心。与此同时,近两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效显现,金融市场的韧性显著增强,抗冲击能力大幅提升。这些都让我们相信,在成熟的金融体系面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必将是短期的、暂时的。
   《通知》强调,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通知》的出台旨在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通知》,我们看到了金融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全民贡献金融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不仅从金融层面明确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而且也给经济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通知》指出,金融机构要围绕内
   
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与此同时, 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通知》还要求引导企业和居民线上办理金融业务,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权益和金融消费权益,保证人民群众日常金融服务畅通。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政府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防控措施,避免因人员流动导致病毒传播。其实在疫情传播情况下,数字经济正成为保障中国经济社会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因为,在今天,人们即便不出家门也能够依靠互联网点外卖、寄快递、购物、看电影、远程办公、线上看直播等。而这些将持续稳定地输出经济价值,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动能。可以说,得益于中国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和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数字经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提质增效。
   在银行业内,互联网兴起之后,各家银行都上线了线上化的服务系统,以智能化为方向,全面推进主要业务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升级。在广发银行,无论是对公业务还是对个人业务,目前都已经实现全渠道的线上化服务。在对公业务方面,企业网银、现金管理系统、企业手机银行、企业微信银行,可以让公众在线上即可完成账户管理、支付结算、代发代付、国际结算、投资理财等业务。在个人业务方面,在疫情期间,公众通过广发银行手机银行
APP、发现精彩APP等线上渠道,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申请、还款、生活缴费等业务。以信用卡业务为例,广发银行信用卡发现精彩
APP、广发银行APP、广发信用卡官方微信公众号,在不同的功能板块,可以随时办理如账单查询、还款、分期、额度管理等业务。同时,还有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智能客服,为客户提供各类个性化的服务。
   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体现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消费升级趋势仍在继续。疫情之下的经济发展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数字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冲,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潜力能够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
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通知》还要求,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

的金融服务。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住院治疗人员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 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
   在《通知》下发之后,银行机构积极投入到支持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之中。针对受疫情影响还款不便、暂时失去收入来源影响还款的人员,广发银行等机构紧急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特别关爱服务。广发银行全力保障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服务的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的小微贷款授信额度,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及个人提供“绿色通道”、利率优惠、灵活还款等服务。同时,从即日至疫情结束,免收个人存取款、个人汇款、对公转账汇款等业务手续费。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 若出现因疫情有信用卡还款方面的困难,可主动拨打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和登记受理,银行将根据客户情况提供对应的关爱服务。以往发生的数次疫情都表明, 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冲击,但是抗击疫情经验同时也表明, 每一次的冲击都是暂时的,成熟经济体的金融和经济走势都不会受到长远影响。因此,我们要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总结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非理性情绪对金融市场形成不必要的影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疫情带来的可能影响,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付出全力,就一定能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金融系统要统筹打赢“防控阻击战”和“市场稳定战”
卓尚进
(2020年2月4日)

   当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开展一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精神和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此次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随即向媒体发表谈话,解读精神,央行及时释放流动性,充分体现了金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积极主动作为的坚定态度;也是金融系统各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促进形成联防联控合力的具体行动。金融系统相关各方应当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和各项任务部署,切实加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坚定信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在春节延长假期结束、金融市场开市之后,疫情给信贷、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对此,金融系统应当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并肩作战,以雷厉风行的态度、以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强大有力的支持,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这是金融系统相关各方肩负的神圣职责,且责无旁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系统相关各方应当认真落实好《通知》提出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能力,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重中之重、关键之役。
   此次《通知》共从五个方面提出30条举措,十分及时地制定了一个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战役方案”。其中,针对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疫情防控领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相关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贷款成本,完善续贷安排,增加信用贷
   
款和中长期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生产、运输、销售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对名单内的企业,由人民银行通过低成本专项再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的方式提供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6903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7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