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学习体会十篇(全文46299字)

《***在浙江》学习体会十篇
目 录
1.走在前列的文化经济发展方略:
回看***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 1
2.嵊州市纪委市监委俞彬彬:
学好《***在浙江》与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5
3.绍兴市委党校吕鸣章:
学习《***在浙江》中的领导科学艺术 7
4.绍兴市委统战部黄颖颖:
《***在浙江》与新乡贤工作 9
5.上虞区委党校程江桥:
深入学习《***在浙江》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 12
6.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编办主任袁明灿: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在浙江》学习体会 14
7.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科研处长、教授胡义清:
***的“虚实结合”方法在浙江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7
8.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张彦:
***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20
9.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陈野:
***的历史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34
10.浙江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学习《***在浙江》的五把“金钥匙” 48

回看***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
走在前列的文化经济发展方略陈锋

   ***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方面,审时度势地提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的要求,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卓有成效, 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先进的文化经济发展方略。
一、高度重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文化经济学原理
   ***同志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文化是根,文化是精神支撑,文化是软实力。他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提出:“文化的力量, 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曾专门论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
   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人们相互沟通,有利于形成社会凝聚力;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会呈几何级数增加。为此,***同志主持研究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引导文化核心价值观,发扬“红船精神”,推进“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经济有机融合,发展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同志认为,当时浙江处于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时期,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而迫切,要抓住战略机遇期,争取发展主动权。他

在《正确处理事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关系》中指出,“我们需要加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现有技术的综合集成, 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要把创新成果运用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规模企业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占领结构调整的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性转型和提升。
三、激发创业创新精神品格,建设形成创新文化
   在理论界和社会上,创新有“思想的冒险”之喻。***同志认为,只有在思想上突破传统,拥有了奋起自强的精神,具备敢于探索和实践的勇气,自主创新才会大有可为,经济社会才能又快又好发展。他提出,浙江要砥砺崇德敬文、创业创新的品质,传承勤勉创业、励志创新的风尚,焕发探路者直面荆棘的勇气,培育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建设有浙江特色的创新文化,倡导创新价值体系,增强全社会创新意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同志主张乘势而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他提出了“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两鸟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分析浙江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特色和优势,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推进“数字浙江”建设,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完善合作协调机制,共同构建沪苏浙旅游经济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五、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加快发展旅游经济
   ***同志认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高关联度产业,对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提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开放与保护并重,要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把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利用好、保护好,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集约发展的道路,保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同志提出,要把握处理好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关

系,既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求新、求变、求精。***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发表旅游经济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一文,指出:“要敢于‘无中生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大胆开发旅游项目,但‘无中生有’不是简陋低俗地建几座庙宇,塑几个菩萨,甚至宣扬封建糟粕,搞迷信活动,要善于‘移花接木’,借鉴国内外现代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大胆吸收世界人类的文明成果,但‘移花接木’不是盲目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的旅游项目,开办几个娱乐场所,甚至传播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要注重‘推陈出新’,传承历史优秀文化,赋予时代发展内涵,但‘推陈出新’ 不是胡乱‘拆旧建新’,建几条假古街,造几座仿古楼,甚至用假古董破坏真古董,毁掉珍贵的文物。”他要求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六、重视打造旅游精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要求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因此要充分挖掘利用彰显好本地优势资源。***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重视打造旅游精品》一文,提出:“要以我省优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干,突出‘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主题,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浙江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打响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商贸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五张品牌。加快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工作的步伐,培育世界级品牌的旅游产品。努力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位、有特色,在海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景点,继续办好一批重大会展节庆活动,扩大国内外的影响。大力开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名人旅游、红色旅游等一批特色旅游,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推出一批附加值高、工艺精致、携带方便、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新品、名品和精品,不断提高我省旅游知名度,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为此,***同志还特别就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作出具体指示。
七、坚持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发展品牌经济
   ***同志认为,品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文化层次乃至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是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他提出,品

