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刚才听了一节公开课——《有括号的四则运算》。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讨论,猜测它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对比、总结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复述这个结论并进行练习。

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不是理想的,甚至不是科学的。因为“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理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去感受,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学习得到的知识是单薄的、浮浅的、稍纵即逝的。

不论什么知识,只要能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体验中自己去感知,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立体的、并能够长期记忆的。这节课如果这样设计或许就能达成上面的效果。

比如:老师拿出20个奶糖和30个酥糖平均分给5个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分。分对了就算送学生的礼了,其他同学也将得到同样多的礼物。不过有个要求,同学们要根据分的过程列出算式,算式列对了才有资格获得礼物。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顿时高涨。老师再给学生两种糖的时候故意把他们混合在一起,为后面“先算括号里面的”埋下伏笔。当学生分糖的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算式(总有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它的得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先算加法?这时要引导学生明白,先算加法其实就是把糖的总数算出来了,就像刚才的两种糖混合在一起一样。有了总数再分才是合理的。

然后再故意按错误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对比得数可以发现它的结果与实际分的数目根本不同,所以是错的。再进一步带领学生感知,如果那样算其实是仅仅把30个酥糖分下去了,20个奶糖还没有分。这时把20个奶糖和一个人手中的6个糖加起来等于26,其他学生就明显不公平了。创造这样的生活场景会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错误计算顺序的后果,从而深刻理解知识,并能有效避免今后在计算中犯类似的错误。

如果把错误的资源深入挖掘再利用一下,可以发现:30÷5仅仅把酥糖分下去了,而奶糖还没有分,咋办?可不可以把20个奶糖继续分给这5个人?分过之后每个人手中也是10个糖,说明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但这样的分法该怎样列式呢?交给学生自己列式:20÷5+30÷5。这时候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一定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结果,(20+30)÷5=20÷5+30÷5。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定律,是下学期才学习的内容,今天你们自己就发现了,而且是提前半年发现的,说明你就是个智力超群的小神童!这样处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书本是平面的,文字是抽象的,只有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问题应该成为数学老师千古不易的教学法则。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086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2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