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五年级(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一年级)

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五年级(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一年级)

(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三)细读文本,借鉴笔法

1.2022年9月,同学们将步入大学校园,作为高一新生的学长,请以小组为单位认领六篇文本中的一篇,为学弟学妹们分享三年来习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1)揭秘小说文本突出的行文特点

明确:学生因阅读敏感、解读能力的不同而对三篇小说文本的感知理解存在差异。

生1:我们认为《赵一曼女士》一篇突出的行文特点是历史现实交织。赵一曼被捕受审,争取警士、护士逃跑,最终就义的历史与“我”瞻仰纪念碑与老人相遇的现实相互交织,构成时空张力;审讯报告、《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及遗书等历史文献与作者叙述彼此穿插,引发阅读共鸣;两相结合蕴含正视历史、缅怀英烈、启迪后人、继承遗志的丰富情感。

生2:我们认为《赵一曼女士》一篇突出的行文特点是人物一体多面。赵一曼女士既是英勇果敢的抗联领导,也是瘦削成熟的女性,还是深爱儿子的母亲;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生3:我们认为《石门阵》一篇突出的行文特点是故事嵌套讲述。王生枝木匠套用诸葛亮摆下八阵图智退陆逊的故事,以石门阵逼退鬼子兵的故事给众乡亲讲述太行山洪子店军民合力击退日军的战斗过程。

生4:我们认为《石门阵》一篇突出的行文特点是传统评书风格。王生枝木匠化身说书人,将胡老三口中的洪子店大摆砖门阵逼退日本兵的故事,传奇化为石门阵吓退鬼子兵的故事,反复渲染、大胆想象、几经延宕,给听众以画面感,给读者以现场感。

生5:我们认为《“这是你的战争!”》一篇突出的行文特点是正反人物对比。工学院三年级学生志愿参加翻译工作,生物系三年级学生澹台玮放弃学业毅然参军,与中文系四年级蒋姓学生自私怯懦、逃避征调形成截然相反的对比。

生6:我们认为《“这是你的战争!”》一篇突出的行文特点是情随景异而变。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谈话后见到“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心头沉重;萧子蔚与澹台玮交谈后看到“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心情宽慰;同一片腊梅林雪中雪后景象之异,代表着人物情绪的变化。

(2)探秘传记文本常见的组文特点

明确:一篇主文加数条相关链接,形成传记、自叙、评论等资料的有机互补。就正面传主而言,评论多为褒扬之词,而自叙更见人物心迹。

生1:《一个不能忘记的人》中列举了卢作孚的三篇文章,分别表明卢作孚对工作的态度、对人民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愿景。

生2:《“飞虎将军”陈纳德》中摘录了《陈纳德回忆录》相关内容,表明陈纳德感动于中国人不惧死亡、不畏艰辛,极为珍视那份生死与共的友谊。

生3:《将军赋采薇》中引用了戴安澜赠部属各长官题词,表明戴安澜自身“不忮不求不惧”的人生追求以及对所属军官的良苦用心。

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五年级(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一年级)

(3)揭秘两类文本潜在的共性特点

明确:对话。

生1:《赵一曼女士》中赵一曼与警士董宪勋的对话,显示出她敏锐的观察力,知道此人可以争取;与护士韩勇义的对话,显示出她细腻的感染力;最终,她凭借卓越的影响力成功获得两人的信任与帮助。赵一曼与儿子的对话,是通过遗书来展现的,字句中既有着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有着不舍骨肉的母性大爱。

生2:《石门阵》中木匠王生枝与胡老三的对话,讲出传奇故事之外的真实故事——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扫荡战斗,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情绪,传递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生3:《“飞虎将军”陈纳德》中陈纳德与美国国务院的对话,斩钉截铁的话语表明了陈纳德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正义态度。

生4:《“这是你的战争!”》中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与工学院三年级学生、中文系蒋姓学生,生物系萧子蔚老师与学生澹台玮的三场对话:其一,学生态度诚恳,老师感动无言;其二,学生借口重重,老师痛心疾首;其三,学生心意已决,老师报以尊重。

生5:《一个不能忘记的人》中卢作孚在抗战全面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号召民生公司全体员工投身运输救国,公司上下无不以国家为重,尽显急民族之急的大义大勇。

生6:《将军赋采薇》中戴安澜与提醒他的人之间的对话,表现戴安澜以国家大义为重,超越党派利益的宽广胸襟;与全体将士之间的对话,表现戴安澜血战到底的决死之心。

生7:《将军赋采薇》中还有两处特殊的对话:其一是戴安澜给夫人王荷馨写绝命家书,表现出他对父母妻儿的万千挂念,字里行间尽显铁骨柔情;其二是戴安澜临终前与参谋长之间无声的对话,表现出他心系官兵,心向祖国。

追问:以上人物有无与自我的对话?