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附加值,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因此,要把品牌发展作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优先战略。***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努力打造“品牌大省”》一文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引导企业确立品牌意识, 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做到无牌贴牌变有牌,有牌变名牌,培育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努力创造若干世界名牌,努力打造‘品牌大省’。”
八、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
   ***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他提出,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了。***同志在“之江新语”刊发的《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一文深刻指出: “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这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没有市场,作品给谁看?宣教功能怎么发挥?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 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创作和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学好《***在浙江》与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嵊州市纪委市监委 俞彬彬

   《***在浙江》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重温了***同志在浙江的工作经历,再现了***同志在浙江的从政轨迹,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务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格魅力。***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给浙江大地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实践财富。这既是我省纪检监察工作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也为我省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工作指南和方法指引。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做好“四个一”,在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
   一是要有一种学以致用的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恰 是风华正茂。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主动对标总书记对浙江的期望嘱托,牢记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有力有效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解决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有一股动真碰硬的劲头。***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对正风肃纪反 腐多次提过要求,强调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做到惩防并重,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对于违纪违法的党员和干部,从来都是态度坚决,坚决主张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这对于我们今天做好监督执纪工作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既要贯通运用“四种形态”,对于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利用谈话提醒、约谈函询等方式早提醒早纠正;也要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持之以恒纠“四风”;更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坚定不移推进清廉建设。
   三是要有一身干事创业的担当。***同志曾深刻精炼阐述了“胆剑精神”, 并指导绍兴要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努力谱写新时期的“胆剑篇”。纪检监察干部在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要深刻理解把握和运用好***同志在我省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践行纪检监察人的忠诚与担当,谱写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胆剑篇”。
四是要有一片为民服务的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的工作必须以人

民群众认可为检验标准。***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经常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干部群众。我们要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了解问题所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充分发挥“枫桥经验”优势,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深化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推动监督前移落地,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我们要坚持服务大局,既当好清廉监督员, 也当好助企服务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相助政商关系,为我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提供作风保障。

学习《***在浙江》中的领导科学艺术
绍兴市委党校 吕鸣章

   《***在浙江》采访实录,生动还原了***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心怀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历史场景,突出展现了***同志提出并落实“八八战略”,组织领导浙江改革发展的科学决策水平。
一、科学在于求真的态度
   求真在于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同志不是那种坐办公室听汇报的领导,他本着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马不停蹄地对全省11个地市进行了调研,前瞻性地安排部署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和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调研,还多次来到基层工作联系点淳安县下姜村实地考察扶贫, 成为下姜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求真在于坚持不懈。“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 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同志主政浙江5年期间,到宁波调研34次,到绍兴调研27次,到嘉兴调研26次,到温州调研23次,到台州调研15次,到金华调研14次,到舟山调研13次,到丽水调研8次,到湖州调研16次,到衢州调研8次,为浙江发展的战略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同志注重把调查研究制度化与规范化,对驻村指导员制度、“民情日记”与社区党建“契约化”等调研经验作出批示,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科学决策,只有充分调研,才能确保有的放矢。
二、科学在于务实的精神
   务实在于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同志站在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着“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科学精神,作出长三角一体化与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与规划。在浙江的发展方式上,他强调浙江的发展不能唯GDP,而是要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再走低成本、高污染、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在充分发挥浙江的市场优势与浙商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指导浙江尽快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同志告诫我们千万不要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要通过体制与制度创新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务实在于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同志总是坚持务实的精神,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奉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把“八八战略” 推向深入。***同志离开浙江后,浙江历届省委不断深入践行“八八战略”, 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进。在绍兴调研时,***同志强调:“希望你们一气呵成,步步为营地抓下去,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八八战略’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今后方向性的、长期的任务,必须不断夯实基础,不断深入发展。”
三、科学在于系统的思维
   系统的方法。“八八战略”从体制机制、区位、块状特色产业、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山海资源、环境、人文等八个方面,对浙江的发展优势进行了深刻的历史总结,并提出了指引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大举措。
   逻辑的体系。***同志在落实“八八战略”方面,提出“两只鸟”“两座山”“两种人”“两个治”“两只手”“两个优势”“两个发展”等理念, 实施“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生态浙江”等方面的建设;制定“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积极开展长三角合作交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海洋强省;实施“百亿帮扶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绿色发展;开展“五大百亿工程”建设,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机关效能;发挥“四个千万精神”,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总之,“八八战略”是一个系统完整的逻辑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布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思想都可以在“八八战略”中找到萌芽。“八八战略”实施已有18年,浙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八八战略”科学地指导了浙江的发展。

