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组织部长言论汇编(11篇)(全文15329字)

目录
1.组织部部长言论:以高品质人才社区打造“人才福地” 2
2.组织部长言论:做好后继有人“三篇文章” 6
3.组织部长言论: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软环境 9
4.组织部部长言论:持续激励干部想担当会担当敢担当 12
5.组织部长言论: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 16
6.组织部长言论:打造产业发展“智”高地 19
7.组织部长言论:拧紧组织工作“闭环链条” 22
8.组织部长言论:做好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 25
9.组织部长言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29
10.组织部长言论:织密从严管理干部“监督网” 33
11.领导干部言论:为近距离沉浸式调研叫好 36

组织部部长言论:以高品质人才社区打造“人才福地”
作者:潘 浩
2022-07-26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擘画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常熟市作为全国县域发展的排头兵,着力打造集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加速、商住社交、高铁同城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才社区,全力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常来常熟最倾心”工作品牌,聚力打造全国“人才福地”。
    聚力“产创融合”,搭建宜居宜业的人才社区职住场景。人才是关键,社区是载体。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要围绕高层次人才事业发展与生活居住需求,为人才量身定制创新创业全链条、生产生活全服务的新家园。建设功能叠加的产居融合空间。突出空间利用集约高效,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模式,提升土地开发强度、配套比例和转让灵活度。统筹建设创业孵化与科研办公载体,周边配套产业用地,构筑“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载体闭环。配套建设国际化人才公寓和基础商业配套,建设配套齐全的海智生活社区。投放国际标准的医疗、教育资源,配套开放式的休闲、文化、体育设施,覆盖国际标识标牌体系和双语环境,提供国际互联网服务,为入驻人才提供“苏式体验、国际感受”。建设政治引领、文化共融的社区阵地,利用影剧展播、节庆活动等本土文化宣传活动,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提升国际人才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低碳绿色的智慧科技新城。优先做好前沿科技产品先试应用,试点碳中和应用场景,建设绿色能源中心实现集中环保供能。推行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区域配套专属IDC数据中心,为社区提供数据存储、算力等专业信息化服务,植入物联网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实现互联,铺开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实现无人驾驶、自动配送等服务。
    致力“资源整合”,打造要素涌流的人才社区发展环境。凤凰择梧桐而栖,人才择良市而安。要将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功能、丰富内涵,以全球化视野提升要素供给软实力,以最优政策、最强资源和最佳环境吸引人才落户发展。打造海归创业优选区。出台人才社区专项政策,建设一站式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积极争取海外人才出入境、学籍查询、永久居留、工商注册等绿色通道,解决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难题。搭建科研与创业的“大平台”和“朋友圈”,组织开展学术会议、高端论坛、国际会展等活动,挂牌联系全球顶尖高校校友组织、头部大院大所大企资源,厚植人才社区创新创业土壤。打造沪苏同城加速区。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发挥常熟四个“半小时”交通圈优势,联动常熟虹桥国际人才港,形成“两翼齐飞”互联互通格局。深度参与嘉定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提振常熟汽车及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智能座舱等产业能级。积极导入上海金融、技术等分支机构入驻人才社区,强化跨区域的股权投资、技术转让协同,在科研团队建设、技术成果布局、科创属性培育、企业成长规划上全面对标沪上标准。打造“高精尖缺”承载区。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口,关注“卡脖子”问题,助力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依托常熟市科技综改试点工作,创新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经理”“合同科研”“院企联合”等合作模式,支持科学家从实验室转向市场,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落地,建设“高精尖缺”科研成果转化“先遣队”,带动产业转型提质。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为初创期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提供服务,以资源共享、集群作战弥补单个企业研发能力短板,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倾力“服务聚合”,构筑高效协同的人才社区运营模式。“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资源不仅要引得进、用得好,还得留得住。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要以人才为核心、以创新为导向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立成熟的政策响应能力和要素导入机制。建立高位推进机制。成立市领导牵头的高品质人才社区工作专班,牵头协调解决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核心问题。委托市场化机构,优化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全程挂图作战,加快推动高品质人才社区从“试点”变“示范”。建立政策集成机制。统筹组织、科技、人社、工信、发改等部门力量,系统整合政务资源要素,梳理人才与企业、科研机构服务清单,以资源叠加带动功能聚合,出台一揽子专项政策,将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成为体制试点区、政策先行区和生态示范区。建立专业运营机制。组建市场化公司开展社区运营,引入各类市场机构带资本、带项目、带管理进场,释放专业机构动能。建立目标产业人才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精准开展项目研判,提高落户匹配率。委托业内领先企业开展人才公寓、公共空间等物业管理,切实提升运营质效和人才满意度。
    (作者为常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组织部长言论:做好后继有人“三篇文章”
2022-07-2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组织部门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将干部、党员、人才纳入后继有人的范畴,做好“三篇文章”,写好后继有人“新答卷”。
    做好“老树新枝”文章,选树各类干部。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贤任能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新时期干部培养选拔应树立系统化思维,进行规律性把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持续完善干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适时使用机制。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启动项目化激励退岗干部专班,鼓励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的退岗干部,搭建“青蓝结对”传帮带平台,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引路搭桥、排忧解难。强化源头培养、实践锻炼,注重“三重”一线培养,对年轻干部实施“新进期一线锻炼”“成长期跨岗锻炼”“成熟期艰苦岗位锻炼”的进阶锻炼模式,帮助他们砥砺担当之志、磨砺担当之勇、提升担当之能。统筹年龄、专业、经历等显性因素,把准性格、气质、作风等隐性因素,注重年龄梯次性、能力互补性、气质相融性的搭配,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让“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干部队伍的基因传承。
    做好“插柳成荫”文章,育强党员队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重点在人。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着力锻造先锋队伍,使党保持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为适应社会环境新变化和党员队伍新情况,必须突出抓好党的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促使广大党员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日常监管、考评问责、后进退出等机制,对党建工作者开展多层式、全覆盖培训,探索不同群体党员管理的有效办法。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项目建设等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努力成为广大群众身边的“流量明星”。
    做好“栽桐引凤”文章,培养高端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当前,要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人才工作各项政策部署的落实,加速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更高站位统筹人才工作,突出“人、产、城”融合,以产业引导人才集群式发展,深度对接长三角区域高端人才资源,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大力引育重点产业人才和关键技术人才。进一步在创新载体赋能上下功夫,着力打造重大人才平台、高端产业园区和开放合作平台,以更宽视野集聚高端人才。进一步拓展“相爱人才”服务品牌,落实“相爱人才”伙伴行动计划,打造多元化金融扶持体系,提升精细化安居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真正让天下人才“近悦远来”。
    (苏州市相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詹利剑)