明确:这里的“自我对话”特指人物出于潜意识的自我觉醒、自我认可、自我激励等。

生8:《石门阵》的结尾部分,木匠王生枝的心理描写相当于自我对话,他想起夜不闭户,又想到总有一天可以做成精致的衣橱,这些憧憬是他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是对持久抗战必将胜利的信心;“我这双手呵!”的感叹,包含了他的骄傲,还暗含了他未能参战的遗憾,以及他想要参战的心灵觉醒。

生9:陈纳德初到上海后所写的日记可以看作是他与自我的对话,“我终于在中国了”反映了来华之旅的不易,“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流露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以及想要有所作为的意愿。

生10:陈纳德后来自称“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也可以看作是他与自我的对话,他说“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表明他珍视抗战期间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结下的情谊。

生11:戴安澜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无疑是一种自我宣示。《远征》二首分别借用诸葛亮平定南蛮和秦始皇开边拓土的历史典故,表达荡平日寇,澄清宇宙,安抚黎庶,弘扬国威的壮志雄心。

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五年级(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一年级)

2.有人认为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这是你的战争”不够准确,请同学们综合六篇文本内容,对此疑问做出回应。

明确:议题疑问的症结在于“你”的理解,“你”可作狭义理解,也可作广义理解。

生1:我认为“这是你的战争”这一议题是准确的。首先,这一议题取自选文第一篇宗璞小说《“这是你的战争!”》,具有开宗明义的效果;其次,“你”作为第二人称的单数代词,强调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抗日战争,因为这是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战争,当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时,哪一个中国人能够置身事外?

生2:我认为“这是你的战争”这一议题可以替换为“这是全民族的战争”。六篇选文分别涉及以西南联大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以陈纳德为代表的国际友人、以卢作孚为代表的民族实业家、以戴安澜为代表的国民党将领、以赵一曼为代表的东北抗联、以太行山洪子店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从他们不同的职业身份、阶级阶层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族的战争。

生3: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么样。”和平时期如此,战争年代更是如此。抗日战争中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说法,每一个你、每一个我、每一个他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这是你的战争”迎面而来,是对全民族的提醒,也是对全民族的号召,更是对我们后来者的警示。

生4:如果说“这是你的战争”在当年凝聚着“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民族共同意志,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一次凝聚起全民族的合力。因此,“这是你的战争”永不过时,只不过“战争”的形式从军事转向了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

【设计意图】活动1设置学习经验分享的情境,三项任务聚焦小说、传记两类六篇文本特性与共性,引导学生“由篇见类,自类返篇”,以期各尽其能、各得其妙。活动2照应群文阅读议题,统整各篇选文,在建立共识的前提下深度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五年级(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一年级)

三、拓展学习

阅读2009年高考湖南卷散文《云南看云》,体会作者沈从文的抗战观。

【设计意图】将“抗日战争”专题下的现代文阅读文本的文体从小说、传记延伸至散文,明确文体差别的同时打破文体界限,感受“生死相依与民族共命运,尽责守土与国家同进退”的抗战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例作为示范课在“陇原名师”郭凤歧工作室高三专题复习研讨会上公开执教,备课之初决定一改往常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分板块组织复习的做法,尝试以群文阅读的方式盘活历年高考试题资源,让学生在阅读真题文本的过程中学会考场阅读方法,进而熟悉作答策略,具备关键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为此,选定“抗日战争”专题,设定“这是你的战争”议题,精选近十年高考真题与之相关的文本六篇,分为三课时实施群文阅读。第一、三课时为前置学习和拓展学习,本课例为第二课时的当堂学习,主体包括“回首历史,走近人物”“细读文本,借鉴写法”两组学习内容,每组学习内容又由两项活动、四个任务构成。

北京师范大学李煜辉教授论及语文专题教学时,特别强调:“为满足学生思维发展深刻性的需求,中学应注重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写作成果的质量。”高三学生处于中学语文教学服务于选拔性考试的关键阶段,“大容量、多视角、高效率”的专题复习必不可少,情境设置需要贴近学生实际,任务驱动应当拔高学科能力,问题解决力求突出思维流量。因此,本课例前后活动、任务、问题的设计均着意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入口,尽可能吸纳学生多元思考的成果,并一以贯之要求学生以文字表达的形成呈现其成果,注重答案语言组织的规范性、准确性、简约性。

从实际学习效益来看,男女生均对“抗日战争”专题复习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之上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相互融合,拟写展板标题、陈述推荐理由、发现文本特性、探讨议题内涵等任务的参与面广、完成度高,达到了预期的复习目的。

本课例群文仅涉及小说、传记,属于对文学类、实用类文本的组合,后期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过程中,采用群文阅读不失为一条扩大容量、增多视角、提高效率的可行路径,譬如进一步盘活历年高考真题资源,选择恰切的议题,引入论述类文本与文学类、实用类文本组合,书评、论文、专著、报告、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传记、访谈等皆可组文,就此有可能突破阅读单一文体文类的线性思维限制,实现指向学生结构化思维的高效复习。

(本文首发于《全视界·教育》2022年4月刊。作者:刘伟;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认知与审美融合发展视角下小群文阅读课例研究”[课题编号:GS〔2021〕GHB0127]阶段性研究成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316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