《***在浙江》与新乡贤工作
绍兴市委统战部 黄颖颖

   《***在浙江》以采访实录的形式讲述了***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精彩片段。***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筹帷幄、化解矛盾、擘划全局,这些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实践对我们做好新时期新乡贤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新乡贤群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不同时代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历史选择。因此,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 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这一点在他处理司徒雷登的后事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司徒雷登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是美国利益的忠实执行者,也是美国在华政策失败的代表;另一方面,他是出生在杭州的教育家,是燕京大学的创始人,为处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的中国培养了大批先锋人物。***同志没有将《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作为对司徒雷登本人的盖棺定论,而是将这个人物和这篇文章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中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作出同意司徒雷登“叶落归根”的决定,这既赢得了人心,又使一批珍贵文物回归祖国。这不仅是胸襟和气度的体现,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现实问题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 握,是卓越政治判断力的最好诠释。
   进入新时代,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新乡贤群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力量之一,存在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思想意识错综复杂的情况,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增强自身政治定力的基础上,提升对新乡贤群体的鉴别力、判断力和凝聚力,在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一致性中扩大对多样性的包容,在多样性中增强对一致性的共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二、用唯物辩证法把握新乡贤工作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统一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此及彼。***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熟练运用唯物辩证法,抓住了浙商“走出去”与浙江本地经济发展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正确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提出了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理念,并用朴实的语言概括为“地瓜理论”,即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将外部营养吸收回块根,也就是在外浙商依然能反哺家乡。
   把“地瓜理论”放在今天的新乡贤工作上,道理亦然。新乡贤工作就是如何处理好“市内市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关系的工作,是通过乡贤根脉吸收外来养分的过程,是如何让“藤蔓”和“块根”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问题。如果在外乡贤是“藤蔓”,家乡绍兴就是他们的“块根”。“藤蔓”负责枝繁叶茂,汲取阳光雨露和养分,“块根”负责扎根土壤、储存养分。所以,新乡贤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乡贤人物本身的回归,更是创造载体、畅通渠道,推动资金、信息、技术、发展理念甚至是创业创新精神的回归。
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推进新乡贤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们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解决发展实际问题、提出改革前行方向,是在联系的普遍性和运动发展的必然性这两个主要观点指导下,把握事物的总体及其趋势,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驾驭全局、综合决策,这也是总书记强调并身体力行的战略思维能力。
   ***同志在浙江期间提出了“经济外事”的理念,即在友好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实质性的项目合作,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从而成为命运捆绑紧密、发展愿景相似的发展“共同体”。
   在今天看来,***同志当年提出的“经济外事”与后来他到中央工作后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脉相承的,是他抓住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我省实际,作出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考量,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探索和有益实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新乡贤作用的发挥不应仅限于社会风尚的代表性和思想文明的引领性,新乡贤群体的扩大不应只求思想共鸣,新乡贤的队伍要“大”,更要“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地,我们要发挥好先行优势,运

用好、实践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以“寻求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这个命题为突破口,不断丰富联络联谊的载体和手段, 提升凝心聚力的层级和效能,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带动更加务实、更可持续的合作,通过纽带引进项目,通过项目固牢纽带,推动乡贤个人事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壮大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把点头之交发展成为莫逆之交、金石之交,为“重要窗口”建设汇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机。