组织部长言论: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软环境
2022-07-22

    由才广。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新时代的人才竞争,关键是人才生态的竞争,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识才引才、育才用才、敬才爱才,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软环境,让人才自由成长。
    敞开胸怀,广揽英才。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人才,谁就拥有更多技术创新“话语权”。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掉队甚至于领先,必须放宽视野、敞开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政策聚人才,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审视既有政策,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针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项目申报、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培养等出台专项政策,逐一填补政策空白,完善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困扰人才工作的难点痛点。搭建平台育人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批能工巧匠,通过建立示范工作室、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等,促进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柔性引才,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深化拓展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三方战略合作,构建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合作格局。
    才尽其用,万马奔腾。“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人尽其才,百事俱举。”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的成长依赖于环境,人才的竞争取决于环境,引进的人才只有“如鱼得水”才能尽显其能。注重人岗相适,分级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结合各类人才的专业特长、经历阅历等,精准使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促进合理流动,建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探索打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和引导人才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基层一线流动,让那些有真才实学、担当实干的优秀人才有平台、有舞台。尊重人才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尊重人才创新创造的价值,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面向不同人才的合理激励机制,考核评价重实绩、比贡献,真正做到为人才“松绑减负”“搭梯架桥”。同时,强化创业保障,打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实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以礼相待,拴心留才。“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人才工作中,往往存在服务“不走心”便“走人”“一旦想走,留不住也挡不住”的现象,导致人才工作成效“减值”。因此,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是抓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一环。设立服务专窗,为人才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切实加快办理进度,让各类人才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人才政策的红利。形成良好氛围,尊重人才的个人价值,形成全社会惜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尊重人才的个性特质,对专业人才的才气、傲气和书生气给予包容和尊重;当好为人才服务的“店小二”,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打出“礼遇人才”组合拳,从人才落户、购房租房、看病就医、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入手,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解人才之所忧,靠优质服务赢得人才青睐,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高山)

组织部部长言论:持续激励干部想担当会担当敢担当
作者:孙 虎
2022-07-19

    ***总书记强调:“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键要靠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深入研究破解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问题。组织部门要在总结经验中把握和运用规律,推动广大干部自觉肩负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不竭动力。
    筑牢思想根基,激活想担当的“动力源”。理想信念如炬,一经点燃必将产生无穷力量。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犹如一团火,点燃了无数国人扭转民族命运的希望,兴起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焰。而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犹如播火者,燃起黑暗中国的点点星火,从长征的血战到抗日的烽烟,从建设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坚,从发展的事业到复兴的伟业,初心不改、虽远不怠,义不逃责、事不避难,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成了不起的“红火中国”。奋进新征程,少不了“娄山关”“腊子口”,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有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底气和豪气;反之,私心杂念作祟、怠于政事,就会因精神缺“钙”得不敢为、不作为乃至乱作为的“软骨病”,扛不起应有的责任。“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组织部门要把激发精神动力、增强内在自觉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根本之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始终如一的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要引导党员干部修“心学”、炼“心力”,从百年党史、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从理论上的坚定走向信仰上的坚定,用党性上的坚定筑牢政治上的坚定,画好干事创业的“最大同心圆”。
    锤炼过硬本领,厚实会担当的“铁肩膀”。干部“干”字当头,担子压下去的是肩膀,挺起来的是脊梁。党员干部能担当善作为,必须要有过硬的能力作支撑,要想挑起事业发展这副沉甸甸的担子,还需要练就铁肩膀、挺起硬脊梁。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提出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干部;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五项基本素质”和“五个能力”要求;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提出“八种本领”“五个过硬”“七种能力”等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都对干部能力水平提出更高更直接的要求。组织部门要把锤炼干部与时俱进、能为善为的高强本领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关键之举,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现代化建设专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开展高质量全覆盖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大批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墩苗历练、到发展一线培优锻炼,推动干部持续更新专业知识、补齐业务短板,练就担事、干事、扛事的底气和本领,以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素养破题解难、答题交卷,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注重激励保护,擎起敢担当的“防护盾”。干部为事业担当是前提,组织为干部担当是保证,组织上的严管厚爱是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回顾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从肯定支持小岗“包干到户”,到鼓励深圳先行探路“杀出一条血路”,再到海南“最大特区”、浦东“开发开放”,正是有了“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持续鼓励,大批党员干部敢闯敢试敢担当,改革开放事业才取得了翻天覆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2534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