深入学习《***在浙江》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
上虞区委党校 程江桥

天姥吟
   《***在浙江》采访实录反映的是***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和省委书记时的领导工作历程,是***同志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实践,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食粮和实践成果。作为县级党校,学习《***在浙江》采访实录,主要是要结合党校的职责职能,重点学习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四种能力”。
   一要深入学习总书记远大的战略思想,着力提升干部的战略思维定力。***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八战略”,就是浙江要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后来***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等与此思想高度一致,精神高度契合,是从省域层面的探索实践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治国理政。作为县级党校,我们在带头学习领悟“八八战略”远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更要带头讲好、宣传好“八八战略”,在每期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中开设“八八战略”专门课程,讲出“八八战略”的重大理论成果,讲出“八八战略”在浙江“重要窗口”建设中的实践成就,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着力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对“八八战略”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确保“八八战略”在浙江基层的有力有效贯彻执行。
   二要深入学习总书记朴实的为民情怀,着力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习 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体现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强烈的人民情怀。无论是在浙江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后,***同志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的文件等,都坚持以民为本,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指导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走进贫困家庭嘘寒问暖,问问身体是否健康, 看看锅里吃的东西,摸摸身上穿的衣服暖不暖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深厚真挚的为民情怀。作为县级党校,我们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入感悟总书记朴实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基层工作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认真钻研

群众工作方法技巧,想老百姓所想,讲老百姓喜欢听的,做老百姓愿意接受的, 为基层党员群众多做点实际的事情,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履新浙江一年多就跑遍了全省所有县(市、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三个跑遍”,即省委书记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市委书记跑遍所有的乡镇、县委书记跑遍所有的村,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作为县级党校,课题调研、科研资政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职责,同时调查研究也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我们要在每期干部教育培训班次中,专门设置课题调研或者在岗调研的环节,组织学员深入学习总书记踏实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结合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活动,多下基层、企业走访调研,多向群众请教探讨,撰写出高质量、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资政报告,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参考依据。
   四要深入学习总书记高超的语言艺术,着力提升干部的口头表达能力。***总书记的讲话风格,既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体现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 又有群众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务实、接地气的语言风格。比如,强调抓工作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再如,在担任总书记后,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制度的指责,用鞋子来打比方,强调鞋子合不合脚, 自己穿了才知道。诸如此类的语言,十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作为县级党校, 要学习总书记高超的语言艺术,在讲党课、基层宣讲的过程中,既要讲深奥的政治理论,也要讲群众语言、民间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高深的理论, 切实增强党课的生动性、感染力。同时,在培训班中开设总书记的语言艺术、讲话风格等专题课,有意识地引导学员体悟总书记高超的语言艺术,着力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口才”,便于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与群众拉近距离,增强亲切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在浙江》学习体会
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编办主任 袁明灿

   回到历史情境,方能理解经典。3月1日以来,《学习时报》连续刊载《***在浙江》采访实录,生动再现了***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在省域层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这些采访实录让我们“穿越”到世纪之交浙江先行先试的改革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全面布局,勇于改革并善于走在前列的创新精神和全新发展理念。
   21世纪初,我国沿海几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广东、江苏、山东跑在前面,当时浙江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四位。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过程中,浙江也积累了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社会治理问题多、城乡差别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后如何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同志把这些问题形象地称为“成长中的烦恼”。***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马不停蹄,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走遍了11个地市,深入城市、农村、企业、学校,边调研边思考,在总结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这就是“八八战略”。“八八战略”第一个“八”是指浙江已显现出来的和潜在的优势,要发挥好转变好;第二个“八”是指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
   “八八战略”的提出,对浙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解决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标志着浙江改革从局部突破跨入系统布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为浙江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八八战略”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非常吻合的。“八八战略”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八八战略”提出后,***同志又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通过一系列的决策部署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各方面发展、生态保护、城乡统筹、民主政治、国防军事、科技人才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系统的思考和安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采访实录重现了***同志在浙江工作的点点滴滴,让人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也备受教育。通过学习,笔者觉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推进工作应该强化以下六种意识。
一、强化源头意识,决策谋事要坚守初心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并为之流血奋斗,前赴后继,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样的初心我们应该始终坚守下去,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为之不懈奋斗。***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以及后来到中央工作,系统总结论述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他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充满了敬仰热爱。***同志身上的红色基因真正体现了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强引领者和忠实实践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永葆革命青春,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永不变色。
二、强化超前意识,决策谋事要立足长远
   ***同志具有深邃的战略思想和长远的发展眼光,他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到浙江工作后,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立足长远,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 提出一系列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安排,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浙江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为浙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强化系统意识,决策谋事紧扣全局
   ***同志一到浙江工作就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发现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所以他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以系统的理念谋划全局发展。同时,***同志又把浙江的发展放在全国的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勇气谋事决策。
四、强化唯实意识,决策谋事要力求实效
   ***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针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炼概括了“两只鸟”“两座山”“两种人”“两个治”“两只手”“两个优势”“两个发展” 等重要论述。这些都是***同志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真实情况后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来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说是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症下药, 充分展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笔者2001年到乡镇工作。2003年,农村开始实施“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视)“四化”(硬化、亮化、

洁化、美化)工程,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变。同时省委省政府又实施了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带项目, 带资金,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广大农村群众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强化民本意识,决策谋事要以人民为重
在学习《***在浙江》采访实录前,笔者也学过《***的知青岁月》
《***在正定》等书籍,在每一次学习中都可以充分感受到***同志真挚的人民情怀。他无论到哪工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老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他都要深入矿区、学校、企业、农村,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主动联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淳安县的下姜村。他在指导抗击各种自然灾害时始终把“不死人、少伤人”作为目标要求。他反复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实写照。
六、强化创新意识,决策谋事要勇于破难
   ***同志来浙江工作后,通过调研认为,当时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达到了国际化水平,但地方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就像小孩子管大市场,力不从心。他就提出来要对义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赋予义乌相当于地级市的权力,这给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又如, ***同志面对信访老大难问题,提出了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他自己亲自带领省市县三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同志到浦江县开展下访活动,解决了一批信访难题,现在领导下访已成为做好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从采访实录中, 可以充分感受到***同志面对困难不回避,面对问题不绕道的勇气和决心, 也正是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带领浙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
   以上是笔者学习《***在浙江》的体会,接下来我们要以“八八战略” 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拼搏争先,攻坚克难,为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作出应有的努力。

***的“虚实结合”方法在浙江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科研处长、教授 胡义清
(2021年6月4日)

   ***同志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看问题作决策,其中“虚实结合”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论述“两个文明”建设时***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虚一点,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相比虚一点,但是虚与实是相对的,好比人体的大脑和心脏,二者都重要,因此“干工作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虚实有机结合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 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同志在浙江期间采用多种方式将“虚实结合” 贯彻到文化建设等重要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化精神为物质。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硬实力,因此化精神为物质是彰显文化力量的重要手段。***同志揭示出“文化经济”的本质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他肯定浙江向经济活动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他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将文化产品变成商品,为人民所消费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他从浙江文化产业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大力扶持现代文化流通业、动漫游戏业、数字电视业等高新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相比精神,物质更“实”,作用更直接,文化建设中若能将精神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提高教育效果。***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保护和修复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不遗余力。他通过规划、批示和财政支持等方式保护、抢救、修复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澜阁、良渚遗址、浦江的上山遗址、兰溪的八卦村、磐安的古茶场、杭州的红太阳展览馆等文化遗产。通过实地文物的展示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到浙江历史,对浙江精神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化思想为行动。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文化中的思想观念还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才可能真正影响自然、社会和人。在宏观层面,***同志狠抓落实,推动先进文化落地生根。他到浙江工作后将《建设文化大省纲要》进一步细化成具体的工作部署,发动和带领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将纲要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成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从当初的外部灌输变成妇孺皆知的常识和自觉

行动,首先,它是真理,指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其次,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教育。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同志率先垂范,推动该理念在我省我国的乡村中落地,涌现出安吉余村、高家堂村等一大批示范村。在该理念指引下,绿水青山通过生态产品、生态产业、市场机制和生态补偿等方式“变现”确实既强村又富民,大家从中尝到了甜头。在微观层面,***同志强调共产党员个人的理想、责任和价值不仅是个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他认为坚定理想就要做到不迷失方向,不走错路和弯路;强化责任就要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价值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知行合一,思想就会展示出自身的魅力。
   化抽象为形象。社会道德规范经由反复提炼而成,较为抽象,如何让广大群众接受和遵守?现实生活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良好的形象引领示范是一条重要路径。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作了“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分清是非、善恶、荣辱的界限。如何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志要求浙江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做出表率。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也要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常修为政之德,正确行使权力,为人讲道德,做事分荣辱,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魅力为全社会树立良好形象”。树榜样表明的是党的导向。一个个活生生的典型,就是一个个带动社会风尚前进的火车头,由此抽象的道德规范就变成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干部群众都见贤思齐,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就提高了。当时***同志号召党员干部学习村支书郑九万同志的为民情怀推动了全省保持党员先进性活动的深入。
   化理性为感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一种高度浓缩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但它是人类运用思维对社会、自然现象的深加工,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更难理解和把握。为此***同志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要用更多感性的方式,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 潜移默化。他提出当时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双建设、双整治”活动要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过人们眼耳鼻舌身等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相关规范就像春风潜入夜,更容易为人们体会和接受并为下一步的践行创造良好的基础。

   ***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采用化精神为物质,化思想为行动,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等方式促进“虚实结合”,推动浙江文化建设大步跨越迈入全国前列,这对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以及提高全国的软实力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弘扬。

***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课题负责人 张彦
(2021年3月25日)

   创新思维方法,就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解放思想、超越陈规,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的思维方法。***总书记曾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创造性地把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思维方法贯穿在全省工作的方方面面,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立足新时代,寻找新思路,解决新矛盾,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新境界, 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一、***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创新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立足浙江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切实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一系列事关浙江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浙江的创造性实践。实践基础 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高度重视对这些创造性的工作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从而更好推动实践发展。
   进入21世纪,浙江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志始终念兹在兹。他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把落实中央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掌握丰富翔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21世纪之初浙江发展谋篇布局的大文章,“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不仅从战略上为浙江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还从战术上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省域层面具体回答了“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创造性实践”、

“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同志的谋划下,浙江还先后作出了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决策部署,不断为“八八战略”注入新的思想内涵。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同志指出,“要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加以总结推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基层一线的探索创新、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炼和概括,是贯穿《之江新语》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两部著作的一条重要脉络。***同志指出,“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他十分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实践成果和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群众的实践创造、方法经验、需求愿望系统总结、及时提炼出来,概括凝炼出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比如,提出处理好政府“看得见的手” 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关系,推进改革深化;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等等,都是总结提炼创新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饱含辩证法,富有指导性。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是浙江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同志特别注重理论创新、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务实作风。
   2.明确创新发展目标,加快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实践告诉我们, 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总体而言,浙江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由此带来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材料等供应紧张,多项环境指标超标。资源与环境、市场与效益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面对浙江当时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新变化,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新目标,面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任务,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正是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同志通过充分调研、广泛论证,推动浙江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从全局上谋划浙江创新发展之路。2006年3月,***同志主持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提出要用15年时间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明确到2020年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65%以上,使浙江成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优越、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省份,成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和公众科学素质居于全国前列的科技强省。为落实这一目标,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浙江加强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部署、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
   培养和集聚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建设创新型省份,关键是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2003年以来,浙江加快培养和集聚各类创新团队,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办法》《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为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浙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来浙江工作、为浙江服务。***同志推动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计划,鼓励各地以引进团队式人才和核心技术为关键,与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各类创新载体,提升浙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浙江工作期间,***同志带领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遍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还推动成立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科技创新载体,凝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和人才。通过努力,浙江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530多家创新载体集聚高素质科技人才1.2万多人(其中博士和高级职称科技人员3000多人),超过了50年来创办的40家省属科研院所的人才规模。
   3.聚焦促进制度创新,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浙江工作期间,***同志注重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 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及时制定新制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汇聚起全社会创新活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配套衔接,使一系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同志

在主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时提出,要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全面推进“八八战略”这一浙江改革发展的总纲领,***同志亲自主持制定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一系列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的规则、意见、制度、办法,尽管内容各有侧重,但均着眼于织密制度之网、搭建制度框架,形成了总体性的制度成果,不断推动“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
   以制度创新激发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改革伟力,激发千万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激发和调动千万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他指出,“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改革,就在于率先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激发千百万人创造力的体制机制”。进入21世纪,针对浙江农业生产力蓬勃发展与农业生产关系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在***同志的推动下,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类特殊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成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之后,他又在总结瑞安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并推广到全省,使浙江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从机关效能建设到强镇扩权改革,从领导下访到出台信访条例,从科技特派员制度到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从“民主恳谈”到村务监督, 从以人为本、“防避抢”结合的防台方针到以“不死人、少伤人”为目标的防台救灾制度,从针对浙江自然灾害频发而设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到农村住房保险, 在***同志的积极推动倡导下,浙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创新制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以制度创新释放出实实在在的红利,保障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注重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民生好事、难事和

实事,努力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2004 年,在***同志倡议下,浙江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为民办实事十大重点工作领域,通过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督查考评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创新,找准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的切入口。在民主决策机制方面,全面推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切实提升了重大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实施项目从为民作主变为由民作主。在责任落实机制方面,省、市、县、乡各级通过签订责任状等方式,将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和工作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人的责任体系。在督查考评机制方面,将考评权交给百姓,让群众当考官,真正做到“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人民说了算”。
   4.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狠抓科技“第一生产力”来落实发展“ 第一要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要突破浙江发 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同志的推动下,浙江明确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2006年11月,在参观浙江工业博览会时,***同志强调,企业产品创新需要这种创造性思维,“浙江制造”要向“浙江创造”迈进,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他进一步强调,建设科技强省,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一定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在***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组织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并据此进一步筛选出26个重大专项,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同志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浙江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数字浙江”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他指出,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应以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数字城市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支撑平台,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处理技术,深度开发经济、社会等各类信息资源,逐步形成面向城乡、以中心城市为基本单位的信息资源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切实加强应用系统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加快建成全省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同志到浙江工作不久,就参加了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开启活动。正是在他的重视和推动下,浙江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网上技术市场。经过10多年发展,如今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技术淘宝网”,形成由省级中心、市级市场、县级分市场和高新园区分市场、专业市场组成的省市县一体化信息发布平台。
   5.推动文化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文化。***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文化创新带来的巨大力量。他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 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在浙江工作期间,他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文化内涵,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同志在认真总结文化大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他指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就是要着眼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2005年7月,省委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等“八项工程”,开启了浙江文化建设新征程。
   ***同志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精神的提炼弘扬。他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2005年, ***同志提出并阐述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同年,他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的精神,以此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创业。这些年来,浙江始终坚持把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作为激发经济社会勃勃生机的精神支撑,鼓舞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
   ***同志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加以谋划推进。他指出, “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强调分类指导,将“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达”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同志的关心推动下,浙江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两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之一,许多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二、***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
   创新思维强调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摒弃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以思想的新解放、改革的新突破、创新的新成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系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是***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开展各方面工作的重要特征,也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过程。
   1.始终树立问题导向:将发现问题作为推动创新的契机,将创新作为解决 问题的手段。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 题导向,坚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彰显了***的创新思维方法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品格。***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难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攻克什么问题”。在浙江工作期间,***同志注重对准源头问题,找准症结穴位,发挥区域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他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八八战略”就是***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立足全局谋一域的创新举措,其实质就是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跳出浙江看浙江,通过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

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从而推进事业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反“四风”到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等,都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都及时回应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
始终遵循科学方法: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创新路径。创新既要“顶天”,强调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又要“立地”, 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注重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提高改革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是***的创新思维方法的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强调顶层设计,不是忽视基层探索,而是要善于倾听基层呼声、汲取群众智慧。***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指出,“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 深入调查研究”。在他的推动下,浙江改革创新的历程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既充分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又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同志十分重视从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又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网上技术市场等基层创新经验,为浙江走好创新之路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浙江正是因为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切实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并上升为指导全局的政策性意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 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才在许多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实践经验。2013年11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8906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